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大与最小-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红玉的心目中,这个新的情报课长应该是一个年高德勋的老人。却不想踏着风雪进来的,是一个英俊的美男子。那人竟然是如此英俊,似乎是玉刻的雕塑。其脸部轮廓分明,皮肤白皙晶莹,头发黑如绸缎,眼神中竟有一种野性的豹子一般的魅力。红玉一见之下,忍不住脸色一红,心咚咚地跳了起来。

那人坐了下来,露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微笑。他黑白分明的眼珠中,那种打量红玉的眼光,似乎能透过红玉的衣衫,直觉抚摸她赤裸的身体。不知为什么,红玉却没有觉得任何讨厌,反而觉得心中升起了一股热流,似乎期望那眼神变成一双手,尽情地抚摸自己。

那一双白玉般的手果然伸过来了,却递过来了一张照片。“玉樱,你的父母在东京一切安好。他们很想念你。”,他说道,低沉的语音中带着一种诱人的磁性。

红玉接过照片的时候,手与那人的手碰了一下。顿时若触电一样,心中更忍不住怦怦乱跳起来,脸色羞红。

“吴先生这样的美貌,红玉在日本人中,还从来没有见过。今日有缘相见,真是莫大的荣幸。”,红玉竟然不敢与他的眼神对视,低下头来,羞怯怯地说道。

“我是日韩混血,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韩国人。侥幸继承了双亲的优点。”,吴松三郎颇为自豪地说道。

他又说道:“我还给你带来了一些你喜欢的富士山绿茶。”。他向酒馆的老板要来了一个茶杯,泡起了新茶。一时清香弥漫,让人情不自禁。

看着红玉将那盏下了迷药的茶端到了唇边,吴松三郎英俊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阴险的笑容,突然之间,显得那么贪婪丑陋。

(第三卷风起云涌完)

包饺子的布局

 这日宋依华兴致勃勃地跑来,却要邀请尧明到宋庆龄家中包饺子。尧明一愣,顿时明白了她的一番心意。前日在大会上,众人过于乐观,很多事情又不方便说。尧明只好放了一个大炮,给大家泼盆冷水,其实自有一番良苦的用心。

来到孙中山家,尧明第一次见到崇敬已久的宋庆龄。香港曾经有部电影,叫做《宋家王朝》,片头语说道:“遥远的旧中国有三姐妹:一个爱钱(宋霭龄),一个爱国(宋庆龄),一个爱权(宋美龄)”。这种评价并不完全正确,但宋庆龄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值得尊重的女性之一。宋庆龄虽然已经年过四十,却依然美貌端庄,风韵依依。神色之间,自有一种雍容高雅的气度。

正如尧明所料,蒋介石夫妇也在场。表面上看来,这是宋家的一次气氛融和的家庭聚会。大家寒暄一番后,三位女士到外厅包饺子去了。孙中山、蒋介石、尧明三人坐下来,商议国事。

孙中山爽朗地笑道:“我这个脾气啊,看问题总是过于理想化。幸好尧先生提醒我们,才知道中日之间的战局竟然如此紧张。还好,我们都不是外人,让依华的两个阿姨多疼疼她,就当是对你道谢了。”

尧明见他如此安排,知道他已经对当前局势非常重视。就笑道:“既然是一家人,我也不说客气话。西方社会对中国人处理困难局面的能力是非常佩服的。中国的语言里,形容Crisis的词叫危机,实在是太贴切了。危难总是和机遇在一起。”

他又笑道:“所以我才把危局说得那么夸张。却是为了抛砖引玉,让我们聪明的中国人把机遇自己找出来。”

孙中山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若不是这样的危局,我怎么会想到将介石身上的担子减轻一些,让他专心抓军事呢。以前把这么多大事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也太为难他了。也难得美龄从来不埋怨。恩来最近提出了很多改革政治的良策,我想请他出来主持政治方面的日常事务。”,孙中山笑眯眯地说道。

尧明心中一愣,却没有想到孙中山行事如此利落。

孙中山笑道:“那些下台的军阀,都像尧先生所预料的那样,同意军政分家。带兵的将领,专心治军,不监管地方政治。只不过这些人竟然联名起来,给国府写了一封信,要求介石也要军政分家。”,孙中山一边说着,一边意味深长地看着尧明。

饶是尧明脸皮厚,也不禁脸红了一下,却装糊涂地说道:“收拢那些军阀的权力时,有人建议给他们一些利益交换。我却建议只给他们一些抗日的名声,提高他们的影响力,却不给他们实际利益。他们如果得了利益,自然会偃旗息鼓,一场改革就没有下文了。他们有了名声,却被剥夺了利益,自然要用这些名声来出点怨气,挑点国家的弊端。”

“这是西方政治改革的惯用手法。斩断了钱权结合,权势就不是用于去交换利益,而是用于做一些积极的事情。西方人常说:Power(权能)是Responsibility(责任)”。

然后他也意味深长地一笑,说道:“却没有想到他们挑弊端,竟然挑到了蒋兄的头上。劳苦功高也成了罪过。”

蒋介石尴尬地一笑,说道:“别提什么劳苦功高了。只要别人不嫌弃我占着茅坑不拉屎就够了。”

尧明正色道:“蒋兄从1926年到现在,在中国收拾了这么多的军阀,将他们逐渐消灭,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所做的,也不过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已。在消灭军阀,统一中国这一点上,蒋兄的确是劳苦功高。”

