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握在国家手里,等于做了一个无本买卖。

如果此法通行,则山陕之局确实见到了曙光。因为等于国家为了安抚山陕而借贷的3000万,可以挪用了,这一进一出,影响确实太巨大了!

3。推广警哨。

孙传庭的耳朵,不是被杨嗣昌给气聋了嘛,所以他为了方便公务,特意寻人做了几个哨子。就挂在府衙前‘鸣冤鼓’的旁边,只要有百姓想鸣冤,直接吹哨子就可以了。这就保证了孙传庭可以及时审案。

现在鉴于全国严峻的治安形势,孙传庭以推广警哨为契机,正式建议国家完善警察系统。正所谓‘高破案率不如低发案率’。如何将发案率的降低?两个法子,一个是警告,一个是监察。这才是警察二字的真实含义。

先谈警告,这个时代里,犯罪成本是很高的,从上往下依次为:族刑、死刑、徒刑、流刑、仗刑和罚刑。所有这些判罚,都属于预先的警告。

再说监察,报官抓他,击鼓鸣冤,都属于民众自发的,提请政府进行案前监察的方法。那么,报警,真的管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一个前提保障,那就是警察不会不作为。邻居家吵架,如果咱跑去报警。警察会不会骂你一句‘多管闲事’呢?对于真正成熟的‘警察文化’社会中,这样的警察,即便不以‘渎职罪’被起诉,也应该以‘不作为’被清退。

让民众养成依靠警察来解决问题,首先需要警察行业的规范化操作。而一旦‘有事先报警’成为社会传统后,社会治安,也就成为理想社会的文明标准了。

中国老百姓是习惯于寻求官府帮助的,但通常是事发之后,跑去拦青天大老爷的官轿子。所以,借着警察系统的改制,来完成事前求助的历史变革,是历史性的一次改革。由此可以看出,孙传庭要远远比眼前的崇祯皇帝更贴近一名穿越者。

孙传庭还亲手描绘了几份‘哨子’的图稿,材质分别是金、银、铜、瓷,利用‘鲁班锁’的原理,可以分开拆卸后进行清洗。铜哨和其他三哨略有不同,铜哨中间,会增加一个小小的铁粒,吹起来,尖锐刺耳,传音效果极强,而且分‘警用’‘民用’两种。金、银、瓷哨则完全中空,声音也不算太刺耳,并且全部是民用哨。

这两大类哨,是不同的应用途径。铜哨是给捕快和老百姓用的。金、银、瓷哨,则是给拥有‘小资情调’的人群使用。

老百姓遇到突发事件后,会吹起警哨来达到报警效果,如果附近有警察在场,听到报警的声音后,会即时吹起回应哨音,这种尖锐刺耳的哨音,对人类的心理冲击,是非常强烈的。

只是有一点,这个时代的审美观点,对‘大’和‘权’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警用哨,被进行了增项设计。警用哨被最终确定为五寸长短,尾部还拥有一寸粗细的小喇叭。吹起后,受听者的耳膜会瞬时失聪。在这点上,孙传庭很不人性化啊!

内阁对于通过警哨来稳定治安的创意,是同意的,而且大家看到皇帝也很喜欢这个法子,连忙建言建策,进一步完善了孙传庭的方略。因为拥有了报警和响应的举措后,就需要对警察系统,进行细化了。狱卒、差役、捕快、仵作、捕头、典史、都头、总捕头、卫所、锦衣卫,是目前的警察系统。算的上很完善和全面了。

大家基本上不想大动,只是顺应皇上的提议,把名称统一改换成警察,然后把卫所军系的兵卒,拨出十分之二的份额,作为重装警察的补充警种。同时,锦衣卫作为最高级别的警察种类,被正式划分出来,调归刑部协同管辖。

自此,锦衣卫的功能,正式被划分为三个不同功能的部门:

皇家、刑部协同管辖的锦衣卫警务司,属于刑事警察的最高机构;

皇帝、兵部、五军都督府协同管辖的锦衣卫巡捕营,属于卫戍区重装武警的战斗序列;

