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宋-第5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时,赵琢、秦桧和秦熺三人经过一番密议后,终于发动他们蓄谋已久的计划了。
    第二天朝会时,范同、张择端、薜弼等三十多名大臣联合要求还政于皇帝,刘一宁、薜源、万俟卨等人据理礼争,称新的《大宋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是由内阁行使,而不是由皇帝行使,皇帝只是国家的元首及象征,不再干预政事,只需履行签署法令、会见外国使臣等程序上的行为即可。这也符合大宋的传统,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延伸,不能轻言改变。
    不过,朝中大臣已经有不少是深受岳云提出的法治观念影响的新生代官员,对于这种明显违反宪法的事。他们自然强烈反对。而赵琢也装模作样地称自己无意干政,只想作个合格的太平皇帝而已。
    不过。范同、薜弼和张择端等人,原本就没打算立刻实施还政于皇帝的步骤。提出这一方案,不过是以退为进。他们知道这个方案肯定通不过,但却能够对朝中的一些摇摆不定的官员造成影响,觉得对他们有一种亏欠的感觉。
    在赵琢表示自己无意重掌大权,他依然认为让内阁主导国家为最佳选择之后,范同便顺理成章地说道:“陛下愿意放权于我等内阁成员,让臣等不胜荣幸。可汉王如今一直昏睡不醒,也不知何时才能醒来。内阁如今群龙无首,大家对于一些重大事情分岐不小,缺少一个领军人物来综合大家意见,作出决定……因此,微臣提议,首相一职不可一直空缺,现汉王尚不能履职之时。可暂由皇上指定一名代理首相,好带领我等内阁成员处理国家大事!”
    他的这番话立刻得到了拥护赵琢一派的大臣赞同,就连岳云一派的官员也提不出多少反对意见。因为这事的确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事。常言道:国不可一rì无君,而大宋目前的状况却是国不可一rì无相。虽然有些事务内阁各部可以处理。但一些重大事情,特别是涉及到几个部门的事情,却必须要一个领军人物来负责协调,作出决定。
    于是,范同的意见很快便得到通过,大部分大臣都认为,的确应该确定一名代理首相来处理国家大事。可现在的问题是:以谁为代理首相?
    朝堂之上,有资格出任首相的自然是各部尚书和侍郎,岳飞、张宪、李若虚、陆游、虞允文等人虽然都是不错的人选。但由于他们都在前线,无法分身,自然是被排除开了。
    而巩月漓、李雨柔两女虽然名气、声望、能力皆佳,但却是女子,大宋虽然算是一个较为开明的朝代,却也还没开明到可以让一个女子来掌握国家大权。因此,她们两人很快就被忽略过去了。
    而刘一宁、万俟卨、王童、朱熹等人则只专长于某一项,如刘一宁只长于内政,朱熹只长于教育,且他们四人的德望和名气也不高,众大臣们自然也没有把纳入候选名单。
    虽然范同、张择端和薜弼也有能力和威望为相,但由于他们打上了浓厚的保皇派烙印。所以大多数岳云一系的官员都不赞成让这三人出任代理首相。
    于是,曾在赵构身边卧底,让岳云得以粉碎了赵构的叛乱,身上有着浓厚“岳党”标志的何铸,便从百官中脱颖而出,成为热门人选。虽然在商讨过程中,薜源和万俟卨也企图拖延,但毕竟势单力薄,最后还是未能阻止。
    何铸最后终于还是以绝对优势出任了代理首相。掌握了朝中大权。
    刚开始的几天,何铸表现得还算正常。行事战战兢兢,有什么重大决策都和内阁成员商量。
    可到了出任代理首相的第五天,他终于作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何铸称禁军都点检陈刚劳苦功高。将其提拔为兵部侍郎。而原来陈刚的禁军都点检职务,则改由副都点检钟文涛担任。
    这项任命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陈刚还颇为高兴,要知道禁军都点检只是正四品的军职,而兵部侍郎却是正三品的官员。这三年来,他除了在平定赵构叛乱时,立了大功之外,一直未立寸功(当然,这也不能怪陈刚,毕竟禁军几乎没有打仗的机会。想立功也立不了)。而何铸将他提拔成了兵部的二把手,如何不让他欢天喜地。
    又过了三天,何铸又发出了一项任命,称为了加强对前线的粮草武器等物资供应,将临安城卫军都统任长风借调到军部后勤供应中心,协助调拔三军物资。而城卫军都统一职由副都统郑宏代替时,王童、万俟卨、巩月漓等终于发觉有些不对劲了。
    原先他们以为何铸只是想取得首相位置,再推动赵琢亲政。是采取合法的手段。对于这一点,只待岳云清醒之后。便可一举粉碎。
    就算岳云仍在昏迷之中,只要待秋收之后。前线形势缓和下来,无粮草之虞,岳飞、张宪、虞允文、陆游等便会回返。在这批重量级人物回来之后,赵琢、何铸、范同、秦桧等就算要搞什么动作,只怕也难以成行了。所以,他们一直以来的方针就是拖字决,想拖到秋收之后。
    只不过,显然赵琢、何铸、秦桧等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加快了行动。逐渐把禁军、城卫军等要害部门的将领换成了他们的人。
    紧接着。朝野上下,乃至民间,又开始有人推动还政于君的浪cháo。这次发起者是一些大学士,他们引经据典,从chūn秋时代一直说起,称历朝以来,都是由皇帝亲政的。而凡是皇帝未亲政的时候。不是后宫乱政,就是宦官、外戚等权臣专权,造成国家动荡,社会不安。民不聊生。甚至有人还用三国时的董卓、曹cāo专权来比喻,暗喻这几年来,大宋就处于权臣独揽大权阶段,是个体制不正常的时期,应该予以改变。
    面对这股浪cháo,黄秀丽旗下的《江南时报》自然发表了大量反驳文章,从西周时期的“周公共和”开始说起,再到战国时的秦国商鞅变法,称目前的体制并非无例可循。而且改变体制和律法只是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所有的规矩都是应时而生,因势而变的。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不也是顺应当时形势吗?
