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掌光明顶-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教主以身犯险,帮助赵禹寻找到了赵敏被囚禁之处。就在赵禹成功解救出赵敏之时,惊闻汝阳王被刺杀得手!赵敏悲痛欲绝,与元廷势不两立。与此同时,赵禹的身份也被识破,而与他过往甚密的蓝教主也被太子关押起来。
    为了营救蓝教主,赵禹策划一干武林人士营救被关押的六派人士,夜闯宫阙,击杀大内侍卫总管番僧赤都,以此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救出蓝教主,并且让太子误以为皇帝将要除掉他,从而悍然率领麾下护卫攻击皇宫。一时间,整个大都陷入混乱当中。而张三丰等人在付出惨重伤亡后,也终于将被关押的六派人士解救出来。
    太子兵败,被王保保护送一路逃到陕西,而博罗帖木儿更是一路追杀,双方陷入混战当中。
    赵禹率众经由海路安然返回南方,却在归途上遇到前往中土的波斯明教一行人。赵禹将波斯明教一行引到应天,并且察知到如今波斯明教的恶劣形势。波斯明教中人到了应天之后,便开始煽动中土明教**加入他们,却发现中土明教的教义已经完全与波斯总教的教义相悖,而且中土明教的**们对他们也缺少尊敬。正当他们心灰意懒之际,却发现了多年前派往中土的圣女黛绮丝。
    赵禹回到王府后,察觉到小昭态度有些怪异,细问之下才知紫衫龙王竟然潜入应天,逼迫女儿盗取倚天剑。大怒之下,赵禹率众前去抓捕紫衫龙王,恰撞见黛绮丝在波斯明教众人围攻下道出金毛狮王谢逊和屠龙刀已经落在她手中的消息,并且想以此来保住自己的姓命。赵禹出手制止了波斯明教众人,上前仔细询问,才知先前杨不悔是是在骗人。
    惊诧之下,赵禹一面命人去迎回金毛狮王,一面派人出海寻找殷野王等人的下落。杨逍自责之下,欲自裁谢罪,被殷天正制止。而纪晓芙却因疼惜女儿,私自将杨不悔放走。
    杨不悔前往投奔张无忌,并且将这个消息告知。正派人士唯恐倚天剑屠龙刀全都落入赵禹手中,便与张士诚合谋封锁海路,成功将谢逊截入手中,并且筹划屠狮大会。张无忌营救义父不得,又被武当派同门所厌弃,无奈下与杨不悔再次来到应天,在楚王府门前长跪谢罪,希望赵禹能够出手救回义父。
    与此同时,一直没有出手营救六派人士的少林竟与朱元璋合谋,刺杀刘福通,朱元璋成功掌握了河南红巾军。而徐寿辉也引狼入室,接纳了陈友谅,被陈友谅篡夺了军权。两方兵合一处,进犯应天。一时间,应天四面楚歌,形势危在旦夕。
    赵禹故意放纵朱元璋大军杀到应天城下,与此同时,早在西域时他安排在陈友谅身边的五行旗秘营成员此时早已经掌握了陈友谅军中大权,大军经过鄱阳湖后,杀掉陈友谅,驰援应天。内外合击,彻底击溃了朱元璋大军,而朱元璋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凭此兵威,赵禹率领大军兵犯苏州,而方国珍也彻底投靠了赵禹。张士诚力不能敌,自缚出城投降,原本正在筹划的屠狮大会也不了了之。谢逊成功被解救出来,而屠龙刀却下落不明。各派武林人士仍然不肯顺服,灭绝师太当众宣布了刀剑之中的秘密,于是各派人士纷纷出海,寻找屠龙刀的下落,寄望以此来打败魔君。
    平定江南之后,赵禹命徐达常遇春兴兵北伐,而此时元廷大军仍陷入混战之中,根本无力抵抗。北伐大军势如破竹,一路杀入大都城中,传承百年的大元国祚就此覆灭!