皇家直接掌控的锦衣卫缇骑所,属于禁卫军及国内情报部门。至此,中国的内政序列中,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强力部门。

因为刑部在十三清吏司之外,还有一个司狱厅。所以,警察系统改制之后,刑部下面,自然增设了一个警务司。将司狱厅一同并入警务司,官职为警务总长,官衔为正五品,同十三清吏司主事同品。

温体仁还提出了一个轮值民警的概念,就是从老百姓、里长、保长这样身份的人群中,挑选自愿者,每60个时辰,就是每5天60个时辰。要担任1个时辰的民警工作,工钱是每次60个铜板,每月360个铜板。还不错,属于高薪了。

“皇上,天干配地支,向有六甲旬之谓。故此种轮值民警,当称之为六甲旬警。”

“巡警?好啊,那就把前面的六甲去掉,就叫巡警吧。”

唉,鸡同鸭讲,在眼前的这位皇上身上,已经发生了很多次了,巡警的名称,就这么定了下来。一旁的贺逢圣眼见首辅温体仁有点晕,连忙接过话头。

“启禀皇上,传庭三策,应先于陕西试行,待战事结束,仍要续定3年之期,方可逐步推广全国。”

“?,却也老成之举,朕准了…”皇上高兴之余,又进行了一次擢升操作:“…这些新政,于国于民,至为重要,因此陕西之局,不可不慎,那便下旨,开建西安府衙,命孙传庭为西安府尹,位与诸府尹同列。你等内阁亦要多多帮衬督促才是,切不可误国误事!”

“臣等谨遵圣喻!”

至此,陕西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特区。但没过两天,小朱有点琢磨过劲儿了,连忙又重新掂量掂量杨嗣昌的折子,他其实也明白,同样的事情就看你怎么说了,不同的说辞,效果会截然相反,杨嗣昌是他很器重的文臣,现在的内阁中,对大杨的观感未必就会好到那里去,如今大杨弹劾的人,反被提拔了官职,如果不出面安慰安慰,对大杨是没什么好处的,于是赶紧追了一道内旨出去。

“如若没有杨嗣昌的秉笔直书,朕又安知传庭之才?钦赐嗣昌‘士责搁笔’一架!”

‘…’

知道这个内旨后,很多人都无语。唯独洪承畴心中窃喜,‘士责搁笔’再是风光,估计杨嗣昌这个小子也得气个半死。

……

注:

因为属于支线中的支线,简单介绍一下也就是了。

1。孙传庭接到左良玉的提醒后,气的耳朵竟然好了!但毕竟身体不行了啊,得到洪承畴的指点后,高兴之余,居然又聋了。

2。丘慧荣和左梦庚这小哥俩,瞒着孙传庭刺杀了王好贤,不仅是王好贤,一夜之间,大牢之内的于弘,于志等人,也都一夜毙命。对外宣称是兵部提刑,连夜缉走。只有人证湮灭,铁案才能变死案。

左梦庚与左良玉是不同的,左良玉是出身微寒,做事情的时候,多少有些顾忌,而左梦庚是从小含着金钥匙的公子哥,做事情没有太多顾虑的。

3。丘慧荣和左梦庚的身影,还会继续出现在本书之中的。左良玉因对不起丘磊而照顾其子丘慧荣。而丘慧荣却因自幼被左良玉抚养,一生只忠于左良玉父子。

4。侯恂就是明季四公子侯方域的亲爹,吼吼!

5。杨嗣昌、左良玉、孙传庭之间的恩怨纠缠,本书基本保持了原貌,略有交叉和时间上的错落,但不影响大局。

第十八章:四战盛京…上

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在一片嘈杂的声音中,吴三桂等人骑着高头大马,从一队队的士兵和武器中穿过,在明军当中停下来。他身边逐渐出现了空隙,是周边的各路将官,领着各自的人马,在紧张忙碌的同时,也给少帅让出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

