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去北平,东北军是否能够在华北立足已经是很成为问题了。
    北平一丢,天津就是等于送给日本人了,加上张家口、廊坊等地,都成了日本人嘴边的一块肥肉,什么时候想吃,下嘴就成。
    届时,东北军能够占据的只能是张学良扶持的宋哲元占据的山东半省,这几年,在张学了的资助下,宋哲元的实力飞涨。东北军整军之后,淘汰的士兵也有不少,都送给了宋哲元。
    一方面,山东富庶,宋哲元不用为粮草担心,加上他苦心经营,二十九军已经扩张到了五个师,五万余人枪,跟韩复榘在山东相持不下。
    两个西北军的昔日同僚,现在成了两方势力的对峙的马前卒,也是西北军的悲哀。作为投靠蒋介石的西北军高级将领,韩复榘好不容易将投靠东北军的张宗昌给弄死了,还没等他将张宗昌的势力全部接手过来,扩张自己的实力,空降了一个宋哲元。
    两个知根知底的人物之间的较量,往往以韩复榘的退败而结束。但是出于道义,宋哲元并没有全力打压韩复榘,也让对方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势力区域。
    不到最后关头,张学良是不准备动用宋哲元的势力的,因为他知道,宋不太可靠,他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加入东北军的势力范围,根本谈不上要为东北军效死的地步。
    在同何柱国、王多荃、于学忠等人商量后,张学良算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
    至少,在东北军高层中,并没有太大的异议反对战争,反而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对北平周边日寇的围剿,为卫戍平津扫平障碍。
    命令下达之后,高鹏云阴笑着对身边的副官,亲信低声说了几乎。
    副官诧异的看了一眼高鹏云之后,在获得了肯定的回答之后,也是面露笑容,出门就将抓住的那个日军士兵带走,说是送到司令部去了。
    出了队伍不久,就听到了枪响声,还有呼喊声,转了一圈回到高鹏云的队伍中后,副官装出一副很难受的样子,对高鹏云报告道:“卑职无能,让那个日本兵逃跑了。”
    高鹏云也是做足了戏份,勃然大怒,在副官身上,口中大骂其无能。
    发怒的高鹏云和副官都知道,这些都是做给人看的,这些年,关东军对东北军的渗透很厉害,难保33旅中没有关东军的特务。所以,这出戏不过是做给别有用心的人看的。
    实际上,被抓住的志村菊次郎在离开队伍五六百米的时候,副官找到了一处小林子,当时就把对方一枪托打在后脑勺上,把人给打晕了。几个人挖了个坑,就将不知死活的菊次郎给埋到了坑中。
    心中有了底气的高鹏云,命令队伍原地休息,就和守在宛平的林大木联系上了。
    “什么?日军撤退了?”高鹏云顿时有些傻眼,他知道,这两天,东北军在抽调给地兵力,支援平津,日本人也没有闲着,将散落在北平各个要道上的日军抽调去了宛平城外。
    日中在华北的驻屯军人数上不过,牟田也只能将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宪兵编入了他的部队,但也筹集了不少人。
    实力增长的牟田撤退了,这简直就是一个玩笑,但这的的确确是真的。
    好在牟田没跑远,将部队在卢沟桥上布置了桥头堡等阵地,准备固守卢沟桥,和东北军隔河相望。
    消息传到保定,和南京,不部分人欢呼雀跃,以为日本人不准备大战,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而已。
    但是,接到消息的曾一阳,却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曾一阳被神化的同时,对曾一阳战法的研究也被各方所注意,其中最系统,详细的研究资料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
    即便曾一阳隐隐要成为一个化学家的时候,日本军部也对曾一阳的评价为天生的军人。
    自小对军事的培养,让曾一阳多了一种敏感,对于一些不起眼的消息总能够摸到更全面的事实真像。
    远在宁夏灵武的曾一阳直接就上报给中央,希望能够和东北军取得联系,就他的看法,东北军接下来的情况会很危险,很有可能会有在平津的主力会被日军围歼的局面出现。站在他的位置,如果单独和东北军联系,会后很多的麻烦,因为他现在还是在西北,根本就没有带领四十军,进入华北战场。
    所以,他还是谨慎的,向上级请示。
    在不少人看来,华北治安军近两万伪军没有动,察哈尔兵团的四万伪蒙军没有动,真正交战的不过是两千人不到的驻屯军的一个缺编联队,这就让很多了人有了遐想的空间。
    日军的这次挑衅不过是华北驻屯军的单方面行动,日军内阁或许是取反对态度来看待这次事件的。
    相对于曾一阳的焦急,南京方面不少人已经开始准备着手和日本外交部的谈判,想着放弃那些华北的利益,能够平息日本的怒火。
    这不难理解,全国上下抗日的情绪高涨,但在国防方面,南京政府似乎对华东的防御很没有信心,甚至已经有声音说,南京在江浙构建了一个可以和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工事带。整个防线在五十个师的布防下,可以阻击来自任何强度的日军攻击。但是在华北,根本就没有组建合格的工事,来防御可能出现的战争。
    有夸张的成分,也有自我安慰的成分,但是在华北。
    形势就不容乐观了,外交上的谈判失利,英法一再的对日本容让,以至于只要有谈判发生,就会产生让举国上下都愤慨不已的坏消息。
    而曾一阳在不知道中央具体分析的情况下,得出了一个结论,日军增兵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增兵,从哪里增兵,才是影响结果的因素。
