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源谷往南十多里,便是玫瑰谷,那一带山深谷多,可栽植各种鲜花和果树。建造一座长廊将玫瑰谷和清源谷连接起来,就像椰风海苑和五里亭一样,如何?”引章越说越是高兴。
“如此甚好,只是你又有的忙了。” 胤禟笑了笑。
鱼儿和黎船长便也不由得一笑,鱼儿道:“主子,咱们人手不够,这些活计还得慢慢儿,要不,咱们再增派些人手?”
引章与胤禟相视,俱是沉吟不语。到得岛上之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加派人手,一时之间从哪里弄那样多的人手呢?
“九爷、夫人,属下倒是有个主意,”黎船长突然插话,见胤禟凝目示意,便接着笑道:“不如属下回一趟南洋,从南洋招工过去,您二位觉得如何?”
引章与胤禟眼睛一亮,胤禟便笑道:“这倒是个主意,明儿咱们再细细计较一番,往后可要辛苦你了便是南洋,招的工人也要好生挑选,那刁钻滑头的别教混了进来”
“九爷放心,属下定会好好挑选。”黎船长下意识身子一挺,忙出言答应。
不几日,黎船长果然领了胤禟的话,带着一笔银钱前往南洋,招揽到人之后,他便直接前往海晏岛,引章本来还想让鱼儿也跟着他一起去,毕竟鱼儿跟了她多年,在挑选人方面更能合她的心意。但为胤禟所阻止了。引章猛然醒悟,遂打消了此念头。
毕竟,对他们来说,黎船长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心腹,至少大家在心理上仍有一定的隔阂,若是让鱼儿同去,黎船长嘴上不说,心里难免会觉得是被监视的感觉,何必呢?既然用了他,倒不如信任他,好教他尽心尽力。凭着他漂泊半世的阅历,又岂会挑不出好人来?
黎船长的家眷已经接到了椰风海苑,他的妻子冯氏是个十分精明能干的女人,做事认真,且又踏实本分,引章对她十分倚重,便变着法子将原来的女管家打发走,将五里亭和椰风海苑诸多事务都交给冯氏打理,她自己则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打造海晏岛。
黎船长带着一艘海船直接从南洋回海晏岛,引章和胤禟则预备晚一些时候从这边乘另一艘船前往,开船掌舵的与陆老六一样是胤禟的心腹门人。
鱼儿带回来的图纸详细画了新落成宅院的平面图,标出了各个房间大小、朝向位置等,引章自然得将各处家具都配齐了带过去。这一下便有的忙了,木材木料倒是现成的,这一二年来已经留下了不少,但都还是原材料而已,要做成家具也得一两个月的功夫。于是一边雇人赶着做,她和鱼儿又一边前往广州、佛山、泉州等地去购买一些现成的,又写信给引华,从玲珑绣坊订了不少绣屏、插屏、帐幔等绣件。
待得这些准备妥当,已经是九月中旬了,装了一大船,驶往海晏岛去。
相别一年多,岛上建设已经好了不是一点两点,鱼儿和陆老六等管理得严,岛上的一切仍是原生态,未遭受什么破坏,思宜谷中一片热闹繁忙,欣欣向荣,工地忙而不乱,众人精神亦好,都说此处真乃人间天堂,到了这儿都不想走了。
忙碌几日,将正宅布置完毕,大件物品基本都已安置妥当,所差仅一些小件摆设,引章便命鱼儿一样一样记下,等下次再来时再一并补齐。
黎船长共招募来一百五十来号人,俱是南洋讨生活的劳工,他们并不知道此处乃是何处,都是冲着黎船长是熟人,而且工钱很高才到了此处,这一月的功夫都在修路,欲将思宜谷和中部的清源谷连接起来,然后再与南部玫瑰谷一带、北部平原区一带连接起来。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所需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少,投入的骡马驴、石材、木料、铁器工具等无数,据有经验的修路工测算,完成这一项,这一百五十人起码也得一年。于是引章更可放慢心思,好好的筹划岛上如何安排种植养殖各项事务。