一队士兵,正推着两辆大车的高大木轮,向他们走来,领头的士兵,看见主将们正好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连忙吆喝手下,赶紧将大车改变方向,准备绕着过去,不想,却又与其他避让的军队产生了拥堵,因为少帅在旁边,所以大家没吵也没闹,只是互相用眼神开着玩笑,拥挤着互相挤过去。

这是装载光启炮的大车,大家喊着号子,一米一米的向前推着,很多士兵为了节省,直接光着脚踩进冰冷的泥水中,随着号子声,一双双冻得通红的手掌,用力推在大轮上的辐条上,指关节发白僵硬,而身上的汗液却在蒸发,连同呼出的哈气,形成雾蒙蒙的效果,温度持续很高,以至于很多人甚至在光着膀子干活。原本坚实的大地,也因为十几万人的反复踩踏,尽管下了连绵十天的大雪,现在也已经变成了烂泥塘。

大车慢慢向前,大家闷头干活,根据老兵的经验,大风即将再起,从风头里,已经可以嗅到酸涩的味道,这是西北风的味道。所以今夜必须全部到位,否则烂泥塘重新冻住之后,大车就成了炮台啦。在一片忙碌的景象中,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兵,灵巧地跑前跑后,怀中抱着链板,三角形短铁棒串成的链板,他的任务是把链条垫在木轮的下面,以方便木车前进。

“把那个小孩叫来!”

吴三桂举起马鞭,指着那个孩子,吩咐着手下。一名骑校尉立刻打马冲出,来到炮兵队伍的旁边,一面叫人替代那个孩子,一面俯身探手,将孩子抓到马上,一路吆喝着跑回来。孩子显然吓坏了,链板沿路落在烂泥里,刚被放下,就瘫软着坐在了地上。引得众将官哈哈大笑,但这样的笑声,更吓坏了孩子,孩子瘦弱的肩膀开始抖了起来。吴三桂马鞭一挥,凭空抽出一个脆响,笑声立刻停止。

“你今年多大了?”吴三桂的声音很和缓。

“回桂帅,小人今年十,十八岁了。”

笑声再次响起,吴三桂也没再制止。但孩子反而不怕了,为了印证自己的年龄,他蹦起来,挺起并不健壮的胸膛,眼睛望着马头,余光却偷看着面容整肃的吴三桂。

“你叫什么名字?”

“回桂帅,小人姓吴,叫吴长贵!”

“哦?”吴三桂来了兴趣,旁边的笑声也再次停止。“你是吴家长字辈的?”

“正是。”

“呵呵,小小的年纪,居然连辈份也这么小,宏达三应世,端正福源长,你可比我小六辈呢!你的主官是谁?”

“回桂帅,按大明律,年十六可凭户籍入军供职,小人自然要来当兵,主官是咱家的福林公,哦,不对,是车军校炮尉吴福林。”

“?,”吴三桂冲旁边的亲随一摆手,亲随立刻再次打马离开,吴三桂扭转头冲吴长贵说道:“年龄不够,不得参军,今日起,你先去后营火头军帮忙吧。”

孩子张嘴想说什么,但吴三桂没再理他,而是从腰下拿出千里镜,抻开后,瞄向了远处的沈阳城。孩子失落地低下头,手足无措的站着。吴三桂的另一个亲随,来到他身边,跳下马,拉起他的一只手,便领着他向后营走去,孩子不敢挣扎,只能跟着走,道路泥泞,孩子的两只脚,啪啪的踩着,飞溅起一片片的泥点。

“小人吴福林,见过桂帅!”

“嗯,”吴三桂没有垂头,他还在观瞧着沈阳城,“那个吴长贵的年龄究竟多大?”

“呃?回桂帅,十四岁!”

“咱们吴家在辽东虽说是世代的军户,但也不能虚冒军饷,如今战事即开,就等到战后吧,你要用战功来抵偿死罪,明白吗?”

说完,吴三桂突然低头看了吴福林一眼,吓得吴福林立刻跪倒在泥地里。

“好叫,好叫桂帅知晓,长贵是咱吴家的远支旁系,前些年被鞑子掳了过去,他父亲吴源景,历尽磨难,方才带着他回返到金州那边。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