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坐着火车到月球-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金刀河
申明:本书由 (。qi70。)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正文 给一个让你阅读的理由

金刀河/著

我从来没有写过长篇科幻小说。

顶多弄了一个短篇叫《基因手枪》,感觉还不错。

这方面的书我看得也不多,写作之前,我更不想多看,以免书里面钻出别人的影子。

我不喜欢模仿,更不喜欢跟风。

因为我暂时还没有出名,所以读者不用担心这本书会像郭老乡那本《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样,去拼凑,或者抄袭。

坚持原创,哪怕没有东风。

现在已经开始写作了,而且还想写成“名著”,或者最不济也得弄成一本畅销书。

科幻是什么?

是梦。

有可能梦想成真的梦!

我爱做梦。梦中我常常得到上帝的指点。

就连本书书名,其实也是上帝暗示我的。

上帝说:“孩子,写下去吧,你会很快成名的。”

不想成名的作家不是好作家。

我想成名。

所以,我得赶紧写完我的第三本书。

关于月球,除了肚子里的孩子,我想没有谁不知道的。

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想写出大家不知道的来,很难。

听说,很多人都写了。

那就更难。

不难那还叫创作?

不难,我这本书出来后,凭什么能成为“名著”?

知难而上,像逆水行舟。

哦,梦已经开始,瞧,开满五颜六色鲜花的梦。

如蝶般的读者,赶快飞来吧。

正文 第一章 西昌的月亮真圆

(一)

何院士一觉醒来,发现天不仅没亮,还有一轮满月挂在中天,看了一眼墙上的猫头鹰钟,拷!才凌晨两点钟。

怎么会睡不着?

因为天亮后,定居月球的五艘宇宙飞船将被火箭用五天时间次弟送入三十八万公里外的月亮上去。尽管四十年前就有人把脚印留在了月球上,但这次可不是去玩什么象征主义的,十名宇航员和十部工程机械车将在月球上至少工作和生活一年以上。

十名宇航员的工作是为了到月球上去修建可长期居住的房子的。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何院士的移民月球计划已经具备可操作性,而且得到了国家资金和人员的支持。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未来月球往来地球的主要基地,已经引起了地球人的关注。

是人都知道,月球上的环境相当恶劣,昼夜温差达几百度,没有氧气,没有水,根本就不适宜人类长期居住。月球四周也没有地球上那种盖子一样保护地球的大气层,而且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

可是何院士带领他的科研组,已经把这些“没有”全都解决了。

用于月球上修建屋顶的材料已经生产出来,这是一种完全透明的纳米材料。它最大的功能是,调节温度,利用温差发电,而且阻挡太阳的强辐射,白天它能吸收太阳能并变成电能储存起来,阻挡高温并调控房间的温度,夜晚则根据人的需要发出光和热,使居住在里面的人感觉和呆在地球上一样舒适,根据设计,此纳米材料可以让房间里的最高温度达到三十摄氏度,最低温度十摄氏度,而且在今后水源充分的时候,可以在房间里栽种瓜果蔬菜甚至水稻和玉米,此时纳米材料可以在电脑的控制下营造出一年四季的温差和变化来。

只要有阳光就应该有生命!!这是何院士移民月球的起点。

住的问题解决后,就是水和氧气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最难的,可是我们聪明的何院士,只用几年时间就解决了,而且他已经考虑到了月球上居住到了一百万人后,该怎样生活的问题。

西昌的月亮真圆呀!

睡不着的何院士在月光下漫步,远处高高的发射塔,像一把出艄的宝剑,直刺苍穹。

自己心中最伟大的愿望就要开始一步步地实现了,何院士激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年仅四十三岁的院士,与那些七老八十的比起来,何院士真可谓年富力强,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和前怕狼后怕虎的畏缩心理,地球像生了重病的人,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了。再不想办法开拓新的居住和繁衍的星球,人类将面临的灭绝的危险。可谓刻不容缓呀!

不知什么时候,何院士就转到了发射塔下,值勤的哨兵一声断喝,打断了何院士的思索。

“口令!”

何院士一愣说:“月亮!”

哨兵一听,说:“什么月亮?”枪就端起来了。

何院士一惊说:“小王班长,是我,听不出来吗?”

“哟,是何院士呀。”小王班长从隐蔽处钻了出来,说,“今儿是咋的了,刚才也有几个人东转西转,转到我们发射塔下面来了,问他们口令,居然都跟何院士一样,张嘴就是月亮,其实今晚的口令是‘你吃了吗?’”

“是吗?看来那几位仁兄也睡不着,他们都是些谁呀?”何院士问。

小王班长说:“有明天一早要上天的航天员也有发射员,好在大家都认识。”

“你有所不知,”何院士正好想找人聊聊天,小王班长赶紧用呼机叫来另一名战士替他值勤,他也想跟何院士聊聊未经训练的人怎么到月球的事。“从明天以后,人类的月球史将揭开新篇章,以后的史书,不光写朝代了,还要写星球。而那十位宇船员,今后将成为月亮城的首任政府领导成员,他们睡不着是有道理的呀。”

“完全理解,”小王班长说,“只是待他们把房子修好后,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才能上去呢?”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加重鞋我们已经发明出来了,现正在大批量生产,到时候普通人上去后,在月球上行走跟在地面上没什么不同,不会轻易飞起来,除非特别想去飞的人,则可以不穿这种鞋。至于普通人怎么上去的问题,最开头还是用飞船运送,不过,得先让他们服一种特殊的能让人睡到打雷都不醒的药,待抵达月球后,他们就会自然的醒过来,一进了月亮上面的房子后,他们就跟在地球上一样了。而且用飞船送人员和物资,成本太高,下一步,我们主要还是让人都坐上太空火车,一次可以拉上千人的那种,从地面出发,四十个小时左右就能抵达月球。以后到月球就跟到西藏一样的方便。谁想去旅游和定居都可以呀,包括我和你都行。”

小王一副听天书的样子,他说:“太好了,只是,院士,我怎么听不懂?以后还可以坐火车到月球,可是没有通天的铁路呀!”

