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回头问一下那人的名字,想着想着就走远了。
那具死尸叫小三,那这个男孩就是闫焱了。Darren坐在车里看着那狼狈前进的背影,心中分析。这孩子不错,本以为他是又一个不知轻重好歹,喜欢耍凶斗狠,崇尚哥们义气的小屁孩儿。没想到他挺有责任感,被打的惨兮兮还能坚持着去上课。而且,这孩子一共对他道了三次谢,虽然只有第三次听的出是诚意,却也证实了他不是不知好歹,是分的清是非的。
啊,和他同名嘛,档次就是不一样,你看那个叫什么小三的家伙,到现在还在装死,上不上课都扔到天外去。Darren有些沾沾自喜,忽然又想到,他一向以自己的名字为耻,现在干吗为人家和自己同名自豪?
睡眠不足,人就爱胡思乱想,他脑袋开始迷糊了,赶快回家睡觉才是真的。
三,历史
Darren,当然他小时候不叫这个名,但为了遵从他本人意愿,我们还是一直沿用这个名字好了。
Darren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家世普通,父母都吃国家饭。后来父亲跟着赶了“下海”热潮,小小赚了一笔。母亲一直踏踏实实的坐机关,没兴出什么新文。Darren小时候很普通,爱打闹疯玩,而且他总是打人的那个,家长上门告状这种事在他身上发生的比别人家的孩子多几倍。他父母在对他严行管教之余也一直纳闷,这孩子到底有什么别扭,为什么这么能闹事?
他们一直没找到原因,Darren也从来只字不提。他知道,给这对老顽固提了也没用。
后来上小学,四年级前他成绩一直名列前矛,证明他的智商没什么问题。可从五年级开始,他学习一落千丈,同时打架旷课,欺负同学,辱蔑师长一类的事件发生率急剧攀升。该怎么说呢,他好象突然选择走上另一条路,并铁了心决定要一直走到底。到六年级时,他的名字已经让所有人都头疼,如果不是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福,他早就被退学几十次了。
上了初中,他的顽劣翻了一倍。一年不到就结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兄弟,装模作样玩起黑道帮派来了。后来有了“古惑仔”,更激励的他们一发不可收拾。学校处罚,家长痛打,处分背了好几个,他反而引以为荣,天天拿着炫耀。他运气好,闹出好几件大事都得全身而退,直到初三那年他领头挑起两所学校共几百人大混战,这次他好运用进,被逮了个正着。
兄弟们嘴硬,生生把他保住,没进少管所。而父母去警局领他时也终于承认了他的前途无亮。如果再让他这么下去,总有一天会闹出杀人放火的事来,没准儿都不用等到判刑赴刑场,在做案现场就因抵抗直接被毙了。可说实话,威胁利诱,严刑拷打,十八般武艺用尽,招呼在这孩子身上是一点用都没有。实不得已,他们商量了许久,在他初中毕业后——能毕业简直是奇迹——决定送他出国去读书。这件事折腾的他家几乎倾家荡产,一阵大乱后,Darren愤恨不已的上了飞机,飞越半个地球,到了南美洲的秘鲁。结果下飞机还不到两个星期,他的不甘愿就被拋到了九霄云外。秘鲁是世界上居住华人最多的国家,因此根本不用担心有语言不通的困扰。他和新结交的朋友天天出入酒吧舞厅夜总会,拿着父母的钱花天酒地。学校刚开始还去看个新鲜,后来连脸干脆都不露。胡混大概一年多,他差点就要加入一个当地的华人帮派,为买枪只去银行提钱的时候,发现父母寄来的生活费居然连他一星期的花销都支付不起。
他打电话回去大发脾气,得到母亲淡淡一句话:“研言,你爸一条腿没了。”
父亲出了车祸,虽然肇事者有赔偿,但杂七杂八的事务还是把他家彻底掏空了。
那一刻他像是当头被浇一盆冷水,嚷嚷着要回国。母亲劈头一阵痛骂骂醒了他:“你回来干什么?!能带钱回来吗?能让你爸痊愈吗!你一事无成,回来还不是要我们养着你!我和你爸辛苦一辈子就指望着你能有出息,没想到养出你这么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来。这么多年了,你除了惹事生非,还干出了什么?你知不知道你爸都到这份上了,连止疼药都舍不得用,要我把钱省下来给你寄去……”
他心乱如麻,哑口无言,耳边是母亲的泣不成声:“我们现在也不求什么了,就希望你能自己照顾好自己,有吃有穿,平平安安过一生。我们也不敢指望你孝敬我们,将来给我们养老,只要知道你过的好就行了,我们死也瞑目……”
他不是个东西,他是个畜生!
“妈,你们以后别再给我寄钱,就当没我这个儿子。我不混出个样来,这辈子就不回去见你们!”
