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乱-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诱惑下,一个个全都叛变了。所以赵云现在打起仗来更是得心应手,几百场小战争下来,把王城附近上千里地的残余氏族力量灭了个干净。

而这时候,王城外围的氏族也开始爆发大规模叛乱了,那些原来的奴隶和下户们居然等不及汉人派兵,自己就开始武装夺取政权,把原来的氏族首领基本上都赶下了台。然后他们集体向呆在濊城的赵云和沮授表示了对汉人的臣服,采用汉人的律法治理地方。

于是夫余族在赵云和沮授的引导下,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一举进入了封建社会,甩掉了奴隶社会的帽子。

正文第三百六十九章下一步夫余族的事情虽然处理得比较快,但是赵云他们还是慢了一步,吕布和张辽这个时候已经准备对挹娄族发动春季攻势了。

实际上按照贾诩的意见打算先跟挹娄族通个气的,让他们投降也就算了,但是吕布不愿意,他认为先给挹娄族一个下马威效果应该更好些,这样挹娄族可能更听话。

吕布之所以要这么做的原因,贾诩很清楚。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要给挹娄族一个下马威,而是吕布这家伙没仗打就浑身难受,偏偏濊貊王和沃沮族根本就不跟他配合,让吕布想打仗都没机会。这些人还没打仗,就已经投降了,你总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吧?所以吕布憋的那一身邪火就准备在挹娄族身上发泄了。

从沃沮人身上得到的信息中知道,挹娄人主要是住在半地穴的建筑里,所以叫挹娄人,在土语里就是穴居人的意思。有渔猎业、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邑娄人建立了许多定居村落,过上了农业定居生活。以五谷为食,穿麻皮衣服,饲养猪、马、牛。与先前的肃慎人一样,他们也以猪为贵,爱吃猪肉,用猪皮做衣,冬天也在身上涂一层猪油来御寒。此外,邑娄人还善于爬山打猎,也惯于水上捕鱼。山林中的野兽和江河湖泊中的鱼类,是食物的主要来源。当然还有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抢沃沮人的粮食。

他们别的武器还好对付,但是他们有一种弓箭是蘸了毒的,这种弓箭中人立死,所以人口不占优势的北沃沮人,才不敢跟挹娄人对抗。为了避免死伤,沃沮人只好在除了冬天的其它季节全都躲起来,逃避挹娄人的抢掠和屠杀。

不过这种弓箭对青州军来讲威胁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箭头虽然是涂抹了毒药的,但是这些箭头基本上都是青石打造的,没有多大的穿透力,对于身穿钢制战甲的青州将士根本没有什么伤害力。只要不被命中面部,基本上不用担心会造成伤亡。

经过一冬的消耗,挹娄人现在的储备也不是很多了,所以他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不断有小股的挹娄人越过马訾水,来到北沃沮的土地上开始抢劫。

这些人比较倒霉,成为了吕布的第一批打击对象。这种小型部队哪里是吕布他们的对手,而且贾诩还让吕布他们搞伏击包围,所以这些过江来劫掠被沃沮的挹娄人反而变成了吕布他们的猎物,大部分都被生擒活捉了,少数顽抗的很快就被就地歼灭了。

随着过江去的挹娄人全都消失了,个个挹娄部族开始发现不对了。这可是他们的精壮啊,按挹娄人的习惯,每个部族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形成一个村落,整个村子才不到五百人。每次派出几只劫掠队伍,基本上会占用村里一半以上的成年男人。这些人要是一去不回的话,整个部族就等于被废了大部分。

鉴于这种情况的普遍性,几个部族不得不召开部族大会,讨论对策。不过讨论的结果,却是吕布最喜欢看到的。这些倒霉催的挹娄族以为是被沃沮人联合到一起打击他们呢,为此他们又派出了一支上千人的挹娄联军,来寻找那些失踪的挹娄人,打算挽回损失。

可怜的挹娄人,他们自以为这支队伍已经很强大了。但是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被吕布看在眼里呢?这支联军过江以后,还没走出三十里就进了吕布的埋伏圈。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剿灭战之后,残余的不到五百挹娄人全都趴在地上投降了。

这个结果吕布当然是满意的,但是,这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总不能大打出手,让吕布觉得还是有些窝囊。不过,从贾诩审讯这些挹娄俘虏得出的结论看,跟这些挹娄人根本就没有多少人马,而且现在已经被吕布消耗了大部分的实力,想打大仗几乎是不可能了。

与此同时,赵云派到挹娄部落的使者也到了,他本来是去劝降的,现在听说挹娄族遭到了重创,不得不暂时中止和挹娄族的谈判,向赵云和沮授禀报最新的情况。让两位大人决定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

正文第三百七十章失踪行动稳健并不意味着可以把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让给别人去完成。那个送信的人刚把消息带回去,沮授和赵云就明白了,那个在对面岸上修理挹娄人的部队肯定是青州军的一支,而且应该不会是我带的队。

所以赵云和沮授也对挹娄人作了一番调查,开始他们的下一项行动,迫降挹娄人。

他们的调查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所以得到的信息也比吕布他们多得多。毕竟夫与人虽然不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民族,但是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了,而且挹娄族又是他们的附属民族,所以他们知道得就比较清楚了。

生活和军事能力方面,他们得到的信息和北沃沮人提供给吕布的差不多,只是更为详细而已,甚至包括了挹娄人的大致人口。至于挹娄人的来历那就众说纷纭了,有的说是肃慎人的后裔,至少挹娄族中有几个部族至今在进贡的时候还称自己是肃慎人。

