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乱-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好酒啊!”我们几个人都闻出来了,我倒了一点酒在匕首上,用火刀打着了火,引燃了许褚找回来的干柴,把匕首在火上反复的烤。然后让许褚捧着坛子往我的双手上倒了一些,于是我奢侈的用酒洗了个手。

这时候曹操也回来了,拿来了不少的白布,我撕下一段来,蘸了点酒,擦洗典韦的后背。擦一下,典韦后背上的肌肉就跳一跳,看来杀菌效果还是蛮明显的。不过很快后背的伤势就完全显示了出来,除了一条伤口入肉较深外,其他的几乎就是抓破了表皮。但是周围隆起的地方,却显得更可怕了,已经有些许黄水渗出了。

我又扯了一块白布,蘸上酒,顺着伤口边缘隆起的部位,一点点翻着皮肉擦。我耳边传来了典韦咬牙的声音,我知道他醒了。就用眼睛示意黄忠和许褚从旁边压住典韦,然后自己继续清洗工作。一切都忙完了,我也累得一身是汗,心里讲话,这精细的活真不是好干的,比他妈的练武累多了。

最后,我用剩余的白布把典韦包裹了一下,这次清理上口的工作就算彻底完成了。我也彻底累残了,坐在一边直喘粗气。典韦也坐了起来,对着我点了点头,看得出来,他对我真不是一般的感激,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毕竟我是公子,他现在的身份只是个下人,唯一比别人高的地方就是他是黄忠的徒弟,我居然这样不辞辛苦的救护他,他当然很感激了。别说是他,就连黄忠也非常感谢我,虽然典韦人是我的,可这徒弟是他的,我这么帮忙,他也觉得很有面子。

夏侯敦也很高兴,冲着典韦道:“你他妈的真有福,这次从曹府带来的好酒,总共就这一坛,本来是准备回去的路上庆功喝的,现在都被你的伤口喝了,你说怎么办?”

典韦笑呵呵的看着夏侯敦说:“你说吧,我也不知道。”

许褚冲着典韦一挑大指:“不错,老典,居然能把熊打晕。我自认没这份本事,这次我服你了。”

典韦冲着许褚诡异的一笑:“不知道了吧?我打猎的本事比你强多了,我们那边山上有个著名的猎户,跟我特别好,据说以前做过山贼。我大哥那天说的黑话就是他教给我的,他还教了我好多打猎的本事,其中也有怎么打熊。我时常见他拿着熊皮,熊胆下山换钱,所以他打得熊也不是一只两只了,在捉熊上很有经验。他说‘熊的鼻子是最软弱的,使劲打一拳就能把熊打晕。’我刚才被那家伙扑倒在地,就想起了他说的话,反正也是最后一下了,行不行就是他了,所以那劲肯定大了去了,不过确实好使,这破熊还真就晕了。”

正文第二十七章高歌许褚听的眼睛发亮:“有这样的事,下次我也试试。”

我心想,这都些什么人哪,居然没事老想着打熊,你以为熊是那么好打得,这次是典韦运气好,下次就不一定了。

果然有人跟我心贴心,黄忠讲话了:“这种事情,一次就够了,哪里还能让你再去碰熊啊!你也不看看刚才多危险,要不是典韦命好,今天我们就得收尸了。还能让你们由着性子瞎胡来,有那力气,从这里给我搬着石头跑回谯县。”

一句话说得许褚耷拉下了脑袋什么都不说了。

虽然一帮人里有一个受了伤,但是成绩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我们打倒了一头熊,而且还有很多的山鸡,野兔之类,对了还有几头鹿,感觉很风光。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连那个受了伤的典韦也高兴得手舞足蹈,在这种气氛的带动下,我的嗓子又开始发痒了。

“日落西山红霞飞,兄弟们打猎把营归,把营归,车上的猎物如山堆呀,愉快地歌声满天飞,满天飞。

米索拉米索,拉索米到re,愉快地歌声满天飞。“

这首歌好学,曲调简单,哥儿几个听了觉得很棒,让人振奋,军人的素质这时候就都显出来了,很快的学唱了起来。于是很快的就变成了大合唱,当黄忠等人学会的时候,那雄浑的嗓音更是给人一种激情,还真有当年军训的感觉。

就是曹操也唱疯了,毕竟刚刚二十岁,这歌儿又好听又好学,他当然也不能拉下,但是又觉得有些别扭,于是问道:“贤弟你这歌做得真棒,不过这米索拉米索,拉索米到re,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是胡音,一共七个音,发到,re,米,发,索,拉,西,对应我们的宫,商,角,少徵,徵,羽和少羽。我也是临时想到用他的,要是用宫商角徵羽来唱此曲,就不好听了,感觉会比较绕口,所以一时兴之所至就把胡音加了上去,怎么样,感觉还不错吧。”

“贤弟真是有学问哪,居然连胡音都懂,比哥哥我强多了。”看着曹操的表情,我心里那个高兴啊,他一定认为这孩子是个怪物。那我就再给他添把火。

“我感觉此曲还有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让我想想。”

于是我就把一二三四这几个口令加了进去,果然唱起来更有气势了,俨然有进行曲的架势了。大家合唱起来那叫一个威风,连曹操家的下人们也情不自禁的跟着一起高歌了,更是惹得路边的百姓驻足观望。这种听着好听,学又好学的曲子谁不爱听,于是有的百姓也加入到我们的合唱团里,随着我们的队伍行进了,边学边唱,有的甚至跟着我们进了谯县城,才发现本来是要回家的。

这下曹操更惊讶了:“贤弟,你真是奇才啊!这么简单的一二三四,让你用在此处,居然使整首歌有脱胎换骨之感,奇才啊奇才!”

