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乱-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来得还真是巧,正赶上给陈温发丧。原来,陈温年纪大了,身体本来就不好,袁术再这么一折腾,立刻加重了他的病情,只能卧病在床了。陈温自己的孩子都不成器,在这样的乱世里,他要是把刺史的位置传给他们,估计很快他就能够在九泉之下见到他儿子了。所以他并未打算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他的孩子,而是想把扬州刺史的位子让给他的别驾陶谦。

可是陈到大军和陈应大军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这两个人为什么来,是人都看得出来是怎么回事,陶谦虽然可以抵抗袁术的进攻,可是面对徐州和兖州的联军就不是那么有把握的了。但是陶谦的强硬态度,使他又不好意思剥夺陶谦这个貌似已经到手的位置。因此,心急之下,陈温想出了最好的逃避方法,干脆撒手西归,你们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吧,我一个已死之人,你们总拿我没办法了吧。

所以陈温在得到袁术大军被一场大水消灭之后,立刻宣布遗言,而遗言也只说了一半,让两个孩子把他的遗体送回老家汝南安葬,然后就含笑瞑目了。至于扬州的归属问题,他干脆只字不提,你们去打吧,打死谁都行,跟我无关。我只要回家,让我的孩子带着我的遗体和家眷回家,这就是我最后的要求。

这简直是最好的逃避方式,虽然直接将他去世的时间提前了两个月,但是不失为处理现今局势的最佳方案了,任何人对他的这个决定都无可指责,虽然背后都有些腹诽,可适当在灵堂里谁也不愿意说出来。

但是随着陈温的去世,问题一下又摆到所有人面前了,扬州到底归谁?可惜连陈温都没有想到他说话说得少也算是一个漏洞,陶谦干脆不提自己要当扬州刺史的茬了,找了个手下说:“两位公子送陈温的棺椁回汝南之后,还会回来的。扬州现在蛮好的,我们不介意再等上三年。”

而袁绍适时地推出了他的手下,丹阳太守周昂。青徐两州当然是支持陈到当扬州刺史了,而扬州本地官员却大部分支持陶谦继任扬州刺史。这下好,成了四国大战了,不过形势看来还是有利于我们这方。虽然支持陈温儿子上位的人也是陶谦的人,但是我们有一个强力外援,庐江太守陆康。原因无它,陆芸儿可是我的老婆之一,帮理不帮亲这样的事老爷子还做不出来。再说了,我现在就是代表朝廷,帮我也就是帮助朝廷,朝廷的决定应该算是理吧。

于是三方就在寿春城下僵持了起来,而扬州其他的郡县又不敢动,尤其是丹阳太守周昂和庐江太守陆康,两家互相看不过眼,全都在自己的边境集结了重兵,形势简直比寿春还紧张。陆俊也够聪明的,抓到袁术后,他一看情况不对,立刻丢下官职,带着好兄弟顾雍领着几百兵将逃回了庐江。所以虽然丹阳和庐江人口士卒都差不多,庐江的情况却略好于丹阳,至少打起来绝对不会吃亏。而陶谦手里也没有了可以挟制陆康的人质。

扬州这边局势紧张,吕布也一点儿不轻松。五万大军虽然势如破竹的冲到了南阳城下,可是他突然发现,南阳城下除了他的部队以外,还有另外一支部队,人数比他还多,足有十万人,而这支部队竟然打的是荆州旗号。

不过,吕布也不是没有帮手,就在吕布得到消息,自己的粮道被断之时。扶子山上的黄巾大军下山了,足足有三十万人,让刘表和南阳的桥蕤大跌眼镜的是,这些黄巾军竟然打的是朝廷旗号。领兵的大将居然是刘备刘玄德,刘辟和龚都竟然成了刘备的副将。

正文第四百七十回故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般就是用来形容我现在所面对的局面的。扬州这边的战场虽然没有开战,但是也比开战差不了多少。四十多万大军聚集在扬州这块开发不够完全的地方,气氛异常的紧张。

