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乃多此一举意思很明白,你已经把皇后处罚过了,难道还要再行追究?
侍御史、太子右庶子李安仁也出班道“陛下,皇后向无失德之处,此事应另有隐情,望陛下详查
给事中刘仁轨也出班附议。所言都以皇后偶有失德,李治已经把皇后幽闭,圣命以裁。再行废立之事纯属多此一举为由,坚决反对废掉皇后。而且多有影射武昭仪利用此事想上位的意思。
这就看出长孙无忌这方的势力了。陆续出来的这十几位大臣官职都在中等偏上。反观坚持废掉皇后这方,人数少不说官职都是中等偏下。
本来李义府提出废后另立。拥护武昭仪的论调,感觉这是个自己能够翻身的机会,原指望麦仲肥与许敬宗等人会给于自己支持,却没想到这几个人却象没听到自己所说一样,无动于衷。等长孙无忌这一方的出来反对时,李义府已经吓出了一身冷汗。
李义府本就是个,聪明人,当他看到灵仲肥等人没有出来支持自己时。暗自为自己的鲁莽而后悔。这本就是他临时起意,认为这是自己出人头地的时机到了,又怕被别人抢了这个拥立的头功,所以没和任何人打招呼就抢先跳出来。
要说李义府是个聪明人,怎么会这样冲动呢?这和他久被压制有关。李义府。饶阳人。外貌端正且才华出众。属于那种美貌与智慧并重的人物。正因为如此,原本一介平民的他被左屯卫大将军李大亮相中,推荐为国子监执笔郎,直接从地方调进了中央直属大学。而后同样因为文采不凡,被已经跻身高官的刘泊和马周二位推荐给了太宗皇帝。
这是李义府人生丰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因为得到皇帝赏识的他随即被派往晋王府当差。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步,李义府这辈子恐怕也就只能在朝中苦苦熬资历了。
等李治上位后。李义府也一夜之间拥有了“崇贤馆直学士。的头衔。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和时任司议郎的来济并称为文学界的标志性人物,人称“来李”。
如此多赞誉令李义府是踌躇满志,平日里时常憧憬着自己发达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美好未来。人也不知不觉的变的趾高气扬起来。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转眼到了永徽年间,当年与他一起成名的来济现已经官拜户部尚书,成为一部堂绾,而他李义府虽然是多年的太子跟班,却只混了个中书舍人,区区五品官而已。同样是满肚子学问的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问题主要出在长孙无忌这老哥的身上。
长孙无忌权倾朝野,官员的提拔和任命权基本都需要得到他的首肯。从之前他的种种行为来看,用人方面虽说偶有任人唯亲,排除异己,但他用人上还是有独到之处的,有才能的人才会被他提拨重用进而拉拢到自己这方面,从他对待麦仲肥的问题上就可见一斑。而拒绝提拔有才的李义府原因却是完全符合当时大多数人的心声。
李义府虽然容貌端庄,貌似忠厚,对任何人都笑容可掬,内心却工于心计。表面笑眯眯,背地里捅刀子,实乃“笑里藏刀。的最好注解。了解他的人便给他起了两个,绰号。“笑中刀。和“李猫”指他表面柔顺。暗里害人。长孙无忌混迹官场这么多年,对于这种两面三刀的人又怎么能不知道这种人的危害?这种人即便再有才干也甭想在我这里能有什么好处,能让他在朝为官已经是看在他曾是太子詹事的份上,够给皇帝李治的面子了。 见自己满腹文章无人识,每次热脸贴上去换来的都是长孙国舅的冷屁股。李义府自然是郁闷至极。永徽四年,饱受冷落的李义府仔细分析了当时朝廷格局后,果断地盯上了从塞外回来的新贵麦仲肥。