被人称赞当然高兴了,再加上这首歌带给我的那种兴奋,我有点得意忘形了:“此之谓点睛之笔。”

曹操当时就懵了:“什么叫点睛之笔啊?”

我一听曹操这么问,心想这下坏了,吹牛吹爆了,居然把南北朝的东西给搬出来了,汗!!!还得赶紧补救。

“这个,我是从一个老先生那里听来的。”我就把画龙点睛的故事搬到了春秋时代的赵国,哄得曹操一愣一愣的,最后我不得不说一句:“不过我回家查了很多典籍,很遗憾!一直没有查到,就连我的父母也不知道这个典故。看来春秋时的古籍的遗失确实很严重,可恨的始皇帝,搞得那个焚书坑儒毁掉了我们多少宝贵的财富啊!”

曹操算是彻底让我说晕了,估计他现在已经不知道我到底是谁了,居然还能知道这种失传的古籍,真是不可思议的陈登啊!

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曹家,一个下人好像在门口已经等了很长时间,看到我们过来,飞快的跑道曹操的跟前:“公子,您被举为孝廉,朝廷发文让您进洛阳为郎。”

曹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看来他父亲的计划成功了,于是他立即打赏了那个下人。回过头来通知了大家这个消息,并且同时宣布,今天晚上开宴席,大家不醉无归。

汗!!!!居然让我们几个孩子不醉无归,这简直就是犯罪。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时。我们来到了犯罪现场,一切作案工具已经齐备,其他同伙也陆陆续续进场了。大家基本上都岁数不大,没那么多讲究,所以气氛很容易就调动起来了,觥筹交错之间,山南海北的奇闻,军旅政局的逸事,就没有我们说不到的。哥们儿兄弟的言语也是随处可见,我们是一个个胡说八道,满嘴跑马。说到高兴处,曹操居然还叫上来一群舞姬,大家听听音乐,看看舞蹈,兴致一直很高。

第二天,夏侯家的几个孩子要回去了,虽然没几步,也不能老住在别人家不是。而我们也要登程了,不过队伍里多了一个人,那就是曹操曹孟德。

正文第二十八章吟诗我设计的路线是从谯县至陈县,再到颖川,可以顺便去见一下我的那几个舅舅,然后再直上洛阳。可是我不知道曹操怎么想的,于是我就跟曹操商量了一下,曹操也知道颖川荀家的大名,也想找个时间去拜访,可是没有门路,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我这个引荐人,却又没有时间。曹嵩那边催得很急,曹操为了自己的仕途,不能耽误,因此不得已跟我们在谯县东门外告别,走上了去陈留的道路,这条路虽然不比颖川近,但是道路平坦,能够更快地赶到洛阳。

颖川郡又名许地。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 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 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物的更迭,很多东西都在变化。汉武帝的时候,颖川郡迎来了它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太守——颖川太守黄霸黄次公,此人可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教大家。他少学时学律令。武帝时未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独用宽和为名。宣帝时为廷尉正、扬州刺史、颍川太守。后官至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汉世方治民吏,皆霸为首。为政对外宽和,对内严明,后世将他和龚遂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据说颖川学院就是他在任时建立的。所以颖川文风越来越盛,到了三国时期又出了几个著名的牛人,让颖川学子的名气大增,冠于当世。

告别了曹操,我们走上了去陈郡的道路。一路无事,我们穿过陈郡,直奔许县。魏黄初二年(221 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是魏国的国都。现在的许县也是车水马龙,人潮如海,不愧是颖川的治所所在,要知道陈寔他们家可就在这里,而且这里有著名的颖川书院,如果不去看看可真是入宝山而空手归了。但是现在我还真不能去,一个四岁大的孩子,谁认识你是谁啊,所以只能先奔我那几个舅舅的家,到时候让他们领着我来,就方便多了。而且现在这里还出了个人才,这就是很多人称其为‘三国第一军师’的郭嘉(当然这些人基本都是魏国的粉丝),不过此君现在只有三岁,且是寒士出身,找都没有地方找去,所以现在的我只能放弃。于是我们穿城而过,直奔我们的中转目的地——颖阴。

颖阴里许县很近,可以说是没几步就到了,荀家又是颖阴的大族,所以一打听就找到了,没费什么事。

来到荀家的门前,我们觉得非常诧异,按说荀家是当世大族,出了著名的‘荀氏八龙’,咱怎么破落也不至于住这么一套破房子吧,连父亲住的那破院落都没得比,更不用说跟什么曹家大院比了,我都怀疑我找错了地方。

这是里面出来一个童子,也就在八九岁的年纪,穿得十分朴素,一身粗布的行头,虽然不象乡下孩子,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是衣服上没有补丁而已。他看见我们把车停在府门口,好像十分高兴,跑到跟前问:“请问,你们是谁啊,到这里找哪位?”

“这位是我家公子,乃我家主公沛国相陈公汉瑜之独子。我家公子乃是你家家主的外甥,到此特来拜见你家家主。”黄忠从容的答到。

“知道了。不过我听家里人说过,陈公子自幼异于常人,半岁能语,十月能文,今虽四岁,已可成诗作赋。余虽不才,但恐人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