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有不满,曾经在明珠的帮助下,身边聚集了侍卫内大臣鄂伦(国纲之子)、一等侍卫隆科多(国维之子)等人,在朝廷中形成“皇长子党”,和索额图地“太子党”相对抗。
这两个派别互相争势,斗争日益激化,直到康熙将明珠罢黜,又严厉斥责了隆科多等人,这才使得“皇长子党”偃旗息鼓。再加上今年四月分明珠离世,大阿哥本来都觉得自己没什么戏了,可这个时候却发生了太子被废的事件,大阿哥一下子就觉得充满了希望。
再加上他在此次事件中护驾有功,康熙又让他负责看管太子,因此他就有些个沾沾自喜,忍不住要蠢蠢欲动了。
康熙也看出来他的心思,就当着众人面说道,“朕前命直郡王胤、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为皇太子之意。胤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这一盆冷水浇下来,大阿哥一下就傻了眼,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是好。
康熙一行人回到京城之后,康熙命大阿哥和四阿哥、九阿哥一起去看管废太子,他则亲撰祭文,昭告天地,并诏告天下,将皇太子允废黜,幽禁咸安宫。
大阿哥奉康熙之命将告天文书拿给太子看,太子这时破罐子破摔,说什么“我的太子地位是父皇给的,他要废就废,何必告天,又何必给我看呢?”大阿哥这时只求太子不能东山再起,那样自己就还有机会,回去后便将太子的话添油加醋地向康熙汇报了,康熙听后自然很恼怒,说做皇帝乃受之于天命,怎么能不告天,胤既然愚顽不灵,以后他的话就不必上奏了。
于是大阿哥这天又来到看押二阿哥地场所,为了表现做大哥的威严,也为了体现自己在康熙那里地受宠,就让四阿哥和九阿哥一起跟他去看二阿哥,并把康熙的这番话传达给二阿哥听,这时二阿哥在四阿哥地劝诫下已经反过劲儿来了,就对大阿哥说:“父皇说我其他不是,样样都有。但是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这须代我奏明。”
“父皇有命,你的话以后不必转奏了!”大阿哥哪会给二阿哥翻身的机会,大声斥责道。
大阿哥最近这上蹿下跳的,已经引起了众阿哥的反感,现在他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虽然对的是二阿哥,但站在一旁的四阿哥和九阿哥心里也很不舒服。
“二阿哥这话关系重大,似乎应该代奏才是。”九阿哥想了一想之后说道。
大阿哥不屑的横了九阿哥一眼,根本就不接言。
“老九说得对,即使到时父皇责怪下来,这事我们也应该代他奏明”,这时四阿哥也在一边沉声说道。
这下大阿哥可是火从心里往上撞,这些个弟弟们一个一个的不把自己放在眼里,那还得了。
“皇阿玛有话不准转奏,谁有那个胆子敢违旨?”大阿哥斜眼瞧着四阿哥,“老四莫不是也想让我与老二和老十三做伴不成?”
“我不难为大哥,您不用去奏,我去。”大阿哥提起十三阿哥,可是呛了四阿哥的肺管子,他硬邦邦的撂下这话句,扭头就走。
“四弟,慢着。”大阿哥赶紧出言拦住了四阿哥,他也知道,如果让老四代老二奏了这个事,反倒是显得自己有不是了,“这种事情哪能让你去呢,既然你们都觉得该去奏明,那我去就是了,皇阿玛有什么责罚,也是做哥哥的来领了。”
大阿哥假惺惺的说完这些话,才转身离去了。
***********************************************************************
相较于大阿哥如跳梁小丑一般的惹人厌烦,八阿哥则是按照既定方针继续博取虚名、争夺人心,只是他却不知这个时候自己这么做却是在扎老康的眼。
康熙一行人刚回到京师后,八阿哥就被任命为署理内务府的总管事,奉命查处原内务府总管凌普。这凌普依仗太子胤的势力,贪得无厌,横行不法,康熙本来是要第一个就拿他开刀的。可惜八阿哥这时却是没有体察圣意,他看康熙伤痛的样子,以为他虽然废了太子,但并不想赶尽杀绝呢,所以在查办的时候,还是按照以前的宽仁态度,想从宽处理,草草结案。
没想到这一下可是拍到康熙的马蹄子上了,康熙非常的不高兴,他认为胤是在收买人心,就指责他说:“凌普贪婪巨富,众皆知之,所查未尽,如此欺罔,朕必斩尔等之首。”
如果只是这一件事还则罢了,问题是大阿哥近来兴奋的直发烧,也不知烧坏了哪根脑神经,居然偷偷的去跟康熙奏说“相面人张明德曾给八阿哥胤看过相,说他日后必定大贵”,这下可是惹得康熙心头火起,可他还是强忍着,看看这个大儿子还有什么要说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章 如意算盘落了空
不其然,大阿哥还有下文。
“二弟也是太不象话了,把皇阿玛气成这个样子,而且居然到现在还不知错,他也不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咱们整个皇室都跟着丢人,这不只是他自己大失人心的问题,皇阿玛的声望也险些因他受损了,可他却还是对皇阿玛多有怨言,”大阿哥对康熙说了一通二阿哥的坏话后,又摆出一副为康熙分忧的样子,“儿臣知道皇阿玛现在对二弟已经恨之入骨,今欲诛胤,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大阿哥此话一出口,康熙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涌起了极度的愤怒,但是他却并没有马上发作,而是在思忖大阿哥为何会有此种举动,就算是他与废太子已经没有了丝毫的骨肉情谊,可也不应该会如此愚蠢吧。太子已经被废了,在这个时候大阿哥只要静待事情的发展,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了,这个时候出来说要杀太子的话,不是徒然惹得康熙不高兴吗?大阿哥就算蠢,也不会蠢到如此地步吧?莫非是他们本来就有打算要对太子不利?参与其中的除了大阿哥以外,还会有谁?
