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生指南-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张涵又提出了部分建议。张涵对现代律法只知皮毛,可此时此刻指明方向即可,也无须他详加说明。皮毛也就足够了。累犯加重处罚、数罪并罚、死刑复核制度、初审、上诉、终审、重证据而轻口供、限制刑讯,等等,张涵想到哪里说哪里,也不管有没有条理,指手画脚足足说了有一个多时辰。钟繇运笔如飞,一边记录,一边又是一番感叹。

张涵说的兴致勃勃,说到口干舌燥,也不肯罢休,连饮了几杯茶水,他忽然批评起了董仲舒的“德主刑辅”来:“……元长,这‘德主刑辅’有些不合时宜,你看‘德初为政较之本,刑罚为政较之用’如何……”

“德初为政较之本,刑罚为政较之用……”

钟繇念叨了几遍,觉得这也说得过去。张涵既然给了面子,钟繇自要给点儿面子。况且,张涵这话,他越念越有味道。于是乎,钟繇不免奉承话滚滚而来,直捧得张涵哈哈大笑。一丝恼怒转眼便烟消云散了。心满意足之余,张涵看钟繇不觉也顺眼许多。

送走了钟繇,张涵眉头微蹙,若有所思。许久,他才揉揉眉间酸胀处,决定姑且将此事按下。这番试探,不尽如人意之处,张涵早有预料。

说白了,千里为官只为财。少数官员尚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想法。那些小吏的黑眼珠,便只认得白花花的银子了。之前,这些小吏连薪俸都没有。可以说,没有一个小吏是不曾收人钱财,敲诈勒索的。钱财谁也不嫌多,吏役们养成了习惯,哪里有那么容易收手的。断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

至于要官员们同意,民众对自己的监督,那更是想都别想。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让人监督自己。张涵自也从来没有真期望过,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到了时候……”抚摸了一会儿,张涵嘀咕了几句,也就把这事放开了。万事俱备时,此事自有分晓。不过,激烈的反对也给他提了个醒。张涵决定,一定要加强保卫工作。从今天开始,恢复使用银制的餐具,增加侍卫人员,并严格审查之。也许是有点草木皆兵了,可想到他施行的各种政策影响之深远,张涵也不得不防。

建安二年(197年)四月初,张涵颁布了【考吏令】,宣布今后胥吏皂役必须为服完义务兵役者才可担任,否则,便需年满三十周岁(这是重申了兵役法令);而且胥吏皂役需采取公开选拔,不得私相授受,每年都会举行公开的考试,从报名者中择优录取。另外,凡是三级军功者,可优先录取——“逢缺即补”。

这个军功就是先秦的二十级军功制度。前十级每斩首一级,即为一级军功;后十级每斩首两级,则为一级军功。说是斩首,其实不用拿首级,而是战后核对。wωw奇Qisuu書网中级以上的军官不能冲锋在前,另有记功的办法。

在大汉国,军功的用途不大,田宅等法令都落实不下去,时间久了,军功便也不受重视。在张涵的军中,自大为不同。立功后奖金也许不算多,但发放军功章时极为庄严肃穆,一般必须要有将军级别的将领,至少是一军主将亲自主持。退役时发放的那笔津贴,也会丰厚不少——抚恤金也一样的。尤其在晋升军衔时,军功特别有效。随着从军时间(指职业兵)和军功的不同,分发田地时,还可以另领一份。

乱世之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张涵深知,自己一身之命脉皆系于军中,故对军人极为优容(对将领就很苛刻了)。因此,这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当然,胥吏皂役的选拔,肯定会有人做手脚。可是,再怎么做手脚,他也不敢全都如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时日长了,自然便会有所不同,反正,再怎么差劲,也不会比现在还差。

第三卷 第七十九章 福寿膏

“……”,吏治是件大事。

地方官都要回避本籍,不是地方人。而官员有什么政令,终究是要倚靠吏役才能执行下去。那斗升吏役都是本乡本土之人,往往与豪族大姓互相勾结把持地方。故而,吏虽位卑,却影响深远。

“元涧,这可轻忽不得……”张涵沉吟了一下,吏治已是老问题了。他有心将回避制度扩展到郡县之属官佐吏,又担心地方官任用私人,沆瀣一气。而且,一旦回避了本籍,选拔任用又是个问题——没有人愿意去北方苦寒之地任职。目前,选拔官员都困难重重。若要选拔属吏,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正踌躇着,忽见待曹张重在门外窥探,张涵不由笑问道:“伯谨,有什么事吗?”

“主公,昭康侯到了。”张重躬身施礼,朗声说道。

张重是张奂的长子,文采不错,是将门后代中少有的文官。他办事严谨守礼,接人待物很有分寸。张涵颇为喜欢他,任之为丞相府待曹,主管通报事宜,权位不高,却很得张涵器重。

“哦,元化先生到啦……元溪,和我一起去接一下吧!”

