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本是道-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白鹤童子在门口几句话把她打发掉 内容与太乙真人说的差不多,元始天尊才懒得理她,因为连徒弟太乙真人都没把她放在眼里,太乙真人对于哪吒误射碧云童儿连句道歉的软话也没说 也许给个台阶下她会走,还把她一顿教训:“石矶,你根行浅薄,道行未坚,怎敢在我乾元山自恃凶顽?”在太乙真人眼里她只是个修不成的菜鸟而已,这石矶最终被九龙神火罩炼出原形,是一块石头,按照书中观点她还真是个根行浅薄,炼了几千年才修成这程度!
在最惨烈的那场万仙阵中,截教一败涂地,伤亡惨重,从此再没有与阐教一争高下的能力了,几乎可说是被灭教了。在此战之初,元始天尊就说过这次务必要灭了截教,还叫赤精子、广成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祭起从诛仙阵得到的诛、戮、陷、绝四口宝剑,并说用他的宝剑还杀他的门人 他认为很有道理,可怜截教门人如手无缚鸡之力一般,那叫一个惨!而阐教门下却如同入了无人之境,任意驰骋。
封神之后,截教这称号怕是成为历史了,从此以后凡是不是人身修成点本事的,不管是杀人害命还是潜心净修敬佛礼天,一律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妖怪,像《西游记》中那几个树精完全可以是“道兄”嘛!
说了这么多,阐教中人似也有很多不对之处,甚至有一点欺人太甚!那么我心中向着谁?毫无疑问,是阐教!
纣王无道,杀妻灭子,屠戮大臣,将人命视同草芥,天下人民处于水火之中,人心早已思周,武王伐纣,顺应的与其说是天意,不如说是民意,其实民意即是天意,在这时刻,阐教门下徒众顺乎民意,给苍生带来希望,给处在黑暗中的万民带来了亮色,不管怎么说,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而阐教,代表的是正义一方。反观截教,为了一己之气,无视万民生死与民心民意,吕岳甚至为了对付姜子牙让全西岐的人都中毒,何曾想过平民的死活 美军的行为,这种行为,阐教中人是万万做不出来的。单凭阐教的立场,我也一万个向着他们!
有人是说《封神演义》是贬低道教的作品,我开始不信,可分析到现在我好像也要信了,但我仍然有话要说,不管作者本意如何,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神仙在我的心中曾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是用来崇拜与仰望的,他们没有凡人的七情六欲,总是没有表情的脸上是一抹永恒的淡然,直到《封神演义》,将这些神殿上的仙人们请下来了,被世俗化了,也更人性化了,我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神仙,看到了他们的眼泪与欢笑,看到了他们的私心与诡谲,从前的土梗木偶变得可亲可爱了,尽管我说了阐教门人的诸多不妥,可他们让我感动之处正在于此,没有感情的神仙永远只是木偶!
如果我是元始天尊,我同样会向着自己弟子,我绝不会在签封神榜时为表现我的大公无私将我心爱的弟子写上,如果我是太乙真人,不管哪吒做什么我也要保护他,只因为他是我亲手送下山又亲手做成身体的徒弟,哪怕他千错万错,李靖连自己亲生骨肉也不维护的无情人才最让人生厌,我所能做到的一定会为我想要保护的人做到,不会管什么神仙准则也不会管所谓的什么道德理念,如果我是十二仙,只有杀生才能完劫数我也不会高尚到要舍生取义的地步,唐僧那种宁死也不杀生的虚伪让我恶心,没有了一些人造出来的道德束缚体现出来的真实人性有何丑恶之处?有了感情与私心的神仙有何让人鄙视之处?
我为元始天尊与太乙真人的“护短”喝彩,也同样为神仙们在这场战争中的直率喝彩,不管是阐教与截教他们在这其中体现的同门情谊也同样让我感动。
《封神演义》始终有着一层悲剧的色彩,截教如此,阐教何尝不是,战争从来不会是让人高兴的喜剧,哪怕是一场正邪之战,而在这场战争中,神仙也是无能为力难以掌控自身的,战争不只是人类的悲剧,也是天地之间所有生灵的悲剧!
我还是相信《封神演义》的作者并非在贬低道教,他只是表现了神仙们的一个真实的人性,只是体现了对旧有道德的不屑一顾,也许这是一部颠覆之作,也许是一部玩世之作,是对所有中国人惯有思想的否定与动摇,也包括我们现在仍然在坚信的!
我从这场神界大战的血腥中看出了真正的温情脉脉,从这场大战的无尽厮杀中看到了没有了虚伪的光芒人性,这才是最重要的!
即使这本书文彩不佳,漏洞百出,还有一些抄袭痕迹,即使书中含有了封建糟粕,文学大家们鲜有提及,我还是要赞一句:千古神话!
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一个神话就是泪珠一颗
一滴苦酒就是史书一册,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
仅凭片头曲,大陆《封神榜》已尽得风流!

