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刘峰爽朗的笑了笑,摆手让陈宫免礼:“你什么时候也学的这么客气了!”
陈宫直起身来,对刘峰感激一笑:“主公是君,宫是臣。礼数不可废!”
刘峰无奈的摇头苦笑,这个时代的人脑袋还真是被孔老二洗的不轻。有时候刘峰都忍不住想到孔老二要是生在几千年后,做传销的铁定是个大鳄级别的人物。
“刚才大哥已经跟我说了河口的局势,公台你对此有什么好的看法?”君臣客气完毕,刘峰继续将精力放在正事上,看着陈宫说道。
听刘峰问起,陈宫脱口而出:“李文侯倾尽大族之兵,势力极大,虽屡败却未伤筋骨。我军屡胜,军心可用。一战未尝不可,不过损失就未免大了一些。属下以为,眼下的对峙,反而是最好的情况!”
马超木然的看了看陈宫,又看了看刘峰,没想到二人还真是想到一块去了。怪不得刘峰曾经戏言,‘知我者,公台也’呢。看来二人真是珠联璧合,额或者说狼狈为奸也无不可。反正二人阴起人来,一个比一个更狠!
“哈哈!”刘峰和陈宫相视一眼,一起大笑了起来。
马超无奈的摇摇头,这种动脑子的事,自己是一辈子也学不来了,不可学,太累了。还不如一杆龙枪纵横沙场来的快哉。
“公台之言甚的我心,眼下李文侯却是不可轻易取之。不过嘛,过几天就不一定了!”刘峰嘿嘿一笑,眼中杀机一闪而没。
陈宫会心一笑,点了点头,榆中收复的消息昨日便传来了,而这次刘峰孤身赶来并未带大军,所破北宫台的大军必然已经去了定西。有赵云坐镇中军,再加上定西成的韩德、张颌,破北宫玉想来不是难事。
陈宫一眼就看穿了刘峰的打算,可他不知道的是,此去定西,不但有赵云,还有一个李宛和一个大战赵云百余回合不落下风的特米尔。几员大将,每一个拿出来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统兵猛士,三将合一,再加上刘峰手下的三支神兵。大破北宫玉,刘峰都没有想过失败的可能。
……
新年的长安,一片喜气洋洋。不过在这喜气之下却弥漫着一层血色的阴影。
移迁新都之后,诸侯罢兵。董卓复又收回汜水等关,建三关五隘,拱卫新都。同时诸侯混战,让董卓心情大好。又闻刘峰在西凉树敌太多,终遭西羌大族李文侯和北宫玉联合讨伐,江东猛虎孙坚死于非命,袁绍等诸侯失势的失势,混战的混战。更加骄横了起来,更加觉得一个太师的明号还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功绩和名声,又让刘协封自己尚父,总领丞相事,开府决断天下大事之权。
一时间长安城内行成了两个朝廷,一个是刘协的皇权朝廷,有名无实,董卓说了算。另一个是董卓的丞相府,还是董卓说了算。乍一看去,董卓两个朝廷班子有点脱了裤子放屁的感觉。可实际上,董卓的开府不但将朝廷的大权掌握在手,还将朝中百官的大权给架空了。
这样一来朝中大臣自然不为不满,可在董卓的屠刀之下,只能笑在脸上,怒在心中。敢怒不敢言!
其中一人,在这次变革中受害最深。那就是袁隗死后,总领朝廷百官的司徒王允。
说起司徒大家可能不明白。其实说白了,司徒就是以前的丞相,就是换了一个称呼而已,地位和权力没变。王允继袁隗之后,成了司徒。董卓又将司徒改名丞相,而且自命尚父。单纯如此,王允在董卓的屠刀下也就忍了。可董卓一开府,王允的权力荡然无存。
几代的积累,数十年才登上司徒的爵位。王允能甘心才叫怪了!本应该一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其乐融融的大年夜。王允却一个人在后花园内唉声叹气。
“老爷,今天是高兴的日子,怎的如此神伤?”
