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率领诸将,出城接旨。只见奉旨钦差年龄不大,也就三十来岁。从服饰看来,非同小可。头戴三山冠,迎门镶美玉。身穿杏黄袍,腰系玉带。根据章法,能穿这套衣服的,起码是位王爷。佘洪洲心想:朝中的三位王爷我都有耳闻。头一位是柴王,后周天子遗孤,据说年龄甚小,被皇上贬到云南去了。第二位是东平王高怀德,当今皇上的老妹夫,据说有四十多岁。看来,眼前这位王爷三十来岁,肯定不是小柴王,也不是老高王。那么,他一定是郑王了。郑子明被斩以后,郑印承袭汝南王,擗说年纪轻轻,为人正义。他来干什么呢?此时无暇多想,上前拜见:“臣佘洪洲接驾来迟,请郑王千岁恕罪。”
佘洪洲的年龄不小了,社会经验也很丰富。按理说,当朝的三位王爷他都没见过,本不应冒冒失失地口称“郑王”。这里有个原因,第一,为两个外孙子办满月,老元帅的酒喝多了,此时还有点朦朦胧胧;第二,奉旨钦差来得太突然,老元帅精神紧张,顾不得深思,“郑王”二字便脱口而出。说完了才觉得后悔:他若不是郑王,这场见面礼就太尴尬了!
钦差一愣,先是紧皱眉头,后是略带喜色,微笑说道:“佘元帅,进城昕旨。”
“遵命。”佘洪洲忐忑不安,将钦差领得帅虎堂。命人摆下香案,跪候圣旨。
钦差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宋立国以来,天下太平,黎民安乐。唯边关诸将百般辛苦,功昭目月。今特委襄理王赵光义为钦差大臣,代朕巡视边关,犒赏诸将。望诸将忠于职守,不忘皇恩。钦此!”
这道圣旨平平常常,是传给各关将领的,只含慰劳的意思,并不很重要。可是佘老元帅听罢,却浑身发抖,汗流浃背。心说:糟了,这位钦差是襄理王,我却喊他“郑王”。王爷的封诰是随便错叫的吗?说小了,是不够敬重,说大了,是有失国体。看来,罪名担定了。想到此处,他跪着不起:“王爷千岁,恕臣罪该万死,将主爷封诰呼错……”
“请超,请起,不知者不怪。”襄理王赵光义态度随和,“哈哈哈,佘元帅,借你这句吉言.不但没罪,将来还兴许有功呢!”
一句话,问得佘洪洲莫名其妙。
看官会说:不但佘洪洲莫名其妙,我们也莫名其妙了。
书中交代:宋太祖赵匡胤共有弟兄三人,赵匡胤居长,二弟赵匡义、三弟赵匡美;另外还自个小妹赵美容,嫁给了当代著名武将高怀德。
赵家祖籍涿州,世代行伍。据说.早在五代十国初年,天下混战,国无宁日。他们的父亲赵弘殷投军从戎,一去两年,音汛绝无。为避兵火之灾,母亲杜氏领着十岁的长子赵匡胤,抱着刚过周岁的次子赵匡义,千里寻夫,风尘仆仆。那时,三子赵匡美和姑娘赵美容尚未降生。母子三人从琢州走进陕西,乞讨于华山脚下。当时,逃难的百姓很多,人人叫苦连天,埋怨乱世,盼望真主平息天下。华山脚下有座大庙,称做“棋盘观”。庙主自称“棋盘道人”,本名陈抟。山民称他“陈抟老祖”。这位“老祖”很爱行善,他把庙中的杂粮一锅煮,开了个大粥棚,施舍逃难的灾民。当杜氏夫人领着两个儿子讨粥时,“老祖”哈哈大笑:“好了,好了,谁说人间无真主?一母所生两条龙!”
