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生指南-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请节哀……”

张涵硬起了心肠。说着早准备好的套话。在寂静地营帐之中,只有他清朗的声音在响,有些不很真实的感觉。张涵摒弃了这些无意义的杂念,恭谨地微微躬身,低声劝慰着少年天子。孩子是个好孩子,可惜,谁让他生在帝王家呢?!

时至今日,张涵与汉室已是势不两立。无论献帝此刻如何感激他,对他有好感,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二人必会分道扬标。

张涵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行起事来。自然毫不手软。说白了,论歹毒。古今不相上下;说脸皮,后世人就远远超过祖宗了。临来之前,张涵便已谋划好了不同情况地应对方略;并根据资料,议定了如何处置献帝身边的外戚和重臣。用戏志才的话讲,长痛不如短痛,剪其羽翼自应及早进行。此时行动起来,那是得心应手。

事情说起来,也很简单。

昨天。张涵大摆酒席,招待天子和公卿的。张涵原本也颇好美食。这时又别有用心。于是乎,做个小白菜,张涵都用鲍鱼吊汤。如此不惜工本,厨师又是张涵府上出类拔萃的大师傅,酒菜都是精心选择好的,味道之鲜美超乎众人的想象。

前两天,帝后公卿们吃的是草,饿个半死;之前,吃的是枣栗粗粮;再之前,献帝欲向李傕讨要牛骨而不可得。酒宴上,摆在众人面前的,又是前所未闻地美味佳肴。因此,众人吃的,是不亦乐乎。张涵自不吝啬这点酒肉,什么好吃上什么,而且全部管够,要多少有多少。众人松开腰带,甩开了腮帮,从下午时分一直吃到掌灯以后。很多人酒宴过后,都直不起腰来了。待到午夜时分,事情就了了。久旷地胃肠忽然接纳了这许多油水,没有不闹肚子的。

到了这时候,众人地性命便都捏在张涵手里了。不用下毒,随便开点药,便能要人命。而且,像董承这样心怀疑虑,不肯声张,就更是必死无疑。

结果,连同献帝在内的七十八个人,这一顿饭下来,就死了十三个——比张涵计划的八个,还多了五个。不过,安集将军董承、侍中台崇、种辑、刘艾、尚书冯硕等人,也都是献帝的心腹,死就死了,早晚的事,也算不得冤枉。

献帝一言不发坐在那里,张涵也不着恼,耐心地劝慰了好一阵子。张涵所言无非是节哀顺变,处置后事云云。说来说去,张涵也难免替自己开脱几句。当然,张涵也不会直说,只是很惋惜董承有病也不开口唤人,否则……

这话倒是事实,数十人中除了预订目标,十有八九都治愈了。但在此时此刻,这话未免有失厚道。张涵话一出口,便知失言,赶紧另找话题。然而,这却触到了献帝的痛处。本来,他昨夜折腾半宿,清晨起来又恰逢此事,脸色白里透青,这时却涨的通红,以极冷淡的声音说道:

“君若是能够辅佐朕,就请宽厚些儿,否则的话,就请施恩,舍弃朕好了!”

“……”

张涵脸上一红,无言以对。

……

不管献帝如何恼怒,形势比人强。冲动过后,献帝还是被迫屈服了。乱世之人,空有声望并没有意义。别说是几个外戚臣子,就连他自己还不知能活多久。换句话说,只要献帝不希望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就只能忍耐。在众人的劝说下,献帝准许张涵假节铖,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

至此,张涵地职务变成了车骑将军督六州军事,青州牧,假张涵节铖,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统管着朝中一切军政大事,及内外的所有兵马。

至于董承以下十三人,都以暴病身亡而记载在正式的记录上。当然,时人的揣测就很丰富多彩了。张涵的‘毒药宴’声名大起,名噪一时。

这时候,已经接近年终岁末。张涵遂屯兵安邑,与帝后公卿一同在此过年了。不过,再开宴会,众人吃喝起来不免小心翼翼了许多许多。

转眼又是正月,献帝在安邑城的郊外祭祀上天——此事已数年未行了,继而大赦天下,改元建安,是为建安元年(196年)。

正文 第三卷 第六十六章 天子东归'6'