作品相关 封神演义人物诗句
鸿钧老祖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
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
元始天尊
混沌从来道德奇,全凭玄理立玄机。太极两仪并四象,天开于子任为之,地丑人寅吾掌教,黄庭两卷度群迷。玉京金阙传徒众,火种金莲是我为。六根清静除烦恼,玄中妙法少人知。二指降龙能伏虎,目运祥光天地移。顶上庆云三万丈,遍身霞绕彩云飞。闲骑逍遥四不相,默坐觉檀九龙车。飞来异兽为扶手,喜托三宝玉如意。白鹤青鸾前引道,后随丹凤舞仙衣,羽扇分开云雾隐,左右仙童玉笛吹,黄巾力士听敕命,香烟滚滚众仙随。阐道法扬真教主,元始天尊离玉池。
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太极两仪生四象,如今还在掌中存。
鸿蒙初判有声名,炼得先天聚五行。
顶上三花朝北阙,胸中五气透南溟。
群仙队里称元始,玄妙门庭话未生。
漫道香花随辇毂,沧桑万劫寿同庚。
太上老君
鸿蒙剖破玄黄景,又在人间治五行。
度得轩辕升白昼,函关施法道常明。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仙音隔陇闻。
辟地开天为教主,炉中炼出锦乾坤。
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
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
室内炼丹搀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
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记人间几万年
玄黄外兮拜明师,混沌时兮任我为。
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进群迷。
清静兮修成金塔,闲游兮曾出关西。
两手包罗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须弥。
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
曾拜鸿钧修道德,方知一气化三清。
通天教主
辟地开天道理明,谈经论法碧游京。
五气朝元传妙诀,三花聚顶演无生。
顶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红莲逐万程。
八卦仙衣飞紫气,三锋宝剑号青苹。
伏虎降龙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
徒众三千分左右,后随成姓尽精英。
天花乱坠无穷妙,地拥金莲长瑞祯。
度尽众生成正果,养成正道属无声。
对对幡幢前引道,纷纷音乐及时鸣。
奎牛稳坐截教主,仙童前后把香焚。
霭霭沉檀云雾长,腾腾杀气自氤氲。
白鹤唳时天地转,青鸾展翅海山澄。
通天教主离金阙,来聚群仙百万名。
鸿钧生化见天开,地丑人寅上法台。
炼就金身无量劫,碧游宫内育多才。
接引道人
极乐之乡客,西方妙术神。莲花为父母,九品立吾身。
池边分八德,常临七宝园。波罗花开后,遍地长金珍。
谈讲三乘法,舍利腹中存。有缘生此地,久后幸沙门。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详云更异常。
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寿同天地言非廖,福经洪波语岂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请闲极乐是西方。
准提道人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身出莲花清净台,二乘妙典法门开。
玲珑舍利超凡俗,璎珞明珠绝世矣。
八德池中生紫焰,七珍妙树长金苔。
只因东土多英俊,来遇前缘结圣胎
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
荷叶有风尘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
金弓银戟非防患,宝杵鱼肠另有方。
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
孔宣
混沌初分吾出世,两仪太极任搜求。
如今了却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
女娲娘娘
一天瑞彩紫霞浮,香霭氤氲拥凤軥。
展翅鸾凰绵雅驯,飘飖童女自优游。
幡幢缭绕迎华盖,璎珞飞扬罩冕旒。
止为昌期逢泰运,故教仙圣至中州。

作品相关 回忆父亲还珠楼主
一、虎年惊梦寤生遭嫌
四川省长寿县凤凰街上,有一座雅致幽静的院落,这是当地有名的李家祠堂的一部分。二十世纪第一个虎年——一九○二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父亲还珠楼主 原名李善基,后名李寿民便诞生在这里。
说起父亲的生辰属相,有一件事情,虽不算大,却也算得上是他降生的“序曲”,对父亲一生的事业都有影响。
那年,祖母怀胎十月,预产期已过了,还不见动静,心中不免暗暗焦虑起来。她每天求神拜佛,虔诚祷告,还是平静如故。一日黄昏,祖母独坐窗前,只见爬满院墙的爬山虎枝叶随风飘曳,沙沙作响,使她忽然想起腹中胎儿是一只“虎”。结想成梦,夜间果有一头斑斓猛虎朝她扑来。祖母在大声呼号中惊醒,一个圆滚滚、肉孜孜、达九斤之重的胖小子已经破胎而降。在祖母惊恐不安他讲述了她的梦境之后,祖父抱起刚刚出世的“虎崽”,左右端详着,喜出望外地说:“好嘛,好!你给我生下一个超群出众的娃儿。”并断言:“这龟儿子将来必定才智横溢,大有作为。”
可是,祖母此刻却别有一种心情。祖母出生于仕宦家庭,条件优裕,从小娇生惯养。她聪明伶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来得;又是独生女儿,本就任性异常。这次生育的艰难和突兀,竟使她产生了一种厌恶心理。望着四肢乱动的胖儿子,她暗暗骂道:“恶煞星!背时鬼!”后来,这种厌恶心理,竟导致了她对父亲生活起居、读书学习的全面苛求。还在父亲呀呀学语时,祖母就开始惩罚性教育,稍不如意,非打即骂。拿背书来说吧,规定就很严厉,站背不成跪背,跪背不成杖背 用竹板或棍于边打边背,幸好父亲天资聪慧,体魄强健,读书既能专心致志,做事也肯吃苦耐劳,祖母的“家法”很少落到他的身上。
坏事变好事。祖母对父亲的苛求,反倒“玉成”了他。正是在这种苛求之下,父亲锻炼了意志,增强了毅力,养成了做事做到底的良好习惯。这对于他日后在艰苦环境中奋斗、成长,在一生的笔墨耕耘中完成近两千万言的写作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联想到我们二叔祥基、三叔守基,由于祖母的溺爱而终未成器,这一点更显得十分突出。
自然,父亲的成长跟祖父的教诲也有很大关系。祖父李元甫在前清光绪年间曾任苏州知府,因不满官场黑暗而弃官去职,返回故里,以教私塾为业。说是私塾,却又与众不同。他的教法注重体味,强调笔耕,所教诗书,不但要求背得滚瓜烂熟,牢记在心,而且要求心领神会,口述手写。父亲在祖父的悉心调教下,聪明才智与日俱增。他三岁开始读书习字,五岁便会吟诗作文,七岁时写丈许大对,已能挥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