荆州就更夸张了,南阳城里只有一万多老弱残兵不假。可是城外去聚集了荆州军十万,以及朝廷兵马五万,甚至还有号称是朝廷兵马的三十万山贼。本来这样的局势已经够紧张了,可偏偏还有人不省事,在西边也给我捣乱,这个人就是刘焉。他派他的大儿子刘范领军七万五千人,兵出故道,打算从陈仓进入雍州,一举攻破长安。

不过他的这种想法实在是让我有点儿无法理解,益州境内现在可并不是铁板一块,等着跟他叫板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他这么做明显是不明智的。因为身在蜀地的世族,虽然也对我的统治方式很有意见,但是这种方式还是有他们的优点的,至少比刘焉那种屠杀要好得多。

这位刘老先生在刚进益州的时候还装着像个好好先生,只是剿灭当地的叛乱。但是,他刚一站住脚就显露出他的不臣之心,派张鲁和张修,以犒军为名偷袭了当时的汉中太守苏固,而张鲁又在刘焉的授意下偷袭了张修,把张修杀死,收编了张修的兵马。

而张鲁是刘焉的亲信。因为张鲁的母亲虽然年纪稍大,却是张鲁父亲张天师的得意门徒,得以修习鬼道,保持了良好的面貌,快四十岁的人了,竟然长得跟二十岁左右差不多,天天跟刘焉眉来眼去的,甚至最后就住到刘焉家里去了。所以现在的张鲁母家,成为了刘焉的人质,只要张鲁有所异动,他母亲一家肯定就完了。至于他的母亲回落到什么境地,那更不是张鲁所愿意看见的,所以张鲁只能无奈的接受了刘焉的安排,在汉中建立根据地,充当起‘米贼’来了。

当然这样并不算完,对刘焉有威胁的可并不只是苏固这一点点兵力,那个起兵消灭益州黄巾马相的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也是刘焉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刘焉以汉中与朝廷接壤,董卓把持朝政为名,把这两个人调到了汉中,对外说是剿灭米贼,实际上是让张鲁看住这两个人。而汉中内部,几乎是张鲁一个人说了算。

不过,事实也不完全如此,因为这毕竟只是表面现象,张鲁到汉中的日子还少,根本不具备强大的根基,所以不得不求助于附近的势力,靠和他们结盟来谋求地位的稳固。于是张鲁和当地的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取得了共识,靠着张鲁五斗米道的神棍风采获得这些人的支持。

刘焉在大肆安插好自己的亲信之后,就开始对当地世族动手了,以交通黄巾等名义杀了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这可是触动蜀中世族利益的大事,虽然刘焉觉得他这么做可以威刑并立,让老百姓和地方世族都听他的。并从此在蜀中作威作福,当起了假皇上。

但是,效果我们也看见了。虽然世族们的实力大部分都在贾龙和任岐手里,现在被被困在了汉中,但是这些世族并不甘心蒙受这么大的损失,却什么也做不了。竟然把刘焉的所作所为通过蜀道,秘密的送到了长安。并且主动派人跟我们联系,要求朝廷出兵帮助他们,他们愿意作内应。而汉中的贾龙和任岐就是非常好的内奸,他们现在已经买通了看守的人,只要朝廷有动兵的意思,他们就可以一呼百应,在刘焉的屏障上打开一个大洞。

这一切,刘焉并不知道,他好像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了。但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只能让他越来越接近死亡,不仅是因为那些蜀中的世族,还因为一些平民,一些因为逃避关中战乱和董卓暴虐统治,而逃进故道的平民,这些人足有几万人,属于朝廷和益州两不管的人,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城镇,就叫故道。处于故道的中心处偏北的地方,是个没有士兵防守的地方,而刘范的七万五千大军在行进了两日后,到达了这里。

