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君,其如祖业何谕。
洋洋洒洒,我并没有太细的揣摩,不过约略看出,胤礽这次跟着康熙北巡,不仅殴打随扈的大臣,私下骑了蒙古王爷进贡的御马,对十八阿哥的死没有一丝悲伤之情,还在半夜偷偷割裂的康熙的帐篷偷窥。当下的总体感觉就是,胤礽不知是不是受了什么大的刺激,桩桩件件,忤逆不孝的事情,竟然这么集中的发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来太子这个职位他确实做得太久了,迫切需要换岗了。
只是,不知道胤祥怎样,会受到多大的牵连。
长久以来,虽然我没问,胤祥也没有说,不过我知道,至少表面看来,他和四阿哥胤禛一样,是站在太子这边的,这次胤禛没有随扈,算是躲出了是非的圈子,只是,胤祥怎么办呢?他究竟有没有牵扯其中,牵扯得又有多深,我无从知晓,我所知道的是,他真的很久没有给我捎过信了,哪怕是一句口信也没有。
九月初八日,康熙的旨意,皇八子胤禩署内务府总管事。
九月十六日,康熙御驾返回京城。
这一天醒得格外的早,康熙的御驾今天返回京城,消息早已确定了无数次了,心里一算,胤祥一走已经是两个多月了,也不知道出门在外,他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吃的东西又是不是合自己的口味。
这么想着,人已经到了厨房,倒把这里的管事吓了一跳,我吩咐了多煮几个胤祥平时最爱吃的小菜,又亲自物色了一坛子的好酒预备晚上喝,才满意的回到卧房。
彩宁早带着人等在房中了,见我只胡乱束了头发,穿了件家常的莲青色缎袍便出去转了一大圈,这时不免跟在后头抱怨:“福晋又这样出去了,若是总管瞧见了,又有奴婢受的,说奴婢越大越不会服侍主子了。”
我听了一笑:“我不梳洗打扮便见不得人吗?若是德安下次为这事说你,你只管叫他来见我。”
“我的主子,奴婢哪敢哪,德总管还没来见福晋,只怕奴婢的皮已经揭掉几层了。”彩宁也笑,说话间,手却没有片刻闲着,这时已经将我的头发梳好,正开了匣子,让我选择头饰。
其实这些珠翠手饰件件做工精细,我再喜欢不过,只是说到往自己头上戴,那就越少越好了,不过今天胤祥回来,细心打扮一下,倒可以给他一个惊喜,于是,我特意选了几样,仔细插在头上。
有很多日子没有这般的照过镜子了,镜中的人明眸如水,顾盼流光,一时自己也是一愣,耳边却听得彩宁说:“福晋,您今天真美,一会爷回来了,一定……”
“这个丫头,真真被我宠坏了,什么样的话,都敢拿来混说。”打断了她的话,我笑骂,只是心里还是隐隐的期待,胤祥能够早点回来才好。
只是没有想到,这一等,便是大半天过去了。康熙早已回到宫中,只是胤祥却迟迟没有回府。
“德安呢?叫他来见我。”在屋子里转了又转,我心里的不安却如同水波纹一般,点点扩散开,这样等,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外头早有人找了正在门口张望的德安来,我只吩咐他快点去宫门那里探听一下,可有胤祥的消息。
时间,又这样过了一个时辰,我特意吩咐厨房预备的小菜都准备齐全了,只是不仅胤祥没有回来,便是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竟然也没有一点消息带回来。
一直到了掌灯时分,彩宁却忽然小跑着进来,也忘了行礼,只说:“福晋,不好了”,便哭了起来。
我只觉得头“嗡”的一声,眼前有些发黑,不知是这一天没吃什么东西饿得有些晕了,还是别的什么,只是这时却也顾不上了,只一拍桌子,连声的问:“别哭,究竟出了什么事情,出了什么事情,你倒是说话呀……”
彩宁从没见我如此严厉的问话,一时也忘了哭了,却呆呆的站着,半晌才说:“爷……”
“爷怎么了?”我急道,只是,我越是急,彩宁便越发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回福晋,爷刚刚,进了宗人府了。”就在我急得几乎跳脚的时候,德安终于喘着粗气赶了过来,进门便跪在了地上。
“你说什么?”我倒退了两步,头重脚轻起来。
“爷,进了宗人府了。”德安仍旧低着头,声音却清晰的传了过来。
“怎么会这样?你说!”我坐到了椅子上,借以支撑起自己来。
“具体为了什么,奴才也不知道,只是听说,今儿皇上一回宫,便召诸王贝勒、满汉文武大臣于午门内,宣布废斥了皇太子,奴才托了人打听时,有人说,当时便没见爷在场,奴才觉得事情不对,忙着再托人打听时,却听说一进京城,爷就和太子一起,被送进了宗人府了。
有一刻,我真希望自己能够柔弱一些,那样,在这突然的变故出现的时候,我还可以晕倒一会,哪怕只是一会,也能让我暂时摆脱这锥心的痛苦。
胤祥被关入宗人府,宗人府又是何等的地方,它的大牢只怕比大内的监牢更让人觉得恐惧,胤祥,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你早日平安的回来,回到我们的家,回到我的身边?
只是,胤祥却不能回答我,这似乎是这些年里,他第一次不肯回答我的问题。
心里有一种冲动,一种去解救他的冲动,一口气走到大门口,将一众人抛在身后,却在红漆的大门前停住。
太阳的余辉已经彻底的消失了,我的四周,只有黑暗,虽然还只是九月天,我却已经深深的感觉到寒意,这发自内心的寒冷,让人止不住的颤栗。
我不知道胤祥同太子被废究竟有什么关系,更不知道康熙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我只知道,帝王的爱,太冷酷了。
他不是非常爱他的儿子吗?
