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
夏国主要的地区几乎已经被宋军完全占领,曲端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在进入兴庆的第二天就下令宋军三支马军大军快速夺占各处,等待步军的到达,一日之内下了十余道帅令,有礼数有加地安排送吐蕃军队回国,还有制定怎样进入残破不堪的黑水、黑山地区,并对金军赖在夏国西北进行有限的反制。
一支由禁军和乡军还有欢庆党项熟羌马军组成的部队,人数大约三万余人,分成南北两路跟随在李仁孝西行队伍的后方,既不对夏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也不脱离接触,这南北两支部队拥有大量的马匹、骆驼,携带大量的粮草、饮水,他们保持和夏军的距离不紧不慢地相随,像是为李仁孝西行护卫一般。
完颜活女在宋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立即停止了军事行动,尽管金军取得了对乞颜部的军事胜利,他设计把俺巴孩狠狠地揍了一顿,夺取了大量人口与钱财,又把忽儿札胡思教训了一下,但他们还是放弃了西部的占领地,把兵力集中在夏国东北,全力巩固既得地域,准备迎击宋军可能的驱赶。而金国河东北路都统阿里率两个万夫队进入西京路,掩护完颜活女后方不被府州宋军袭击,宋军与金军对峙形势严峻,极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但宋军在西北占据了绝对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凭借西京路与河东北路两路金军无法在西北掀起太大的风浪。
更何况,完颜宗弼密令完颜活女只需要占领连接西京路的战略要冲即可,不需要与锐气正盛的宋军拼个你死我活,毕竟两国还算是有盟约……
,大面子还须要过的去才行。再说宋灭夏国虽然有助于宋军改变日后的两面作战窘境,但没有彻底击灭党项势力,在战略姿态上又直接和草原、吐蕃大部接壤,在西北必然会牵制宋军很大精力。金国只要在西京路保持几个万夫队,并牢牢控制塔塔尔部,远交乃蛮部,就能够在西北战略上形成对宋军的均势,这一点相信吐蕃会乐于见到的,乞颜与克烈的贵酋亦是不能不有所期望,以求从两大国的角力中得到自己的好处,这也是完颜宗弼在汴梁痛快地和王泽达成协议的重要原因。
所以完颜活女在对地斤泽以南试探一次后,立即对宋军转为守势,两军看是剑拔弩张、气势汹汹,其实有战略眼光的人一眼就判定打不起来,因为宋军没有余力进攻,金军也无心进攻。
由于宋军在战争中不惜牺牲速度,也要稳扎稳打、对占领区逐步进行文官为主、武力为辅的统治,主要战争刚刚结束,这种怀柔而超前的政策就显示出它强大的稳定力。整个夏国东部被宣布回归朝廷治下后,竟然没有掀起大的风波,尽管还是有几处小的暴动,但在普遍已经厌战,尤其是铁门以东适应宋朝文官统治的地区,这些顽固的党项人根本支撑不了几天,甚至出现党项部族引导宋军前去镇压反叛的景观。
当此时机,朝廷在第一阶段战争后,由都堂、枢密院和六部共同制定的,划分西北政区的构划正式出台,并开始在大河以东。率先以灵州、夏州、石州、银州、龙州、宵州、洪州、盐州、韦州并由省嵬城改称的宁戎军九州一军,合并原西寿保泰军司与卓啰和南军司地域,还有夏国河南地部分地区成立灵夏路。
由于新设立的灵夏路面临吐蕃、金还有乞颜部等,所以与陕西六路制度其本相同,路以军事为主,所以以经略安抚使兼任诸边制置使为首,另有提点刑狱、都转运使和提举常平盐茶公事等官员,共同治理形势复杂的灵夏地区。