    从东北增兵华北为主,长城沿线的东北军虽然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后方无忧的情况下,自然坚持一到两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日军从海上增兵为主,直接运送兵力到天津,那么在长城沿线的东北军就会腹背受敌。热河、察哈尔的日军就会大举进入中原,守则有可能被分割包围,全军覆没。
    只要有三个师团在十天内运送到天津,凭借日军优于东北军的机动能力,东北军就会损失惨重。最好的打算也是何柱国的五十七军,五个师损失过半,突围成功,最坏的结果就是,连带在北平的05师都被日军分割包围在狭小的区域内,动弹不得。
    最后,东北军仅仅可能在战争的初期,就丢失一半以上的兵力和大量武器。
    在日军轻松拿下河北后,日军挥师攻击大同,则晋绥军就会被拦腰截断。山西盆地和绥远草原的联系将被彻底分割。那么华北的战事,将在短期内,成为向日军一面倒的局势。
    曾一阳的判断结果就是日军想要速胜的迫切希望,这样导致的战术思想就是,在日军进攻初期,日军会集中所有机动兵力,用最强的部队,寻求中**队主力决战。
    在华北,东北军和晋绥军无疑是最强的两股势力,尤其是东北军的装备在中**队中是数一数二的,战斗力上也很难评估。
    因为张学良整编后的东北军中,大部分都是东北籍士兵,而日军在伪满的统治非常不得人心,用高压,迫害的铁腕,来压榨东北数省,这是根本就瞒不了的。
    届时,东北籍的士兵会不会发挥更强的战斗力,这也很不好说。
    曾一阳的分析很快就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因为一旦朝着曾一阳的思路去想,那么东北军和晋绥军,两支部队总人数超过六十万,就会在战争前期的几个月内,就被迫和日军决战。决战的结果很难说,这两支部队能够剩下多少人。
    唯一,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日军还没有增兵,扩张战争的目的还不明显。
    曾一阳的建议送到张学良府邸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天,这三天内,日军内阁已经同意了全面侵略华的议题,并先期在本土和朝鲜开始了紧急动员令。
    当然,国内是不知道日本内阁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在朝鲜的20师团,和以9师团预备役组建的09师团,关东军所辖的独立混成第旅团主力,接到了增兵华北的命令,正在集结。
    张学良接到曾一阳的战役分析报告的时候,已经失去了部队调动上的先手。
    日军关东军混成旅团,已经接到了命令,在日奉调入关,主力已经通过公主岭,进入密云境内的高顺营。
    从整个战役上来说,东北军撤离北平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谁也不敢将八百年帝都拖入战火之中,北平承载了中华历史上最绚丽的古迹和文物。
    东北军不能,也不敢做这个罪人。

第五章 第一战区
    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正是北平。
    洋务运动的兴起,在中国大搞洋务运动的同时,建路,造路也成了一种改良经济的手段。以北平为中心,围绕的有三条铁路主线。
    清末北洋大臣张之洞立主修建的平汉线,从北平到武汉;中国第一条由中国铁路设计师詹天佑设计的铁路——平绥线,从北平到包头;最后一条就是国人最熟悉的津浦铁路,从北平到南京对岸的浦口。
    这三条铁路的中心,就是当时的北平。
    而丰台和宛平正是在北方这三条铁路交汇的节点,就像东北军无法接受宛平城失守,将整个北平让出来一样,日本人也接受不了丰台的被围。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丰台被围不过是表面现象,在关东军第11旅团进入密云之后,东北军的攻势已经是强弩之末,东北军只能被动在三个地方集结,准备抗击日军的进攻。
    在北平城中,集结的105师在建国门车站被日军重兵把守之后,就失去了先机。转而只能往宛平,长辛店防线撤离。
    而南苑的东北军大营大部分兵力已经被抽空,夺取永定门车站已经不显示。
    7月19日,日军20师团进入天津,华北驻屯军日军开始从守势开始转为进攻,北平危急,华北危急
    庐山蒋介石别院,蒋介石面前将星云集,所有人是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在华北正真战斗力强的中央军,就汤恩伯的第十三军,此军乃老蒋的看家部队之一,用不用汤恩伯,要看蒋介石的心情了。
    “你们说,平津还能不能保得住,用什么去保。”蒋介石见众人都不说话,开始点名了:“辞修,你说……”
    “委座,各位同僚,请看……”作战部连日来对日军的进攻态势进行了分析,知道东北军根本无法单独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但是援军从哪里来,就很成问题。
    陈诚的整个分析情况来看,很不容乐观,从北到南防御,除了在徐州有一定的战机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无险可守。
    日军的海上优势,让国民政府的海军,只能一再随守,成了整个国防中的软肋。只有在其他地方开辟新战场,才能让北方的压力削减,也为全国抗战拖入相持阶段创造条件。
    早在两日前,蒋介石发表了《庐山宣言》:
    “……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投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有拚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和倭寇死拼。我们大家都是许身**的黄帝子孙,只有齐心努力杀敌,驱逐万恶的倭寇。”
    ……
    全国顿时沸腾,南京四千余名大学生涌上街头,支持蒋介石政府,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