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进攻战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俄联军在曾经创造过辉煌胜利的战场上遭受史无前例的惨败,与不熟悉、以及不知道如何对付中国陆军的新战术有极大的关系。要知道,当时连布鲁希洛夫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防御。
在这样的战斗中,根本没有前线与后方。
更重要的是,决定地面部队进攻距离的,不再是装甲部队的突击距离,而是运输机的投送半径。
当然,准确的说,应该是战术航空兵的作战半径。
原因很简单,在以空中突击的方式越过敌人的防线、在敌人后方作战的时候,空中支援必不可少。首先得夺取绝对制空权,确保运输机能够安全飞抵敌后机场。其次得全程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避免地面部队遭到敌人轰炸。最后还得在整个作战行动中,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特别是在陆军的远程炮兵运送到敌后机场之前,空中支援是地面部队唯一的指望。
事实上,这也正是八支海军舰载航空兵联队意义重大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八支舰载航空兵联队有接近八百架战斗机,其远程打击能力,相当于陆军的四十个炮兵营,而当时陆军总共也就只有三百六十个炮兵营。除此之外,在大陆战场上的战术战斗机总量也就只有四千架左右。也就是说,牧浩洋提供的帮助,占到了大陆战场战术航空兵总量的百分之二十。
对于魏成龙推行的新战术来说,这支空中力量必不可少。
如果没有海军航空兵的支持,魏成龙很有可能把攻打伏尔加格勒的时间推迟一个月,因为要到七月底,空军才能增派八百架战斗机。从时间上看,如果在七月底发动,那么魏成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年底攻入莫斯科。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陆军动用了二十四个集团军,总计一百三十万地面部队。
除此之外,空军与海军还投入了大约七十万官兵。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的参战总兵力在两百万左右。
对面,布鲁希洛夫手里有五个方面军,还有三十六个美军师,美俄联军总兵力超过了八百万。
可惜的是,在兵力四倍于对手的情况下,美俄联军仅坚持了一个月。
到七月二十六日,伏尔加格勒被中国军队全面占领,战线推进到柏里索格利布斯克附近的时候,美俄联军已经损失了将近四百万军人,其中一百二十万阵亡、四十万失踪、二百三十多万被俘。
事实是,在七月二日,即中国军队攻占了米哈伊洛夫卡,完成了对伏尔加格勒的战役包围之后,美俄联军就战败了。
从七月三日开始,美俄联军的目的不是守住伏尔加格勒,而是让被中国军队围困的四百六十万军队突围。
在这场持续了二十多天的围歼战中,只有不到七十万美俄联军成功突围。
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围歼战。
美俄联军在这场战役中阵亡与失踪的一百六十万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在突围的时候死于火力打击,特别是炮火打击。
从七月八日开始,中国陆军前线部队每天消耗的弹药都在八万吨以上。
也就是说,火力打击、特别是炮火打击是中国军队的主要作战手段,而那些分布在敌后的机场就是炮火打击的支撑点。
在炮火封锁下突围,几乎就是让军人去送死。
别说徒步作战的步兵,就算是坦克战车,也不可能在炮火封锁下突围。
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美俄联军的士气迅速归零,大批部队选择了投降,不然也不会产生将近二百四十万的战俘。
七月十四日,俄军伏尔加格勒方面军第十七集团军集体投降。
这是自开战以来,第一个投降的俄军集团军。要知道,即便在哈萨克斯坦会战中,被包围的俄军中,也没有出现整个集团军投降的事情。当时,该集团军的二十七万名官兵,在遭受了长达三天的炮火打击之后,剩下的二十二万名官兵在绝望的情况下,向驻扎在绥拉菲莫维哥附近的中国军队投降。当时,驻扎在该地的只有两支突击集群与四支火力支援集群,兵力才一万多人。
打到七月二十六日,伏尔加格勒方面军总司令,也是俄军前线总司令,在七月二十四日才获得元帅军衔的乌里扬诺夫让一名上校参谋,向包围了司令部的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一支突击集群的上校军官投降,随即下令全体俄军投降。在俄军上校把乌里扬诺夫的佩刀交给中国陆军上校,也就是象征性的宣布投降的时候,乌里扬诺夫在司令部的一间地下室里,用一把镀金的马卡洛夫手枪了结了自己。
到此,第二次伏尔加格勒战役宣告结束,伏尔加格勒会战也就此宣告结束。
在乌里扬诺夫吞枪自杀之后,大约有一百六十万俄军放下了武器,向最近的中国军队投降。
此外,还有十四万美军投降。
当时,最特殊的一支投降部队,是来自墨西哥的一个炮兵营,而这也是墨西哥军队首次在战场上向中国军队投降。
打到这个时候,俄罗斯已经战败了。
当时,由俄军控制的地区,仅为俄罗斯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也仅有俄罗斯战前的三分之一,其中还有数百万逃离战场的妇女儿童。也就是说,俄罗斯即便征召所有适龄妇女服役,也仅有不到一千万兵力了。
事实上,在伏尔加格勒会战中,就有大量俄罗斯女兵参战。
根据中国官方的战报,仅在第二次伏尔加格勒战役中被俘的俄军官兵中,就有九十万俄罗斯女兵。
为了安置这些女性战俘,中国还专门修建了几十座女性战俘营。
有趣的是,俄罗斯女性战俘在战争期间受到的待遇普遍高于男性战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被迫参加劳动,而且获得了较为充足的生活物资,也很少发生虐待战俘的事情,大部分都活到了战后。
