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丹年看着茶摊周围三三两两衣衫褴褛的逃难的人,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她手里的大饼子,她也吃不下去了。沈钰劝她吃完,吃饱了才有力气上路,丹年摇摇头,随手把饼子递给了一个脏乎乎的小难民,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看不出来是男孩还是女孩。
小难民一把夺过饼子就往嘴里塞,一边警惕的看着周围的其他难民,噎的直翻白眼还是不停的往嘴里塞。
丹年怕他噎坏了,想把桌上她喝剩的茶水给这小孩,未料还没递给小孩,茶铺老板就不乐意了,高声叫道:“这位小姐,你给他用我们的杯子,客人们嫌脏不来喝茶怎么办?”
丹年一听,只得作罢。沈立言安慰她道:“这附近有茶摊,肯定就有井,他们会有地方喝水的。”
临上马车时,几个十来岁的难民紧跟着丹年,凶悍的眼神让丹年惊骇不已。沈立言和老王拿着木棍上前呵斥了几句,几个半大孩子才不情不愿的走了。
茶铺老板叫过儿子来护在马车周围护送沈立言他们上了马车,老板儿子对丹年摇头叹息道:“小姑娘,你是发好心给了那小孩一个饼子,可你能给这群人天天发饼子吗?人要是饿狠了,可是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的!”
路上慧娘千叮咛万嘱咐,丹年保证再也不随便给难民食物了,以免惹祸上身。
越接近京城,难民反而越少。丹年有些疑惑,京城地处北方,这些难民都逃到南方的乡村了,在繁华的京城讨口饭吃不是更容易吗?
沈立言听的丹年的话,叹道:“定是京城的官吏怕这些难民被皇上看到,降罪于他们,不让这些难民进城!”
丹年联想起前世世界上的城管,也大概能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只可怜了这些在边境上的百姓,遭外族侵略失去了家园,还要被驱赶到乡村。
到了京城门口,已经是薄暮时分,大伯一家的管家老郑带着两个小厮在京城门口迎接了。时隔十几年,老郑还记得沈立言和慧娘的长相,端详了几眼,便恭敬的上前来给二老爷,二太太和少爷小姐请安。
这几年他们家和大伯一家也不是没有联系,一年也通过两三封信,兄友弟恭的样子该做还是要做的。
沈家大伯沈立非在太后的弟弟雍国公白大人的举荐下进了内阁,专门负责科考,已然是身居高位。
丹年看老郑的举止,恭谦有礼,一言一行甚至是眼神都让人挑不出个错来,也难怪能当上沈府的管事,看来肯定是颇有几分本事的。
老王放心不下家里,沈立言就让他回去了,说等这边安顿好了就着手处理家里的事。
沈立言想先回原来住的院子,老郑恭谦的说那处院子已经破败不堪了,夫人另外给了一座院子。吩咐了小厮接了马车来赶,带着他们到了一处三进的小院子。
丹年一看到这处宅子就喜欢上了,虽然院子小了些,可院子里的花园侍弄的不错,还有紫藤架和葡萄架,三进的院子足够他们一家住了。
房间里桌椅床铺用品一应俱全,看来是精心布置过的。老郑领着他们看了一遍房子,小心赔笑道:“二爷二奶奶看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要是缺了什么,您跟奴才说声就成。”
顿了顿又说道,“大爷吩咐等二爷走了,就让小的和小的婆娘就搬来住在院子门口的门房里,要是二爷不嫌弃,我们两口子就给二奶奶和少爷小姐看个门儿。”
沈立言见大哥一家殷勤到了这份上,也不便推辞,原来的房子十几年没住人,就算修葺,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自己马上就要去兵部报道,也没时间照顾慧娘,沈钰和丹年了。既然这里大哥都准备好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丹年注意到,这老郑说话,明明是恭谦的语气,可却偏偏听起来有那么股敷衍应付的味道。等她注意去打量老郑的时候,老郑却又把头埋的低低的,一副听候吩咐的奴才样子。
沈钰指挥着小厮把他带来的书从马车上抬到房间里,沈钰的房间连着书房,笔墨纸砚和一些常见的名家名作都准备齐了,沈钰很是满意。
丹年的房间简单了许多,但需要的东西也都一应俱全。
老郑赔笑说天色晚了,府里事多,大爷和夫人抽不出空来看他们,等到明天一早,就接了他们进府,一家人好好见个面,带着小厮先回去了。
灶房里有米有肉有柴,慧娘生火做了饭,一家四口就着小油灯吃上了这几天来的第一顿热饭。
丹年让沈钰给她提了几桶水进灶房,烧热了再帮她倒到房间里的大浴盆里,好好洗了个澡,赶路赶的太急,几天都没洗过身上了,丹年觉得自己都快要发臭了。
临睡前,慧娘试探着问了沈立言,“相公,大哥一家是什么意思?说是欢迎我们,怎么只派了个管事来接我们?”