不言而喻,这“两条龙”自然暗示两代帝王。
上述传说肯定是杜撰的。来源何处,无法查考。估计有两种可能,第一,编造这个故事的人一定是赵家的亲信,他为主子夺取江山而制造舆论。第二,编造这个故事的人也许是赵匡义的谋士。因为赵匡胤登基数年,尚无太子。很多有权有势的显贵,都左觊觎着皇位。赵匡义编造这段故事,可以顺理成章地“以弟继兄”。如果有人反对,可用“天意”搪塞。总之一句话,不管来源出自何处,“一母所生两条龙”之说,在当时流传甚广。
历代帝王最注重皇位,时刻防备他人篡夺。且不说昏君,就连唐太亲李世民那样的英主,为了皇位,也曾有过斩杀手足的“玄武门之变”。赵匡胤当然不会例外。他对“两条龙”忌讳颇深,登基之初,虽来开杀戒,却传下圣旨:二弟改名赵光义,三弟改名赵光美,不准和自己同用一个“匡”字。表面上这叫“避圣讳”,内心想破坏两个胞弟的“风水”。除此而外,按皇家制度,光义、光美本该加封为亲王,地位在诸王之上。而赵匡胤却假装糊涂,迟迟不封。直到大臣上疏、皇太后过问,他才万般无奈,加封二弟光义为襄理王、三弟光美为赞理王。封建社会,王与王之间区别很大,字数越少的王爵,地位就越高。比如西海平王、靖东怀王,俗称“三字王”,多加封给外番,只是个荣誉称号,井无实权。再就是朝中的东平王、汝南王,俗称“二字王”,既是皇亲,功劳又很大,地位高于“三字王”。再往上是“一字王”,地位最高。那秦未项羽称“楚王”、西汉刘邦称“汉王”、三国曹操称“魏王”、先唐李世民称“秦王”,这些人后来都当了皇帝。“一字王”人数极少,权势显赫,俗称“一字并肩王”,可与皇帝下起平坐。北宋初年,只有二字王,并无一字王。光义、光美也没有“一字王”的奢望。可是差头就出在这个封号上了。
且说封王完毕,百官祝贺。赞理王赵光美回到王府,心中也很高兴。傍晚时节,襄理王赵光义过府拜访,神色十分暗淡。光美心中不解:“二哥,你我终于被封为王,应该庆幸,我看你神色似乎不悦呀。”
“三弟,这个王爵真值得高兴吗?”
“啊?不知此话怎讲?”
“嘿嘿,咱大哥当了皇上,早就忘了手足之情。他跟咱们哥俩也动心眼呀。”
“我更糊涂了,请二哥明示。”
“封咱们二字王,咱不挑他的理。可称号怎幺解释?从字面来讲,我是襄理,你是赞理。襄者,协助的意思;赞者,帮助的意思。好。谁也不是正式王爷。玩这套把戏,只能骗三岁孩子,满朝文武,都在暗中议论。三弟呀,咱这种王爷,当着有什么意思?”
赵光美的心计不如二哥,脾气却比二哥暴躁。他一拍桌子:“哼!原来如此呀。明天早朝我去问他,看他怎幺答对。嘿嘿,不封个正牌王爷,咱不保他了!”
“三弟,忍了吧。郑子明怎么样?论武艺、论军功、论交情、论身份,都比咱不低,还不是说斩就斩,更何况你我?”
“咱是他亲兄弟呀!”
“你读书太少,凡是当皇上的人,从不讲求情。历史上斩杀父兄的皇上太多了!”
“这……这口气怎么咽?也罢,我干脆辞去什么赞理王,当个平民百姓吧。”
“更为不妥。那样一来,他便知道你闹义气,兴许对你下狠手呢。”
“你,你说怎么办?”赵光美方寸已乱。
赵光义年龄虽轻,却城府很深。他放低声音:“三弟,世上有个‘两条龙’的传说,你一定早有耳闻吧?”
赵光美吓出一身净汗:“二,二哥,你,你想贪图社稷吗?”
“父传子,家天下。大哥若有太子,咱们不争不夺。可惜大哥并无宗祧,赵家的江山不归你我,还能让给别人吗?”
“瞎,你怎么把我也搅了进去!”赵光美比二哥诚实一点,这么大的事,他有点害怕。
赵光义微微一笑:“大哥对咱们不仁,咱就对他不义。什幺‘两条龙,,应该是‘三条龙’!江山社稷,咱哥三轮流坐。老三,现在得忍耐,等时机成熟,我先当皇上,你就是一字并肩王。我死以后,社稷就是你的!”
