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ㄎ魉骨楸ㄍ纺亢5吕锵T诩涿孛艿那榭鱿拢橹α克鸭⒄怼⒈嘣炝送脊蟹蛩够炊运樟乃健爸ぞ荨薄T谡庑爸ぞ荨敝校艘话闱榭鐾猓拱ㄎ痹斓耐脊蟹蛩够约八耐旅怯氲鹿呒督烀侵涞睦赐偶U庑┬偶凳玖送脊蟹蛩够锿ㄍ夤恼浼苹约巴脊蟹蛩够热讼虻鹿楸ɑ爻雎羲樟芮楸ǖ那榭龊退堑玫骄薅钋楸ǚ训氖站荩褂械鹿楸ú棵鸥脊蟹蛩够母葱懦镜取K婧螅5吕锵S稚璺ò颜庑┣楸ㄗ剿樟那楸ㄈ嗽笔种小K樟楸ㄈ嗽被竦谜庑爸匾楸ā焙螅⒓匆宰羁斓拇菔侄伪ǜ媪怂樟那楸ú棵拧�
………………………………………
15。苏德大战:枪弹已上膛(7)
………………………………………
时过不久,苏联统帅部决定以300万卢布的巨款买下了这份情报。苏联根据情报提供的证据,把图哈切夫斯基等8名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以最快的速度逮捕归案。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被捕人员在大量的“证据”面前难以进行答辩,整个审讯仅用了几十分钟的时间,即判处被告死刑,并且在12小时以内全部处决了。
足以说明红军中实施镇压的确切数字,现在还难以查明,文献资料是矛盾的。1938年11月29日,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在国防人民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在1937—1938年的红军清洗中,我们清洗了4万多人”。副国防人民委员夏坚科也证实,在1937—1938年间,仅陆军就有36898人被解职。其中有11178人,后来根据联共(布)中央委员会1938年1月通过的一项有关干部工作的决议而复职。1937年5月至1938年9月,在海军中有3000多人遭镇压,被清洗的干部数量占整个指挥员数量的11%,损失是很大的。在清洗中,中高级指挥员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有的军区司令、90%的军区副司令、诸兵种司令和勤务主任、80%的军、师级指挥员、91%的团长、副团长均被撤换。这种大规模的清洗,致使一些指挥员连提数级,一些营长晋升为师长、甚至军长,而一些排长则一跃而为团长。而且,干部的调动也十分频繁,1938年,近70%的指挥员被调动过。
1939年以后,军队中的清洗有所减少,但直至苏德战争爆发,清洗也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苏德战争前夕,大批军事领导人被逮捕,继而遭枪杀。其中,有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员洛克季奥诺夫,空军、防空军主要负责人雷恰弋夫、什捷尔尼。与此同时,随着武装力量的逐步展开,干部的需求量急剧增加。1939年开始组建的一些兵团和部队,指挥员严重不足。预备役军官的征集以及系统的学校和各种训练班,使干部不足的状况得到局部改善,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难以从整体上达到预期的效果。指挥员主要靠初级军事院校和短训班应届毕业生以及征召预备役人员——基本上是尚未毕业的初级军事院校学员,加以补充。即使这样,到战争前夕,军队的指挥干部也没能完全配齐,陆军中缺66900个职位,占整个陆军指挥干部的16%;在西部边境军区,陆军中指挥干部的缺额则更多,占17%—25%;空军中飞行技术人员缺323%;在海军中,指挥员缺编224%,而且全军有75%的指挥员任职才不过几个月。
………………………………………
16。殊死的较量(1)
………………………………………
1941年6月22日,星期天,凌晨3时,法西斯德国出动约2000架飞机,突然袭击苏联西部66个机场以及其他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并以数千门大炮猛烈轰炸苏联西部边境地域,正式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4时30分,德军以装甲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由空降到苏军防御纵深内的空降部队配合,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1500公里宽的正面,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德军侵入苏联国境约一个小时后,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不慌不忙地来到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向苏联人民外交委员莫洛托夫递交了宣战书,诡称:苏联未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虎视眈眈地准备进攻德国,德国被迫发动“预防性”战争,正式对苏开战。同一天,意大利对苏宣战。23日,斯洛伐克对苏宣战,并派出先遣支队约4800人配属给德军第17集团军,随同德军向苏联南部发起进攻。匈牙利宣布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并于27日以苏军空袭卡绍(今科希策)和蒙卡奇(今穆卡切沃)为由对苏宣战,以空军袭击苏联的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声称要“消除共产主义的威胁”。6月20日,芬兰政府以苏联空袭赫尔辛基和图尔库等芬兰城市为由对苏宣战。29日,又投入18个师、70架飞机,配合德军作战。
6月22日7时15分,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以总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第2号命令:要求“各部队使用一切力量和手段进攻敌军,并将其歼灭在侵犯苏联边界的地区;此后,在未得到特别命令之前,各地面部队不得越过边界”。要求“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以强大突击将敌空军歼灭于机场,并轰炸其地面部队的主要集团。航空兵应深入德国领土100—150公里实施突击。轰击柯林斯堡和梅梅尔。”
2l时15分,铁木辛哥又根据所谓“敌人已被击退”的战况报告发布了第3号命令,提出了6月23—24日各部队的任务,要求“西北方面军及西方面军应
苏德战争中进攻中的德兵。