张涵回过头来,笑着招呼张涧。

“元化先生到了,自然要去接一下的……”

张涧没有丝毫不快,笑着站起身来。

时至今日,张涵已位极人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实是天下第一人。依然被他称之为“先生”而不直呼表字的,只有郑玄,岑晊,卢植等寥寥几人,华佗也是这极少数之一。

在历次疫病和移民中,华佗在牛山医园培养出的大批弟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数人因此而获救,张涵也无虑爆发大规模疫病,得以引进了大批流民。同时,牛山医园还通过短期培训,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军医,在张涵的军中,轻伤者都会迅速痊愈,重伤者治愈率也能维持在七成左右。如此种种,华佗功不可没。

近几年来,华佗一直守在青州。张昭年事已高,张涵不能守在膝下尽孝,却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听说华佗擅长养生之道,特地派他到石岛常驻。华佗这人不太安分,不愿意守在石岛张家庄园里。在最初的一段时间过后,华佗就令自己的得意弟子吴普和樊阿留在石岛。自己则巡行青州各地治病救人。只是每三个月回庄一次。检查张昭等人的身体。

张涵自希望华佗能守在庄中,但华佗却是不肯屈从。无奈之下,张涵只好派从人护持。每欲前往一地,必先与驿站,官府通消息,以备万一。

华佗如此行事,张涵难免不喜,心里却也高看他一眼。天子东归,张涵封赏群臣。封侯者不到二十人。其中张涵自己的部属便更少了。华佗却得居其一,为昭康侯,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原因眼下,华佗虽然常行在青州东部,却依然兼着医园祭酒、太医令。不过,主要工作都是副手在做——医园是太医博士张机,太医院是太医丞孙良栋。

值得一提的是,牛山医园与二大学乡、法学园并列,同样被列为最高学府。然而,与华佗的誉满青冀截然相反,牛山医园则创下了“鬼园”之赫赫恶名——华佗终究没能抵挡住诱惑,在几年前开始通过遗体解剖来研究人体结构。结果,消息传出之后,时人不愿意非议华佗,却把矛头对准了医园。人们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意义,可终是难以接受。顺理成章,牛山医园便成了不少鬼故事的发生地。

……

“丞相事务繁忙,何必这样多礼,这让老朽如何担当的起……”

见张涵行礼,华佗赶紧作了个揖还礼。以张涵今日的地位,亲自迎出园门外,华佗难免有点不安,然不安中隐隐还有丝窃喜。华佗不大在乎富贵,可没人不喜欢被别人尊重。

“先生言重了,我终日久坐,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活动一下也好……”张涵洒落笑道,丝毫没有在意。人生百年哪儿有不生病的,好医生可不好找,多笼络些儿没有坏处。再说,张涵也有意提高其他学科的地位,这也算一举两得了。

“哦,丞相此言有理。生命在于运动,多活动些儿确实是有好处……”一说到这方面,华佗自然便接着说下去。

“……”张涵但笑不语。刚才见华佗说话,似在待人接物上有所长进,这一说到此,便原形毕露了。与张涵熟悉了,说话也是如此,向他平日里,肯定还是个医呆子。

“丞相,看我……嘿嘿~~”华佗说了几句,见张涵笑容可掬,也知自己是又露丑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

一行人寒暄过后,张涵将华佗迎进了原木屋中。刚一坐定,张涵便开门见山,询问起华佗来。常言说得好,无事不登三宝殿,华佗可不会闲来无事,找他唠嗑。

“先生此来,不知有何要事?”

“呵呵,自然是好事!”华佗心情不错,先卖了个关子。

“具体的事情,还是请仲景来说吧!这一回,可立了大功,干脆给他正正名算了,我总挂着个虚名,也不是个事啊!”

“是嘛,那我倒要见识一下仲景立下什么功了……”张涵看了眼张机,笑着取笑道。

“不敢,不敢!这些都是华祭酒和孙医丞的功劳,张机如何敢当?”

张机连连拱手谦逊。

“怎么当不起?仲景你那【伤寒杂病论】一出,便足以名垂青史,有什么当不起的,我这老朽之身尸位素餐,早就该……”

张机只是谦逊,华佗却极为认真。他一生极少佩服何人,可见了【伤寒杂病论】草稿,也不由赞叹不已。也许在医术上,张机与他各有千秋,但在医理上,张机集前人之大成,已走在了他前头。

张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人,少年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真传,在南阳郡是名声卓著的医生。张机出身名门,灵帝末年曾被举为孝廉。后来,战乱一起,张机举族避往荆州长沙郡,不久以前,才应天子诏令而来,不成想,到了以后便任为博士,派去青州主持医园了。不过,张仲景在医园却是如鱼得水。

……

“丞相,我今日前来,有几件事情汇报,一是牛痘……”

其实,种牛痘预防天花,张涵十多年前就曾在天书里提到过,但是张涵在书中的描述非常简略,并不具备实际推广价值。牛山医园成立之初,主要精力集中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对传染病的研究也已疟疾为主。关于牛痘研究,是在晚些时候开始的。到了现如今,整个研究早已经非常完善了。牛痘的危险性,牛痘的培养,牛痘的接种,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影响接种的因素,疫苗化的研究,等等,等等,孙良栋甚至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人体接种,张机接替孙良栋后,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完成了牛痘的收尾工作而已。

“接种牛痘以后,只有极少数会发热、乏力、恶心等现象。我们曾给1378人进行接种,其中1369人仅仅稍微发热,旬日便会痊愈,基本对生活没有影响,其余9人,在发烧三~五日后,也都痊愈了,没有一例失败。最早的接种者已经接种五年半了,迄今为止,接种人群中,没有一人感染过天花……”张机一再强调,牛痘是孙良栋的成绩,可说起这个来,他也是一副引以为荣的模样。

“嗯,好,做的太好了!”张涵赞不绝口,张机微微低头,再次强调了孙良栋的功绩。

“仲景,我知道了。孙医丞的功绩,我自不会忘记,其他做出贡献的参与者,你报个名单上来……对了,牛痘一事,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张涵摆摆手,重新把话题转回牛痘。

“这个,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研究,现在是应用的时候了。为了全面接种牛痘,首先要对接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