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汉争鼎-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库里面钱粮充足,再加上战功奖励机制,新生的华夏帝国上到皇帝、下到黎庶百姓都拥有很强烈的对外用兵意愿,作为皇帝,想要开疆拓土、开创不世之功勋,作为武将,想要斩立战功,得到应有的封赏,作为百姓,也希望自家子弟能够获得战功。
    历史上的大秦帝国,在耕战体系的激励之下,那就是一架畸形的庞大的战争机器,新生的华夏帝国在士农工商等各个层面上的发展更加全面,战争动员能力绝对不输于大秦帝国的耕战体系,战争的持续能力更是要强出许多。
    所以,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也就不可避免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高句丽作为第一个讨伐对象,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高句丽紧邻辽东,相隔不是太远,其次,高句丽是农耕文明,不像匈奴、月氏等游牧民族,打不过他们就会遁入大漠或者戈壁滩中,让你人影都找不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句丽正处扩张上升期。
    只要灭掉高句丽,远东地区剩下的几个敌人,无论是乌桓人、鲜卑人、扶余人还是箕子朝鲜,都不可能再挑战华夏帝国了,当然,现阶段只可能是征服,要想对远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统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今日恰逢月初大朝,刚落成的大华宫奉天殿里百官群集。
    富丽堂皇的大殿上,华夏帝国始皇帝项庄高踞宝座之上,玉阶之下则摆着太子项政的御案,项政身披五爪龙袍,其形制与项庄身上的龙袍毫无二致,父子俩便是头上的冠冕也是一般无二,都是十二道旒。
    项庄在用这种方式订立规矩,这才是真正的国之储君。
    项庄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只是为了树立太子的权威,他还有更深远的考虑,因为项庄觉得历史上的皇位继承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太子只能从现任皇帝的子嗣中选拔,选择余地小、很难保证下一任皇帝的素质不说,有时候还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
    如果现任皇帝来个暴卒,年幼的太子仓促登基,更是问题严重,导致皇权中断也是有可能的,历史上因为主幼而出现动荡的先例不胜枚举,譬如说汉惠帝、譬如说汉献帝,而最为臭名昭著的恐怕就是满清末年的垂帘听政了。
    所以,项庄决心破除这种不合理的皇位继承制度,无论如何也不能出现未满十八岁又没有随朝参政经验的皇帝,确立并巩固项政的储君地位,令其随朝参政并赋予人事任免的极大话语权,就是项庄踏出的第一步。
    项庄的目光从群臣脸上扫过,最终定格在项政脸上,问道:“太子,关于东征高句丽的统兵大将,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未完待续)RQ
楚汉争鼎 

第570章 禅位、储君
    (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车辚辚、马啸啸,一支庞大的军队正沿着大路逶迤向东
    周亚夫身披轻甲,胯骑白马,在数百名亲兵的簇拥下走在行军队列的中间,望着大路前方、后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队列,周亚夫忽然间有些恍惚
    四个月前,当周亚夫接到圣旨的时候还有些不敢相信,皇帝竟然下旨由他率领五万骑兵外加二十万步兵讨伐高句丽?这怎么可能?要知道他周亚夫可是汉国降将,皇帝与他有着杀父之仇,难道就不怕他带着大军造反?
    后来周亚夫才知道,还是太子项政保举的他
    对于太子项政,周亚夫的感观是复杂无比,当初在齐地,他周亚夫在项政手下连续吃亏,以致连横同盟彻底瓦解,这才有了十路楚军大举伐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周亚夫和项政的角逐直接决定了楚汉相争的结局
    周亚夫毫不犹豫地接下了圣旨,因为他有着跟白墨一样的心思,事到如今,也只有彻底取信皇帝,才有可能恢复汉国了,而要想取信皇帝,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建立足够的功勋,使自己成为朝中最显赫的功勋大将
    远征高句丽的准备工作是庞杂的
    既便是华夏帝国这样的庞大帝国,也足足准备了几个月
    四月间皇帝下旨,直到六月间大军才完成集结,七月底大军才走出辽东
    一队探马忽从前方狂奔而来,领头的小校于马背上向周亚夫拱手一揖喘息道:“大将军,前方就是蛮族的王廷所在了,筑有一座方圆十几里的土城,墙高丈许,不过这个蛮族好像不叫高句丽,而叫什么夫余国”
    “没错,就是它了”周亚夫淡淡地道
    临出征时项庄曾召周亚夫御前奏对,俱言这次要征讨的国家也许并不叫高句丽,但是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反正就是处于辽东、箕子朝鲜之间的一个由几个蛮族建立的政权,蛮族建立政权如何得了?必须坚决地予以摧毁
    其实,所谓的高句丽就是一个由夫余人、沃沮人建立的蛮族政权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采用高句丽这个国名,史学界也有几种说法,有说公元前一世纪,有说公元前两世纪,可以考证的是,西汉初是肯定有高句丽了
    周亚夫扬了扬手中马鞭,淡然道:“传我将令,全军就地扎营,辎重营开始组装攻城器械,休整一日后再向蛮族王廷发起攻击”
    ##########
    十月初项庄巡视完丹阳返回洛阳
    丹阳郡,项庄圈定的上百亩皇田取得了丰收,半筐土豆已经变成了几十筐,半筐玉米是收了上百石,不过收成最大的还是蕃薯因为蕃薯种在割了苗后又能长苗,不过半筐蕃薯种,前前后后却竟然栽种了五十亩面积
    蕃薯、土豆和玉米的成长周期差不多都是四个月,现在已经是十月初,已经来不及播种第二季了,不过分明至少可以播种两季然后就可以将种植规模扩大万亩,到后年江东四郡就有足够的种子进行开始大规模种植了
    项庄刚回洛阳,就接到了周亚夫发回的捷报
    金碧辉煌的奉天殿上,太子项政正向项庄奏报:“父皇,周亚夫已攻破高句丽王城,斩首八万余级,掳妇孺十余万,高句丽王城之内,身高过马车车轮的男丁几被斩尽杀绝,少数遁入山中,正谴游骑追杀,不日即可击破之”
    项庄轻轻颔首,这样的结果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当年秦国以不足五百万的人口,却可以发动百万大军南征北战,先后扫灭六国,依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耕战体系的力量现在的华夏帝国足足拥有两千万人口,且拥有比耕战体系完善、好战的商战耕读体系,还能灭不掉区区一个高句丽?