“可.可是,咱那贺氏皇嫂正在身怀有孕,她如果生下太子……”
“先不管那些,事在人为,你我弟兄得做些准备。”
“准备什么?”
“要做的事太多了。最重要的是人心。将来称帝时,文武大臣首先得拥护咱们。另外,还得掌握几员良将,我在京中明查暗访,发现康平公主的义子潘仁美很有将才……”
“二,二哥,看来,你早有这个心眼了。”
赵光义有些尴尬:“哪,哪能这么说呢。我,我是封王之后,才有点想法。”其实.赵光义雄心很大,他对皇位垂涎已久,只是人单势孤,难成大业。他这才拉拢三弟,共图江山。至于什么“三条龙”,完全是手段,以此求得三弟的支持。
皇位的吸引力太大了,赵光美被“三条龙”弄得懵头转向:“二哥,你要我做些什么?”
“京都的人才,我联络得差不多了。这批人交给你,你可要巩固守成。”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名单,交给了三王。
三王疑惑:“二哥,你……”
“当今皇上雄才大略。他在治理京师的同时,又不忘边陲。昨天傍晚,他传我入宫,让我代表皇家去边陲慰劳将士。机会难得,我打算袁面上替他劳军,暗地里为我们选拔嫡系。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归在你我的名下。三弟,这件事十分机密,你切莫外传。”
“我懂,我懂。”三王连连应承。
赵光义对于巡边热情很高,他主动进宫请示:“陛下,不知要臣几时动身?”
“只要你准备好了,就可以启程。”赵匡胤犹豫片刻,“二弟,有件事情,朕委托你去办。在佘塘关中有个六品守备名叫杨继业,他的父亲叫杨衮,当年和朕有过‘铜锤换玉带,之盟。你这次在佘塘关见到杨继业,把朕那条玉带讨回来,哼,省得他拿着鸡毛当令箭!”
“遵旨。”赵光义也犹豫了片刻,“陛下,关于‘铜锤换玉带’的盟约,很多人都知道。您若……您惹毁约,怕,怕……”
“怕什幺?当年盟约,我冲的是杨衮。杨衮是虎父,杨继业却是犬子!”
“是……陛下,恕臣斗胆,陛下并没有见过杨继业,这一定论由何而来?”
“不必多问。”赵匡胤的消息来源于京娘,由于他对京娘右那种特殊的情谊,无形之中,便对杨继业产生了反感。当皇帝的偏听“老情人”打小报告,终究摆不上台面,为此,赵匡胤不愿多说。
“臣,照办就是。”赵光义心说:好,我得重点考虑一下杨继业,看他有没有真本领。若有真本领,你把他摒弃了,我正好拉拢,用他成为我的嫡系大将。这是他的心里话,也摆不上台面。就这样,赵光义离开京都,别的地方不去,头一站直达佘塘关。由于他年龄较轻,又是新任不久的王爷,帘外官员对他不熟。佘老元帅酒后失言,称他为“郑王”。赵光义先是不满,后来又十分高兴。为什么?原来这“襄理王”的封诰暗含“协助”之意,不算正牌货。可是佘老元帅称他“郑王”,郑、正同音,歪打正着,赵光义觉得这是个喜兆。出京头一站就当了“正王”,肯定此行不虚。所以,他才说了一句:“借你吉言,将来兴许有功呢。”
这段暗笔铺垫完毕,下面还得书归正传。
却说老元帅佘洪洲虽然莫名其妙,他也不敢多问。只是含笑说道:“王爷千岁,不知有何吩咐,请您示下。”
“佘元帅。本王初临佘塘关,第一个印象嘛,嘿嘿,你这佘塘关军纪不严呀!”
“啊?”佘洪洲面如土色!
第008回 襄理王三试杨继业 金鞭将两救杜天松
且说襄理王赵光义恩威并用,进城伊始先来点厉害的,指责佘洪洲军纪不严。根据他的身分,既是王爷,又是皇上的御弟,一言九鼎,佘洪洲怎能不紧张?于是双膝跪倒,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