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5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但凡是商行;都少不得养这么一两个人在身边;只是他们养着的;叫刑律律师;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契约律师;契约律师专mén研究契约;以防草拟契约时;出现纰漏;在聚宝楼里;有相当的专职契约律师负责引导商贾们签署契约。
    柳乘风听了刘鹏的话;不由鼓励似得看了刘鹏一眼;管着这么多的事;这刘鹏只怕有的累要受了;只是他今日的来意不是来检查工作的;而是有正经事要办;向这刘鹏道:“除了商行所需的人手之外;你再替本侯招募一些人吧;招募一千个文书来;要求熟读诗书;有个秀才功名那自是更好;年纪嘛;双十上下;超过二十二的不要;有妻儿的也不要;身体不要有残障;对外;就是招募文书;月饷一月十两银子。”
    …………………………………………………………………………………
    第三章送到。
    (。。    )
 
 
    
第三百一十三章 :程鹏万里

  
    
    
    
  
    全文字无广告    第三百一十三章:程鹏万里
    聚宝商行已经开始大肆的招募人手了;虽自从廉州开海之后;这天下各处;无论到处都在招募工匠;几乎到了打抢的地步;一开始;条件还算苛刻;只要有些技艺的;只是天下的手艺人只有这么多;可是各作坊扩大在即;只得把条件一再放低;甚至开始招募学徒工了。 全文字无广告
    货物的上涨;虽然带动了物价;可是同时;也大量的刺激了商贾们扩大工坊的规模;随着丝绸、瓷器的价格上扬;江南那边;工坊的扩大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与此同时;流民一下子骤减;再加上修筑道路所招募大量的劳工;使得劳力也变得尤其紧俏起来。
    在工钱的利诱之下;不少佃户纷纷不再续租土地;宁愿进城务工;这就使得江南豪族们一时竟寻不到太多可用的佃户;田价大跌。
    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聚宝商行的大肆招募人手;却也不可避免的引来无数人的趋之若鹜;这聚宝商行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天下第一等一的大商行;月饷丰厚;谁不愿意进这里头做事;别看这天下各处都是用工紧张;可是来应征聚宝商行的各色人等却是多不胜数。甚至有不少落魄的读书人;也紧跟着这浩荡潮流。
    大明朝一向扬文抑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导致;这百年以来;读书人越来越多;至于大头兵;却无人问津。读书人的日渐增多;问题也就显见了。大家读书;为的都是功名;是为了做官;可是大明朝的官儿哪里有这么好做;一步步考下来;越来越难;越来越苛刻;功名二字重若千斤;可是真正能考取到的都是凤毛麟角。到了弘治朝;这样的情况凸显的更为严重;只杭州一地;读书人就已经超过了数万人;这些人不事生产;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这杭州每年考取到进士;只怕一根手指都能数得过来;就这样;杭州还算是了不得的文星荟萃之处;天下的进士、举子;出来的不算少的;而对于其他没有考取到功名的读书人来;他们只能重新再考;一次没有过;还有第二次;还有第三次;可是三次都没有考过;就令人难受了;对于那些家境优渥的人来;倒也罢了;反正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放心大胆的在家读书就是;但凡有万一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
    可是读书人未必都是家境优渥的;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甚至家境贫寒之人;有的读书人;甚至靠的是妻子整日在家中纺纱挣下一点儿零碎银子度日;因此每次科举之后;都少不得有大量失意又彷徨的读书人;这些人功名无望;又身无一技之长;虽然可以去富户中教馆;可是教馆清苦不;也没多大前程。
    可是自从商贾们开始大肆招募文书和律师之后;才让这些读书人渐渐改变了处境;所谓文书;和官府的文吏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埋首案牍的事;要求能读能写;最好能写出一手好字;肚子里是要有些墨水的;不过在衙门里;文吏是最底层的工作之一;可是在商贾这边;文书多少还能有几个人使唤;再加上薪水也是不菲;所以有不少读书人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做了文书。