尧明这一说,蒋介石顿时神色舒坦多了,就说道:“尧兄既然已经预见到日本大规模增兵。自然胸中早有对策,小……,正想请教先生。”,他本来想拉近乎,自称小弟,却想到宋依华比宋美龄小一辈,只怕这一称呼,以后就此在老婆面前低了一辈。那个小字在口中含混了一下,最后还是用了个先生的称呼。

尧明却说道:“危机,危机,自然是以危寻机,抛砖引玉。我想蒋先生心中必然已有一番计较。还是你先说吧。”

蒋介石说道:“我考虑了很久,中原之战很不好打,最好我军与日军在上海决战。”

尧明听他如此说来,知道他找到了一个与原时空相同的策略。

在原时空,中日之间在上海和江浙一带进行了著名的第二次淞沪战役。战役在1937年8月13日展开。那次惨烈的战役实际上是一次正确的战略策划下的失败战役。

当时中国军队装备落后,机动性差,飞机数量很少,几乎没有火炮和装甲部队。中国的主要防御工事修筑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和生产的大本营也在长江三角洲。若在北方组织战事,后勤线漫长,运送兵员和武器困难。而日军在北方出击则后勤组织容易。蒋介石的军事集团正确地预测到中国军队无法在北方有效地阻击日军。

在原时空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以近卫文磨为首,发出了“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猖狂论调。蒋介石的军事集团想把日军的决战战场引诱到中国南方,准备在上海附近与日军大战一番。其目的一是向全国人民表示抗战决心,二是期待日本知难而退,三是吸引日军,减缓北方压力。然而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希望苦撑三个月,并期望国际势力介入。

然而,淞沪会战坚持3月后,大英帝国领导的国联却采取了绥靖政策,国际上没有对日本帝国采取任何制裁,德国介入的调停也失败了。在中国政府大失所望之时,日军却从杭州湾借大雾和涨潮登陆。中国军队腹背受敌,不得不撤退,淞沪会战告结束。由于对败局准备不足,国民党军队出现大溃败,日军一路追击,直到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在那次淞沪会战中,日军投入的兵力达到了28万,为战前日军全国兵力之一大半。中国军队投入兵力号称100万,实际数目却因为编制混乱而不详。该战役中,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国民党军队赴死抗战,在正面战场上屡屡挫败日军进攻。然而,日军依靠海军战力,空中优势,可以直接沿长江而上攻击武汉,或沿海而下攻击杭州,对中国军队实行钳击包围。中国军队装备落后,机动能力差,人员缺乏训练。战术指挥上也犯了一些错误,作战方针死板,进行被动的区域性防守。再加上战役目标不明确,不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或持久抗战为目标,只想苦撑三个月,终于导致了大溃败。

在那次战役中,蒋介石作为一个民族领袖,确实无私地,当然也有些不明智地花了大血本。中央军损失惨重,减员达到了惊人的60%,初级军官损失在1万人到2万五千人之间,还有上万有潜质成为军官的优秀士兵丧生,1929年到1937年间的黄埔军校成员大部分都牺牲了。淞沪战役后,蒋介石失去了左右国内军阀的核心领导力,整个中国抗战成为了一个松散联盟的抗战。

尧明看着眼前这个两眼露出精光,雄心勃勃的蒋介石,心中却在想像在原时空,丢失了在北伐后苦心经营了10年的江浙地区,失去了中央军大部分骨干,不得已迁都重庆的蒋介石。只觉得他经历如此巨大的打击,心理上一定充满了阴影。尧明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在原时空,淞沪抗战的失利,以及后来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虽然没有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却在实际上摧毁了蒋介石的信心,也摧毁了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的信心。国民党在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战之中,虽然与日军之间进行过多次大战,但基调却是消极抗日,其根源之一就是淞沪战役的失利。

就在尧明浮想联翩的时候,宋美龄却端了三杯龙井茶走进来。外间一向传说蒋介石与宋美龄不和谐,然而此刻宋美龄却对蒋介石温馨地一笑,随手帮他拂去了肩头上的一点灰尘。那番柔情,却绝非故意做戏。尧明看在眼里,不由得心中一软。

尧明不知不觉中,已经站在了过高的高度,看待中国的问题,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其实原时空中国的淞沪抗战,在国际上还是得到了大量的正面赞扬。中国3个月的血战,打出了一个不愿作奴隶的民族的不屈之心,若整个国际世界不是那样冷血,及时对日本予以制裁,对中国予以援助,甚至不惜出兵相助,淞沪抗战的结局可能截然不同。

蒋介石不仅在上海坚持了3个月,还在后来收拾残局,顽强地坚持了8年,一直到日本帝国主义灭亡。相比起来,在欧洲大陆的另外一端,当德国入侵时,欧洲强国波兰仅仅坚持了1个月,世界强国之一,在全世界拥有第二大殖民地的法国仅仅坚持了6个星期。

尧明想到这里,就转变了话题,说道:“那北方的战局,蒋兄怎么看呢?”。

蒋介石见孙中山在场,面露难色,却没有说出来。尧明也不为难他,就直爽地说道:“北方的战局,失败的层面很大。这话却不能由蒋兄来说,以免乱了中国的军心。”

“关于北方战局会失败,要在战斗中不断撤退的报告,我会委托隆美尔打。外国人站在客观的角度打这样的报告,大家一来比较容易相信,二来不会舆论反扑,逼蒋兄下野。我们把基调定低一点,我们的将军就可以放手去打,打赢了,或者打了小败仗,都算胜利,这样比较容易鼓舞士气,稳定军心。”

蒋介石一听,顿时放宽了心,思路也活起来,主意也多了。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孙中山听得气闷,就到外面看夫人包饺子去了。

中原地带,主要是当时的河南省、河北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而山东半岛又三面环海,非常适合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