    士林文人以及大臣们吵得不亦乐乎之际,民间的百姓却是大多数站在岳家一边。因为他们是切身感受到了新体制带来的好处。不但象盐、铁、铜、金等原来由国家专营的行业放开了给私人经营,使他们也可以从中获利。
    而且朝廷还极力开拓海外贸易,并建立的强大舰队保护商船安全,保护海商在海外的权益。原先他们外出做生意,在南洋、rì本、高丽等国,没少受当地官府和本地人的敲诈勒索。但自从宋军的水师在各国长期驻扎之后,却是没人敢对他们讹诈了。
    尤其是在南洋,随着南洋都督府的建立,安南、占城、真腊、斛罗等国更是逐渐和内地有一体化的趋势,当地无论是从语言、官制、法律、货币都和大宋越来越接近,预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大宋新的领地了。
    与此同时,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官员,包括地保、衙役等,对百姓的态度也比赵构统治时期好了很多,这一切都乃至于议会和报纸的监督。议会的议员都是从百姓中选出来的,他们虽然没有掌握什么实权,却可以议政。而且按照《大宋宪法》的规定,对于议会的各种咨责建议,无论是县府还是州府,乃至省府,都必须给予答复,并纳入监察部的监督考核之中。所以各地官员对于议会丝毫不敢怠慢。生怕他们向监察部反映自己工作不力,造成百姓怨声载道。完全是把议员们当成上司一样在侍候了。
    而相对于议员来说,那报社的记者更让他们头痛,自《江南时报》办起来后,有不少大商家见黄秀丽从报纸广告上获得了巨大收益,也眼红办起了报纸;而那些保守循旧的文人,也想利用报纸来宣传自己的想法,便也涉足这个行业。
    于是,各种报纸如雨后chūn笋般起来了。什么《临安rì报》、《大宋早报》、《南洋晨报》等等,五花八门,有专攻商事贸易的,有专门讨论时事政治的,也有探讨各种诗词文艺的……当然,最多的还是模仿《江南时报》这种综合xìng的大报。
    报纸一多,彼此之间自然就会有竞争。各家报纸都在如何吸引民众眼球上下功夫。而报社的记者则是无孔不入,总是喜欢打探官员的各种**消息,比如说哪位官员娶了一个小妾,而这小妾却是不从啊。或者哪位官员的儿子利用父亲的职权,强逼别人与其作买卖啊……诸如此类的事情。让官员们在管好自身的同时,还得去想办法约束家人的行为,使他们有一种手忙脚乱的感觉。
    所以,大宋近几年来的种种变化,让百姓们均有一种新奇而古怪的感觉,他们感觉自己似乎真正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真正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上至皇帝,下至官员都不再是那么神秘莫测,天威不可侵犯了。皇帝和官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自己其实也和他们一样,并不低人一等。
    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会支持什么还政于帝,又回到赵构统治时期的那种状况,再去“享受”一下北方异族入侵的痛苦?
    于是,许多临安的百姓还自发地组织了游行,打着横幅和标语,要求维护现行的体制。他们认为,如今皇帝只是国家的象征,是一个虚位元首,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以首相为首的内阁手中,这样的体制才是最好的。
    民间如此大的反应,倒让赵琢和秦桧、范同、何铸等人有些措手不及,他们于是终于下定了决心,立刻展开行动,不能再拖了。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元荣的伏击

    濠州附近的一处官道上,大约五百余名兵丁正护送着三辆马车向颖昌而去,这车队正是李师师、许叔微等一行人。他们肩负着救治岳云的重任。
    领头的将领望了望前方,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
    如今,距离颖昌已经不太远了,只要再这样rì夜兼程地赶路,他们顶多只需五天时间便能抵达颖昌了。
    不过,就在他们刚刚转过一座山丘之时,那将领却突然听到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正由远及近,地面也在微微震动。
    他顿时面sè大变,拔出长枪厉声喝道:“大伙儿结圆阵围住马车!有敌人来了!”
    这里虽然仍是宋军的地盘,但却是光复区,离金国边境也不远,金军骑兵最近也时常南下sāo扰宋军的运输车队。极有可能是有金军的斥候发现了他们,然后通知了后方的金军游骑兵。
    只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列好圆阵,金军便杀到了,这些金军全部骑着快马,人数虽然不多,仅有三百来人,但却个个武功高强,悍不畏死。
    虽然他们在宋军的排枪轰击下,亦死伤了百余人,但却终究攻破了圆阵,和宋军进行了贴身肉搏。
    面对面的近战,宋军就远不如金军了,如今他们已经全换装了带刺刀的燧发枪,除了一些军官还配有传统的砍刀长剑之外,步兵已经是一只纯火器的队伍,远用火枪shè击。近用刺刀捅刺。这样虽然大大增强了远程的攻击力,但对于近战的能力却是削弱了不少。
    况且这些金军却是个个凶悍异常,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个个出手狠辣,往往宋军四五个人近身格斗还打不过一个金军,不过盏茶功夫,在场的宋军就死伤大半。
    那宋军将领见势不妙,立刻拔腿就跑,而金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