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宁夏期间,他同情人民的苦难生活,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被人民称为“吉回回”。
他的军队纪律很好,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后,他掩护了大批共产党员,亲手为他们化装。
风头一过,他就接纳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
他的妻子胡红霞就是1928年从甘肃师范学校毕业后来的进步青年。
在他的省署宅院里经常能听到《国际歌》的声音,他妻子也极爱唱这支歌。
1930年蒋、冯、阎大战后,蒋介石为了笼络吉鸿昌,借机削除他的实力,给了他一个21军军长的名义,命令他去鄂豫皖苏区进攻红军。
由于吉鸿昌反对蒋介石进攻苏区,被强令出国。
1931年9月,正当他准备从上海起程出国时,“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
他义愤填膺,改变主意,要求留下抗日,但被蒋介石回绝。

………………………………………
14。悲歌又一曲(6)
………………………………………

吉鸿昌到美洲后,又横渡大西洋到欧洲考察,争取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通过“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他深刻地认识了蒋介石的嘴脸,愤怒地写了如下一首诗: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战的消息传到海外后,吉鸿昌急不可待地要回国抗日。
他摆脱特务的跟踪,只身一人乘远洋客轮回国。
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抗战只有依靠共产党,要救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
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领导下,他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积极开展抗日斗争,担任了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蒋介石授意何应钦把他“就地枪决”。
他踏上刑场时,随手捡了一根树枝,以大地为纸,写下五绝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防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写完这首浩然正气诗后,毅然前行,向特务们招招手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也不能倒在地上,搬张椅子给我。”
特务们把椅子搬来后,他又让特务们把椅子放正,然后泰然自若地走到椅子边。
特务们准备悄悄绕到他身后开枪,他立即大声说:“到前面去开枪,我的一切行为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
执行的特务只好走到他面前举起了枪,他瞪大眼睛高呼:抗日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紧接着一阵枪响,他那高大的身躯躺在了椅子上。
从此,一曲魂系中华、壮怀激烈的悲歌回荡在中华大地上。
这一天是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只有39岁。
但他死得伟大,死得光荣,他的事迹激起了全国更大规模的反蒋抗日高潮。

………………………………………
15。大抗战拉开了幕布(1)
………………………………………

且说张学良先丢东北,后失热河,全国舆论哗然,被蒋介石当做替罪羊强逼下野,他只好于1933年4月去欧洲“治病”。
他先后在意大利、法国、丹麦等国参观、考察,1934年1月才自欧洲返国。
他经过9个月的欧洲之行,身体有了很大改变。
他原来精神颓丧,骨瘦如柴,与客人说一会话,就要进内室打一次吗啡。
现在毒已戒,小胡须剃得精光,身体强健,精力充沛。
张学良这次出国考察,思想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他原来受的是忠君爱国和孝悌教育,张作霖在世时只听张作霖的,蒋介石上台后只听蒋介石的。
“九·一八事变”后,他幻想从美国和国联那里得到帮助,解决中日问题,现在这种思想已经破灭。
他在意大利居住的时间最长,而且和墨索里尼的女儿和女婿齐亚诺相处得很好,听到和看到许多关于法西斯的言论,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
他特别欣赏墨索里尼的一句话:“工作是大家的,讨论是少数人的,决定是一个人的。”
他认为,中国要真正抗日,必须先求统一;要求统一,必须先消灭共产党,不消灭共产党,国民党就要两面作战,抗日不可能胜利。
而要安定国内、消灭共产党,集中国力抵抗外敌,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心和领袖是不可能的,这个中心和领袖只能是蒋委员长。
他回国后发现蒋介石正在借法西斯之魂,还国民党之尸,并学习希特勒的褐衫党、墨索里尼的黑衫党,成立了法西斯特务组织蓝衣社。
他十分兴奋,就进一步向蒋介石介绍西方法西斯主义,极力劝说蒋介石搞个人独裁,他表示坚决拥护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
张学良的思想正合蒋介石的心意,遂受到蒋介石的重用,命他为豫鄂皖“剿匪”副总司令。
张学良上任后,高喊“拥护领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而且比谁都喊得响,并把东北军从华北调往南方,同共产党红军作战。
他还按照法西斯组织的要求,在武汉召集东北救国会,与蒋介石的特务组织复兴社分子组成四维学会,请蒋介石担任名誉会长,他任会长。
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
蒋介石重新制定了“剿共”计划,决心用嫡系部队尾追红军。
同时调东北军转入西北,妄图以数十万兵力消灭疲惫的红军。
蒋介石委任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蒋介石亲自兼总司令,张代行总司令职务。
总部设在西安。
蒋介石还下令杨虎城将军的17路军统归“西北剿总”指挥。
张学良把20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部署在陕北洛川、直罗镇、西峰镇一带,决心一举消灭装备极差的陕北红军。
但事与愿违,崂山一战,王以哲的67军110师几乎全师被歼,师长何立中被击毙;榆林桥之战,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被俘;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紧密配合,在直罗镇一举歼灭了109师,师长牛元锋毙命;黑水寺之战,106师又折去一个团。
短短3个月,东北军就损失了3师之众,气得这位少帅捶胸顿足。
更使他伤心和不满的是,蒋介石对他的“剿共”行为不但不奖励,反大骂他损兵折将,剿共无能,不但不给他补充武器弹药,反而取消了他两个师的编制。
张学良的“剿共”失利,引起他的部将,尤其是那些少壮派如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人的不满。
他们认为,红军是主张抗日的,与红军作战,不但消灭不了红军,达不到抗日的目的,反而会葬送了东北军。
他们还清楚地意识到,蒋介石让东北军这个全国最大的武装集团去“剿共”,其目的一是消灭红军,二是红军消灭不了,也会削弱东北军,有利于他的统治。
所以决心向张学良陈述“联共抗日”问题。
这些少壮派中,孙铭九是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生,与张学良的二弟张学铭同学,有胆有识,在张学良总部任警卫营长。
应德田是东北大学学生,后留学美国,任总部秘书。
苗剑秋为留日学生,有强烈的抗日救国思想。
他们经常出入少帅府,与张学良做深入的思想交谈。
这些人既是张学良的部属,又是他的朋友。
在这些少壮派的影响下,张学良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当时,张学良的思想十分矛盾,心情也很苦闷。
他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抗日思想,一方面又忠蒋反共,所以左右为难,找不到出路。
正在这时,红军以毛泽东主席领衔并有20名红军将领署名的《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发出,使张学良和东北军的高级将领受到很大震动,产生了用和平方法解决与共产党的关系的想法。
也正在这时,张学良突然收到王以哲军长由洛川发来的一封密电,内称:“前被红军俘去的高福源团长现被红军派回,有机密要事,要求向副司令面陈。”
张学良接到电报后,第二天即乘他的波音号座机飞抵洛川。

