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生指南-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涵不是那种聪明绝顶,一步七计的人,但他也不傻。只是自降生以来他处处顺心,又总以为,张家(早晚)是他的,故而一直没有往其他方面想,自然就考虑不到张昭会否起了猜嫉之心。

在新年里一番盘算下来,张涵才清楚,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竟只考虑钱财。其实,此中就不是问题的,就是钱财了。

也正是因为想过了,所以知道其中的关节;知道其中的关节,张涵才能明白,张昭下了这个决定,需要何等的信任。开了这个口子,势必会大大加强张涵的势力,破坏张家的势力平衡,张昭在,自然不会有问题;可若是张昭不在了,那事情就要另说了。可以说,这个决心不是容易下的。张何并没有什么过失,越过他是很不公平的事。这其中若是没有对他的舔犊之情,以及张昭对他深深的期望,缺了哪一点,都不会如此。

明白了这其中的种种,张涵不能不感动。此时说什么都不合适,张涵恭恭敬敬,极其正式的给张昭行了个大礼,朗声说道:

“祖父,孙儿必不辜负祖父的厚望。”

“不要说这些了,”张昭有些伤感,“涵儿,祖父要你答应一件事。”

张昭的声音低沉沙哑,张涵听了不由得一惊,抬眼看去,正对上了张昭的双眼。张昭双目如鹰,紧紧盯着他,似乎两口长钉,牢牢钉在他脸上,张涵一时竟无法控制自己,保持着‘抬头去看’的姿势,僵在那儿。

那短短的一刻,张涵却觉得无比漫长。

“祖父多虑了,孙儿无论如何也不肯伤害父亲大人的。”

清朗的声音,在屋里响起,张涵忽然觉得那声音有点儿陌生,不像是自己在说话。

“唉……”

张昭轻拈胡须,微皱眉头,他注意到,张涵说的不是“不会”,而是“不肯”,不由的开口问道。

“涵儿,还恨你父亲吗?”

“不啊!怎么会?”

“涵儿,当初为何……”

“不知道,忘了。”

张涵在祖父的压迫下,下意识地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如果换做张王氏,答案肯定是“不会”,张昭嘛,多半也是如此,至于张何,张涵与他之间总是要差一点儿。但是,这个回答是下意识的,张涵并没有留意到其中的差别,也就不会明白张昭的想法。

张昭仔细打量了张涵几眼,他自然看不出什么来,只把张涵看的有点毛,却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

算了,张昭也不再细究这个问题,也许从利益角度考虑,会更为稳妥。于是,他转而分析起张涵的计划。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涵儿,你也该多出去走走,多与人打打交道了。”

“是的,祖父。待此事告一段落,孙儿准备出去游学。”

张涵心睿诚服,姜还是老的辣。

张涵的设想是:继续扩大族学,管事子弟全部招入族学,并从奴仆中招收合适的少年,进一步扩大‘黄埔军校’的规模;

而项让的办法是:族学保持不变,部分优秀的小管事其子弟也可以进入族学,然后,从家中招收合适的少年男女作奴婢,族学负责男仆的训练;

两者的结果是相同的,此中高下却一目了然。

不过,关于此事的反思,是在过后进行的。此时此刻,意外的喜悦已经填满了张涵的脑海里,他很快便把这些抛在脑后,喜不自胜的他已经无法进行缜密的思考。虽然不能与人分享,张涵却傻笑了整个晚上。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PS:晚上还有。

第三十二章 选拔'上'

熹平二年(173年)秋八月,早晨的天气不冷不热,清爽宜人,王尚英睡的正香,忽然听见一阵嘈杂声。他是小管事,心里有事,便忍住睡意,挣扎着醒来了。

“什么时候了?”

“还早,你再谁会儿,到时候叫你……”王家娘子轻声应了一句,孩子还睡着。

“还早?还早怎么会有这么些人起来?不行,我得去看看……每次社日过后,都是连喊带叫才起的……”他边穿衣,边嘀咕。

“噗哧~”

见丈夫睡迷糊了,王家娘子忍俊不住,笑出了声。王尚英这才想起来,今天是张家选人的日子。难怪昨日秋祭疯了一整天,今天早早的,便都起来了。

一年中春秋两次社祭是大事,庄户们也一样会凑钱祭祀,然后宴乐终日。作为主家,张家多少也会出些儿薄酒胙肉的。

见丈夫不动了,王家娘子知道他醒了,便说起了家事。

“你真要让小三去呀?”

小三是他们的儿子,排行第三,虽然老大、老二都夭折了,但小三的叫法却延续了下来。

“唉~,不去又能做什么?听说,张家这回选人是要伺候客人的,很是重视,还要教这些人读书……”

王尚英往后一倒,重新躺下了。他也不太想儿子去,小三才十岁,离家在外,他放心不下。可是,他只是个小管事,要给儿子争取个去族学读书的名额,还差得远呢!