从那天起,他再没去银行拿过钱,而是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才更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为了赚钱,他什么都肯做,可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西班牙文程度弱的可怜,不要说象样的工作,连售货员,餐厅侍者这类工作都应付不了。不得已,他仗着这一年跟朋友去健身练出的强健身体,跑去仓库做搬运工,哪里要搬东西,他就往哪去,到处赚钱。好在他人缘向来好,朋友多,这个帮一点,那个帮一点,他才没落到没饭吃,露宿街头的地步。后来西文好了些,他开始四处打工,白天上班,晚上去读夜校,拼死拼活,贿赂加作弊,拿到高中毕业证书。这时,他20岁了。他打了三年中的第一通电话回家,得知父母都还算好,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们,又跑银行把他们三年来给他寄过来的钱又全寄回去。这时秘鲁的政况和社会局面越来越复杂,到处是枪械,是炸弹,他知道这里不能再待,就迁到中美洲最安定的,也是教育最先进的哥斯达黎加,到一所私立大学报了名。
他其实不想再念,可是父母希望他有出息,希望他读大学。于是他去读,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所以他们希望的,他就一定做到。他曾让父母伤透了心,这是他唯一能拿来补偿他们的。
他不是哥斯达黎加公民,想上明牌公立大学要交3倍的学费。所以他选私立大学,负担的起学费,要求也不很严格,只要晚上上课,有时候为了工作不去上课也没什么人管。他虽然经常旷课,可学习一向上进,因为学费是自己辛苦赚来的,绝不能浪费。就这样,2年多后,他拿到了学士文凭,也攒下一笔小钱,算是风风光光的回了国。
接下来就简单了。靠着语言他干翻译,干导游,慢慢积累资金。这时候他23岁,再看不到当年那个不知好歹,挥霍成性,到处滋事的小混混的影子。如果说有什么没变,那就是他结交朋友的能力。他一个年轻人孤身在国外还生存的下来,有一半是他自己的努力,另一半是靠朋友的帮助。朋友越多越好,他总结。
但是他对“朋友”有不同的定义,朋友,是拿来利用的。
这么多年,他吃了不少苦,看透了人事。人和人之间纯粹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别人觉得你有利可图,就会接近你,你有用,别人才会喜欢你。没有人可以真正明白另一个人,所以也就谈不上真正喜欢另一个人,什么朋友,或爱人,都是狗屁。所谓的友谊和爱情其实和伦理道德是一样的,都是社会和人文对人类思想的催眠。他看的人和事太多,再不信这一套了。在他眼里,人和人之间永不可能相互信任,相互依靠,这世上谁没了谁都是一样活。
所以,为别人付出什么都是白搭,是浪费。他总结。人活着,永远是孤独的,如果想方设法逃避孤独,那就是自己找罪受。朋友或爱人,永远不可能了解你,永远不可能变成你,硬要往一块儿凑,后果只会让心中的孤独加剧。
看透了这些,他就玩世不恭了。四海结交,朋友越多,可以利用的人就越多,可以走的路子就越多。当然,你用别人,就要有被别人用的觉悟,在这一点上,他有自己的底限,他会帮助人,但是决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违背自己的心志。友谊对他来说屁都不值,如果他和朋友只能有一个人生存,他会毫不犹豫的杀死朋友;如果他和朋友有利益的冲突,别指望他会退步牺牲自己。在他心里,没有人比他自己更重要。
所以,他没有知己,也没有爱人。所有人在他心中是一样的重量,所有人在他心中都没重量。
他干了几年翻译和旅游,赚的钱一部分赡养父母,一部分存起来。25岁时,他和一个朋友合伙开酒吧,朋友不久就不做了,把份子全让给了他。他便当起了老板,再加上自己杂七杂八的进帐,两年不到,就为父母挣出了一套房子,为自己挣了辆车。现在他29岁,正准备开第二间酒吧,可又觉得酒吧做的腻了,想寻么点别的事做。
这就是Darren的历史。下面,我们看闫焱的。
闫焱小时不爱哭。拿他妈常常挂在嘴边炫耀的某事为例:闫焱两岁的时候,他妈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无声无息的坐在滑梯顶,在妈妈登最后一级阶梯时,自己无声无息的溜下滑轨,滚下去。他妈妈吓死了,哭叫着跑下去看,发现他不哭不闹,额头上肿一个包,伸手要抱抱。妈妈事后结论,这孩子勇敢,冷静,有当年关羽谈笑刮骨之风,是个将才。
闫焱说话晚,快三岁了还死不开口,用一双大眼睛盯的人发毛,弄得家里人忍不住怀疑这是不是个白痴儿。他第一次开口,叫的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而是一个字:“不。”
闫焱家世显赫,爷爷是政坛高官。父亲沾爷爷的光成了成功的商人,身价亿万,送给每位情人的礼物都是一台高档车,前前后后共送出去九辆。至于送没送房子,闫焱他妈没查出来,所以没人知道。
闫焱一根独苗——他爸曾在外面给他种下几个兄弟姊妹,迫于爷爷和母亲的双重压力都被打掉了——自然百千宠爱集于一身。再加上他小时候不爱吵闹,相貌伶俐可爱,人见人疼,全家人恨不得把金银山搬来堆在他脚下。就这样,他要风的风,要雨得雨,幸福茁壮的成长起来。
闫焱从小安静,最爱看书,10岁以前就把各国童话翻的滚瓜烂熟。后来开始翻爷爷收藏的大部头,当然翻不懂,觉得无聊就丢开了,开始迷恋漫画,电动,模型一类。他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我们已经说过了,于是接下来的2年中他玩的昏天黑地,学业彻底荒废。小学毕业,他父母想送他进一所私立贵族初中,可爷爷坚持让他上普通学校,说不想惯出他的公子哥脾气。家里爷爷说了算,于是12岁的闫焱背起明牌书包,正式入读于本市一所赫赫有名的重点初中。
初中生活开始很单调,他仍沉迷于自我世界中,玩电动,看漫画,看在爷爷的面子上勉强顾一顾学习,才没落到次次吊榜尾的地步。后来同学发现他口袋阔绰,一掷千金,都上来巴结他,他的“应酬”生活从此开始,吃饭,溜冰,跳舞,电动游艺厅……全部都是他掏钱。那时候他几乎天天和一大群人跑来跑去,可无论同伴怎么high,他都是静静的,冷冷的,到处跟着走,什么都试试,却从来不怎么热衷,仿若置身事外。起初同伴以为他不高兴,后来发现他随叫随到,每次都自觉的掏钱,也就不管他了。
他不在乎钱,钱他有的是。他只是觉得缺了什么,所以一直找,想把那个“什么”找到,用钱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