一名四十岁许的贵妇款款而来,王允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夫人袁氏。
袁门势大,不仅仅在于袁家一家高官厚禄,门生和和亲也占了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王允能在袁隗之后坐上司徒之位,袁氏在后面也是功不可没。当日在洛阳董卓尽清袁家余孽的时候,袁隗身死。考虑到王允刚刚成为司徒,因一内子就将他杀了未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袁氏逃得一命。可袁门之仇,袁氏铭记于心。
跟寻常人不同,袁门大户所出的女子,也是博学之辈。袁氏更如袁隗一样,在政治上有着敏锐的嗅觉,王允有时候遇到烦心的事,也经常说与袁氏。袁氏往往迎刃而解。可以说,袁氏不但是王允的夫人,还是一名极为合格的谋士,所以一些事王允不但不瞒着袁氏,反而跟她商量。
王允看着袁氏,又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董卓开府之后,我大汉天朝已经有名无实。再者,今日董卓敢乱朝,明日就敢篡位!到时候我大汉天朝将何去何从?难道四百年大汉,真的气数已尽?”
袁氏柳眉一簇,缓缓说道:“乱朝者董卓一人而已,只要除去董卓。忠君爱国者必然揭竿而起,拥护天子的!”
王允摇头苦笑:“除去董卓谈何容易?那温侯吕布当世人杰,岂是常人可以敌之?”
说起吕布,王允想起还在洛阳时,听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刘峰帐下有两员虎将均可力敌吕布。可惜……可惜啊!每每王允都在仰天长叹,当日先皇不听何后的谗言将二皇子驱逐,让位二皇子。那天下岂能落得如此局面?!
“既然温侯吕布不能力敌,咱们就智取!”袁氏眼中闪过一抹怨毒的恨意,贝齿紧咬。
218章 不能力敌就智取(完)
第219章 王允献貂婵
王允一愣,说起来他也是混官场的。没点阴谋诡计那肯定是不行的,可论起阴谋来,他王允对自己这个妇人可是甘拜下风!
“妇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尽管说来听听!”片刻的愣神后,王允精神一振,希冀的看着袁氏。
袁氏优雅的脸庞上挂上了一层淡淡的寒霜,“早在洛阳之时那董卓就夜入皇宫,不顾皇室颜面强暴后宫妃嫔。必然是是个好色之徒。那吕奉先时常出入烟花柳巷之地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王允是聪明人,袁氏这么一提自然就明白过来了,兴奋一笑:“夫人的意思是用范蠡献西施之计?”
袁氏点点头:“正是,我婢下正好有一人足当此任!”
王允眼睛一亮,大喜道:“原来夫人早已经在谋划之中了!”
“那还用说?”袁氏冷冷一笑:“我袁家上下几百口人的血岂能白流?既然董卓要灭我袁家满门,那我自然也不能让他好过!”
王允点了点头,原本兴奋的笑脸上眉头却是轻轻一皱:“夫人之计虽好,可那董卓之婿李儒却是个难缠的角色。不可不防啊!”
袁氏一声冷笑,随即说道:“李儒虽有智谋,可毕竟不是那董卓、吕布本人!我心中已经定计!”
随后袁氏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王允越听眼睛越亮,原来袁氏这计谋一环扣一环,竟然不是单纯的美人计,而是连环计!
范蠡献西施之计,说白了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用的最出名的就是范蠡,其中典故已经千古明传,自然不需多讲。
古代士子自由实习四书五经;女子便遵循三从四德,学习女红。王允乃当朝司空,若无董卓专权那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府内设有绣阁。就是为子女家眷钻习女红之用。
王府的绣阁是一座三层小楼,常年有数十个擅长女红刺绣的女子在其中针织刺绣,抚琴弄舞。
王允被袁氏带至绣阁,满目的针织女红间虽有几名女子也算是少有的绝色,可王允还是觉得董卓未必看得上眼。袁氏见王允面露失望之色,微微一笑,继续在前面带路。当来到二楼一处雅间之时,王允登时眼睛一直。
眼见一女子柳眉琼鼻巧夺天工,明眸灵动如一清无波的秋水,精致的瓜子脸肌肤如玉,一头乌黑的秀发挽做凤凰高高盘在头上,身上一身大红的宫装,真是佳人倾城,天下无双!
