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闭嘴。”四阿哥俯下头,堵住了云锦的嘴。
***********************************************************************
没过几天,四阿哥倒真是把十三阿哥找来了,三人经过商议,最后决定还是跳云锦说的那个蟒式舞。蟒式舞,是满族传统的筵宴歌舞,有“九折十八势”,舞者举一袖至额头,反过一袖至后背,盘旋作势,形似巨蟒跳跃,所以叫蟒式舞。
“九折”就是九组动作,一为“起式”、二为“拍水”即打渔动作、三为“穿针”即织网动作、四为“吉祥步”即欢庆动作、五为“单奔马”即打猎动作、六为“双奔马”即出征动作、七为“怪蟒出洞”即龙舞动作、八为“大小盘龙(带吸水)”即龙戏水动作、九为“大圆场”也是一个欢庆动作。这里面最有特点、最让云锦喜欢看地则是“怪蟒出洞”,十三阿哥左右手握拳,分别从额前向下环绕,双脚“正步”踏步,很有一种巨蟒出洞穴的蜿蜒之势。
“十八势”则是指十八个舞蹈姿式,“手势”、“脚势”、“腰势”、“转势”、“飞势”各三个,“肩势”两个,“走势”一个。而四阿哥就手持抓鼓(满族特有的一种打击乐器)正步前进或者后退,右手持鞭打击“抓鼓”,为十三阿哥伴奏。
云锦在一边看着,想着在太后地寿诞之上,表演的场地肯定是大的紧,如果只有两位阿哥的表演好象是有些单薄了,就跟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商量,是不是再叫上十五、十六、十七他们一起演出呢。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想了想,最后还是觉得在这个非常时期,最好还是不要和其他阿哥扎堆为好,毕竟现在那些个小阿哥们已经长大了,开始办差了,别让老康再以为他们结成朋党之类地,那就不好了。
云锦想想也是的,本来是想讨个好的,如果反招了猜忌,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自己这个主意真地是个馊主意,实在就是觉得人少,也不一定要找其他的阿哥啊,反正宫里也有专门跳舞的艺人,到时候让他们给两位阿哥捧个场伴个舞不就行了。
太后地圣寿是在正月十六日,因为是七十整寿,康熙决心要大办一番,以表达自己的孝心,宫里宫外是格外地忙碌,到处张灯结彩的,呈现出一派喜气
景象。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准备在太后寿诞之上献舞地事情,他们二人都没有隐瞒康熙,在一次被召见之时,一五一十地向老康汇报了,没想到却引起了老康浓厚的兴趣,他决定也要参与进来,跳舞为嫡母祝寿。并在太后圣寿前夕,谕礼部:“蟒式舞者,乃满洲筵宴大礼,至隆欢庆之盛典,向来皆诸王大臣行之。今岁皇太后七旬大庆,肤亦五十有七,欲亲舞称觞。”
可怜的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准备的寿礼生生地叫康熙抢了去不说,自己还沦为了伴舞的。只是他们却并没有觉得不快,能和皇阿玛同场而舞,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只会觉得荣幸无比,不会有一丝一毫的遗憾地,估计现在四阿哥应该会从心里感谢云锦的主意了。
太后七旬大寿的正日子到了,宁寿宫内举办了盛大宴会,灯红酒绿的,好不热闹,因为年贡来京地外藩、贝勒、贝子、额驸、公、台吉和全体皇子、大臣、侍卫以及福晋、夫人、命妇等也都齐集于此,为太后祝寿。
随着欢快、悦耳的乐曲响起,皇太后在近侍搀扶下、缓步登上了宝座,等众人坐定之后,满族特有的蟒式舞的表演就开始了,先是宫中艺人们上场,舞动几下之后,往后退了退,十三阿哥和着音乐的节拍,边舞边走到皇太后宝座前,而原来那些艺人们则在后面为十三阿哥伴舞,四阿哥这时也从艺人手中接过鼓敲了起来。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表演了一小会儿,康熙站起身来向太后行礼祝寿,然后也入场跳了起来,十三阿哥与康熙对跳了几下,然后就识趣的退到后面,站在艺人地前面与他们一起应和着康熙的舞步。
康熙一边舞动着,一边向太后致意,中间还手捧酒杯敬献给太后,这个情节后来被云锦知道之后,不知怎么地,马上就联想起一些穿越小说中蒙古姑娘们一边跳祝酒舞一边给阿哥皇子们进酒的场面,忍不住就笑了出来,挨个四阿哥好大一个白眼儿。
有些消息灵通地人士,事先就已经从礼部那里知道了康熙要为太后献舞祝寿,这时倒并没有太过惊讶,只是看到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居然与康熙同场而舞,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可还有很多不明就理的人,看到康熙不顾天子地威严,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起舞来,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嘛,一个个的都看傻了。
不过,康熙虽然经常骑马打猎锻练身体,但毕竟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一场舞跳了下来,额头已然微微出了一些汗,把个皇太后感动得不行,站起身来,连声说道:“皇帝的孝心,天地昭昭,快歇息歇息吧,千万不要累着了。”