正文第四百七十一章砒霜刘范并没有对这些贫苦的老百姓多加提防,虽然他受封左中郎将,但是他根本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要不是他老爹占了这么大一块地盘,他能得到这么一个实授将军才怪。他的性格并不像他老爹,反而显得有些善良,甚至有些悲天悯人,对贫苦的老百姓并不排斥,所以他并没有一上来就骚扰这些本来就很贫苦的老百姓。

但是他的恶梦也就从现在开始了,因为这些人里至少有一半是雍州的朝廷军队装扮的,总数足有两万人,男女都有。本来汉朝就有女兵,不过一般都是戍边将士或当地平民的家属,俗称壮妇,这一传统也是从秦朝就留下来的,在战争中起辅助作用。但是自我领兵后,凡是我带的部队就取消了这一编制,我的认识是女人应该远离战争。

可惜,我娶了个身高快赶上吕布的挹娄女人。我给她取了汉人的名字,‘一丈青,扈三娘’,她曾经问过我这个名字的由来,我从来都是闭口不提的。她长得健康漂亮不说,还是个战争贩子,非要建立一支女子军队。

因为她的单纯,我对她比较宠爱,哪怕她有的时候会冒犯我的尊严,也无所谓,所以也就同意了。本来我认为她也说说也就算了,没想到她还真把这支队伍建了起来。而且经过她训练,这支部队还相当有战斗力,甚至在训练中打败过吕布带领的一支部队,这也是我所知,吕不唯一败过的一仗。

但是据吕布后来说,打败吕布的这支部队的作战成员根本不是他挑选的,全是由我的这个老婆挑选的,跟他们作战的全是他们自己的老婆,所以才会被打败。不管跟谁打仗,哪怕是自己的老婆,败了就是败了。不过自此以后我这老婆的名号就算闯出来了,谁都知道‘扈三娘’的大名,甚至‘一丈青’的雅号也是大行其道,在军中很是流行。

不过这支部队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一直没能体现她们存在的意义。这次在‘扈三娘’的强烈建议之下,我决定试试。毕竟虽然有随军妓女可以扮演难民,但是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我不敢那么放心使用这些妓女,于是女子部队第一次战场经历呼之欲出。

七万五千人的益州兵,好鸟虽然有,但是并不多,但他们发现这么多年轻女人当然不会无所作为。虽然刘范三令五申,让他们保持克制,可是在这么一个没有多少威望的将领面前会有多少人真正听话呢?

小城不大,可是房屋不少,这里毕竟是城镇。趁着夜色,三三两两的益州兵像准备偷食的猫,悄悄的避开巡逻的哨兵,潜入这座不设防的城市里。不过只要他们进来,就显出了各自的本性,暴虐的,直接用脚轰开住家的大门,强行闯入。而温情派的,还会敲敲门,跟屋主套套关系,不过要是谈判破裂的话,他们也不会介意直接使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城里的动静虽然不大,但要是说惊扰不了主帅或者巡逻兵,那是不可能的。刘范也知道禁止不了,所以干脆玩了一招眼不见为净,把屯长以上的将领某事全都请进大帐里饮宴,外面就算折腾得在不像话,只要我自己听不见就算了。喝醉了睡下,就更不会有什么声音能打扰他了。

一天之间连犯数次军家大忌的刘范,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只脚已经踏在了死亡线上,不住地在大帐里跟各位将领推杯换盏,想要尽早得麻木自己。外面却一点点地发生变化,每家难民的屋子里都有水,水里下的是毒药砒霜。

砒霜有点甜味,屋主们都会这样告诉这些益州兵:“军爷们劳乏,喝口水,有什么话慢慢说。小地方没什么好招待的,就是水好,是真正的甜水。”

伸手不打笑脸人,不管这些益州兵是以什么方式进来的,都会在这些屋主的劝告下,先喝点水。于是这些益州兵,一个个的在甜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