而有的又说是别的民族迁移过来的,据他们进贡的人说好像是东楼人。

ps∶《路史。国名纪丁》云:“娄,楼也,本作楼,商所封,即牟娄,曹东之地,一曰无娄。密之诸城有娄乡,矣夷国也,所谓封祀而号东楼,缪。东楼与晋娄、穰娄异。”娄、楼、偻三字古代通用。东楼公的裔族大部分归于殷,不愿受奴役的部分楼(娄)人由今山东南迁或北迁。其中北迁的一部分又分为两支,一支迁入东北,成为挹娄、豆莫娄,一支向西迁徙,形成楼烦、楼兰。古汉语中的方言称人为兰,楼兰即楼人之义,迁居地在今新疆罗布泊。

不过一个汉族商人的说法最有意思。他说挹娄人早期生活在医巫闾山,邑娄,与医巫闾谐音。从春秋战国以来,邑娄人自西而东迁移,与此同时,肃慎族的老氏族,不断地向东迁徙。这样,邑娄人就占领了肃慎族旧地,同那里的非肃慎族的居民——“野人”,即玄夷的后裔倭人结合起来,重新组合一个“独无法俗,最无纲纪”的野人集团,这就是说的邑娄族。

这个汉族商人说得绘声绘色,他说他曾经跟这些人打过交道,是当地挹娄族首领告诉他的,让人不得不相信他说的话是才是最真实的。

不过不管挹娄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来源,这些野人现在也该脱离原始人的形象了。赵云和沮授商议了一下,就组织了一万五千骑兵开始向东部挺进,留下管亥看守夫余王城和尉仇台。当然汉军出动,少不了要些向导,所以随军的还有五千夫余骑兵和几个夫余族的部落首领。

汉人的到来把挹娄人吓得够呛,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雄壮的军队。他们本以为夫余人已经很强大了,但是看看汉人的军队,再看看夫余的军队,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天朝兵将,连反抗的心思都没了。

挹娄人有自己的氏族联盟,所以很快他们就把生活在附近的氏族首领都召集了过来。

这些人一直在夫余人的压迫下苟存,反抗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但是每一次都遭到及其无情的打压。不少部族都被夫余人彻底消灭了,所以虽然压迫严重,但是几十年来,再没有任何一个氏族敢于站出来造反了。

赵云他们的到来让这些挹娄的氏族们以为他们要换主子了,虽然各个部族最近损失惨重,但还是倾尽全力组织了不少的贡品。

不过当赵云和沮授他们把来意一说,这些挹娄人的眼泪都流下来了。他们没想到有一天他们也能脱离苦海,不受夫余人的压迫,可以加入汉人这么强大的群体,而且也不用再进贡什么东西了。不过当一些夫余族的氏族首领向他们表示善意,想要拥抱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表现得很谨慎,甚至有一些不友善,一度让气氛显得很尴尬。

看来这民族仇恨还是蛮严重的,不过赵云他们很快就把这种尴尬的气氛给缓解了。按赵云的话讲:“从今天开始,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以前有什么磕磕绊绊的,咱们都让他过去吧。就像兄弟之间打架一样,今天哥哥打了兄弟,明天大家还是兄弟,道个歉也就算了,难道明天你还不认他了?”

看得出来挹娄人都比较纯朴,他们认同了赵云的观点,很快就跟夫余人和解了,只是表情上还有些不自然。

欢宴当然不能没酒,几杯酒下肚,这些挹娄人又开始向赵云诉苦了。他们说他们的大批人马过江去抢掠北沃沮人,前后去了好几拨,结果都失踪了。这些过江去的人加起来得有好几千了,至今连一个回来的都没有。这种事情以前从没发生过,他们希望赵云能帮他们找找这些失踪的部众。

正文第三百七十一章分赃赵云和沮授早就想到了对面那些伏击挹娄人的部队肯定是青州军,只是不能确定是谁带队罢了,但是不管是谁率领的这支队伍,只要赵云他们一出现,问题肯定迎刃而解。所以他们也乐得出面解决这个问题,继续赢得一些挹娄人的好感。

吕布他们从那些俘虏口中得知的消息已经相当多了,他们当然也已经通过分析判断出现在的挹娄人已经失去了抵御他们的力量,所以他和贾诩就开始集结队伍,准备过江开战了,争取一次性地搞定挹娄人。

不过还没等他们过江,青州的另一支人马已经出现了,旗子上写着大大的赵字,这只队伍的后面还跟着不少的挹娄人,看样子他们正在琢磨怎么渡江。

小校把这个消息告诉吕布以后,吕布苦笑着对贾诩说:“看来子龙的反应挺快的,抢功是不可能了,连打场大仗的希望估计也没有了。”

贾诩笑着对吕布说:“这样不是挺好的吗?咱们已经完成了主公交代给咱们的任务了,顺手还帮了子龙将军一个小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就算不错了。人不要太贪心了,贪心未必是福。”

吕布也认同这个观点,于是江两岸的汉军彼此打了个招呼,弄清楚了情况,吕布就把那些俘虏移交给了赵云。剩下的就是挹娄族和北沃沮人的见面,在吕布,赵云的斡旋之下,两家人上百年的恩怨也得以很快的解决。

真正背的人是管亥兄弟,管亥被留在了夫余王城,管承被留在了高句丽王城,至此整个东北已经没有异族了,全都成了团结在青州旗下的新汉人。

吕布和赵云回到占蝉城的时候,我们已经休整了一段时间了。在他们回来之前,我们就在讨论是继续攻打倭国,还是整兵回青州,参加国内的诸侯讨董。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继续讨伐倭国为上,国内现在的情况实在是不怎么样,这帮诸侯根本就不像一个能打赢的样子,还不如让他们去跟董卓拼命呢。何况公主和叔祖现在有可能还在洛阳,如果现在回去讨伐董卓,董卓要是急了,把叔祖他们杀了怎么办?要不然我父亲早就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