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临近的两个省全都支持北伐的情况下,严光这个四川都督自然也不可能袖手旁观。不过因为新的两个师才刚刚搭建起来,从上海购买的枪支也还没有运到,所以严光能够动用的只有两个半师。
这两个半师中的半个需要坐镇重庆,一个师需要留守成都,那么最后可以动用的就只剩下一个师…
最后的决定是让第二师支援北伐,不过尽管如此严光还是尽可能的在拖延北伐的时间,因为他记得民国初年的革命军北伐最后的结局好象是不了了之,这种情况下参与北伐显然是一件不讨好的事情。
好在四川军政府内,除了下层还有一些同盟会的以外,上层除了少数的立宪派还算与革命团体比较接近,剩下的基本上都对北伐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严光拖延北伐的命令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和执行。
也就是这个时候,上海来的货物终于送到了。
——————————
求推荐和收藏~~~
第一百三十九章 贵州
“陈市长,这些枪都没什么问题,你可以签字了。”从装枪的木箱中随机抽出了几十杆检查过后,冯难对重庆的新任市长陈堪点头道。
陈堪点点头,军事方面的事情他不懂,所以他只负责了铸币机等设备的查收,至于枪械?既然军人出身的冯难说没问题…''
“既然冯上校这么说,那我就签了。”
笑着回应了一下,冯难从中抽出了一杆枪后爱不释手的抚摸着枪身。“左等右等,这批枪总算是等到了啊…”作为内定的1师师长,这批枪的受用者自然也有冯难。
这时一名军官突然走了过来。“陈市长,冯上校…”
“什么事?”
“都督刚刚发回来的电报,说先拨出5000杆步枪给103旅换上,剩下的全部运到成都去。”说着那名军官看向了冯难。“都督还说,让冯上校也跟着一起回成都。”
听到军官这么说,陈堪拍了拍冯难的肩膀笑着道。“看来我要先恭喜你了,冯师长…”冯难是内定的师长,如今突然被叫回成都,自然就是为了1师的事情。
“哪里哪里。”听陈堪这么说,冯难连忙自谦的道。
这时周围的军官和官员在得知冯难即将被调回成都的消息后,也连忙一个个的围上来恭喜,而冯难则是笑着一一回应。
停留了3天,在将所需要的5000杆步枪分出,并且为103旅的士兵们替换下手中的快利枪和老毛瑟后,冯难带着剩下的55000杆步枪和9000多支手枪以及铸币机等设备返回了成都。
“怎么,羡慕了?”就在一名军官看着冯难的背影时,另外一名军官用手肘捅了捅后窃笑道。
“你不羡慕啊…”
“我当然羡慕啊,可就算羡慕又能怎么样?谁叫人家是都督的嫡系呢,而且还是最嫡系的那一批,也难怪升官就像炮弹一样。”军官到也不否认,只是站在那里无奈的耸了耸肩,说着好像想起来什么一样看向了那名军官。“说起来你好像还和我们都督认识吧?”
“认识到是认识,只不过恐怕人家早就把我给忘了吧…”陈羽国苦笑了一下,过去的赌友,现在的都督,他能说什么?只能说世事无常罢了…
不过陈羽国可能想不到,事实上严光并没有忘记过他们,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去看这些老朋友,只是因为他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罢了。
带着一大批的近卫亲自去?或者是将他们三个诏入都督府?恐怕到时候双方都会觉得别扭。可如果说和最初见面的时候一样,该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严光又觉得自己并没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所以最后思来想去也只能先放一放了…
——————————
“呼,这下路终于好走了。”当冯难的队伍踏上成庆公路的时候,一名军官呼出了一口气。
五万多杆委员会步枪和九千多支勃朗宁手枪暂且不提,那些个铸币机和各种银行需要的设备可都不是什么轻巧的东西,而满清时期成都和重庆之间的路虽然不能算差,但是距离“好”这个字显然也有一段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成都和重庆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远,但是近300公里的距离再加上各种山路土路,没有个5、6天显然是没办法到成都的,如果碰上一丁点的意外,一个星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冯难他们光是赶到潼南就已经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好在自从革命成功后公路的铺建就重新开始了,到如今已经铺建到了距离潼南仅有40多公里的地方,所以仅仅只是用了一天的时间,冯难和他的车队就已经踏上了一条水泥混凝土铺就的道路。
“果然还是要多修路啊…”看着车马在行驶到公路上后,不但变得稳了许多,而且速度也要快上不少后,骑着马的冯难点头默默的道。
虽说冯难是车队里职位最高的一个,可以和那些德**官们一样坐在马车里,但是眼下还有不少逃窜的袍哥成员四处作案,而冯难带着的那些东西又是清一色的红货,所以行走之间也不得不多加小心。
好在这次冯难带回成都的卫队虽然不多,但是也有300多人,而且各个身上都是长短枪配齐,对周围的一些匪类有很大的威慑,所以一直等到他们返回了成都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路上不好走吧。”看着风尘仆仆的冯难还有其他人,出城迎接的王耀武“哈哈”笑道。
对此冯难也只能苦笑以对,相对于衣冠整洁的王耀武,此刻的冯难简直就像一个多月没有清洗过一样。
看着冯难苦笑的模样,王耀武又是笑了一阵。“好了,我们快进城吧,都督可是等了你好长时间了。”说着王耀武拉着冯难的手走进了城内,而车队则随着城内走出来的官员和军官驶入了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入城后,看着风尘仆仆的冯难,严光皱了皱眉便让岳昌领着他去洗一洗,等到岳昌领着冯难走出大堂后,严光才对着一旁的宋鼎寒道。“设备既然到了,银行那边可以开始了吧?”