他分析的相当准确,麦仲肥新回京,还没时间把自己在塞外的心腹们抽调回朝充实自己的羽翼,此时正是人单势孤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自己带着一帮人前去投靠他,他一定会欣然接纳,而自己也正好利用他来达到自己向上攀登的目的,进而执掌中枢,在把曾经冷落过自己的人一举打到在地。
于是由他出面游说以前在太子府里任职,如今郁郁不得志的人,前去投奔麦仲肥。但光这样去也不行。于是他凭借三寸不烂只舌游说到了官至卫尉卿又是麦仲肥便宜侄女婿的许敬宗来牵头完成此事。
此事进行的极为顺利,他与当时急于找枪手的麦仲肥一拍即合。而他李义府也把自己当成了麦仲肥的智囊。然而事情往后发展却让李义府始料不及。
给尉迟恭守灵的几个。夜晚,无所事事的麦仲肥与便宜侄女婿许敬宗几番深谈之下,双方竟然互为吸引。许敬宗被麦仲肥的料事于先以及他开阔的思路与本身的神秘所吸引,而麦仲肥却对许敬宗的官场哲学所吸引,两人竟然惺惺相惜起来,而李义府却沦为了拉媒保纤之人。
随后与他前后脚投奔麦仲肥麾下的御史崔义玄官升一级。卫尉卿许敬宗也有了与李治当面接触的权利,而他这个。“功臣”却依然在原地踏步,这让他这个,自认为满腹
“看来我不做出点事情来。你也和长孙老儿一样不把我看在眼里。”心里暗自埋怨的李义府今天总算是自认为捉到了机会,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
大多数保为后都与我们无关,只要不拖欠我们的工资福利就行。
保赶上菜市场了,出班奏道“陛下!这立后废后自有法度,上法乾坤,择悠闲令淑,名门之缓,副四海之望,称神祗之意,此乃社稷之福。然以婢为后。终是不妥,望陛下三思。”
来济说的很明白,废立皇后都是有章可循的,你想换皇后可以理解。但必须要立名门之援。这满朝文武谁不知道你想立武昭仪?可这武昭仪是前朝先皇身边婢女武氏在太宗身边任才人,宫中五品女官为太宗皇帝伺候笔墨。来济所说婢女一点不为过。,你给她个昭仪已经很给她好处了,我们也都没反对。毕竟你喜欢她。但你想立她为后,这就有点过了,这一点很难让朝臣信服,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
有了来济的插言,一些原本看热闹的巾立官员逐渐也加入了进来,废后另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立武昭仪为后,没门!
本来就势弱的李义府这方这一下更加显得单薄。本来在李义府提出另立皇后,又推出武昭仪的时候,上面坐着的李治眼睛就一亮 但等群臣汹涌反对时。李治脸色铁青,一拍书案。喝到“退朝!”转身而去。
正主都走了,大臣们还有什么可争论的?三三两两离开崇德殿。李义府知道自己闯了祸,早早开溜了。麦仲肥正想与李恪、许敬宗一起离开,却看到长孙无忌冲自己走过来,便收住脚步示意李恪与许敬宗先走。
“仲肥今日在朝堂之上为何一言不发?”长孙无忌脸上带着笑意问道。
“太尉尚且不置一言,何况我等?”麦仲肥同样笑着说道。
“那个李义府可是仲肥宴客时的座匕宾?”长孙无忌脸上依然带着笑意问道。
“此人确曾于我府上赴过宴,座上宾谈不上,泛泛之交尔!”麦仲肥也保持着同样的笑容。
“好!好!好!说的好!既如此,老夫告辞了!”已然发福的长孙。无忌胖脸上带着微笑拱拱手道。
“恭送太尉!”麦仲肥躬身回礼道。看着长孙无忌离去的背影。麦仲肥微微摇了摇头,这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成屎了。李义府这一闹,已经把麦仲肥明白无误地推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这对麦仲肥来说还真是很被动。