“老爷!你看此女可否满意?”袁氏傲然一笑,眼前此女的美,莫要说男人,就是女人见了也无不动容。
王允虽对眼前女子容貌惊讶,可毕竟不是那种精虫上脑的人,被袁氏一叫便从惊艳中清醒了过来,喜上眉梢:“若得此女相助,我大事可成,天下危机即解也!”
二人说话间,那女子也发现了二人,款款起身,走了过来,万福一礼,声若黄鹂:“奴婢任红昌见过老爷、夫人!”
“快快免礼!”王允说道,伸手打算将任红昌扶起,可听到袁氏一声不善的轻咳之后,尴尬的笑了笑,急忙收回了手中的动作。
任红昌姗姗一礼后,侍立在袁氏身旁。袁氏又将刚才与王允的定计说了一遍,而任红昌一张俏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变化,更令王允大奇!
听完袁氏的话,任红昌微微一拜,贝齿轻启道:“贱婢流落街头,幸被夫人收养,今日老爷夫人有令,虽万死不辞!”
王允仰天长叹,“是我等无能,将天下大事负之你女子身上。若此事可成天下皆乃你一人之功!请先受允一拜!”
说着王允长揖到地,任红昌连声不敢。
历史上四大美女,范蠡献西施令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于大破夫差。王允巧施连环计,也让貂蝉名垂千古。大家知道貂婵的多,可知道貂婵真正名字的却是不多。
对于貂婵传说极多,可据考证貂婵生于今山西忻州,姓任,小字红昌。而貂蝉仅仅是宫廷一女官的官名而已。从历史上王允巧施连环计可以看出貂婵并没有当什么宫廷女官。而是忽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当然其身份也众说纷纭,不过民间有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的说法。意思是自从忻州出了貂婵,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了。同理,定襄出了吕布再也生不出帅气的男人了。当然这种说法夸大了一点,可却是能够说明貂婵的故里。
次日,王允让任红昌改名貂婵,收为义女,移居温婷阁。又命家将携金银珠宝前往吕布府上结好吕布。
自从吕布归顺了董卓之后,董卓又仰仗吕布的武力。他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温侯之位足矣说明董卓对他的仰仗。往来巴结吕布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吕布也就见怪不怪了。可王允忽然差人送来无数金银珠宝,吕布也有点想不通了。要知道地位上王允是司徒,也就是当朝宰相。仅论官职那可是当朝首辅,一点都不比董卓差多少。
吕布虽说是一武夫可毕竟不是傻瓜,知道王允结好自己肯定有什么想法。不过人家一当朝首辅,(尽管有名无实,也是首辅不是?)给自己送礼了。出于礼节,吕布当是登门道谢。
王允家将在看到吕布眉头一皱之后,还是答应了随自己一起回府向王允道谢后明显松了一口气。
王允老奸巨猾,早已经算定吕布会来,早早的府中摆好了美酒佳肴等候着吕布了。这么看王允有点放饵垂钓的意思了,金银放出去了,就等吕布这条大鱼。
没多久吕布,果然亲自登门道谢。互相客气了几句,王允将吕布引入后堂,分宾主落座。
吕布看着满桌的美酒佳肴,笑道:“司徒盛情令某惶恐啊!”
王允哈哈大笑:“将军英雄,允想结识已久。怎奈朝廷政务繁忙一直没有机会啊!”
吕布眼皮跳了跳,心道,这会朝廷就不忙了?这老货肯定不安什么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