残破的码头上,余烟袅袅,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一派烟熏火燎之后的场面。码头被焚烧一空,只留下坚实的青石地面,船台、仓库等其余建筑都被烧光了。曹军的士兵占据了营垒,听见警报传来,迅速列阵与前,戒备森严。

水师船队一字排开,仿佛一座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坚城,向河岸逼近。张英立在旗舰船头,手持着望远镜,忍不住怒火中烧。想不到小心谨慎,却被曹操钻了个空子,吃了这么个亏。张涵的心情可想而知。

由于隐蔽行踪的需要,驻守在孟津南岸的士兵只有五百。虽然早已知道了曹军的行踪,也提高了警戒。却没有想到,曹操会如此重视水师的停。他准确地把握了张军的破绽,没有分兵西行,而是轻装疾行趁夜奇袭孟津渡口。以压倒多数,一举拿下了孟津。

于是,张英渡过大河就面对了这幅尴尬的局面。面对有所防备的曹军,冒然渡河,是极为愚蠢的行为。曹军半渡而击,张英肯定还会吃亏。

“啪——”

张英恨恨地猛拍在船舷上。

“回航!”

“将军!”

面对耀武扬威的曹军,这个命令是很令人不服气的。但命令终归是命令,曹军越是如此,就越不能随着曹军的节奏行事。张英眼睛一瞪,毋须二话,舰队便开始执行命令。

随着船只的转向,河岸上一个矮子将领(曹操)比比划划不知说了什么,曹军哄然大笑。随即,响起了一片乱七八糟的谩骂声。远远的,张英看见有人还冲着舰队撒尿。气极反笑,张英闷哼一声,大声喝道:

“上弩箭!给我射!尤其是那个矬子!”

……

曹操却是手疾眼快,一见形势不妙,立刻拥上来众多手持盾牌的亲卫,将他团团护在中央,并迅速将他撤了下去。不过,弩箭雨点般狂暴地打击在盾牌上的声音,还是让曹操出了一身冷汗。

昨夜一场突袭,曹军兵力十倍于守卫,却付出了三百多的死伤。曹操有意骄兵诱敌,实则没有丝毫小瞧敌军。然而,就是这样严整的军阵,一轮弩箭过后,曹军还是付出了进百人的伤亡。那巨大的驽箭有如长枪,厚重的盾牌像纸片一样被轻易刺穿。往往一支弩枪上,会连穿数人。根据张英的命令,弩车集中照顾了曹操。曹操原来站立的地方,此刻正交错着十七八支长枪,亲卫死伤了二三十之多。曹操见船队去远了,豪爽地笑笑,推开了身边的亲卫,以示满不在乎,背后却有冷汗流了下来。

……

张英自然不是真的撤退了。孟津不能走,还有小平津在。张英边设法麻痹曹操,边令水师悄悄抽调部分船只,运载着乌桓骑兵渡河先行。经过半年多的整编训练,乌桓骑兵已经完全恢复了战斗力,可以放心使用了。

不过,张英的如意算盘却没有打响。许是那阵弩枪吓坏了曹操,令他有了警觉。根本没上张英的当,张英一撤退,曹操也偷偷的撤走了大部人马。只留下少许兵力,作个样子,迷惑张英。到了夜晚,夏侯渊更是将剩余的所有兵力撤走。待到第二日,骑兵赶到孟津的时候,曹军早已在百十里外了。

伊阙关阻截,大谷关伏击,曹操可没少费心思。但是,曹军终究以步兵为主,还是没能逃过追击。在  氏城南,曹军距离轘辕关尚有十数里处,乌桓骑兵终于追上了曹军。

曹操心知,这是关键时刻,一个处置不善,这十里路就是阎王道。曹操也是个狠角色,亲自领兵断后,挥舞长刀连杀数人,曹军士气大涨,乌桓精骑反复冲杀,曹军皆败而不溃。待退至山上,曹军防线更稳固。是凭借着鄂岭  、少室山上回环盘旋的道路险隘,曹军且战且退,每时每刻每一步,都有大量鲜血淌出,双方均是伤亡惨重。

