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戚-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宠不需要姓能多么优良的海船,也不需要多么出色的海船水手和将领。
    他要做的,便是抵消刘闯从海上攻击的威胁……
    而最重要的是,曹艹治下人口众多,工匠更是多如牛毛。当曹艹的海船开始游弋沿海之后,辽东海军的攻击力度,显然减弱许多。这样一来,于禁李典也就能腾出手,集结青州兵马。
    哪怕是甘宁占领了黄县,可以源源不断获得从辽东送来的支援,却终究比不得于禁就地征召。
    这也使得甘宁的压力,随之倍增。
    “我原本以为,王修会归降我,为我稳定东莱局势。
    兴霸魏越和周仓,都是将才,可治理地方,却远远比不上王修……东莱不靖,则兴霸三人危矣。若不能尽快改善这种局面,用不得多久,兴霸他们便要退出东莱。上次我们退走,还有道理可讲。这次我们主动出击,许多东莱百姓站出来支持。如果我们再次撤退,那些支持我们的人,便要受到打击……那样的话,等我们下次再攻入东莱时,便再寻不到盟友。”
    刘闯紧急找来诸葛亮和陆逊,把眼前的情况与他二人知晓。
    “所以,兴霸他们必须要给我钉死在东莱,牵制青州兵马。”
    说完,他抬起头看着诸葛亮和陆逊,“孔明,伯言……你二人可有计策,助我渡过这难关?”
    诸葛亮陷入沉思,而陆逊则眉头紧蹙。
    半晌后,陆逊说道:“以东莱目前之局势,必须要派一人前去,稳定局势,使兴霸将军可以全力应战。”
    他深吸一口气,猛然躬身行礼。
    “伯言不才,得主公知遇之恩,却未得机会报答。
    此次东莱局势紧张,伯言斗胆请命,愿往东莱,助兴霸将军稳定局面。若不得成功,便战死东莱。”
    古人讲千金一诺。
    陆逊这番话出口,已表明了态度。
    刘闯眼睛一眯,看着陆逊半晌说不出话。
    怎么说呢?
    从目前的情况而言,陆逊的确是去东莱最好的人选。他懂得水战……虽然水战和海战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从一些基本要素来说,还是有共通之处。历史上的陆逊,总领江东水军,与曹艹对抗多年。此后江东水师,在陆逊一家传承三代,足以见这个家族对水军的天赋……
    陆逊,为人机警,智谋过人。
    他懂得军事,更通晓政务,而且颇为谦逊。
    甘宁是个桀骜之人,若是派一个强硬之人前去,势必会发生冲突。
    唯有陆逊,才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只是东莱的局势并不算太好,陆逊手中资源不多,而刘闯能够提供给他的支援也很少。这种情况下,若陆逊折在了东莱,定然是一大损失。
    可是,除了陆逊之外,刘闯实在想不出更好的人来。
    “主公若定东莱,非伯言不可。”
    诸葛亮在三思之后,也上前谏言。
    陆逊颇为感激的看了诸葛亮一眼,再次躬身道:“冀州之战,有孔明足矣。
    逊留在这边,用处不大。倒不如让我前往东莱,也可以为主公分担压力,此方为臣子本份。”
    刘闯,长叹一声。
    “伯言既然意志坚决,我便不在劝说。
    只是,事可为则为之,若不可为……伯言切不可冒险。失一个东莱,我刘闯还承受得住,可若我失了伯言,犹如断我一臂。这样吧,伯言去东莱,我再抽调三百剑士,随行保护。”
    黄阁剑士营,已初具规模。
    廉县一战,便是剑士营的手笔。
    神不知鬼不觉打开廉县城门,八十九名剑士,却无一伤亡。
    而今剑士营,已经开始了第二批的训练……刘闯手中并无太多剑士,这次一下子抽调出三百剑士随同陆逊前往东莱,也等同于是把刘闯身边的剑士全部调走,配给了陆逊。如此,也表现出了刘闯对陆逊的重视。
    陆逊不禁匍匐在地,泣声道:“逊必不负主公厚望!”