麦仲肥想找的机会是一击必中的机会,也就是历史上褚遂良彻底与李治闹翻时。麦仲肥才打算动手的,这样最保险,也是最省心的。
可这个李义府这样一搅合。自己只能被迫提前安排了。
就在麦仲肥迟疑的时候,一个内侍快步过来道“麦阁老!陛下与昭仪有请!”麦仲肥心里暗自一叹。得!这二位恐怕也是认为自己是李义府的背后主使人了,将错就错吧。
跟随内侍来到凤藻阁,李治与武昭仪满面是笑的迎接麦仲肥。等麦仲肥见过礼后,李治命人赐坐后。武昭仪笑着说道“多谢阁老为我之事操劳!媚娘在此谢过阁老。”
“不敢!不敢!昭仪贵人不必如此。”麦仲肥强颜欢笑地微微躬身道。
“仲肥!看来以前联错怪你了,你以前所说的等,就是在等这样的机会吧?可惜那些臣工依然不肯让媚娘上位啊!这该如何处置?”李治一筹莫展地说道。
“陛下!为今之际只能先把我们的人的地位往起提一提了。今天朝堂之上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们的人基本上人微言轻,根本无招架之力。还有保个人。”麦仲肥不得不开始提前运作。
“来济?此人联一再施与恩惠,但此人甚是骨梗,咬住牙不同意媚娘上位。”李治愁眉苦脸地说道。
“此人不可用!本宫倒是觉得那个李义府有些胆量,可以把他提一提。”武昭仪插言道,来济在朝堂上说自己是想以婢为后,武氏心里深恨之。
“贵人此言诧异!来济今天的表现已经很松动了,是他带动了今天的另一个议题的通过”一废后另立。没有他的插言,恐怕连废后这个议题都通不过,何况他其实代表的是一部与来济同立昭仪为后了,但来济不是那么坚决,陛下可以好好笼络一下。不求他支持。只要他能带动一府,此人已经是个,“弃子,不可大用了。”麦仲肥细心地解释给武氏听。
“为何弃子就不可大用?联知道此人才华倒是有的。”李治依然不太明白地问道。
“陛下,若想提拔此人,必要三省通过。就今天之事,长孙太尉这关就已经绝无可能,何况此人虽然有些才华但人品不怎么样,在朝臣中的口碑极差,如若提拔此人对陛下的识人之明有损,所以臣才利用他来当弃子。前车之见。陛下应该还记得。当初的濮王泰不也很有才华吗?”麦仲肥结交李义府的本意就是让他当枪手,今天他弄出这一出戏码,更让麦仲肥厌恶,所以今天麦仲肥趁着李治问自己的时机,提前把他废掉了。
虽然李治挺欣赏李义府的才华,而且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李义府曾经向李治进献过一篇文章。李治读完后命人将之仔细装敌了起来。挂于明堂之上,并重赏了李义府四十匹帛。
但麦仲肥为了加深李治对李义府的恶感。把已经死了的濮王李泰扯了出来,这让李治相当反胃。遂把李义府丢到了一边问道“那现在可用之人还有谁?”
“卫尉卿许敬宗、大理寺卿崔义玄,另外臣想恳请陛下将镇北大都护府长史王玄策、别驾黄飞鸿调回京城。塞外苦寒,这二人与臣曾经一起创业,如今都已经上了年纪,也该回京享享清福了。”
与麦仲肥一起在解州创业的老人已经没剩几个,武将暂且不说。黄飞鸿也还好说,但王玄策必须要调回来,自从涅德鲁死后,麦仲肥只能一个人处理事情这让麦仲肥感觉太累,王玄策这个能够独挡一面的帮手回京已经迫在眉睫。而且漠南的小字辈都已经长大,也该是他们锻炼锻炼的时候了
第205章 洗牌
江唐初的官场格局非常有意思,皇帝要发布什么新的政 须要八个宰相级大臣里一半以上通过,而宰相级的大臣提出奏议却要朝里五品以上大臣的一半以上同意,一个政令能否颁布,决策权又在皇帝手里。这就和斗兽棋一样,是一个循环。所以谁的势力大,谁就有话语权。就控制了表决权。这就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