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8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虎只能;第三次封推只是一个开始;老虎仍旧每天疯狂码字;每天在这起跑线上继续奔跑;如同老虎从前所承诺的那样;永不断更。因为老虎背负了太多债;做人要厚道;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老虎就是这么想的;也会一直这么做下去。
    大家都知道;老虎其实个不擅长与读者交流的人;所以呢;交流手段很幼稚;友们为老虎新建了一个VIP群;群号是:230955524;还有一个普通群(任何人都可以进):152538895
    大家可以进去聊聊;老虎每周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和大家交流一下。')
    dOdbook。字大好看保护你的眼睛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 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  ,。   )
 
 
    
第七百一十一章 :顾命

  
    
    
    
  
    江炳的案子出人意料的开始深挖起来;这案子越是审理下去就越是让人心惊肉跳;牵涉到了藩王;更不必牵涉的是天下最有权势的藩王;可以;这江炳交代的事;有不少都与宁王谋反有关;就算朝廷要治罪;这宁王只怕要死无葬身了。
    问题是;这宁王也不是省油的灯;宫里突然要查办这个案子;宁王那边若是狗急跳墙了怎么办?
    当前的时局确实令人担忧;文皇帝登基之后;对藩王们屡屡压制;可是唯独对这宁王却是优渥无比;当年文皇帝靖难;宁王带朵颜三卫响应;文皇帝曾向宁王发誓;是一旦事成;愿与宁王平分天下;只是后来文皇帝登基却是食言;却因为对宁王心怀愧疚的缘故;虽然将他封在了江西;可是宁王的封地和给予的护卫人数都是最多的;天下藩王之中;最富庶者莫过于宁王;在封地内权柄最重者也莫过于宁王;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经历了这么多年;宁王已成了尾大不掉的祸根。
    其实朝廷在此前;不是不知道宁王在江西做过什么;只是一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这种事不能管;管了就要争锋相对;甚至可能导致动乱;在这个问题上;历代的内阁大学士都是采取这种办法;不是他们怕事;是怕坏了事。
    只是这样的姑息政策终于破产了;江炳那边直言不讳;宁王的罪名已经浮出了水面;欺君罔上;唆使刺杀大臣;结交翰林;图谋不轨。这里头任何一桩罪名;都足以让宁王身败名裂。
    可问题是。宁王会束手就擒吗?
    兵部尚书刘大夏这边气的不轻。这宫里到底想做什么?宫里现在已经有了皇上病重的流言;难道这个时候;真要做好打仗的准备?其实这两年要打仗朝廷也不怕。毕竟现在国库丰盈;真要打倒也能维持的下去;最重要的是。要打那也得有所准备;新军这边没有练好;边军又不能调动;天下各处倒是有不少卫所的军马;总数也是不少;单记录造册的就有百万之多;可是刘大夏心里清楚;造册的这些人是一回事;真正有多少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个数目能有登记在册的一半就算不错;再加上这种军队战力低的令人发指;一触即溃。靠他们去平叛。那简直就是玩笑。
    当日;刘大夏便上了一道奏书上去。想要把这事情压下;谁知奏书倒是递进去了;却是一点回音都没有;后来才得到消息;陛下病重;已是不能视事;所以……奏书留中。
    这一下子;刘大夏傻眼了;何止是他傻眼;内阁那边已经这开始叫人来议事了;参与会议的人其实不多;也就是内阁几个和各部的尚书;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太子参与旁听;据连锦衣卫都指挥使柳乘风也会来。
    刘大夏怒气冲冲的到了内阁;该来的人都已经来了;朱厚照坐在首位;左侧是刘健;其下依次是李东阳、谢迁。最让刘大夏心里不舒服的是右侧坐着的几个人;朱厚照的右侧;坐着的却是柳乘风;其次才是马文升和几个尚书。
    朱厚照此时正在与柳乘风窃窃私语;其他人则是危襟正坐;刘大夏心里很是不悦;锦衣卫指挥使是什么人;居然也敢坐在首位;堂堂吏部尚书;居然坐在锦衣卫指挥使的下首;这算是什么意思?
    刘大夏心里也清楚;这个座次的安排只怕是太子定的;太子与柳乘风素来就交好;不准柳乘风一到就热络的将柳乘风召到边上来坐;可这是内阁;不是私下的诚;太子是储君;也不能按着个人的好恶行事。