夏州知州王长龄担任经略安抚使兼制置使、提举常平盐茶司公事、权知兴州军州事,负责灵夏路的民政与矿山、商业和边防事物,由于王长龄近一年的的夏州任上政绩斐然,使这个党项大族聚集的大州秩序安定,没有发生大的骚乱,他执掌两司并没有人感到意外,仿佛是水到渠成之事。但是灵夏路经略制置副使人选却让陕西官吏大吃一惊,年纪刚过三十、名不见经的曾言除经略制置副使兼蒙古诸部诏谕使,很多人只知道他曾经的地方阅历只有余杭知县,并没有经过州郡历练,竟然一跃而成一路帅臣,不能不令人私下侧目。
人们只有在多年以后,曾言在灵夏路操纵北方草原各部即内讧、又为大宋的战略服务之上,逐渐明白了朝廷为什么用他主管灵夏北面的防务和外事。
至于凉州还没有被宋军得到,由于李仁孝一行历经艰险陆续到达凉州,使凉州地区成为了夏军集聚地,三万宋军虽然跟在后面伺机拿下凉州,但面对汇集越来越多的夏军,他们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终究没有敢动手。而李仁孝似乎改变了主意,当他再次西行向肃州出发后,由移讹担任整个西凉府的防御,改变了让出凉州的打算。
此时宋军在结束主要战事后,为了节省朝廷用度,很多部队陆续回到了陕西各路,尤其是北侍军各部在战争刚刚结束,各部拔隶将校就陆续东归,曲端的计划是在整个灵夏路保持不超过五万人的禁军,使宋军对李仁孝突然改变主意有点措手不及,以至于封元还得留在已经被改成兴州的兴庆府,已经整装欲归的禁军各部被紧急叫停,引的众军将吏牢骚不断。
宋朝和夏国残部这段斗智斗力的战争,不仅被记入史册,而且被很多来往陕西、灵夏做生意的大食人和其它各国商人记载下来。
拜占庭商人布鲁图在兴州地区销售西方货物时,忠实地记录下他的所见所闻,由于他从海外归来,带来整船的西方典籍,几乎轰动凤凰山书院,乃至整个士林。学者们终于系统地、理性地认识和研究到海外文明,并有人呼吁专门成立一个学科对西方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尽管没有成为主流,但毕竟令士人耳目一新,私下里研究古希腊与罗马文献者日益增多,他们不能不在小范围内承认化外也有令人诧异的文化结晶。
布鲁图也因他的功劳被赋予商业上的便利,而且在王泽的建议下被授予低等阶官,被允许进入灵夏路进行商业活动,他才接触到很多外界不为所知的事情,这才发出征服一个国家原来那么困难的感叹。
他《中土见闻录》上描述这场战争的尾声,其形势复杂程度决不低于战争高潮时,原以为西李叛羌的主力在两次大规模战役中,被有西帅之称的曲端消灭殆尽,夏国主被迫率他的部族西迁到一个贫瘠的地区。但战争远远没有结束,女真人对西部和北部仍然对朝廷形成巨大的威胁,不知是怎么原因,朝廷的大军并没有全力追击散乱的党项人,只是派出一支轻装部队跟随而进。
但是由于夏国主停住西迁的步伐,在凉州布置重兵,造成这场战争进入一个奇特的僵持局面。朝廷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由于原夏国东北被女真人以原属旺古部领地而占领,不得不在灵夏路东面设下重兵防守,而党项人停止西迁,占据了凉州这个重要的河西重要据点,宋军占据的兴州一线随时都有可能被党项人攻击。为了巩固收复地区就必须拿下凉州,但双方之间相隔了近千里的大沙漠,除非有坚定的信念组织一次大规模远征,不然朝廷必须在灵夏路西部保持一支强大的军队,应付党项人和女真人的威胁,单凭陕西七路这点兵力显然不够。根据一位显赫的人物私下承认,不夺取凉州,朝廷将在整个灵夏路维持二十万以上的庞大兵力,显然在经济上不合算,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占据凉州,解除西部威胁。这样一来,朝廷在灵夏路的军队可以控制在十万之下,从而使国家的财政得到很大的改善。