第二卷 拓野开荒 第437章 新园
收费章节(12点)
第437章 新园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所需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少,投入的骡马驴、石材、木料、铁器工具等无数,据有经验的修路工测算,完成这一项,这一百五十人起码也得一年。于是引章更可放慢心思,好好的筹划岛上如何安排种植养殖各项事务。
此季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岛上的野生芒果、杨桃、龙眼、柠檬、葡萄、甜瓜之类的山林中比比皆是,而陆老六等竟然管得住众人不乱采摘,每日只由后勤人员 牵着驴子托着大竹筐前去采摘,引章不由得好好夸赞了他们一番。
本想小住几日,尝尝自家岛上出产的水果、海鲜再走,不料那日吃了几口龙虾竟又吐得一塌糊涂,岛上有随行替人看病的大夫,一把脉,引章竟是又怀上了,已有了两个多月的身子。
胤禟听到这个消息,与她面面相觑,众人倒是一叠声的“恭喜恭喜”,胤禟却是犯了难。她怀了孕,怎能再乘坐这么久的船回去?海上颠簸不比陆上马车好的了多少,遇上风浪甚至更加厉害。孕妇身子本就娇贵,万一途中发生点什么事,脚下茫茫,天上空空,那真是天地不灵,还不得把人急得半死?
二人无奈,只得安心在岛上住着,等着过年了好在儿女都在身边,倒也没什么挂念的了。
于是忙忙打发鱼儿随着黎船长回去一趟,写信上京,告知京中这边状况,还要照例给老爷子去一封密信,细细叙述南边的海外贸易往来状况,还得替胤禟将年底各处生意的掌柜汇报接收整理出来。
鱼儿回到海南之后,忙着这些琐事,自是无法分身,红叶得知引章怀孕的事后,也是呆了半响,然后各种药材、滋养身子的补品、大人小孩的各种衣物襁褓、过年需要准备的各种零食年货等等,赶着尽预备了,然后又与黎船长一块前往海晏岛给她送去,她想想不放心,高价雇了两名经验丰富的产婆,蒙了眼睛,一并带上了船。
引章呢?在海晏岛上和胤禟、弘衍、海晴一家子过得逍遥自在,其实岛上已经什么都有了,蔬菜、家禽家畜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只有粮食仍是从外边运送,见到红叶他们如此阵势而来,不由得又是好笑又是感动。
次年六月,孩子在岛上平安出生,又是一位女孩子,二人商量着便顺着海晴的名字取为海月,小孩子粉妆玉琢,十分可爱。因没有乳娘,引章便自己喂养,自怀孕以来在岛上过得无忧无虑,身子养得极好,她自己也情愿喂养孩子。
引章在岛上,这一住便住了两年,生了孩子之后,直到康熙五十四年七月份,海月已经一岁多,这才第一次随着胤禟,带着三个孩子离开海晏岛。
仿佛初入尘世一般,她竟是看什么都起了一种奇异的恍然如梦一般的感觉,倚靠在胤禟身旁,看着船只缓缓靠岸,不觉与胤禟说了心中所想,胤禟不由一笑,抬手在她脸颊轻轻一刮,笑道:“看来你真是很喜欢海晏岛。”
“当然,因为那儿完全属于我们”引章微微仰头,毫不犹豫笑道。看着岛上一天比一天更美更好,她心底那一份归属感也越来越强烈。
胤禟抚摸着她,低笑不语。她喜欢,他便陪着她就是了,对他来说,在哪里都一样,只要有她。
