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乱-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又喝了口酒,稳了稳情绪:“何进死了,这个消息我想大家应该是都知道的。”

众人点点头,没一个人敢于打断我的话。

“我们家逃来一个人,你们恐怕都想不到是谁?”众将面面相觑,都猜不出来。又都疑惑的看着我,我舒了口气:“是何进刚迎进门的儿媳妇尹氏。”

我看了看众人:“你们应该知道,我对何进这个人一直没什么好印象,但是他们家落到现在这样的下场,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何进全家的男子全都被杀了,女子除了这个刚迎进门的尹氏,全都被董卓的弟弟捉去奸淫了,家里的财宝更是被洗劫一空。”

大家看着我,眼睛瞪得大大的,没一个能说出话来。

“不仅如此,他们在杀光了何进家之后,又把车骑将军何苗家也洗劫了。知道吗?他们去何进家的时候打的是何苗部下为何苗报仇的旗号,而抢劫何苗家的时候又打的是何进部下为家主报仇的旗号。如果不是我叔祖事后调查的比较详细的话,还真让他们蒙混过关了。”

所有的人都大骂起来,尤其是几个大将骂得更狠。这样的世道让人怎么活啊!连大将军和车骑将军这样的朝廷大员家也说抢就抢,那以后谁家还安全啊?

“听着!更令你们想不到的还在后面呢?”我把大家激动的情绪往下压了压。

“皇上和陈留王被张让他们劫持以后,不是被解救出来了吗?本来解救他们的是我叔祖的学生卢植大人。但是这时候董卓也赶了过来,把皇上他们包围了,挟持着所有的人回到洛阳,这样就算他救驾了,实在是无耻之尤。”我还没讲完,底下一片董卓无耻的骂声又起来了。

我顿了顿又说:“董卓进京的部队并不多,但是他以维持周边治安为由,不断地把他的部队派进派出,造成他的军兵很多的假象。以此来恐吓京里的达官显贵,最可气的是他还把洛阳城外的几个村庄的老百姓全杀了,把他们的首级说成是乱匪的头颅,以此来向朝廷邀功。”

听到这里吕布和张飞等几个将领全都蹦了起来,干脆是跳着脚大骂董卓奸贼了,可是谋士们却一个个把头低了下来,没有人出声了。

“还有更狠的,董卓现在已经杀了丁原,所有的并州军全都变成了董卓的部下。”我咬着牙说。

正文第三百三十六章不忠“丁原!”张辽下意识的把丁原的名字念了出来:“丁原这家伙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死了就死了吧。只不过这下高大哥惨了。”

“伯平应该不会在丁原军里的,否则丁原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杀。”吕布喝了口酒说。

“奉先,你错了。伯平不仅在,而且就在大营里寻营呢,但是董卓派去的人太有欺骗性了,让所有的人都想不到他会是刺客。最后这个人不仅杀死了丁原,还策反了伯平,让伯平投靠了董卓。”我恨得牙根痒痒。我最气愤的不是别的,就是这个人的出现打乱了我的全盘计划。

底下所有的人全都惊讶的看着我,连贾诩都不相信会有这样一个人:“主公!您说的这个人是谁啊?居然这么厉害!”

我叹了口气:“这个人你们很多人都认识,他就是刘备刘玄德,我的另外一个师兄。”

“不会呀,这个人行事比较谦恭,名气也不大,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还不至于这么强吧?”郭嘉说。

“那只能说他隐藏得很好,让我们都看不出他这么有本事。是个真正的大奸大恶之徒。弄不好还真是个枭雄的材料。”贾诩给刘备下了定义。

“不过。”贾诩也没完全想明白:“丁原为什么要接见他呢?他不过是青州的一个县令罢了,怎么会有这么大面子?”