    刘大夏显得郁郁不乐;却不得不寻了个位置坐下;他先是看了刘健一眼;刘健不显山露水的样子;见所有人都来齐了;刘健咳嗽一声;随即发言道:“人都来齐了;今日清早陛下不能早朝;所以有些事;还得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商量商量;太子殿下今日也在;也让太子好好听听政。”
    刘健一句话;便把事情清楚了;叫大家来;是来商量大事的;至于太子;则只是听政;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刘健这句话本来没什么问题;不过柳乘风却觉得;这刘健的话是向自己的;倒像是生怕太子听了自己怂恿胡乱决断什么;所以直接先把太子撇到一边。
    对刘健的一番话;朱厚照这没什么心机的人听不出;可是柳乘风却是听出来了;他的眉毛不禁挑了挑;却只是微微笑了笑。
    刘健继续发言道:“方才老夫与宾之、于乔二人入宫见过了圣上;圣上已是病重;哎……咱们做臣子的;心里固然是心忧如焚;可是眼下却不是我们难过的事;陛下越是身体不济;我们最重要的是为君分忧;而非徒自感伤。因此把大家叫来;是大家好好商量商量;今日要议的第一件事;仍旧是水患;河南那边长江泛滥;淹没了十三个县;受灾的人口多达二十万;大家怎么看?”
    那户部尚书叶淇道:“下官以为;此事根本不必再议。”
    这叶淇也算是弘治朝的名臣;景泰五年中的进士。初授御史;此后外放出去历任了武陟知县、大同巡抚。弘治继位之后;将他户部侍郎近两年又升了户部尚书;除此之外;他的身上还有一个显赫的身份;那便是太子太保。
    因此叶淇话的分量在这里也是不轻的;除内阁大臣之外;算是马文升、刘大夏之后的第三号人物;他捋着胡须;摇头晃脑道:“从前某地遭灾;朝廷再三议论;为何?无非是商议如何救灾;救灾需要朝廷拨发粮饷;大家为了这个讨论;往往是唇枪舌剑;穿了;这是因为国库不足的缘故。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国库丰盈;不存在朝廷拨不出款项的情况。因此;下官以为;往后凡事遇到灾荒;朝廷没必要把这救灾的事摊出来议论;救是应当救的;银钱自然也要尽量拨发;先把粮食运到了灾区才是正经;至于结算的事;则可以等到灾后再来结算;如此;才能不耽误救灾;虽然损耗会大一些;可是百姓的生计才最要紧。”
    他的话顿时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连刘健也不禁道:“不错;这是利国利民的好办法。”
    叶淇笑了笑;道:“刘公谬赞。”
    他的法子穿了;就是把救灾转化成一个机制;以前之所以老是为了救灾吵来吵去穿了就是国库里没钱;巧妇无米;结果大家便围绕着该不该救;又怎么救的问题议论。可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朝廷有的是钱;有了钱;自然也就没有救不救怎么救的问题了;以后但凡遭灾;直接就调钱粮以最快的速度去赈济就是;到时候是不是钱粮调拨多了;又或者是其他问题;都可以等灾情缓下来再行处置。这样确实不会耽误救灾;可是花费也大。
    刘健道:“既然如此;那么户部就先按着这个章程去办;直接调拨钱粮便是;不过话又回来;调拨归调拨;可是秋后算账还是要的;否则地方官贪得无厌;只会助长他们侵蚀国库;户部这边发钱的同时;也得盯紧一些。”
    叶淇点头:“是。”
    刘健咳嗽一声;随即道:“今日议的第二件事嘛;却是宁王的事。”
    到这里的时候;值房里顿时传出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音;大家都知道;重头戏来了。
    朱厚照顿时也变得兴致勃勃起来;对救灾的事他不感兴致;可是在柳乘风的熏陶之下;这朱厚照却是对宁王可一直惦记着呢;他坐直了身子;看了柳乘风一眼;却见柳乘风一脸凝重;心里大惑不解;想要去问柳师傅为何郁郁不乐;却又不好多问;只得把这疑问压在心底。
    “宁王大逆不道;尤其是这江炳的案子浮出了水面;那就更是骇人听闻了;宫里的意思;想必是要追究到底了;可是朝廷无论如何;也得做好一些准备才成;怕就怕那宁王狗急跳墙;所以呢;今日要议的就是这个;有备无患才好嘛。”
    刘健刚完;才看了叶淇一眼;道:“若真是要平叛;户部这边的粮饷可还足够?”
    叶淇点头;道:“够倒是够了。”
    “倒是够了是什么意思;总得给个准话才好。”朱厚照这时候有些不满的道;在他看来;这些大臣救灾的时候就这般挥霍;还什么只是增加了一点损耗;不耽误了救灾就好。可是到平叛;却是语焉不详的;方才还财大气粗;现在又做出一副吝啬的样子出来。
    刘健瞥了朱厚照一眼;道:“殿下听政即可;兵家大事;可不是孝儿的游戏;叶大人自然不敢把话满。”
    ………………………………………………………………………………………………………………………………………………
    求点月票吧;下雪了;手都冻僵了。
    (。。    )
 