………………………………………
15。大抗战拉开了幕布(2)
………………………………………

高福源是东北军107师619团团长,在榆林桥战斗中被红军俘虏。
红军不但未虐待、枪毙他,还给他医伤,发给他一套新棉衣,吃的饭也比红军战士的好,后来行动也比较自由。
他亲眼看到红军官兵平等,团结友爱,政治、文化生活非常活跃,也听到许多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
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也经常跟他谈心,向他讲述团结抗日的道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次,他提出要见红军负责同志。
党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会见了他。
他向李克农讲述了自己的思想变化和对红军的敬佩,并提出回去说服东北军和张学良与红军联合抗日。
他说:“不知红军相不相信我,敢不敢放我走。”
李克农当即表示可以放他回去,但担心他回去后有危险。
高福源态度非常坚决,并说他是有把握的。
于是党中央同意高福源回去。
行前,李克农亲自送他,并嘱咐他,回去后先以个人身份试探张学良的态度,如果张学良有诚意,红军愿派正式代表去谈判。
张学良飞到洛川后,为了考验高福源是否靠得住,同时也看看他的胆识,与王以哲军长商量后,决定先给高一个下马威,所以接见时态度十分严肃。
当高福源向他行军礼报告后,他拍桌大骂:“高福源,你好大胆,当了俘虏不算,还敢要我通匪,我枪毙了你!

说着就把手枪拔出来。
王以哲赶快上去拦住说:“副总司令,你让他把话说完再枪毙也不迟。”
高福源见张学良这样待他,索性把心一横,将要说的话和盘托出。
他的话有情有理,尤其讲到抗日问题时,慷慨激昂,义正词严,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
张学良本来就是做戏,听完高福源的话,也不由掉下了眼泪,赶快拉着高福源坐下说:“你回来很好,你说得也很对。
我刚才是想试试你的真情和胆量。
现在我们坐下慢慢谈。”
这一天,他们三人整整谈了一夜。
张学良非常高兴,让高福源休息一两天立即回去,请红军派正式代表来谈判。
高福源于1月16日回到陕北苏区,向李克农报告了经过。
李克农还带他见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
毛主席当即决定派李克农为代表去见张学良。
李克农一行于1936年2月25日抵达洛川。
王以哲军长立即用密电报告张学良。
张学良回电说他因事去南京,让王以哲好好招待,先谈一些具体问题,重大问题待他从南京回来再定。
王以哲遂先与李克农商谈了红军与东北军67军局部合作问题,并达成四条口头协定:第一,为巩固东北军与西北军一致抗日,确定双方互不侵犯各守原防的原则;第二,双方同意恢复在鄜县、甘泉、延安公路上的交通运输和经济贸易;第三,延安、甘泉两城恢复正常关系,东北军所需物品可向苏区群众购买,红军给予便利;第四,东北军送给红军一部分弹药、服装、通讯器材和医药用品等。
这次初谈达成的停战协定,为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
3月3日,张学良返回西安,第二天便急匆匆飞到洛川。
他完全同意王军长与李克农达成的口头协定,并风趣地对王军长和赵镇藩参谋长说:“我是整销,可不是零售啊。”
张学良在李克农住的小屋里进行了整整一天一夜的会谈。
会谈间,宾主都很随便。
张学良十分坦率,谈笑风生。
李克农机智幽默,辞意恳切。
会谈主要讨论抗日问题。
张学良提出:“蒋介石力量最强,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