以步敌骑,曹军的伤亡终究是要多一些儿。随着时间的流逝,张英率军赶到。杀声若雷震天,强驽如雨而下,曹操连中三箭,被亲卫强迫退走。曹军的士气不可避免的跌落下去,而接近了轘辕关,便有机灵的曹军士兵动了别样的心思。两军血战半日,纵使夏侯渊率领拼死力战,也不能阻止曹军的溃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逃兵一旦出现,曹军就迅速崩溃了。夏侯渊连斩数人,也不能阻止曹军全线溃败。曹军不是在与敌军赛跑,他们只希望能跑过自己的同伴。

……

兴平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张英击溃曹军,阵斩夏侯渊,及曹军将士千有余 ,曹操重伤挟千余人逃入了轘辕关。接下来的攻城战,没有什么可说的。在数以百计的投石车、数以万计的强驽打击下,除了以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城关,没有任何城墙能够抵御上述武器的持续破坏。历经五日持续不断的大石飞砸,轘辕关在城墙倒塌后,宣告失守。令张英遗憾的是,曹操早一日已经逃的无影无踪了。

在张英大破曹操军之后,河南尹的战事便很快结束了。其速度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传檄而定。

“将军,段将军之事,说来不难!”

贾诩从容笑道。

“哦?文和君,此话怎讲?”

果然,听了贾诩的话,张律很感兴趣。但他随即眉头一皱,很豪爽地一挥手:

“文和君不要这么客气,呼我的表字仲  ,便是!”

“张将军雅量高致,不拘小节。然而,礼不可废!贾诩是何许人也,岂敢居于将军之上?!我还是称您张奋威吧!

段将军为人宽厚,并无席卷天下之雄心……”

见张律不再言语,贾诩稍稍欠身,熟知人心,径直说起了段煨。说起来,张律似乎对他本人更感兴趣,而不是段煨。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贾诩对张律并不熟悉,也不了解张涵幕府中的情况。身为一个外来者,贾诩自是小心再小心。

献帝夜渡大河,逃过了一劫,诸位公卿侍从便都落入了联军之手,贾诩也在其中。不过,在李傕、郭汜、张济等人的联军中,或者说董卓余部中,贾诩拥有着崇高的声望。这种声望甚至还在立郭等人之上,只是,贾诩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鼓动诸将破了长安,裹挟了献帝。虽然,贾诩并不后悔,王允摆明要杀尽凉州人,他是断然不肯束手待毙的,可每每思之此事,总不免耿耿于怀。

按照贾诩的心意,他应该匡扶天下,济世安民的。但阴差阳错之下,贾诩却亲手灭掉了大汉国最后一点余晖,这真是时也运也命也!

总而言之,贾诩身为叛逆的立场极不坚定,老向着献帝说话,李郭等人大为不安。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偏偏与他们不是一条心,换作谁也不能安心。

不管怎么样,贾诩救了众人的命,李郭等人多少还给他几分面子。献帝少不了他,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总要去找他,贾诩也确实帮了不少忙。但是,贾诩帮忙再多,也不会讨献帝的欢喜。说白了,若没有贾诩,献帝也不会遇到这些困境。献帝思之至此,当然不可能会感激他的。

因此,贾诩在朝中的地位,很是尴尬。他不是献帝的心腹,也不是李郭的心腹,但两方面遇到事情,却都会去找他。

自然而然,献帝在渡河时,便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贾诩。

好在凉州军上下都认识贾诩,李郭等人也不为难他,还给他找了辆牛车。贾家老少妇孺不仅皆安然无恙,贾诩也护住了诸位公卿大人。这样一来,诸公卿虽然没少吃苦头,可生命却大半无忧。后来,张律大破联军,公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