我一边给自己倒酒一边回答:“这就得从我叔祖和公主去给先帝下葬说起了。他们实际上并不是只带了黄将军进京,他们还带了几个人,这其中就包括原来在青州有职任的卢植卢大人,和他的学生刘备。”

我拿起酒杯喝了一口:“这两位一进京就得到圣上的赏识,卢大人直接就被封为尚书。刘备就更了不得了,居然攀上了皇亲,据说还是什么皇叔,所以也被皇上委以重任,直接送进了尚书台。”

“而董卓这次进京以后,竟然胁迫皇上下圣旨封丁原为执金吾。而作为传旨官的太监基本上都被袁家兄弟杀光了,所以这传旨的重任就落到刘备身上了。董卓也舍得下本钱,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买通了刘备,就出现了我刚才说的事情。他不仅杀掉了丁原,还利用伯平和咱们的关系,让伯平放了他一马。然后刘备回京交旨之后就变成了乡侯。”我说完以后,重中的拍了一下桌案。

张辽说:“那伯平怎么会听董卓调遣了呢?”

“这还不简单,董卓再让皇上下道旨,封自己或者自己的手下为并州牧就行了。”沮授轻松得说。

“所以现在京里的形势很诡异,好像咱们的人不少,但是却不知道谁是真正能信任的人。这让我心里很乱,甚至不知道我们是接着打呢?还是现在就回师青州。”我真的有些头疼了。

我知道丁原肯定会被董卓干掉,但是杀掉丁原的竟然是刘备,而且他的提前出场,让我感到对这段历史第一次失去了掌控。这种感觉实在是太不好了,以前我知道历史的进程,现在的历史还会按照它特有的道路前进吗?这让我感到迷茫,所以才会那么气愤。

但是这个时候大帐里传来了两种声音,谋士们意见相左,开始争执了。贾诩和郭嘉支持我继续打下去,而沮授则坚定地认为‘攘外必先安内’。

沮授分析的确实也很有道理,以董卓的性格来讲他还会进一步实施暴行的,一旦达到大家能够承受的底线,必将引起公愤。那个时候,我们正好趁极而起,以我们青州的实力,绝对是可以取得比较有利的形势的,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朝堂。

我想低头沉思,再作出判断。可是贾诩却不给我这个时间,而且说出了一句震惊四座的话:“文则不忠。”

正文第三百三十七章青峰我来到这个时代所知道的最严重的骂人的话就是不忠不义,对于世人来讲说他们不忠,简直可以上升到西方世界要求决斗的高度,那就是直接的侮辱,对灵魂和家族的侮辱,这是不可以胡乱拿来说的。

可是今天贾诩竟然说沮授不忠,这确实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沮授的反应更是直接,直接站起身来就要拔剑。河北每多慷慨豪杰之士,沮授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他哪里受得了这个,直接向贾诩发出了邀请:“贾文和,你今天要是不把话说清楚,咱们俩个至少有一个人得血溅三尺。”

贾诩当然早想好了,所以不顾其他人的拦阻也站了起来:“好,我就让你心服口服。”

说着话,他走到沮授面前,直视沮授手中的三尺青峰,毫无惧色:“既然你不愿承认你不忠。那我问你,你忠于与主公还是忠于大汉?”

沮授看着面前毫无惧色的贾诩面目铁青得说:“既忠于主公,也忠于大汉。这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当然要说了。”贾诩不仅没有一点退让的意思,还把胸脯拔了拔,离着剑尖更近了:“如果按你的说法,你既帮不了主公,也帮不了大汉。所以你不忠。”

沮授虽然有些冲动,但是在话没说完之前也不能就这样直接送进贾诩的胸膛,他还是尽量的让自己冷静下来,抖了抖长剑:“说吧,为什么既帮不了主公,也帮不了大汉。如果你说的不对,小心我取你的性命。”

贾诩却并没有再往前走,而是突然转身冲着大家发问:“桓帝和先帝在日,天下如何?百姓如何?士人如何?”

大家都低头沉思的时候,贾诩把话锋又转到了沮授面前:“文则兄你来说说怎样?”