下了船上了马车,一路往椰风海苑驶去,冯氏率领家下仆众老远便等候在那里,见了马车便笑着带人迎了上来,未语先笑,只是不住口的道着:“恭喜”忙又规规矩矩禀报,家里一切都准备的妥妥当当,请九爷和夫人、小少爷、两位小姐和姑娘们回去歇息。
引章便瞧了黎船长一眼,向冯氏笑道:“这些日子冯嫂辛苦了,你还是带黎船长回去休息吧,我这里有别人就好,你们夫妻一年到头见面的次数也少着呢”
“夫人这是什么话,”冯氏瞟了丈夫一眼,一边虚扶着引章往里走一边不由感慨笑道:“说起来,自到了九爷和夫人这里我们夫妻见面的日子反倒是多了,从前,他一离家便是一年多,讨生活么,可不容易,如今可比先前好多了,人得知足,那里那样多讲究呢我还是陪着夫人进去吧”引章听了便一笑住口,由着她了。
黎船长听了不觉已回望了妻子一眼,笑笑不语。
在海南呆了不到三五天,两人便商量着回京一趟,沿途还想回杭州一趟,已是很久没见着安寄翠、引华和翠羽等了。
谁料在杭州刚刚小聚了三五日,孩子们才刚刚略熟一些,突然接到京中递来的急报,说是太后病了。胤禟不由得蹙眉,翠羽心中也自不安,她是不能回去的,便忙忙催着哥哥姐姐赶紧回京。虽然以前也不是多么亲昵,但太后到底是她的祖母,更重要的是,太后是康熙所敬重的人,她生病了,康熙心中亦不会好受,因着心疼皇阿玛,对太后更多了几分挂念。
回至京中,一片愁云惨雾,诸人除了日日进宫问安侍疾,也帮不上什么忙,康熙的脸色一直很不好,拧着眉,沉着脸,日日都要到慈宁宫瞧一瞧,传来御医询问一番。他这样一来,阿哥们更加紧张了。
太后这一病,时好时坏,到了冬季,随即过了年,也未见稳定下来,而人已经骨瘦如柴了。看着她那个样子,膏粱锦绣之中,如一段枯槁之躯体,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来年五月份,太后病体在拖了大半年之久,终于再没熬了下去,在康熙的陪伴下,含笑阖上了双眸,永远的离开了人事。康熙大恸,哭得几欲晕倒,太后丧礼大办之后,他随即也大病一场,弄得京城连带全国官场民间,人人神经都绷了起来。所幸,三个月之后,康熙终于痊愈了,上朝视政如常,大家这才放下了心。
胤禟和引章这时候自然是说什么也不能离开京城的,没有个老头子病刚刚好,做儿子的便远游的道理。但康熙却不这么想,让大家伙该干嘛干嘛去,他在宫里有妃嫔、宫女太监和太医院诸多太医照顾能有什么事?不能因他一人耽搁了差事
于是,胤祉、胤禛、胤禩等各自出去办差,胤禟和引章又回南方去了。海禁大开虽然康熙没有下过明旨,但经过这些年来大家都已经看得很清楚万岁爷的心意,再加上确实因为海关的设立而大大增加了国库收入,这是户部官员所乐见其成的,户部一牵头说好话,也没有谁再明目张胆的反对了。
君命不可违,胤禟和引章便又一同南下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南方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海外贸易、规模种植园开发,南方的城市之富庶,渐渐有超赶江南的势头,便是海安那样一个小小渔村,也是人烟密集,从小渔村变成小城镇,又变成了大城镇。其他的广州、漳州、泉州等自不必说。
胤禟见到老爷子那个样子,比从前憔悴苍老了不少,又有感于太后仙逝,一下子比从前成熟稳重了许多,暗暗下了决心,决心不再像从前一样,关注自己的生意多与关注老爷子的交代,他决心好好为大清国库之充盈干一番事业,在路上便忍不住与引章商量。
引章哪里有这个心思?见他难得走上他家老爷子所期盼的“正道”,也不好意思打击他,便有一句没一句的随意应付。她想得更多的是,此时已经是康熙五十六年都过了一大半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