    至于律师就更紧俏了;不少读书人开始钻研律法;从大明律到各种公文;研究的越透彻;商贾们就越喜欢;薪水甚至能达到每月银二十两;比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还多;这种事自然而然也就紧俏了。
    聚宝商行需大量雇佣文书和律师;一下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既然破灭;总要混口饭吃才好;所以读书人们自然希望能找个好东家;寻个光鲜一些的去处;这聚宝商行乃是天下第一商行;只要进去;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因此大家都卯足了劲;死命想往里头挤。更何况聚宝商行所招募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单读书人就需要数千之多;所以机会也是极大;雇佣的消息放出来;就引来无数人应征了。
    商行这边开始忙活起来;先是寻常的劳力、水手招募起来倒还算快;毕竟这些人没有什么门槛;只要有气力;有些经验;就可直接录用;文书、律师也渐渐招募的差不多了;这些人虽然有门槛;可不管怎么;大明朝不缺读书人;有聚宝商行这块金招牌;还真不怕寻不到人;最难的反而是通译和掌柜;掌柜的条件更苛刻一些;这个且不;通译就更紧俏了;毕竟大明朝这时候出海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若是精通朝鲜、倭国、安南等国语言的倒也好找;甚至是蒙古语的也还算容易;可是吕宋、南掌;甚至是大食、天竺语的就少了;好在泉州那边;有宋元时便定居于泉州的大食、天竺人;也有极少的一些人还能保留着母语的;只是口音生涩;也只能将就用着。
    护卫的招募也已经开始;商行对护卫的需求很大;毕竟是去海外做生意;护卫若是少了;中途不知多少危险;所以这一次;招募的护卫就超过了三千人;三千还只是个初定的目标;其实未来船上的水手、苦力;从某种程度来;也担负着一些护卫之责。
    聚宝商行一下子招募数万人的大手笔;一下子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市面上的人手随着聚宝商行的招募;就显得更加紧缺了;以至于不少商贾为了和聚宝商行竞争抢人;不得不抬高了工价;也有一些商贾只好偃旗息鼓;等着这风头过去之后;再行招募的。
    不过聚宝商行这边;在招募满了人手之后;还是放出了消息;未来几年;商行的生意一旦步入正轨;可能还要增添人手。
    这就让一些商贾们有点儿欲哭无泪了;哪有这样抢人的;这不是要人的命吗?聚宝商行家大业大;叫大家怎么争。不过正因为如此;倒是让这天下各处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职业;叫做中介;这些人专门下到乡里去;劝佃户们入城;等到入城之后;再为联系商贾寻个活计;而商贾们自然免不了要给他们一些好处费用;如今这乡间;越来越多这种专门劝佃户的人了;气的不少士绅不得不防火防盗防中介;但凡是遇到中介;少不得叫人暴打一顿;只是这种事本就是利益驱逐;就是打了也屡禁不绝;最后也只能干瞪着眼。
    聚宝商行招募了人手;这架子算是搭了起来;在文书之中;一些年纪较轻、身体较为英朗的读书人单独聚集起来;这些人全部安排进了京师城外二十里处的一处大庄子;这处庄子本是聚宝商行买下来作为培训人手用的;人是招募了;可是真正有经验的人却是不多;总要进行短暂的培训一下;才能外放到各处去;这些读书人奇怪的发现;他们居然被安排在侍卫们操练的一处地方;倒是无人让他们操练什么;只是好吃好喝的供着;别的人都开始进行了培训;唯独他们;似乎无人搭理一样;暂时也无人理会他们;不过好在;该拿的月饷一个子儿也没有少;文书拿多少;他们也拿多少;这些人一开始还有些忐忑;可是后来也就渐渐放心了;索性在这儿歇着养着。
    就在市面上鸡飞狗跳的时候;一道圣旨;也从宫中传递出来;宫中责成兵部;立即进行清查;对一些不称职的武官;直接革职拿办;清查的主要方向;是大同、锦州一线的武官;宫里甚至有了明令;这件事关乎社稷;不得有误。
    对于宫里头突然递出来的圣旨;内阁这边也是一头雾水;最近皇上可是越来越有主见了;好端端的;突然清查边镇的武官;这是要做什么?莫非是要学京察?
    不过内阁这边;对于这份圣旨;倒是没有太多的意见;毕竟每年朝廷也要对武官们清查一次;虽然都是做做样子;其实也就是相互忽悠;可是陛下既然要狠狠的清查一下;也没有必要反对;请查一下也好。
    于是;一支由兵部领头;锦衣卫、东厂为辅的钦差队伍便启程了;直奔大同、锦州一线;这消息传到边镇;立即引起了鸡飞狗跳;大家不过混口饭吃而已;朝廷突然要动真格的了;这还了得;只是碰到这种事;也只能老老实实祈祷菩萨保佑;不要查到自己头上。
    这一行钦差虽是兵部侍郎亲自领衔;可是阵仗却也是不;东厂那边;派出了理刑百户;而锦衣卫这边;规格更高;派出了锦衣卫佥事;掌握着南镇抚司的温正;一行人都是杀气腾腾;气势汹汹的直奔第一个落脚点——大同。
    ………………………………………………………………………………………………………………
    第一章送到;月票被人爆菊花了;连续被追上;汗。
    ()
    (。。    )
 