如果是非常爱,那么为什么不能宽恕和包容?
为什么他不能如一个普通的父亲那样,去爱、去原谅?为什么他的爱要那样高高在上?为什么……
有太多的为什么,最后却只能归结为一个,就是帝王本来便是无情。再深的爱,也不能同江山做比较,在父子之前,他们首先是君臣。
我终究没有走出自家的大门,因为忽然觉得悲愤而无力,我要凭什么去拯救胤祥呢?我能拿什么来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呢?我不知道。
身后火烛晃动,德安带着家人追了过来,见我安稳的站在门口,才齐齐松了口气。
胤祥还没有爵位,俸禄不多,所以家里的人口也少,这时看去,竟是几乎全站在了眼前,人人的眼里、脸上,都挂着深重的忧虑,进了十三阿哥府,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一刻,是主是仆,又有什么分别呢?
在这样的目光下,我的头脑逐渐清醒了过来,胤祥这次出事,究竟有多严重还不知道,我不能自己乱了阵脚。
这里是我的家,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了,胤祥是我的丈夫,是我要一生相伴的人,为了他们,我可以做很多很多,而眼下,我要做的就是,安稳的守住我的家,等着胤祥回来。
“都去做自己的事情吧,爷很快会回来。”再开口时,我已经平静如常了。
聚在一起的人群在我平静的目光之下,很快的散去,最后留下的,只是彩宁,“主子——风凉了,早些回去吧”,她说,声音不再那样慌张,低而柔和,如同平常了。
我微微点头,从此一言一行,更要妥善注意,胤祥出了事情,家里所有的人都在看我,我慌张,他们便更慌张,我恐惧,他们便更恐惧。
而我,不要我的家里充满了慌张和恐惧,我要胤祥回来时,家里平静幸福如最初。
回房间、吃饭、看书、睡觉……
只有当周遭再没有其他人存在时,我才将头深深的埋入锦被中,放纵自己的情绪。
胤祥会被圈禁十年,难道这时便开始了?他才二十二岁,生命中最激情澎湃的年华,难道要从此只能困守四角的天空?而毁掉他十年青春的人,又是他最亲最爱的皇阿玛,这让他情何以堪?
日子,在等待中过得越发的煎熬,只是,我却仍旧不能有一丝一毫挂在脸上,心里不是不苦、不痛,只是,这苦这痛,到了如今才真切的明白,再难忍受,也只有自己咬紧牙关承担,我没有软弱的资格,自然也就不能软弱。
感觉上,我从来没有觉得如此的孤单过,自然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可以这样坚强。
府里众人从最初的惊慌失措中恢复了过来,每日各自做着手中的活计,虽然少了往日的笑语声,却也平静自然。在花厅中,德安一如既往的将府里的大事小情说给我听,等我点头或是摇头,早些时候我经常向胤祥抱怨,当家主事的工作怎么这样的繁复而无趣,当时他总是笑笑,说“你若觉得无趣,尽管让德安拿主意就是了”,只是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些琐碎的小事,会成为我精神的重要寄托。胤祥,你知道吗?我正努力的学习管好家,家里如今一切都好,都在等你回来。
关起府门的日子,并不能阻挡消息的传入,太子被废,整个朝廷陷入一片动荡不安中,谁可以继立为储君,朝野内外,人人都在观望着。
九月二十五日,大阿哥胤禔面见康熙,说京城来了个著名的相士名字叫张明德,日前他曾经请这个张明德入府,正巧八阿哥胤禩在场,张明德当时便断言胤禩后必大贵。不待德安转述完这个消息,我已经觉得有些想笑又有些心痛了,事情的发展,总是这样的离奇。
听说大阿哥胤禔自小便同胤禩亲近,就我在宫里几年冷眼旁观,也是虽然不似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那样为胤禩示从,却也比别的兄弟亲近好多。我可以想象,胤禔说这话的时候,确实是想帮这个同母抚养的兄弟一举走上权力的颠峰,只是,事情的结果,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了。
见我连连发笑,德安也有些不知所措了,只得停下来,有些担忧的问:“福晋是不是身子不舒服?”
“没有,你继续说好了,”我摇头,我的身子不舒服,却不在四肢,而在心里,何必白白的请大夫看病呢?
“后来,皇上命大阿哥将张明德拿交刑部审问。”德安低着头,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事情发展到这里,张明德的下场已经是不问可知了,隔了两日,我才辗转听到了后面的部分,康熙在当日召见了诸子,说:“朕思胤禔是为人凶顽愚昧,不知义理,倘果同胤禩聚集党羽,杀害胤礽,其时但知逞其凶恶,岂暇计及于朕躬有碍否耶?似此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也。”
一句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为乱臣贼子,大阿哥胤禔的后半生便被定了性,这让我越发担心仍受困于宗人府内的胤祥,作为这一次随扈的三位成年皇子之一,大阿哥和太子已经定罪,等待他的,又会是怎样不可预期的未来呢?
等到了九月二十八日,八阿哥胤禩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凌普家产,到了交旨的时候,康熙却忽然斥责他:“凌普贪婪巨富,众皆知之,所查未尽,如此欺罔,朕必斩尔等之首。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此权岂肯假诸人乎?”
其实,自从太子被废之后,众多皇子对太子之位的争夺日渐白热化,而这其中,以胤禩的呼声为最高,就连日前的张明德案,康熙也只说:“闻彼曾为胤禩看相,又散帖招聚人众,其情节朕知之甚明。此案甚大,干连多人,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