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拖不住了?”严光有些惊讶。
“看伯英发回来的电报,似乎是真的快要拖不住了。”宋鼎寒点点头道。
如今临时总统的位置一共有三大热门,一个是武昌的黎元洪,一个是就在南京的黄兴,还有一个则是远在北京的袁世凯。
本来争论的热门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黎元洪,另外一个是黄兴,但是两个人的背后都有其他省的支持,所以一直都是相持不下,这个时候在得知袁世凯也赞同共和后,各省代表便决定暂缓选举临时总统。
只不过虽然选举暂缓了,但是却并不代表“拉票”也暂缓了。而且如果在暂缓期间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支持,那么“暂缓”结束后,选举什么的自然也就没问题了。
这个时候,像四川这样的中立省份自然也就被惦记上了。
于是不管是黎元洪的人,还是黄兴的人都纷纷跑到了蒲殿俊的住处,希望他能在选举的时候投自己一票。不过在得知了这一情况后,严光的命令是让他尽可能的拖下来,因为严光记得用不了多少时间孙中山就会返回中国了。
相对于黎元洪和黄兴,孙中山不但在国内很有名望,而且本身也和任何一个派系都没有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自然就是最好的人选。
然而如今看来,蒲殿俊那边的压力已经大到他快要拖不住了。
“你觉得我们应该支持哪个?”
“黎元洪吧。”宋鼎寒想了想道。“黎元洪的湖北距离我们最近,而且武汉也是卡住长江流域的要点,和他处理好关系的话对我们来说很有帮助。”还有一点宋鼎寒没说,那就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蜀军政府。
要知道蜀军政府可是同盟会的,张培爵更是同盟会在四川的头面人物。严光把蜀军政府给强拆了,谁知道同盟会的人会不会记仇?
“黎元洪?”这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考虑到即将归国的孙中山。“还是选黄兴吧…”
“黄兴?”
“孙中山不是就快回国了吗?眼下的争执仅仅只是拿不出一个各方都满意的人选罢了,等到孙中山回来,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
求收藏和推荐~~~
第一百三十四章 孙中山
“真是有点出人意料,我还以为那个严光会支持黎元洪呢?!”南京城的住处内,端着茶杯的黄兴有些惊讶。
刚刚才从蒲殿俊那里回来的宋教仁也苦笑了一下。“说实话,我也有些吃惊。本来我到蒲伯英那里去仅仅只是尽尽人事,没想到那个蒲伯英居然一改往常的态度,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在南京的这段时间,宋教仁可是很清楚这个蒲伯英还有他背后的严光一直都是持中立态度,无论哪一方过来拉拢都是左言他顾的,根本不轻易做出表态。''
“你说,这个严光该不会是和黎元洪有什么矛盾了吧?”黄兴怀疑道。
也难怪黄兴会这么想,毕竟蒲殿俊的态度转变的实在是太快了。
然而宋教仁在想了想后却摇头道。“应该不会,而且就算严光和黎元洪有了什么矛盾,在这个时候黎元洪也会退让一步的,毕竟眼下正值选举,严光手里正握着一票。”
黄兴点点头,不过在听到选举的时候却叹气道。“其实我对总统这个位置没有什么兴趣,如今争到这个地步也只是为了不让那个黎元洪当上总统罢了。”说着黄兴看了宋教仁一眼。“遁初,逸仙那里怎么样了?”
“逸仙?”宋教仁苦笑了一下。“听说已经在法国启程,不过现在到了哪里还不知道…”
“唉…”黄兴再次叹了口气。“如果逸仙那个家伙在接到电报后直接回来的话,也就没那么多麻烦了…”
就在黄兴叹气的时候,本身对严光的恶感也减弱了不少。而这也是宋教仁喜闻乐见的,虽说对严光强拆了蜀军政府的事情宋教仁本人也很有微词,但严光毕竟也是一个5000万人口大省的都督,而且因为免税的事情在国内也有了很高的威望,现下和这样一个人产生矛盾并不是聪明人应该做的。
——————————
就在黄兴和宋教仁谈论着严光和孙中山的时候,严光也带着岳昌跑到了陆军学校。
自从扫平了蜀军政府后,不需要在给严光担当参谋的苏尼尔等人就再次回到了学校当中担任教师。顺带一提,严光现在正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苏尼尔,学校现在怎么样?”在参观了一下校舍后,严光对着陪同的苏尼尔道。
穿着黑色的m11式新式日常服,打扮相当严谨的苏尼尔道。“老板,眼下学校的运行到是没有问题,不过我希望您能扩充一下师资力量…”说着苏尼尔示意自己的秘书将文件拿过来。
“请看。”苏尼尔指了一下文件中的一连串文字。“这是这个月想要考入军校的人员名单,老板,您设计的军服真的是很有吸引力,不少的青年和学生都是因为军服的吸引而选择了报考军校,只不过报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现在单凭我们这些教师显然是不够的…”
“这到是一个问题…”
“还有校舍和各种设备,也都需要扩大,当然如果您只希望将军校维持在较小的规模,那就没什么必要了。”虽然这么说,但是苏尼尔看向严光却是一脸的笑意。
看着苏尼尔一副我已经看透你了的表情,严光虽然很想给他一脚,但最后还是点点头道。“这些我会想办法的。”说着严光有些迟疑。“你觉得,如果我在招聘一些德国教官,你能够管的过来吗?”