沈立言翻了个身,“大哥的意思是说他虽然欢迎我们,可我还是庶子,嫡庶有别,让我懂得这个规矩!”
慧娘气结,“沈立非一家没一个好东西,先前推你去顶替他丁忧,说不定这次你去边关打仗,也是他举荐的!”
沈立言双眼在黑暗中发亮,“我推断,大哥举荐的可能性很大。知道我师从李通的人不多,他在朝中身居高位,却没有过硬的后台,唯一靠的住的,就是他母亲和白家二房有亲戚。如果我旗开得胜,救国家于水火,沈家就是大功臣。如果我战死沙场,沈家就出了一个英烈……”
未等沈立言说完,慧娘就流着眼泪捂住了他的嘴,“你乱说什么,平白的惹晦气!你还没看到阿钰中状元,还没送丹年出嫁……”说着,慧娘已经是不可抑制的抽泣起来。
沈立言伸手揽慧娘入怀,“我不会犯和老师一样的错误,老师当年太过于忠心太过于相信皇帝和朝廷,为了你们,我也要活着回来。”
“对,一定要活着回来,就算当逃兵,我们娘仨也跟着你逃的远远的。”慧娘抹了把眼泪。
沈立言哭笑不得,“娘子,哪有劝自家男人当逃兵的?为夫好歹有些身手,自保是没问题的。”
慧娘反驳,“那不可一定,战场那么多人那么多刀箭,又没长眼睛,你遇到危险你就赶紧跑!”
“行行行,快睡吧,明天还要去拜见老夫人。”沈立言哄道。
慧娘这才放心的睡下了。
第三十九章 进沈府
更新时间2011…7…30 20:00:23 字数:3317
老郑回到府中后,就听门房小厮说大爷吩咐了,等他一回来就去夫人的玉兰苑找他。老郑未敢耽搁,匆匆往玉兰苑去了。
沈家大爷沈立非闲适的躺在美人榻上,手里还把玩着两个通体碧绿的玉石球。“这么说来,二爷这几年过的还不错?”
老郑躬身垂首,“回大爷,二爷看起来气色不错,走起路来身形矫健,应是这些年也没放下武艺。”
一旁拿着茶盅盖轻轻拨着茶叶的沈大奶奶发话了,“那两个孩子如何?”
“回大奶奶的话,男孩还在读书,已经考取了举子,听说原本是打算今年参加殿试的,因为这事就给耽搁了。”老郑答道。
沈立非笑了起来,“想不到还是个有出息的,回头告诉那孩子,大伯会想办法让他参加殿试的,叫他安心读书。呵呵,也顺便安了二弟的心。”
沈大奶奶哼了一声,问道:“那个丫头呢?”
老郑道:“那个丫头话不多,可看人的眼神倒挺利的,好像能看透人心似的。老奴看着是个挺漂亮的姑娘,就是不方便跟她说话,也不知道性子如何。”
沈大奶奶嗤笑道:“一个乡下出来的丫头,也称的上漂亮?”