    +++++++++++++++++++++++++++++++++++
    当天晚上,陆逊便离开了武邑,带着三百剑士,直奔渤海。
    在那里,有海船送他前往东莱。
    只是谁也不知道,陆逊这一去,是否能够为刘闯平定下东莱混乱的局势?
    而在陆逊启程的同时,远在河东绛邑府衙外,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绛邑长,名叫贾逵,表字梁道,是河东襄陵人。
    时贾逵年方二十三,如果按照东汉时期的年岁计算方法,则为二十五岁。二十五岁为绛邑长,听上去好像很厉害。然则绛邑是下县,而且颇为贫瘠。特别是河东动荡多年,绛邑残破不堪。故而一个二十五岁的县长,在这个时代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令人吃惊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343章 冀州之战第二弹(六)3/3
    天色已晚,绛邑府衙一片寂然。
    贾逵年纪虽然不大,但治理绛邑却颇有政绩。
    想当初,绛邑残破,盗匪横行,故而无人愿意前来。而当时贾逵在河东为郡主簿,临危受命,出任绛邑长之职。两年来,在贾逵的治理下,绛邑逐渐恢复了生气。从最初绛人纷纷逃离家园,到如今有陆陆续续返回绛邑,足以说明贾逵在这两年之中,对绛邑的巨大贡献。
    绛人爱贾逵,人颂贤君。
    在历史上,高干命郭援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
    惟独贾逵坚守绛邑,令郭援攻之无果。无奈之下,郭援调来匈奴兵急攻,绛邑方出现溃败。
    时绛人提出条件:若要我们投降可以,但不能加害加快。
    郭援后来俘虏的贾逵,让他投降。
    贾逵怒道:“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
    郭援因此暴怒,欲杀贾逵。绛人得知消息,满城呼喊: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
    你郭援答应过不杀贾逵,而今却要违背诺言杀了我绛邑的贤君,那我所有绛人愿与你玉石俱焚。
    郭援因此,不敢加害贾逵……
    当然了,如今是建安三年,但高干已死,郭援驻守渤海郡,不太可能与贾逵相遇。但贾逵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有一种莫名惶恐。曹仁率部离开河东,回援关中。这原本是一次极为普通的兵马调动,却让贾逵觉察到了一丝不妙。曹仁离开河东,那河东岂不是兵力空虚?
    虽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但贾逵却无法心安。
    他坐在书房中,心不在焉的翻阅一本《春秋注疏》,脑子里却在想着河东即将面临的局面。
    贾逵相信钟繇,但是……
    他总觉得,钟繇难以依持。
    就在这时候,有家臣来报:“贤君,府外有闻喜人裴儁求见。”
    闻喜人裴儁?
    贾逵一怔,旋即站起身来。
    在过几百年,闻喜裴氏将成为河东四姓之一,是天底下出去五姓七大家之外的顶级门阀贵胄。
    不过在目前而言,闻喜裴氏不过是河东一个普通的豪强。
    裴儁之父裴茂,为灵帝时期尚书,年轻时曾求学于中陵侯刘陶门下。不过灵帝之后,裴氏便出现了没落。裴氏家族四分五裂,有的去了江东,有的去了荆州,还有的跑去了益州。
    裴儁年十八岁,留在了老家。
    而他的兄长裴潜,却跑去荆州避难,如今就职于长沙。
    裴儁自幼有神童之名,能过目不忘。贾逵对他极为敬佩,两人时常书信往来,还成为朋友。
    只是这突然间,裴儁来绛邑又是何故?
    贾逵心中疑惑,不过还是派人请裴儁进来。
    “奉先,你怎么突然来访?前几曰你不是还书信告诉我,你姐夫被刘璋征辟为长史,要前往西川,你不能出门吗?”
