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傍晚,华夏军队已经向纵深推进十五公里,这样的进攻强度和推进速度,就算是大战初期的德军,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才能做到。
    华夏士兵的战损让英国指挥官瞠目结舌。英国人推翻了对康普雷战损的怀疑,华夏人并没有为了面子而“说谎”,他们在战斗中的损失上少到让人无法置信。
    战斗在夜幕降临时结束,比起持续了十几天的马恩河进攻,亚眠的战斗完全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战斗中途,楼少帅也踏上坦克加入战斗,一名英国随军记者用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年轻的华夏将军,威武的华夏坦克,以大篇幅出现在泰晤士报和巴黎的报纸上。
    “丑八怪”之名,也随着楼逍的大名响彻欧洲。
    撰写报道时,英国记者特地询问了几名从战场上下来的华夏坦克兵,当兵哥告诉他坦克“姓甚名谁”之后,英国人整张脸变成了一个“囧”字。
    这样威风凛凛的陆战武器,竟然有这样一个名字?
    显然,华夏兵哥并不认为“丑八怪”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对,反倒觉得相当亲切,比起德国人拗口的A6V,英国人的大游民还是马克什么的,还是“丑八怪”更大气上档次!
    英国记者一张“囧”脸,头顶滑下三道黑线,心头狂奔过一群神兽。
    是谁为华夏坦克命名?审美真的没有问题吗?
    如果做出丑八怪的老师傅们得知英国记者所思所想,大概会拍拍他的肩膀,感慨于他们和英国佬竟然有了“共同语言”。
    八月八日,注定是华夏军队扬名世界的一天,也是德军黑暗的一天。
    仅仅一天的战斗,就有三万德军被俘,大量的火炮和机枪被联军缴获。许多有价值的文件落在联军手中,联军所采用的战术也让德军无所适从。
    “军官和士兵失去了勇气,如果战斗继续这样下去,我军无法取得胜利,撤退都将毫无秩序。”
    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感到无奈,面对英法的百万军队时,他都未曾感到过如此无力。
    比起德国人的沮丧,联军内部倒是一片欢腾。
    马恩河,亚眠,紧接着就是圣米耶尔和伊普雷,只要将德军在联军防线上的突出部全部攻破,胜利的天平终将向自己一方倾斜!
    唯一感到不愉的或许只有美国远征军总指挥潘兴将军,在之前的两场进攻中,美军根本没有参与战斗的机会,就连一直防守的亚眠都被英国军队代替。
    在为庆祝“胜利”举办的晚宴中,潘兴总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接下来的圣米耶尔进攻,美军将承担重要的作战任务。
    华夏远征军也接到了宴会的邀请,楼少帅皱眉,宋武耸了耸肩膀,马少帅习惯的将腿往桌面上一架,往后一仰,“这帮洋人还真有闲心。”
    虽然不感兴趣,出于礼貌,也不能不给面子。
    四名高大挺拔的年轻将军出现时,宴会厅里的小姐夫人们起了一阵骚动。
    曾与楼少帅等人有过一面之缘的法军中校,已经升任上校,见到眼睛发亮的妻子,诅咒一声,“上帝,我就知道!”
    当天的晚宴,四名华夏将军周围,一片众星拱月之势。
    楼少帅一张冷脸,礼节上却一丝不错,马少帅烦得想挥鞭子,宋少帅和龙少帅起初应付自如,渐渐也被浓郁的香水味熏得受不了了。
    现场的所有男士都在羡慕嫉妒恨,年轻的华夏将军们却认为自己在活受罪。
    所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天知道。
    九月初,许二姐和马尔科夫一起登上开往华夏的轮船。马尔科夫很识相,在华夏情报人员找上门时,十分配合,仿佛早就预料到这一切。
    “言少爷没下令杀你。”许二姐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海风拂起她的黑发,红唇似火,“你很走运。“
    “我已经在感谢上帝。”马尔科夫看着许二姐,目光中有几许痴迷,却很快恢复了清醒,“但我知道,有比我更幸运的家伙。”
    “比如?”
    “等够得到女神垂青的人。”
    许二姐突然笑了,摆摆手,“得了,这一套我十五岁就会用了。“
    马尔科夫耸了耸肩膀,他虽然是个骗子,偶尔也会说真话,可惜没人愿意相信。
    轮船的汽笛声冲破云霄,码头上,选择留在欧洲的尼德目送轮船逐渐消失在海面上,表情中有怅然,不舍,也有解脱。他完成了和李谨言的“约定”,接下来,他就要为自己努力了。
    戴上帽子,走到停在一旁的轿车前,再次回望,广阔的碧海蓝天下,只有海鸥在飞翔。
    九月中旬,欧洲西线的圣米耶尔,协约国集结了一千五百架飞机,大量的火炮,准备对驻守在这里的德军发动进攻,这不是美军第一次在欧洲作战,却是第一次“摆脱”友军,独立作战。
    三十万的美军,组建成十四个师,都在战壕里等待着攻击哨声的响起。
    华夏远征军没有接到作战命令,倒是又有作战物资送到,除了国内送来的,还有大量联军送来的补给。数量最多的就是美国产的罐头。
    对于不缺吃的华夏大兵来说,这些罐头都是鸡肋,还有联军配发的咖啡兵哥们同样“无福消受”,最后全部分给了被关押的德国战俘。德国人吃惊不小,现在的德军缺衣少食,别说罐头,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联军竟然给俘虏吃罐头?