老郑一听主子语气中有不屑之意,立刻赔笑道:“老奴没见过世面,看那丫头长的挺水灵,就以为漂亮了。那丫头没规没距,跟个木头似的,哪比的上府里的小姐,一个个都是美人胚子。”
沈立非扬扬手,示意老郑可以下去了。待老郑轻手轻脚的退出去后,“啪!”的把手里的玉石球扔在了榻上,吩咐道:“明天二弟要来,你去看看厨房那边,多准备些菜色。明天这顿饭,既是洗尘宴,也是送行宴。”
沈大奶奶忙低头称是,叫过丫鬟扶着她去厨房了。
第二天一早,丹年就被慧娘从被窝里拉出来了,翻出了身簇新的衣服让丹年换上。
等丹年穿好了衣服,上身是水红色绣花小褂,下身穿着百褶撒花的月白色裙子,让慧娘满意不已,又把丹年按在凳子上梳了个漂亮的发髻,拿着胭脂水粉在丹年脸上涂涂抹抹了半天。
丹年本来不想化妆,慧娘不依,说不能让老大家的一帮子人小看了去,只得由着慧娘。
等丹年收拾好出来,沈立言和沈钰一早就在院子里等着了,院子里摆上了简单的早饭。
沈钰见盛装打扮的妹妹,抚掌赞道:“妹妹一打扮起来,真是漂亮!”丹年不乐意了,“哥哥的意思是说我只有打扮了才漂亮,不打扮就不漂亮了?”
沈钰连叫冤枉,“爹,你也不管管丹年,故意编排自己的亲哥哥!”
沈立言拉过丹年坐下吃饭,回头慢悠悠对沈钰说道:“你要说人家打扮了才好看,怪谁?”
一句话一出,沈钰大呼爹爹偏心,从小到大就偏疼丹年。被慧娘一巴掌拍脑门上,拉他坐下吃早饭了。
吃完早饭,沈立言开了大门,意外的发现老郑早就带着几个小厮赶着车等候在门外了,也不知等了多久。
见沈立言微怔,老郑忙解释自己也是刚到,怕二爷一家昨日赶路劳顿,今天来早了起不来。
沈立言微微颔首,吩咐老郑稍等一下,转身回院子叫了家人出来,落了大门的锁,就坐上了老郑赶过来的马车。
老郑看到打扮一新的丹年和沈钰,微微楞了下,又赶忙低头,这两个孩子,长的好看不说,还有股府里的少爷小姐所没有的灵气。
车行不远便停了下来,丹年在沈钰的搀扶下下了马车,抬头就看到了气势恢宏的沈府大门,门口站满了前来迎接他们的人。
领头的一名中年男子一身宝蓝色绸衫,整个人站在那里不怒自威,丹年猜想肯定就是未见过面的大伯父沈立非。
一旁站着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公子,长相不错,只可惜面色苍白,眼部乌青,神色轻浮硬生生破坏掉了儒雅之气,倒像是沉湎于酒色之人。
果然,中年男子一见到沈立言,立刻激动的迎了上去,握住沈立言的手,连声叫道:“二弟,好多年不见了!”
两兄弟寒暄完,沈大爷看到了一旁的丹年和沈钰,问了问沈钰现在读书读的怎么样,听说沈钰已经考上了举人,惊喜的夸赞了沈钰半天。
丹年听的暗自撇嘴,这事怕是他早就知道了,没听出来哪里惊喜了。
沈大爷引荐了一旁的年轻公子,是沈家大公子沈铎,目前在京务司领职。沈铎见了二叔一家,随便行了个礼,叫了声“二叔,二婶”。
待沈大爷领着二弟一家进府没几步,丹年回头就看到回廊处一个贼头贼脑的小厮在向沈铎招手。沈铎左右看了看,见无人注意他,领着一个小厮悄悄闪人了。
看着领头走在前面一无所觉的沈大爷,果然是个不成气候的败家子,丹年暗笑道。
穿过荷花池回廊,到了一个院子跟前,圆拱门上的匾额上写着“松鹤苑”几个字,沈大爷向沈钰和丹年解释说是你们祖父祖母住的院子,几十年来一直住在这里,字是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