    奉先,是裴儁的表字。
    裴儁闻听,呵呵一笑道:“我姐夫不去了!”
    “哦?”
    贾逵是什么人物?从裴儁这一句回答里,便听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消息。
    而今的裴氏,并非名门望族。
    裴茂死后,裴家更迅速没落,朝中也没有什么靠山。据说裴儁的姐夫为了那蜀中长史之职,可是费了不少心力。得有人介绍,刘璋才同意征辟他。可突然间,却改变了主意。若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相信裴儁的姐夫是不会改变主意。河东动荡,又怎比得上西川的安宁?
    贾逵比裴儁大七八岁,心思缜密。
    他并未在脸上表露出什么,而是与裴儁谈笑风生。
    等带着裴儁进了书房之后,贾逵才变了脸色,紧张的问道:“奉先,是不是出事了?
    好端端为何要改变主意?虽说故土难离,可你之前说的不错……河东的局势动荡,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往西川才是最佳选择。我还劝过你,可你不听。现在,怎么突然间变了?”
    裴儁长出一口气,笑道:“大兄,你何时能不要这么聪明?”
    “啊?”
    裴儁看着贾逵一脸的疑惑,当下笑了一声道:“不是不去西川,而是我姐夫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贾逵眼睛一眯,凝视着裴儁。
    “什么出路?”
    “兄长莫急,先看罢这封信再说。”
    说着话,裴儁便取出一封书信递到贾逵面前。
    贾逵犹豫了一下,从裴儁手中接过书信,挑亮了松明之后,打开书信,认真的阅读起来……
    这封信,是贾逵早年间一位长辈所书。
    书信的内容很简单,是劝说贾逵,为大汉皇叔,汉大将军刘闯效力。
    贾逵和那位长辈,失去音讯已有多年。原以为这长辈已经故去,没想到尚在人间,还写了书信回来。对于这长辈,贾逵非常尊敬。少年时,他得这长辈提携颇多,常以为恩师相待。
    看罢书信,贾逵沉默了!
    他闭上眼睛沉思半晌,才轻声问道:“如此说来,兄长是投效了刘皇叔吗?”
    裴儁点点头,“姐夫已决定前往燕京就职,为大将军府掾属。
    虽说比不得那长史好,可是为大将军掾属更得看重。他在西川,没什么朋友。这次之所以能够为刘益州征辟,也是他那位名叫法正的好友推荐。只是,法正现在的情况并不好,颇为蜀人排挤,郁郁而不得志。姐夫的才学,远远比不得法孝直,便是去了西川,又能有什么好?”
    贾逵想了想,轻轻点头。。
    “可是……”
    “想来兄长也知道,家父早年间曾在中陵侯门下求学。
    今大将军为中陵侯之子,算起来还是我的长辈。他派人前来,征辟我姐夫去大将军府效力。
    这上门请,和送上门显然不可同曰而语。
    我姐夫在三思之后,决定去燕京那边试探一下……正好那天听到他们说起大兄的名字,据说大将军也知道兄长之名,准备派人前来邀请。我觉得既然是这样,倒不如我自己过来送信。”
    “大将军,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
    贾逵显然是非常惊讶,忍不住问了一句。
    裴儁笑道:“知不知道,这封书信岂不就是明证?”
    贾逵一下子沉默了,脑子急转。
    他突然间想明白了那封书信的含义,片刻后问道:“却不知大将军要我做什么?”
    裴儁正色道:“对于这个,大将军并未说明。
    我出发的时候,他的使者对我说,让我转告兄长,只管耐心等待……待时机成熟时,便是大功一件。”
    也就是说,贾逵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举动,便可以立下大功。
    这不禁让贾逵怦然心动……
    他站起身,在屋中徘徊。
    裴儁也没有再开口劝说,而是静静看着贾逵。
    别看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