    别说此时的高句丽才只是一个刚刚立国不久的蛮族政权,既便高句丽有着不输于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军力、国力,也断然抵挡不住周亚夫的二十五万骑步大军,要知道,这二十五万大军无论是兵器、训练还是辎重器械,都要远远胜过秦军
    至于为什么要将高句丽男丁杀绝,而不是像盛唐那样海纳百川,采取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项庄也是迫于无奈,因为现阶段华夏族的人口只有两千多万,便是黄河、长江两大传统聚居区都还远未到饱和,遑论大规模地对外移民了
    在人口还没到六千万,不具备大规模对外移民之前,对周边蛮族只能采取残酷、血腥的减丁政策,等到华夏族的人口规模过了六千万,可以开始大规模对外移民了,再尝试着将周边蛮族的遗传基因融入华夏族不迟
    毕竟,从生物学、遗传学的角度上讲,维持血统的纯正其实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一个民族只有不断融入别的民族的基因,才能变得加优秀,加强大,譬如说大唐帝国,甚至连皇室的母系血脉都来自于草原蛮族
    项庄并不排斥引入蛮族的母系基因来改善华夏族的基因谱系
    正是由于来自草原蛮族的母系基因,使李唐的皇帝比华夏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皇帝都具有开拓精神以及扩张野望,进而使大唐帝国成为华夏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蒙元的疆域虽然比大唐帝国辽阔,但那根本不是华夏的王朝
    项庄目光柔和地望着项政,说道:“太子,你推荐了一个好统帅”
    “儿臣不敢居功”项政道,“这一切,都是周亚夫以及出征将士的功劳”
    项庄微微一笑,忽然说道:“太子,还记得父皇跟你定下的三年之约吗?屈指算算,差不多就要到时间了,呵呵”
    项政心头微跳,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说父皇当初只是戏言?开什么玩笑,有道是君无戏言,这么说岂不是藐视父皇?附和父皇好像也不妥,那不成急着抢班夺权了?
    阶下大臣也是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三年之约是什么
    项庄的目光转向殿上群臣,淡然道:“三年前,朕跟太子有过约定,要在三年之后将帝位禅让给他,现在三年之期已到,朕也该兑现自己的承诺了”说到这里顿了顿,项庄又冲项政道,“政儿你上来,到父皇身边来”
    殿上群臣大惊失色,项政也是神情惶急,不知所措道:“父皇,儿臣……”
    项庄笑笑,亲自步下玉阶牵着项政走回阶上,又将项政摁坐到了龙椅之上,然后回头对着满殿群臣道:“也不搞那些虚头滑脑的仪式了,自即日起,朕便正式退位了,政儿便是华夏帝国的二世皇帝,你们还不叩见皇?”
    “这这这……”满朝文武面面牙觑,不知所措,直到项庄再三催促,才终于纷纷拜倒丹墀之下,高呼万岁
    ##########
    是夜,大华宫上书房
    行过叩首大礼,项政恭恭敬敬地坐到了项庄对面
    虽然已经是帝国皇帝了,可项政在项庄面前却还是一如既往的毕恭毕敬、如履薄冰,因为项政很清楚,父皇的权威绝不是他这个二世皇帝能够挑战的,若是他什么事做得不对,父皇只言语一声,他就得乖乖地逊位
    总而言之,皇位交替只是表面上的
    与此前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项庄不再坐朝听政了,而项政则从玉阶下的太子椅坐到了玉阶上的龙椅上
    项庄当然也清楚,无论他再怎么放权,无论太子再怎么调整内阁的官员,再怎么简武院中的将校,他也绝对无法挑战自己的权威,因为他项庄是唯一一个不用兵符、仅凭脸面就能够调动三大禁军以及各郡府兵的特权人物
    望着项政,项庄平静地说道:“政儿,万寿宫已经落成,明日父皇就要搬去那边,这大华宫从此便是你的了,呵呵”
    项政忙道:“父皇不如留在大华宫,以便儿臣日日觐见……”
    “你我父子就不必矫情了”项庄摆了摆手,缓声说道,“不过在去万寿宫前,父皇还想跟你商量一下储君的事,储君是国之根本,兹事体大,不能不慎哪”
    “储君?”项政愕然道,“父皇,楚儿才刚刚满月,是不是为时过早?”
    项政四年前大婚,已经育有三女一子,皇长子项楚乃是太子妃所诞,才刚刚满月
    “楚儿?”项庄摇头道,“楚儿尚在襁褓之中,能力、心性皆未可知,甚至连能不能养大成人都不知晓,如何担当储君大任?”
    项政茫然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项庄淡然道:“父皇的意思是说,在你的十几个已经成年的弟弟中间,由内阁大学士以及武院的功勋武将们廷推一个出来做储君”
    “啊?”项政大惊失色道,“父皇这……不太符合古制?”
    华夏自大夏朝起,便有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传承制度,意思是说,老国君死了,儿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假如没有儿子,才会轮到国君的弟弟,现在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