    这个误会一直持续到他们被送到后方的战俘营,在那里,他们才知道,只有“华夏人的战俘”才有这种待遇。被其他联军部队俘虏,分到的也只有土豆和黑面包。
    德国人虽然解开了误会,却也一直为另一件事困惑不解,那就是华夏人会喝一种味道相当恐怖的“黑色液体”。曾经有德国人好奇的“尝试”了一下,结果一整天嘴里都是苦的。
    华夏兵哥们严格遵守“国际条约”,即便是英国人,也没办法从他们对俘虏的态度上挑毛病,以至于在巴黎和会上,日本矬子声泪俱下的控诉华夏人“虐待”战俘,强迫战俘去从事艰苦的劳动,压根没人相信。或许发生日本人身上的一切,有人看到了,但那关他们什么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日本这条看门狗,已经不能再为大不列颠带来利益,牵制华夏的作用也微乎其微,甚至会引来报复,英国人很干脆,把这条狗一脚踹开,万事大吉。
    九月十六日,美国大兵在欧洲西线对德军发起进攻,同日,一艘偏离了主航道的美国货轮,在菲律宾群岛附近被击沉,共有三十六名美国人在沉船事件中丧生,几名幸运儿被路过的欧洲商船救起,围着毯子瑟瑟发抖,喝着热汤,牙齿都在打颤。
    经过询问,一个被救起的人说出他亲眼看到的“事实”。
    “是日本潜艇。我发誓没有看错,是日本人!“
    船上的人面面相觑,日本人?
    与此同时,日本四艘巡洋舰又一次开赴菲律宾群岛,丝毫不知道,噩运即将降临。
   
    第二百三十七章 

    商船被击沉的消息;很快刊登在美国各大报纸的头版上。
    有德国潜艇的先例在;美国人对商船遇袭一事格外敏感;正是因阿拉伯号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美国才会与德断交,加上德国意图与墨西哥结盟;才对德宣战。
    美国大兵在欧洲西线的圣米耶尔大步挺进,不到两天就突破了德军的防线;俘虏了一万三千人,缴获了四百多门大炮,美国人正对此大加颂扬;激动不已时,竟然传来了这样不幸的消息。可想而知,美利坚会有多愤怒。
    尽管多数报纸也只是用了“可能”,“大概”这样的字眼,但从沉船事件中活下来的人,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确切声称,“是日本人!”
    “潜艇上有日本的标志!我知道那是日本的国旗!”
    不久后,又一艘美国商船在菲律宾群岛附近被击沉,没有任何幸存者。联系两次沉船间隔的时间和地点,怀疑的火苗再次烧到了日本人的身上。
    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能感到环境的变化,那些白人警察的视线变得分外不友好,生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难。
    原本,这种胆战心惊只属于华夏人,美国有明确的排华法案,华夏人总是被嘲笑和欺辱的对象。
    随着华夏对外战争的接连胜利,大批的商品涌入美国,加上出兵欧洲后取得的战果,美国的报纸和广播开始转变风向,尽管说话依旧带刺,却明显比以往要“友善”许多。
    上个世纪,大量的华工怀抱着淘金梦,被骗上了开往美洲大陆的货轮,他们被蔑称为“猪仔”。从事最苦最累的工作,很多人客死异乡。
    华夏人艰苦劳作,从不埋怨,为的不过是能养活一家人的微薄报酬。
    当美国排华浪潮出现,就连这点奢望都无法达成。殴打,屠杀,驱逐,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白人警察看到华夏人被按倒在地踢打侮辱,非但不会上前阻止,反而抱臂观看,就像是一场消遣,如有华人反抗,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抓紧警察局,在哪里,将面临更悲惨的遭遇。
    有人想到回家,哪怕冒着被清政府杀头的危险。
    一张薄薄的船票,却让回家之路成了天堑。他们流血流汗,赚来的钱甚至不够买一张回国的船票!
    听起来或许夸张,但这就是发生在许多华工身上的事实。
    现如今,华夏变得强盛,从国内来的留学生和生意人告诉他们,在华夏,他们能找到活干,若有一技之长,更不用为生计担心。
    “国内正在修铁路,还有很多工厂都在招工。”一名刚下轮船的年轻人对聚集在码头的华夏人说道:“政府计划向西伯利亚移民,每个人都能分到土地。就算不能在工厂中做工,也可以种地,好过在这里衣食难保,受人欺凌。”
    “就算没有钱买船票也没关系,可以到华夏在美国的领事馆,大家,可以回家了。”
    有人半信半疑,更多的人却选择相信。即便半辈子都没进过“官府衙门”,回家的梦,还是促使他们壮起胆子,迈出了第一步。
    在华夏联合政府和致公堂等华人帮派的携手下,一批又一批华工和华工的后代登上了返乡的客轮,祖国敞开了怀抱,迎接他们的归来。
    船上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随着汽笛声响起,回望身后曾给了他们希望,又埋葬了希望的土地,苍老的大手捂住双眼,泪水顺着指缝滑落,回家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华夏人开启了回家之路,日本人的生活却变得水深火热。
    沉船事故发生后不久,美国人就找上了日本驻美公使,要求日本人给美国一个“交代”。
    日本政府闻听消息,大惊。
    寺内首相慌忙召见海军大臣,必须确认这件事不是日本做的,否则会有大麻烦!
    沉船的地点和时间太过凑巧,恰好有日本战舰到菲律宾群岛“办事”。若是误袭,那……
    寺内坐立不安,海军大臣在询问几艘巡洋舰的舰长之后,肯定的回答,这件事和日本无关。
    “阁下,海军部并未派出潜艇参与行动。”海军大臣表情严肃,“第二舰队的潜艇编队一直留在海港,没有一艘出动。”
    “那是谁击沉了美国人的船,还凑巧在菲律宾!”
    海军大臣没有说话,心中却有了猜测,会不会是华夏人?但是,华夏什么时候有了潜艇?
    由于日本设置在华夏的情报机构被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