    元帝等一干蒙古贵人们仓皇逃亡上都,徐达常遇春北伐大军一路追击。而在将近上都时,常遇春旧疾复发,姓命危在旦夕,赵禹携医仙胡青牛奔赴上都,救下常遇春,同时擒获未及逃远的元帝,将之押回应天。
    是年,赵禹正式在应天登基为帝,国号大明。于此同时,王保保拥戴元廷太子登基为帝,重建大元,一路往西而去。
    新朝第二年,失踪数年之久的殷野王等人终于回到中土,并且带来一个震惊世人的消息。他们漂泊海外,一路往东行去,竟然发现一片丰饶广袤的土地。那片土地地广人稀,无比肥沃,同时生长着无数在中土不曾出现的物种。块茎肥大的番薯,颗粒**、形如珍珠黄玉的蕃米……
    这个消息令新朝上下震荡无比,赵禹更是亲自参与到进贤院对于新物种的研究中。为了更清晰了解那块新土地,赵禹命令殷野王等人将自己一路行进路程详细记录下来,刊行天下,鼓励民间前去探索。对于财富土地的渴望,整个新朝掀起了远航的热潮,然而由于路程着实太过遥远,茫茫大海中天灾'***'不断,无数人葬身在海洋中,然而也有一些运气好到了极点的人终于到达海洋的彼岸,那块富饶无比的广阔大陆,并且收集那些罕见物种,返回中土,获得惊人的封赏厚赐!
    新的物种研发进度喜人,许多农作物已经成功在中土种植下来。而这其中,尤以元朝废帝这位鲁班天子的研究最为惊人。他竟借助新大陆带回的一种树胶设计出不须人力划动,只凭借沸水热气推动便能自动行驶的龙舟!
    元帝将此奇物进献朝廷,赵禹大喜过望,册封元帝为王,准其世代传承,非谋国之逆不得废除。有此榜样,整个大明新朝掀起格物致知的狂热浪潮!
    正当一切欣欣向荣时,阴霾却在渐渐逼近。新大陆的据点上突然出现红皮肤土著人,那些人骁勇善战,甫一接触便给了大明子民迎头痛击,损失惨重,只有一些身负武功之辈存活下来,并且将消息传递回来。赵禹大怒,欲要兴兵讨伐却被群臣劝阻,无奈下只能号召民间江湖人士前往新大陆。为了缓和正道武林与新朝的矛盾,张三丰百岁高龄自告奋勇,率领一干武林高手出海远洋。赵禹亲自送行,并册封张三丰为护国法师,许武当派世代传承。
    随着往来中土与新大陆的人越来越多,江南却突然爆发瘟疫,无数人因此身亡。赵禹紧急召集天下名医商讨救治之法,终于在五毒教蓝教主和医仙胡青牛的帮助下,寻找到医治恶疾的良策,将瘟疫完全清除。
    大明开国二十一年,明皇赵禹壮年驾崩,太子赵方即位为帝。新朝伊始,国舅王保保自缚归朝,愿举西元一国为藩篱,请求大明出兵救助危在旦夕的西元。新皇征召西域胡虏壮士,组建远征军,讨伐窃据察合台汗位的帖木儿王,并于花剌字模国彻底击溃帖木儿。由是,西域南洋万国来朝,共尊明皇为新成吉思汗!(未完待续。)


335章 花开彼岸锦绣天
    茫茫东海之巅,一块素来与世隔绝的广袤土地上,这里千百年来不与世间交通,无数生灵平静地经历着生老病死,安详而又悲壮。
    变化从十几年前开始,最初是寥寥几条残破的船只靠了岸,上了这片土地,他们为眼前一切震惊莫名,而后欣喜若狂。再往后,外来的船只越来越多,船队越来越庞大。他们孜孜不倦探索着这一片近乎没有边际的土地,每每为了一个新的发现而欢喜无比。
    这群人在沿海建立起了村落,集镇,而后便是城池!他们发现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根本不需要为了生计而发愁,只要放一把火,烧掉茂盛的森林,便能得到大批良田,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此定居下来。
    这里没有大型的牲畜,所以在他们到来之前,也没有马车之类,甚至连车轮都没有!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被发现,他们开始兴高采烈改造这一片新土地!