采取集中突击的办法围歼敌方苏瓦乌基集团,至24日黄昏时占领苏瓦乌基地区;西南方面军应以若干机械化军和全部空军以及第5、第6集团军其他部队的集中而强大的突击围歼在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及布罗德方向进攻的敌军集团。到6月24日黄昏时占领卢布林地区……”斯大林亲自口授的第4点称:“在波罗的海直至与匈牙利接壤的国境线上,我允许越过国境线以及不受国境线限制的行动。”
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昼夜,苏军的通讯器材和指挥系统即遭严重破坏,部队基本失去了指挥,陷于混乱状态。由于情况不明,斯大林还希望以纵深开进的兵团阻住并最终粉碎德军的进攻。在总参谋部甚至还认为:“红军野战部队的先头部队到达后,德军在国境线大部分地段的进攻已被击退,并蒙受损失。”为了查明情况并加强指挥,斯大林紧急派出大本营代表前往一线部队。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库利克元帅被派往西方面军,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受命前往西南方面军。
当德军发动进攻时,苏联各边防部队还远离防御阵地,尚在执行和平时期的日常任务,部队没有按兵力在计划占领的防御地区展开。德军利用空袭和空降部队破坏了苏军的通讯系统,最高统帅机构无法得到有关前线的准确、及时的情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颁发的第2、第3号命令,不仅未能使局势有所缓解,反而加剧了前线的混乱。苏军在德军优势兵力的突击下,被迫向后退却,损失极为惨重。交战的第一天,苏军即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有800多架还在机场上就被摧毁了。德军在实施主要突击的西方向就摧毁了西部特别军区的飞机738架,其中528架是在首轮空袭中在机场上炸毁的。德军空军成功地夺得了制空权。德军的坦克部队和摩托化步兵也迅速突破了苏军防线,向前推进了50—60公里。边境地区的军用仓库、储备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几乎全部落入德军之手。
德军的地面进攻分三路进行。“北”集团军群,由莱布元帅指挥。辖第16、第18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群,共29个师。在第1航空大队1070架飞机的支援下,自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以东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科夫、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以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占领沿海港口,使苏联舰队失去基地,并阻止苏军从波罗的海沿岸向东撤退,最终攻取列宁格勒,与芬军会师。在波罗的海沿岸组织防御的是苏军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内辖第8、第11和第27集团军,共25个师又1个旅,掩护着从帕兰加至立陶宛南部边境的300公里的正面。
6月22日4时,“北”集团军群对苏第8集团军的全部和第11集团军一部发起进攻。坦克第4集群沿中央路线发起主攻,第18、第16集团军位居左右两翼。开始,德军的进攻没有遇到西北方面军(战争爆发的当天,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即改组为西北方面军)。至黄昏时分,坦克第4集群的先遣部队已前进到杜比萨河;“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第3集群已在喜纳斯以南60公里处渡过涅曼河。西北方向的局势复杂化了。
6月23日,苏联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弗·伊·库兹涅佐夫上将根据第3号命令,在未经必要准备的情况下,实施反突击。预定参加反突击的有第8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所辖两个机械化军和一部分步兵兵团。实际上,许多部队第一天就陷入苦战,第11集团军主力遭到德军坦克第4集群摩托化第56军和坦克第3集群左翼兵团的集中突击,受到严重削弱。在施亚乌里亚什方向参加反突击的只有第8集团军的摩托化第12军和第11集团军摩托化第3军的1个师。而且由于时间仓促,实施反突击的各兵团未能在同一时间进入交战,各部队之间也无法建立联系和组织协同。反突击是一场实力悬殊的遭遇战,苏军顽强抗击三昼夜,不敌德军强压,被迫退却。
………………………………………
16。殊死的较量(2)
………………………………………
6月24日,维尔纽斯为德军所占领。喜纳斯、陶格夫匹尔斯方向失去了侧翼掩护,德军开始向西德维纳河推进。6月26日,德军趁苏军混乱之机,派出一股部队,巧妙伪装成苏军伤员,混入苏军运输队,到达西德维纳河,夺占了渡口。待曼施泰因的坦克第56军赶到后,渡过西德维纳河,在陶格夫匹尔斯北部建立了桥头堡。苏军为了恢复防御正面并占领有利阵地,西北方面军首长经总指挥部同意后,向第8、第11集团军发出后撤并在西德维纳河右岸设防固守的命令。同时,又从方面军预备队中紧急调遣空降兵第5军和机械化第21军(含第27集团军,由别尔杜林将军指挥),前往陶格夫匹尔斯地域,封堵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缺口,阻挡德军坦克第4集群从陶格夫匹尔斯地域向前推进,并对德坦克第56军占领的桥头堡发起反突击。但是,苏军仓促组织起来的防御并不坚固。第27集团军未能挡住来势凶猛的突击,被迫放弃了陶格夫匹尔斯城,向东面的维利卡亚河后退。已被严重削弱的第8集团军在通往里加的接近地区苦战。6月26日,克鲁斯特匹尔斯失守,7月1日,苏军放弃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城,开始向爱沙尼亚方向撤退。第11集团军被打散,处于无人指挥状态,毫无秩序地向谢别日和涅维利败退。在普斯科夫方向重新出现了缺口。
6月29日,苏联武装力量统帅部命令西北方面军继续固守西德维纳河地区,并将预备队和北方面军调来的军队集结于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诺沃尔热夫、波尔霍夫地域。其任务是在普斯科夫筑垒地域和奥斯特罗夫筑垒地域一线组织坚强的防御。
6月30日,斯大林下令撤了库兹涅佐夫上将担任的西北方面军司令的职务,由原第8集团军司令索宾尼科夫少将接任,瓦图京中将任参谋长。尽管斯大林采取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