“在航天基地当兵的人,最不济也得相当于半个科学家了,你怎么会听不懂?没有铁路,修一条不就完了,而且花不了多长时间,一个月足够了。通车以后,全地球的人要到月球都得从我们西昌这儿出发,也就是说,几年以后,西昌将成为月球通往地球的起点站。”

“太不可思议了,到时候路修好了,我可不可以跟何院士开个后门,让我们全家都到月球上去旅游个十天半月,怎么样?”

“好说,以后上面住的人多了,安全保卫工作肯定是需要像你们这样的人的,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守好我们的基地,不要让坏人来搞破坏就行了。”

小王班长把手中的枪一抱,啪地一靠脚跟,说:“请院士放心,保证万无一失。”何院士这才拍拍小王班长的肩说:“好了,时候不早了,我要回去准备准备了。”

说完,何院士背着手儿,向居住地走去。

月亮似乎比刚才更亮了,看着远去的何院士,小王班长心里在默默地祝愿:“何院士,祝你的宏伟计划圆满成功!”(2400字,1。11日8:30)

(二)

早上九点钟,太阳已经出来了,月亮还像影子似的飘浮在东天上。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一片繁忙。

打头阵的运载火箭“长二捆”,已经进入发射前一小时准备。

两名航天员,月球村首任村长副村长赵飞龙和李大海已经坐进了飞船。他们将第一个降落到月球上去,随同他们到月球的还有一艘货物飞船,里面主要装的是工程机械和三个月以上的口粮和饮用水,以及盖调温房的材料。

赵飞龙今年三十三岁,国字脸薄嘴唇,英气勃勃,加入船天员大队前,是空军某部中校飞行员,大队长,荣立一二三等功多次;他老家是重庆的,家里父母年龄都不大,还不到六十岁,此外他妻子是重庆一家大医院的眼科医生,育有一个宝贝儿子,已经五岁了,名字是赵飞龙翻了好几本字典取的,叫赵曌,这个“曌”字光看外形就知道是航天员的儿子,尽管它的发明人是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现在赵曌正坐在他所在幼儿园的大厅里,和全园师生一起,看CCTV—4向全球的直播,他爸爸此时此刻就在那那高大而又洁白的火箭里。

飞往月球。赵曌知道自己的爸爸了不起。以后他也会到月球上去,和妈妈一起,然后在月球上读书,上月球的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月球上工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月球上开满鲜花飞满小鸟。这是爸爸去西昌前亲自讲给他听的,他已经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话,此刻赵曌的母亲,眼科医生马丽已经悄悄坐到了赵曌的身后,她的面部表情很复杂,既有骄傲也有担心。飞龙这一去,未知的东西太多了,尽管他们完全相信何院士。

与此同时,另一名航天员李大海的妻子张心和4岁的女儿李诗也坐在北京某幢楼房的一个大厅里,一大一小两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屏幕,与他们一起看电视转播的,除了亲友还有记者。

李大海比赵飞龙小一岁,北京人,中校,曾经是一名驾驶“歼—8”机型的功勋飞行员,立过一等功和二等功。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质享誉全军。

派他们打头阵是最好的选择。

他们到了月球后,除了根据平时的训练,尽快操作机械设备在月球的环形山

上挖洞外,主要的还是负责修建可以容纳上百人吃住的房子,而且还要和次弟飞来的另外八名宇船员一起,接收并固定来自地球的“二合一”水铁路。

发射已经进入倒计时。作为“移民月球”计划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以及发射现场总指挥的何院士,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进入了自己思想的海洋。

当倒数到“1”时,何院士一声断喝“点火!”。

大屏幕上“长二捆”的底坐喷出一团白烟,接着,烈焰伴着轰鸣将火箭缓缓推向高空,在脱离发射架后,火箭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就达到了每秒钟三十五公里,这是人类目前借助机械所能达到的最快的速度。

看着屏幕上飞船舱里正襟危坐的两名船天员,何院士点名似的问道:“赵飞龙同志,现在感觉如何?”赵飞龙立即报告说:“报告何院士,感觉良好。”

何院士又问:“李大海同志,现在感觉如何?”李大海回答说:“报告何院士,感觉很好。”

何院士满意地点点头。

一个小时后,“长二捆”扔下了一节燃料体,火箭已经飞离地面十三万多公里。何院士抽了一支烟,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火箭的飞行轨迹。他又一次点名似的问到两位航天员的感觉如何,两位航天员都是首次飞天,他们已经通过飞船里的观察窗看到了美丽的太空景象,当听到何院士的问话后,赵飞龙立即报告说:“报告何院士,我们现在的心情就像太空一样美好。”李大海也说:“就是,我现在的感觉就像自己变成了一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