 
    
第七百一十二章 :竖子不相为谋

  
    
    
    
  
    朱厚照天生对刘健带着几分畏惧;听了刘健不气的话;顿时语气弱了不少;只得乖乖的低下了头;默不作声。
    柳乘风听罢;却只是撇了撇嘴;似乎想什么;却还是忍住;只是把手搭在膝上;眼角的余光看了朱厚照一眼;朱厚照的表现;很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刘健继续道:“户部那边要及早有点准备;至于兵部呢;兵部那边如何?”
    刘大夏答道:“最棘手的就是这个;实话和刘公了吧;朝廷根本就没有可用之兵吗;一旦生变;鞑靼人肯定要趁虚而入;瓦刺和漠南诸部虽然现在征战不休;可是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会借机浑水摸鱼;因此;边军至多也不过调用几卫而已;杯水车薪;况且京师需要拱卫;也不可能随时调动到江西。至于各地的卫所;刘某就直言了;这卫所的兵不堪一击;根本就不堪大用;凭他们来平叛还远远不够。”刘大夏看了柳乘风一眼;继续道:“倒是新军可以用一用;只是新军刚刚扩编;才一两个月而已;他们现在也上不得什么台面;这些年;朝廷确实是荒废武备了;以至于遇事之后手足无措;以刘某之见;没有一年的功夫;朝廷绝不能对宁王用兵;宁王在江西盘踞了数十年;现任的宁王朱觐钧又素来处心积虑积蓄力量;一旦谋反;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根本不是激怒宁王的时机;这江炳的案子还是不要再审了;草草结束的好。”
    一直沉默不语的马文升此时也开口道:“不错;案子不能再审了;现在弄的天下皆知;朝廷反而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陷于被动。骑虎难下;再者了;现在陛下病重。更是不宜再动刀兵;祸起萧墙;不是什么好事。”
    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异口同声的决心结束江炳一案。倒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同;那户部尚书叶淇颌首点头道:“朝廷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宁王要反是一回事;朝廷什么时候平叛又是一回事;这叛乱肯定是要平的;只是现在确实不是最好时机;户部这边实在的;虽然国库丰盈;可是突然要挤出一大项开支来。确实也有些为难。”
    刘健在三人的脸上都扫视了一眼;最后目光落在李东阳身上;道:“宾之以为如何?”
    李东阳却是偷偷看了柳乘风一眼。见柳乘风的脸色已经拉了下来。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