要说康熙还是了解自己儿子的。没错,大阿哥虽然不甚聪明,但也不算太笨,他之所以会有如此做法,也是其来有因的。
因为太子的暴戾,有不少人与其反目。这帮人得罪了太子,自然不希望他能顺利上位,那样他们可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所以纷纷投靠了大阿哥和八阿哥,希望能储位易主,这样他们不但可以保住性命,而且还有拥立之功,新君继位后必定是前程似锦,由此也就引出了张明德此人。
张明德是个相士,在京师也算是小有名气,给很多的王公大臣们相过面,而之所以会与大阿哥牵扯上,则先是因为顺承郡王的长史阿禄将他荐给了顺承郡王布穆巴,然后被赖士看到了,就将他唤到自己家中看相,然后又被镇国公普奇看到了,就让他把张明德送往自己的府上去。
这个普奇可是被皇太子殴打过的,张明德听说后,就自告奋勇的说要去谋刺太子,普奇也动了心思,张明德从普奇家回到顺承郡王府,还想拉顺承郡王入伙,只是顺承郡王布穆巴与太子并没有什么过节,自然是不会答应的,随后还将此事告诉大阿哥,大阿哥听后对布穆巴说“你先别乱讲,这事我来陈奏,你先把这人找到后送到我地府上。”
张明德见到大阿哥,自然又是一通吹呼,那可真是有大不说小,说什么“皇太子罪戾,若遇我当刺杀之”,还有“有异能者十六人,当招致两人见王”。
这边大阿哥还没有所动作呢,那个普奇又将这张明德推荐给了八阿哥,张明德早就听说了八阿哥名声甚好,想以此为进身之道,故而一见面,就投其所好,说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并将他的刺杀计划又老调重弹了一番,说“皇太子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
这时八阿哥正在为康熙对太子的偏心而烦恼呢,本来他是想着只要太子一直坏下去,康熙早晚会废了他的。可是看太子的行径越来越放肆,杀云锦,打大臣,种种恶行,康熙明明是知道地,却总是袒护,照这么下去,自己想要得大宝岂不是没有希望了,再加上康熙入冬以来,身体多有不适,万一要是有个好歹的,那时自己再下手可就晚了,因此听了这张明德的话,也有些动心了。
只是他不想由自己出面来做这个事。就跟九阿哥商量。要鼓动十四阿哥出头。反正因为云锦地事儿。十四阿哥对太子已经不满很久了。
只是这时地十四阿哥已经不是前几年可以被他们当枪使地人了。他在九阿哥府里听了张明德地话之后。断然说道。“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八阿哥和九阿哥见状。只好也假做生气地将张明德赶了出去。
但是八阿哥这边前脚赶走了张明德。大阿哥后脚就将他找了去。经过一段时间地思考。大阿哥下定了决心。想要谋害太子。张明德见他有意。就又开始吹嘘“我有朋友五人。此五人能抵杀数百人。可翻越如城之高墙。可进入四五十人群行刺”。大阿哥却是相信了他真有这个能力。于是就和他约定。务必于十月初旬将其好友约入京城。实施行刺地计划。
结果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刚到九月。太子就被废了。大阿哥自然是欢欣鼓舞。可张明德却不知道这事儿。还是依约来找大阿哥。并说“我与诸友相约。十月十五日到来。”
只是他这次地到来。带给大阿哥地却不是喜悦。而是忧虑。他担心这个事儿让其他地兄弟们知道了。去告发自己。那可就麻烦了。毕竟当时为了能够拉到更多地人去谋划。知情者甚多。那些兄弟们都不是白给地。很容易就会查出来地。所以他赶紧找来众人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此事。不可隐匿。一旦为别处举发。为我等不利”。还是自己先去康熙面前备案比较好。但一定要“巧为具奏”。
于是就有了大阿哥跟康熙说什么“胤所行卑污。大失人心。相面人张明德曾言胤后必大贵。今欲诛胤。不必出自皇父之手”之类地奏言。他这么说地本意不过是想把杀太子地意思说成是出自圣躬。自己只是仰体圣意。故有此念而已。这样一来。即使再有人来举发自己要谋刺太子地事儿。康熙也不会相信了。
至于他说八阿哥之事,与其说他是在自己无望的情况下,想要攀附八阿哥谋取进身之道,还不如说是大阿哥认为自己未必就完全没有机会,想故意激怒康熙,以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除掉这个实力和呼声都很高地八阿哥,自己也就会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虽然八阿哥是由大阿哥地额娘惠妃养大的,平时与大阿哥也很友好,但也就是因为这个,大阿哥地那套班底,现在已经多投身于八阿哥了,就是明珠在世的后几年里,也是支持八阿哥地,所以也就难怪大阿哥会做出这种事来了。当然了,如果康熙并没有因此对八阿哥不满,反而是顺应“天意”,立胤为储君,那大阿哥也没有损失,自己虽然不得立,却也可以藉此捞些好处,而且八阿哥继位后也会对他感恩戴德的。
大阿哥自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想地可谓是周全之极,
却是错误的估计了康熙,康熙此时虽然身患重病,很清晰的,他一眼看出了个中问题,对胤,自己可以生出处死之念,可是胤却是万万不能作如是想的,他既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肯定里面是有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