云锦事后听到这些情景,口中虽然是连连称赞康熙敢为天下之孝子表率,真的是让人敬佩万分,可是在她心里却总觉得康熙的这种做法应该不完全是为了孝顺太后的缘故,现在是什么时候,太子刚复立一年,还有一些人在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的,所以云锦猜想,很有可能老康是想借着这件事,让自己的儿子们也感受下自己是如何孝敬嫡母的,也就是说,要对他们旁敲侧击一下,告诉他们要恪守孝道,爱重长辈,在自己没发话之前,不要想什么不该想的东西。
当然了,这也是云锦的猜测,也许还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说不定,现在先不说这个,接着来说太后的寿诞。
康熙跳完舞之后,就是众人献礼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自然是无数,因为是太后七十整寿,额外还敬献了一些新鲜寿礼的也不少,四阿哥府里所献的大地回春也是其中的一样。在康熙的暗示下,太后已经明白了这个礼是云锦所献,自然是高兴的合不拢嘴,马上命人将盈盈开放的桃花插入花瓶,然后又看着那一篮子的蔬菜瓜果,直说是看着就想吃,今天的寿宴就用这些做些菜来。
当然这时肯定是有些人出来讲一些不时之蔬吃了对人身体不好之类的话来,四阿哥也向太后说明,这些东西只是用来给太后增加些喜气,并不是想让太后品尝的。太后本来还想说什么,见康熙正冲自己使眼色,也点头笑笑,不再说什么了。
寿宴结束之后,太后把康熙和四阿哥留了下来,追问云锦所送寿礼的详细情况。听到这些蔬菜瓜果是云锦亲手种的,而且是在自己所住的院子里建了一个暖室,这才使得生日在冬天的太后能够尝到这些新鲜蔬果,太后高兴极了,连说云锦有孝心,并说道,她才不管别人说什么呢,只要是云锦说可以吃的东西,她就可以吃,云锦是绝不会害她的。从进宫之后,云锦给自己做的那些东西可都是对身体有益的。
“皇额娘既然这么说,”康熙听太后这么说之后,就笑着说道,“那儿子今天就要给皇额娘尝个鲜了。”
“你,”康熙指着一个宁寿宫里的宫女,“把老四送来的蔬菜瓜果拿过来。”
“是。”那个宫女答应着,一会儿就连蔬果带篮子一起拿了过来。
“放到这儿,”康熙命令那个宫女将篮子放到自己面前,然后从里面拿出几个西红柿,“去,把这个洗干净,再切一切,用糖拌好拿过来,让太后尝尝。”
“皇上。”那个宫女吓得跪倒在地,连连叩头,话都说不出来了。
“皇帝,你这是何意啊?”太后也惑的看着康熙,“这个东西不是有毒吗?难道说拿糖拌了就没毒了。”
“你先下去吧。”康熙打发走那个脚都软了的宫女之后,才笑着对太后说道,“皇额娘,不是拿糖拌了就没毒了,而是它根本就没有毒。这还是上次朕到云锦那儿,听她说的,朕也尝过了,确实是没事的。”
“皇帝吃过了?”太后吓了一跳,“真的没事儿吗?”
“皇额娘不要担心,儿子没事儿的,”康熙笑着回答,“再说也不是儿子先吃的,是云锦先吃了说没事儿,然后老四和老十三也吃了之后,朕才吃的。”
“云锦这丫头,胆子也是太大了,”太后埋怨着,“什么东西都能随便吃的吗?再说没确定之前,怎么能让皇帝吃呢?胤,你也该管管她才是。”
“是儿臣管教不严,还请皇太后祖母治罪。”四阿哥老实的认错。
PS:
今天的加更终于赶出来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还要让朕的儿子也去种地?
皇额娘不要生气,”康熙笑着看太后,“想来云锦番茄没有毒,何况她自己又是先尝过了,这才敢让朕吃的。”
“就是自己吃,也是太冒失了,”太后还是有些不放心,“皇上回宫之后,可找太医看过了?”
“已经看过了,确实没有中毒的迹象,”康熙笑着回答,“看来说番茄有毒,还真是个错误了。您看老四和老十三吃得比朕还多,不是也没什么事儿吗?”
“既然皇帝都吃过了,那我还怕什么,”太后笑着说道,“这就让他们弄来我尝尝吧。”
“这番茄的吃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这拌糖吃,”康熙笑着说明,“这样吧,今儿是皇额娘大寿,也不用别人了,朕亲手做给太后吃。”
“皇帝,”太后很感动,但还是推却道,“你的心意我领了,但也用不着你亲自动手啊,还是让下人们做吧。”
“没事的,皇额娘,”康熙笑着说道,“还记得那次冬至吗?大家一起在包馄饨,朕也是亲手给皇额娘包了几个呢。”
“是啊,那时候云锦还在宫里,真是热闹啊,”太后怀念的说道,“还有那个小十八,沾了我一身面粉,包的那个馄饨都成片儿汤了。”说到这儿,太后虽然脸上挂着微笑,眼泪却是落了下来。
“皇额娘,小十八是回天上享福去了,您就不要再惦记他了,”提到小十八,康熙也是伤感,但还是得安慰太后,“今儿是您大喜的日子,咱不说这个,还是让朕再亲手给您做个吃的吧。”
“好,”太后不再阻止了,她点着头微笑着看康熙,“就让我再尝尝皇帝的手艺。”
西红柿拌糖本来就是简单之极地。康熙自然也没费多少工夫就弄好了。他亲手端着送到太后面前。太后满面笑容地接过去。细细地品尝着。
“皇额娘。怎么样?好吃吗?”康熙看着太后问道。
“好吃。皇帝做地怎么能不好吃呢?”太后含笑回答。“我这个老太婆真是天下最有福地人了。居然能让皇帝亲手为我做吃地。”
“皇额娘是我大清国最尊贵地人。当然是洪福齐天了。”康熙笑着说道。
“皇帝。今儿个我太高兴了。”太后看着康熙说道。“只是今儿个办得好象也太铺张了些。”
“儿子知道皇额娘节俭。以前有好多寿辰都不让大办。”康熙笑着说道。“可这次是您地七十整寿啊。一定要好好地办一场才是。再说。也没花多少银子。”
“我知道这是你的一片孝心,这次就这么着了,以后可不许了。”太后嘱咐康熙。
“儿子记下了。”康熙点头答应着。
“这个桃花开的真喜兴,”太后已经让人把桃花摆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