“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恐怕小三就再也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了……”

“可小三还小,一个人在外面……”

“也不小了。小三是延熹六年生,现在都十岁了……再说,小三聪明,不会吃亏的……”

“那也是,”王家娘子反而乐观了起来,“兴许小三能学会一身好本事,没准还真出息了……当初,孔老夫子也夸小三聪明来着,那句话怎么说的,天,天……”

“天资聪颖,”看媳妇着急,王尚英闷声回了句,小三是很聪明,可那个老夫子呀,谁去送腊肉的时候,他不是这么说的,就他媳妇还真信了。

“我倒不指望他出息,艺多不压身,学会一点儿,是一点儿……将来他接触的人多了,总比在这里种地的机会多些儿。张家也算是善心人家了,不会饿着他的……”

“……”

王家娘子不说话了。王尚英夫妇是河内京县王村人氏,本是中等人家。建宁二年(169年)一场大灾,河东河内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王尚英见机的早,抛弃了田宅,全家逃难,这才保全了性命。他到张家也有三四年了,本人认识几个大字,人又机灵肯干,很快被提拔成管事了。几年下来,对张家也了解一些儿。张家的活计是多了些儿,一年到头不让人有个歇的时候,待人却不刻薄;只要肯出力干活,吃饱穿暖还是不成问题的;真要有病了,还有大夫给治……

在天书的教导下,张昭明白了疫病传播的途径,便对环境卫生极为重视。即便是奴仆得病,也是张家的损失。他在张坞,及张家的农庄里,统一修建了厕所,指定了垃圾点,还想方设法找了些大夫。不过,这年头大夫是很少见的。往往一个农庄里也只有一两个大夫,时灵时不灵的,医治些儿头疼脑热。因为大夫主要任务是防疫,他的医治范围包括了全体庄户。在众人眼里,这自然是难得的善心了。

就在王尚英夫妇小声说话的时后,王小三却早已睡醒了。悄悄穿好了衣服,拿了块面饼,就跑了出去。

孔老夫子的话,王尚英全然不信,也是顺理成章的。说了一辈子谎话的孔老夫子,偶尔说次真话,当然信者少不信者多了。王小三还真是个天资聪颖之人,六岁跟着孔老夫子学了大半年的《诗》,至今还能从头到尾背下来。因此,孔老夫子夸他可都是真心话。此外,孔老夫子还特地给王小三起了个名字,叫做“王文祥”。

——————————————————————————————————

看着打谷场里乱轰轰的,张涵不易察觉的皱了下眉,动作很轻微。要不怎么说,田国胜会来事。就张涵这么微小的一个动作,张涵都没有留意,田国胜不仅没有忽略掉,还从中琢磨出了张涵的心思。

“去去去,都去干活,你们待在这儿也是没用,去……”

顷刻之间,田国胜把大大小小的管事指使的团团转,没有一刻工夫,就把打谷场地清理干净了。闲杂人等,从管事以下,全部都被赶去干活了,余下的杀老弱妇孺也都站在打谷场外。

张涵见此情景,不由有些好笑。

‘人才呀,有这本事留在张家当管事,还真是大材小用。若是净身送到宫里去,想必也是十常侍之一了……’

想着这些有的没有的,张涵转过身来。刘文标领人站成了笔直地一排,见他回身,又都挺了下胸膛。

“稍息!

今天的任务都清楚了吗?”

“清楚了!”

整齐的声音,令打谷场里都是一静。

“好!从东向西,每人领一队,先按标准选人,然后再进行测试。

去吧!”

选拔奴婢的标准,张涵已经命人抄写好了,每个负责考核的学子人手一份。

“无论男女,年龄均要在十到十五岁之间;容貌端正;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口齿清晰,说话流利;在张家生活了两年以上;……”

满足了这些条件,奴婢就过了第一关。七月份的时候,张涵已经统计过张家的奴仆,有名册在手,不怕有人弄虚作假。这一关的选拔,很简单。每个人走到考核者面前,说上几句话,回答几个问题,学子们按标准判断,合格留下,不合格淘汰。

学子在考核这些少年,张涵也在考核着学子。有人喜欢凭第一印象判断人,张涵更喜欢从其日常行事中分析人。他在四下里一走,各学子的反映不一,张涵从中能看出许多东西来,综合这许许多多的细节,张涵自然就能推断出一个人的能力和性格。

比如说,张演。张涵站在他身边,站了一会儿,他才发现——做事注意力集中,但不善于观察;他没有跟张涵说话,举动有点生硬,但他做事并没有失误——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敏感,在压力前紧张了,控制力还不错;过了会儿,他放松了下来,转首向张涵点点头——反应有点慢,但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这种筛选标准明确,进行的自然也快。张涵转了两圈,筛选便结束了。落选的人被田国胜驱出场外。

对于测试,张涵有过很多的设想。然而,考虑要时间和人员,张涵还是选择了跑步作为主要测试。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第三十二章 选拔'下'

按照年龄的不同,分成五队,一队队分别跑圈。打谷场的面积很大,估计每圈有两百五十步左右。在每队前十名的左手背上,写下一个阿拉伯数字作标记。

按照张涵的标准,凡是能坚持跟着领跑,跑完五圈的,直接算是通过。五圈下来共计一千二三百步,接近二千米。没有锻炼过,却能一次就跑下来,不光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前两圈,考验少年们的身体素质;后三圈,就是在考验少年们的意志力了。

这样身体强健、意志坚强的人,张涵自是如获至宝。种地都是要选种的,这种人当然是良种,估计还是变异的超级良种。可惜,数量少了点儿,只有十五岁和十四岁的两队中各有一人。张涵自然把他们叫过去温言抚慰了一番,旁的不说,先留下个好印象。能坚持不懈,总会有出息的。问了问他们的姓名,说了几句闲话,张涵便让人扶他们回家休息去了。

在这天测试的最后,张涵收获了一个惊喜。在十岁那队中,竟然也有一个童子跑还有到了五圈,张涵喜出望外,不由自主就走了过去。站在终点等候,心说,就算这小子最后没跑完,他也要把他收下来。

王文祥跑完了。尽管他跑到最后,摇摇欲坠,却还是坚持到了终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