苏尼尔明白严光的意思,无非就是怕那些德国教官只拿钱不办事什么的…
“请放心,我的老板。”苏尼尔严肃的道。“我会负责管理好他们的…”
“那就好。”严光点点头,不过他也不会让自己的军校被一群德国人控制的,哪怕这些德国人都很敬业。所以他已经决定要从武备学堂和速成学堂抽调一些人手出来了,虽然可能在质量上会有些问题…
而且…
“我准备创办一所少年军校,你们觉得怎么样?”虽然武备系和速成系的质量差点,但如果只是做做启蒙的话,相信也是堪用的。
“少年军校?”苏尼尔和岳昌互相看了一眼。“这到是一个好主意…”
“既然你们也觉得是好主意,那就这么定了吧。”虽然短时间内这些少年军校里培育的未来花朵肯定是用不上了,但是将来不是还有欧战吗?而且统一全国后也需要大规模的扩军,只要那个时候能派上用场就可以了。
在心中下了决定,从陆军军校离开后严光返回了都督府,和宋鼎寒还有王耀武等人商议了扩充军校和筹办少年军校的时候。
如今陆军学校生源泛滥,但是教师资源却稀缺的可以的事情众人也有所耳闻,所以全都表示了支持,至于少年军校?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而且钱还都是严光自己的,宋鼎寒和王耀武他们又怎么可能会反对?
见自己的手下们并不反对,第二天严光便给上海的里德尔发了份电报,准备在他那里购买一批教学设备,同时希望里德尔能帮自己招募一些愿意来四川的德**官担任教师。
“真是麻烦呢…”口中这么说着,但里德尔的脸上却满是笑意,毕竟这也算是一笔生意。而且严光也在电报上说明了,愿意给里德尔一些私人酬劳,里德尔自然也就乐意帮忙了。
虽然是在中国,但是作为中国自大的德国洋行,礼和洋行出面找一些德籍军官还是很容易的,所以仅仅只用了3天的时间,里德尔就为严光招聘了100多名德籍军官。因为这些军官来中国都是为了淘金的,所以多少也都会一些中国话,有一些甚至比严光本人还要标准。而为了让严光满意,同时也是为了拉拢住这个大金主,里德尔为严光找来的也都是非常敬业的那种。
就在里德尔准备将这些德籍军官,连着严光购买的教学器材全部送到四川的时候,孙文所搭乘的邮轮也终于抵达了上海。
“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回来了?中国…”看着已经出现在眼帘中的上海,孙文负责栏杆喃喃道。
——————————
求收藏和推荐~~~
ps:终于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银元
“都督,孙中山已经回国了…”12月25日,拿着一份刚刚发过来的电报,岳昌走进了办公室。
“已经回国了?”拿过电报,严光仔细的看了一遍。“…果然是已经回国了啊…”''
“是啊,是今早的时候抵达上海的。”岳昌点点头道。
在将电报上的消息全都看完后,严光将电报扔到了桌子上。“既然他回来了,那总统这个位置黎元洪和黄兴就都不用争了…”说着严光看向了宋鼎寒。“我们还是接着讨论银行的事情吧。”
虽说上海那边银行所需要的设备都还没有送到,不过事先将架子搭好还是应该的。随着严光离开重庆后,这十多天的时间里宋鼎寒忙着的就是银行的事情。
“人员方面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宋鼎寒开口道。“原来蜀军政府的朱之洪曾经开办过一家大汉银行,人员什么都是现成的,所以我直接就接收了过来。银行总部和几个分部的位置也已经选择好了,现在只剩下所需要的设备…”
“那就好。”
“还有货币的问题,老板,我们现在应该不会有什么财政问题吧?”言下之意就是问严光,现在有没有缺钱的危险。
“财政?”严光仔细的想了想,然后肯定的回答道。“一点问题都没有…”
虽说为了买军械和各种设备花了一千多万银元,不过算上卖油田的3000万美元,还有后续收到的各种收益,眼下严光手头上至少还有两亿银元,如果换算成库平银的话就是一亿五千万两。要知道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是三亿两库平银,严光自己的身家就相当于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用半个国家的财富来支撑一个省的财政,简直可以说是毫无压力,如果严光愿意的话,甚至可以买一艘无畏级战列舰回来给自己当游艇玩。
富可敌国啊,魂淡,虽然只是敌了半国…
“没有问题?”得到答案后宋鼎寒点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银行创立之初先发行,银元和铜元,纸币的话暂时不要发行,等到我们的政府和银行有一定的信誉以后在发行…”虽然发行纸币的话会让财政充裕很多,不过既然目前没有什么财政危机,宋鼎寒还是希望以稳妥为主。
“暂时先不发行纸币吗?”给自己的杯子里倒了些果汁,严光点头同意道。“银行的事情是你负责的,既然你觉得这样比较好,那就这么做吧。”既然财政充裕,严光也不在意发行纸币所能带来的那点利益。
“既然老板你同意了,那我就这么办了。”点点头,宋鼎寒准备继续进行银行的工作。
只不过就在宋鼎寒快要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却突然被严光给叫住了。“鼎寒,你先等一下。”
“还有什么是吗?老板?”
虽然宋鼎寒这么问着,但严光只是给他摆了一个非常帅的姿势。“你们两个觉得我这张脸还算上镜吗?”
“上镜?”宋鼎寒和岳昌有些没弄明白,不过既然严光说了脸…
仔细的看了看严光的这张脸,虽然不能用玉树临风、丰神俊貌、貌美如花、花枝招展、展…
展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