 
    
第三百一十四章 :虎狼

  
    
    
    
  
    第三百一十四章:虎狼
    大同。.H.oM ………书mí群4∴⑧0㈥5
    作为九边重镇之首;这里驻扎着十来万最jīng锐的明军;此时斜阳西下;壮丽雄观;郭固城坚的大同城显得格外的高耸;大同乃是九边之一;是山西、河北通往méng古的必经之路;因此也向来为朝廷所重;各种防御设施配套自成体系;乃是京师以北数一数二的重镇名城。
    向北;就是茫茫的草原;这里土地虽然féi沃;却无人耕种;据早在太祖和文皇帝的时候;外头都是良田;后来经历了土木堡之变;méng古人直抵大同城下;几次掠夺;都是以大同为突破点;兵荒马luàn的;谁敢耕种?
    如今土地已经荒芜;变成了féi沃的水草;关下远远地可以看到牧人驱赶着羊群放牧;这些牧人并不畏惧明军;喜爱这里的水草丰美;几乎每隔一些日子都会带着羊群在这附近游dàng。
    敢向北行的;除了商旅;就只剩下明军的斥候了。
    这些商旅都是ào着山西的口音;自成体系;与其他商贾没有什么往来;却热衷于出关跑货;整个méng古的货物大多被这些商帮买断;再加上他们树大根深;在大同也有关系;所以出关时;都是成群结队;风风光光的;甚至有的商帮带着骆驼、马队携带着货物出了关;还会有三五成群的méng古斥候迎接他们;似乎有保护他们的意思。
    与之相比;大明的斥候们出城时就显得要谨慎得多;一队斥候出去;往往前哨、后哨、左右两翼都要放出快马;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的只是世代的仇敌;虽近两年关上还算太平;可是斥候被袭的事却是时有发生。
    夕阳西下;早来的晚风将这关外的水草吹的起伏不定;一队明军斥候从地平线出现;上百个骑士放马狂奔;朝着这关上飞快而来。
    为首的一个将军身穿着锁甲;头戴着一顶遮阳用的铜盔;铁青的脸上带着几分疲倦。
    “将军带着弟兄们巡了一圈也是辛苦;待会儿进了关;弟兄们自个儿回营点卯;将军就先回府中歇下吧。”
    眼看大同遥遥在望;奔驰中的一个旗朝着那将军大喊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