宋鼎寒点头笑道。“放心吧,老板,银行和铸币厂所需要的厂房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只差设备而已…”
“那就好…”
因为厂房都是早就准备好的,所以在将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1月20日,城内的铸币厂就已经开始生产第一批7钱2分重的“严大头”。
与此同时有着官方背景的华升银行也正式开张,只不过和那些滥发军票、钞票的各省银行不同,严光的华升银行仅仅只发行刚刚生产出来的“严大头”。而且因为严光在四川拥有较高的威望,铸币厂生产的银元也称得上是制作精美,所以第一批的10000枚“严大头”在流入市面后很快就获得了接纳和热捧。
只不过此时的严光等人根本没心思去管银元流入市面后的反响,因为这个时候贵州出事了…
——————————
求收藏和推荐~~~
第一百四十章 贵州事变
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之初,是由都督、行政总理和枢密院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都督由摔黔军北伐的原贵州新军第一标教官兼讲武堂堂长及陆军小学堂总办的杨荩诚担任,赵德全为副都督,自治学社的领导人张百麟为枢密院院长,立宪派的任可澄为副院长,周培艺为秘书长兼行政总长。
这其中,作为立宪派首领的任可澄过去一直都和自治学社处于对立状态,在贵州光复以后任可澄等立宪派和旧的官僚甚至还以为大祸临头,因此四处寻找可以避祸的地方。''
按理说这个时候贵州已经算是落入革命党人的手中了,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革命党人都有天真的毛病,张百麟等人在光复了贵州后,居然认为应该对任可澄等立宪派和旧官僚“宽以容众”,“不计前嫌”,任可澄的枢密院副院长就是这么得来的。
当然,这些并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还将奉贵州巡抚沈瑜庆令率部入省城镇压革命的刘显世委为枢密院军事股长,黔军第四标标统兼西路巡防统领这样的要职(刘显世只有一个营…)…
这一切完全是因为“张百麟在光复的时候,曾宣布兵不血刃而达到目的,认为此时不应嗜杀以贻人口实;并谓刘既输诚革命来归,应予容纳,以示宽宏。”
而当时的平刚、黄泽霖等人都认为刘显世“乃虎而冠者,累代盘踞兴义,鱼肉乡人,今为沈抚招至,以抗革命,权为委蛇,伏我肘腋,此而不诛,将必为患。”主张采取断然措施。
张百麟不以为然,宣称“我以至诚待人,人必无危害我”,丝毫不加提防。
如果说对任可澄这些老旧派系“宽以容众”,“不计前嫌”,还可以说的过去的话。那么将枪杆子也交给别人,怎么说呢,一般的人是干不出这么二的事情的,尤其是这个刘显世还是一个没什么好名声的人…
而事实也证明,将刘显世纳入贵州军政府体系内,确实是张百麟最大的错误。
因为刘显世在带着原本是用来镇压革命党的一个营进入贵阳后,发现占领贵阳的革命党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因此在心底深深的瞧不起这些人,尤其是那些袍哥的人,个个一头扎包巾,两绺头发分挂两耳,身披鹤衫,腰佩刀剑,称兄道弟…
虽然有些不明白怎么贵州就被这群家伙给拿下来了,但是这并不耽误刘显世拜访满清旧吏、士绅还有那些立宪派的人…
与此同时刘显世也在或明或暗的不断争取着各种权利,只不过一直都没有成功,而这个时候原来的立宪派派也不甘于老对头掌握贵州权势,两者凑到一起恰好是一拍即合…
这时正值孙中山宣布北伐,贵州都督杨荩诚便率着黔军出贵支援武汉,对于刘显世等人来说这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机了…
1911年2月2日,刘显世、任可澄、郭重光等宪政党、耆老会(在平刚、黄泽霖等人认为应该取缔的情况下,张百麟认为应该放任发展…)势力兵分三路,刺杀贵州的主要政要…
第一个被刺杀的是黄泽霖,而在刺杀黄泽霖成功后,刘显世便派兵围攻张百麟的住宅,只不过张百麟的运气好,当时他正在厕所里没有被搜到,这时南路巡防分统陈守廉带兵前来营救,最终张百麟逃离了贵州前往广西,最后转道上海去南京找孙中山去了…
至于第三个被刺杀的则是张泽钧,只不过张的运气和张百麟一样好,虽然寓所里的人都死光了,但还是让他跑掉了…
虽然这个时候贵州的自治学社和袍哥的重要人物已经被刺杀,但是贵州的都督杨荩诚还有他率领的黔军还在外面,所以刘显世和任可澄在琢磨了一下手头上的实力后,觉得他们还没把握夺取贵州,于是便派戴戡到云南去,黑了一遍贵州军政府的自治学社等革命团体后。请蔡锷让北伐的滇军顺路去一趟贵州,“代定黔乱”镇压“匪类”…
这个匪类,当然指的就是自治学社和袍哥等组织了…
因为蔡锷和戴戡的关系很好,而且也不了解贵州的情况,最重要的是作为正统军人蔡锷一向看不起袍哥这样的江湖门派,所以在犹豫了一下后便决定让率领滇军北伐的唐继尧顺路去一趟贵州…
然而就在蔡锷的命令发出去没多久,贵州同盟会领袖之一的钟昌祚在由南京回省路过昆明时得知消息后,即亲见蔡锷,详细介绍黔省两派政争的由来,劝蔡锷不要干涉贵州的内政。
明白事情和戴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