值得赞赏的是,朝廷在这场战争后统治手段显然是高明的,文官彻底把持整路的权力,军队仅限于防备四周敌人,或者协助文官维持治安,对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粮食还有牛羊尽力维持原有,对战争中失去一切的人,文官们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用充公的逃亡大族土地和夏王田庄、水草地分发给他们。这种统治手段对于不断没落中的拜占庭是极为值得学习的手段,整个拜占庭王朝缺少的就是这种有效统治制度,才使国家不断被阿拉伯人侵略……
一个拜占庭人能够看到的问题,自然是当时极为严峻的形势,行在的执政们自然没有等闲视之,就是在汴梁醉心于工商的王泽也开始以极大的关注过问此事。
曲端做为西侍军都指挥使,他在战后回到了延州坐镇节制全军,而灵夏路军务由留守的解潜、徐徽言主持,封元做为枢参行军参军暂时留在军中,宋军开始组织部队准备对凉州展开一次大规模征伐。
韩世忠的长从侍卫大军被调回京西后,他本人却被留下受命挂帅西征凉州,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一职暂由使副权护,封元自然地成为了远征军虞侯系统之外的监军。
宋军并没有给李仁孝太多的时间,就在王泽奉旨离开汴梁回行在的当日,韩世忠率两万禁军马步军、一万乡军自兴州出发,越过瀚海对凉州展开攻势,先期抵达的三万宋军一并归韩世忠节制,封元成为韩世忠部队的特殊监军。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夏西凉府守将移讹在韩世忠大军刚刚越过瀚海,还没有对凉州展开攻势的时候,却率军毫不犹豫地归附宋朝,的确令韩世忠喜出望外。但他和封元亦是感到深深地失落,毕竟西北战事不多了,凉州一仗未打完整地收复,使他们失去了最后一次大战的机会,不能不令他们惆怅万分。
失落归失落,能完全得到没有遭到战火破坏的凉州,因为算是一件大功,韩世忠和封元在安抚移讹后,立即在凉州布防,防范李仁孝可能发动的反扑。岂料李仁孝得知移讹投降后,他在震怒之下亦想反攻,但无奈由于移讹的叛变,使本已不算强大的夏军进一步消弱,面临吐蕃、辽、黄头回鹘与乃蛮等强敌,在罔氏、幹道冲与仁多阿宝的再三规劝下,终于放弃了夺回凉州的念头。
当宋军在凉州一线新成立了两支侍卫大军,取号‘沙骑’‘河西’两号时,宋军在凉州以东的防御基本成型,灵夏路和凉州保持四支侍卫大军,对西北边防形成第一道支撑防线。
几乎在宋军完成对灵夏路的设立时,金国在原夏国东北迁移了大量旺古部和投降金国的党项部族,设立都统司属下三个万夫队,对此宋朝装聋作哑,反正已经得了大便宜,让女真人分一杯残羹,也不算吃大亏,免得在战后女真人又找茬生事。
当王泽行至庐州之时,传来意外地消息,宰相孙傅染疾不起,已经上书辞相养病,他立即意识到已经到了是到了自己走入前台的时候了!
朝廷用两年多的时间收复灵夏百年失地,当此举国欢庆之时,海上的捷报再次传来,三佛齐已经被彻底击垮,许多原本左右动摇的小国、部落纷纷遣使效忠,宋军在南海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两件大喜事几乎同时由朝廷对天下臣民宣布,大赦天下并赏赐六十之上老人酒五斤、肉五斤、米五石,参战将吏自然各有封赏,由兵部列单一一升迁。
武将的论功行赏很快出来,很多将吏得到了升迁,不少人得到了爵位,禁军也借此机会进行了一番调整,原来枢参和侍军司未有实设的正印官差遣,全部由有功大将升任。刘光世除枢密院都参军司都参军使、曲端和王渊二人正任都指挥使、解潜罢西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除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韩世忠罢长从侍卫大军都指挥使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