沮授沉着脸说:“天下虽未分崩,但是盗贼异族纷起,社稷不稳。百姓食不果腹者日多,嗷嗷待哺者众。权宦啸聚朝堂,士人多遭杀戮。”

贾诩嘿嘿一笑:“看来这些你也知道。可盗贼如何而起?异族为何不服?百姓躬耕辛苦,却为何食不果腹?权宦不过阉人,如何得以叫闹朝堂,杀戮士人?你想过吗?”

沮授一听这话,立即把已经垂下一半的三尺宝剑又举了起来:“贾文和,你才是不忠呢?”

贾诩根本不理沮授,反倒是背着手踱了几步:“何谓忠?忠于皇上就叫忠吗?”

“为一己私利,而置天下于不顾的皇上我们也要忠于他吗?”贾诩突然指着沮授的鼻子问。

沮授也来气了:“圣上代表的是朝廷,是皇权,是大汉。他做的不对的时候,为臣子的可以劝谏,而不是指摘。”

贾诩乐了:“是大汉,皇上代表了大汉,但是大汉需要他代表吗?异族把他看成是大汉的代表了吗?大汉的代表是实力,大汉没有实力的时候,他也没有实力,一个在不断摧毁大汉的实力的人,他能代表的料大汉吗?在异族的眼里已经成为懦弱可欺的他,能代表大汉吗?你去问问那些异族,是谁在代表大汉?是大汉的皇帝陛下呢?还是我们的青州牧陈大人?”

沮授气的手直哆嗦:“你这是要造反。”

贾诩却并没有生气,而是直接反驳:“我这并不是要造反,而是在给大汉寻找出路。陈大人虽然姓陈,却也是我大汉刘姓的嫡系子孙。这个我想你也知道吧。”

沮授点了点头:“知道。”

贾诩说:“能够给天下带来太平,能够给百姓富足,让士人脱离苦海的难道不是我们的主公吗?你为什么非要去抱着那个皇室正统呢?你难道看不出来董卓想要干什么?你难道想不清楚刘备为什么当了皇叔还要如此作为?为什么还要拉着主公往这个火坑里跳?”

贾诩把口气又加重了一点:“醒醒吧,古人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不要老把我们那个已经当不了权的皇上摆在所有人前面了,难道梁冀,何进的事情才过去没几天你就忘了?董卓和刘备只会比他们更狠,能够拯救大汉的只有主公。你的办法是可行,却缺乏大义。等于丢弃了千千万万百姓的性命,丢弃了大汉的未来,主公依然会为他人所制。只有让董卓和刘备把火扇起来,我们才能够借机而起,而且是别人请我们去主持,这样才能够救民于水火,救天下于危亡。“

“所以要照你的方法做,你就是不忠于主公,更是不忠于大汉。我说你不忠,难道我说错了吗?”

沮授手里的剑并没有再次举起来,而是‘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正文第三百三十八章丸都说实话我对河北人的执拗有的时候也很头疼,沮授私下跟我谈一些事情的时候,有时很不给面子,坚持原则是他们的一大优点,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慷慨悲歌之士了。

尤其这个阶段他们河北的三大悍将更是如此,田丰跟袁绍顶牛顶的最后被袁绍杀掉,沮授宁死不降,崔琰被曹操下狱杀掉。太过忠直是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是他们最大的弱点,要不是碰上我这样的好人,估计他们还会走一样的老路,死得让后人一看这段历史就大呼可惜。

不过贾诩这家伙还是有一套,居然仅仅在河北呆了没几年就号准了他们的脉搏,这些人服理,只要你能说服他们就行,这个性格还真有点儿像西方人。

贾诩也不是得理不让人的人:“我这样说,也许是有点儿过。但是你仔细想想,也许就明白我为什么今天非要跳出来说这样一番话了。我并不是非要主公造反当皇帝不可,但是我希望他能承担这个天下。大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