    这里新建造起的城池都以他们家乡的城池来命名,聊解思乡之苦。靠近海边的几座城池中,尤以应天城建造的最为雄壮,也是他们主要的聚居处。
    今天,应天城来了一队旅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于这里原本没有牛马之类的牲畜,而要渡过茫茫大海将牛马运输过来近乎不可能,所以侥幸活过来到达新大陆的牛马如今是新大陆最为高昂的奢侈品,许多人甘心用开垦的百顷良田去换取一匹已经不堪用的老马或是老牛。但是,这一群人竟然奢侈到用马来拉车,顿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人们双眼中虽然流露出贪婪之色,但却没人上前争抢,在这背井离乡的远方,他们唯一的底线便是绝不残害同胞!
    数辆马车渐渐接近城门,而在应天城门前,则有一群气脉悠长的劲装汉子在凝立等候。见此一幕,人们心中皆震惊无比,因为这群人在应天城中地位极高,正是由于他们一次次悍不畏死击退那些密林中冲出来的红皮肤原住民,这些人才能在此落地生根,安居乐意。尤其那位白发苍苍的老道士,在人们心中更是近乎神明一般,仅次于大明神武皇帝的张三丰张真人!
    看来,他们所等待的必然是一群极为了不得的大人物!
    马车到了城门前,从最前方马车里走下来一名气度俨然的中年人。这中年人三缕长髯,身穿明黄袍服,举动之间似乎都贵不可言。
    一待此人出现,以张三丰为首的一干人便快速走上前,行参拜大礼,同时高呼道:“草民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已经将近知命之年,赵禹身上早褪去了年轻时的锐气,最近这些年韬光养晦,气度益发深不可测。见众人大礼参拜,他疾行数步上前搀扶起张三丰,而后才环顾众人一眼,朗笑道:“如今我也是草民一个,诸位这般大礼参拜,当真折煞我了!”
    张三丰却笑道:“陛下雄才大略,不只将鞑虏赶出中原,光复我汉家河山,更是为我汉家子民开辟新篇章,寻找到这样一块生息之地,如此功绩,古之圣皇都有不及。大家拜得不是你这人,而是你做的这许多事!”
    赵禹两手搀扶着张三丰,笑道:“十数年不见,真人益发健朗了,这份养气养身的功夫,当真无人能及。”
    张三丰却摆手笑道:“陛下谬赞了,老道活到如今这岁月,见识到这许多旁人无缘得见的奇事奇景,多活几曰,少活几曰,也无甚关系了。不过能在大限来临前再见到陛下一面,也算再无憾事了。”
    赵禹听到这话,眉头微微一皱,疾声道:“真人可是有了感应,大限将要来临?”
    张三丰却摆摆手,对赵禹轻声道:“如今陛下养气功夫与我也相差无几,应当明白,我们这些人,若想死赖在这世上不肯走,总是有法子延续几年天命。可是,这些年来,我瞧着身边人一个个故去,膝下徒儿如今只剩下梨亭与声谷,心里着实疲累,已经不想再熬下去了。”
    赵禹闻言后,心中禁不住感叹几分,说实话,他心中何尝又没有这样的悲凉感触。这些年,他在中土送走了殷天正,送走了杨逍和韦一笑等一干曾同甘共苦的明教老兄弟,心境也着实有了一些阻滞。如此才决定将这江山交给后代,自己则与妻子们周游天下,要在有生之年瞧一瞧这锦绣江山。
    略一思忖后,他说道:“我的座船乃是中土新进打造的汽船,虽然大半时间还要靠人力驱动,但有了火油蒸汽的辅助,速度也很快。不若真人便乘坐我的船返回中土,落叶归根?”
    张三丰却笑着摇头道:“青山处处,何地不能安放尸骸?埋骨之处,便是吾乡。我看着同胞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已经难以割舍,便长眠此处又有何不可?”
    说罢,他便领着赵禹一行人行进应天城中。
    而赵禹也不时与身边那些相熟之人攀谈,询问他们的境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