大概,这与中国军方的一项措施有关,即看管女性战俘的也是女兵。
最初的时候,看管女性战俘的是男性军人,结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发生了数十起性侵犯案件,导致几百名军人被送上军事法庭。虽然大部分都被宣判无罪,主要就是没有构成犯罪的标准,但是这些现象很快就引起了中国当局的重视,随后牧浩洋专门成立了一支负责看管女性战俘的娘子军。事实上,促成此事的是杜小蕾。在最初的时候,牧浩洋并不是很重视战俘营里的事情,因为需要他操心的事情太多了,直到杜小蕾找上门来,牧浩洋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杜小蕾为女性战俘提供庇护,一是她也是女性,二是对战俘进行性侵犯属于外交丑闻。
可惜的是,俄罗斯当局并不相信俄罗斯已经战败。
结果就是,俄罗斯不但没有抓住这个机会退出战争,还变本加厉的动员了更多的平民参军,甚至包括很多只有十二岁的少年。当时,俄军的动员标准非常简单:只要身高超过装上刺刀的步枪的长度,就在动员范围之内。结果就是,很多发育得比较早的少年,就这么被强行征召服役。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俄罗斯不是在作战,而是在自我毁灭。
事实上,在伏尔加格勒会战结束后,俄罗斯就有机会退出战争,因为中国当局在七月二十九日,通过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与瑞典,向俄罗斯发出了一份外交照会,只要俄罗斯肯接受中国提出的条件,中国就允许俄罗斯退出战争,并且承诺在俄罗斯解除武装之后把军队撤退到伏尔加河东岸。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宽厚的停战条件。
要知道,这等于把欧洲地区归还给了俄罗斯,保住了俄罗斯的基础,而俄罗斯需要付出的只是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的对外扩张中,从其他国家与民族手里掠夺的土地,回到最初的状态。
非常可惜的是,俄罗斯当局认为这是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拒绝在这个时候停战。
第二百零九章 停战条件
第二百零九章 停战条件
战后,中国在二零五四年七月底向俄罗斯提出的停战条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首先,因为是中国主动提出俄罗斯退出战争的条件,所以很容易让人认为,是中国打不下去了,希望俄罗斯退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俄罗斯当局后来拒绝接受中国的提出的停战条件的主要原因。
显然,这是个巨大的错觉。
伏尔加格勒会战结束后,大陆战场上的总体局势已定,俄罗斯战败不再是悬念,唯一的疑问就是俄罗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战败。中国在这个时候主动向俄罗斯开出停战的挑战,肯定与长远战略有关。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此举与仍然摇摆不定的欧洲有直接关系。
虽然到二零五四年七月,法德意已经统一立场,开始向中国倾斜,但是仍然有很多欧洲国家保持亲美立场,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欧盟已名存实亡,分成了以法德意为首的亲华集团与以英西葡波为首的亲美集团。两大集团的明争暗斗,已经导致欧盟内部出现裂痕,使欧洲的未来变得很不确定。
在此情况下,中国彻底击败俄罗斯,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别的不说,在俄罗斯彻底战败之后,所有东欧国家都面临着选择难题,即到底是投靠中国、还是投靠美国。对这些保持中立的国家来说,中国军队占领俄罗斯的欧洲地区,等于形成了军事压力。就算黄瀚林早就承诺,绝不主动入侵中立国,也不会强迫任何中立国家选择阵营,可是这种口头上的承诺,显然无法抵消大兵压境构成的威胁,也就会形成一个政治上的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俄罗斯彻底战败,必将成为英国等亲美欧洲国家参战的直接原因。
道理很简单,在俄罗斯战败之后,法德意等亲华欧洲国家将加快参战的步伐,法德意也会利用这个机会,向仍然保持中立的欧洲国家施压,让这些国家选择阵营,从而排挤英国这样的亲美欧洲国家。在边缘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英国等亲美欧洲国家将别无选择,只能把赌注全部押到美国这边。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说不准。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英国等亲美欧洲国家加入西方同盟集团,那么法德意等亲华欧洲国家很有可能保持中立,甚至会倒向美国。
也许,很多人都很难理解。
只需要看清楚法德意表现积极的根本目的就能明白,不管是亲华、还是亲美,法德意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欧洲统一大业,组建一个联邦制的欧洲国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得避免欧洲分裂。
别忘了,法德意与中国的关系,远没有达到结盟的程度。
如此一来,在英国等亲美欧洲国家选择了阵营之后,如果美国做出适当让步,比如支持法德意的统一行动,并且承认法德意在统一后的欧洲有足够大的话语权,那么法德意就极有可能加入西方同盟集团。
毫无疑问,在俄罗斯战败之后,美国肯定会拉拢欧洲,也就会向法德意妥协。
只要能够达到大一统的目的,法德意就不会在乎与谁结盟。事实上,即便到了二零五五年,美国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