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白蛇传开始-第4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采臣惊住了,酒也不喝了。心说:好大的绕!你这是绕傻小子呢?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又认为乙室、拔里世任国事功劳极大,可比汉开国丞相萧何,遂将后族一律改称萧氏。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本人虽未改姓,但她的两个弟弟却都改姓萧了。辽灭后不少汉化契丹人改姓为刘。
    历史上的记载如此,但是怎么到了这耶律延禧,辽国皇帝口中,他们倒成了正统的汉人?
    真…真是无语了。
    宁采臣又哪儿知道,有汉一朝对华夏的影响之大,单这汉人便是汉国人的简称。学历史,会以为唐为强大,但是真钻进去,才知汉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可以说完全是塑造一个民族之魂。
    一个简单的测验,剑与刀,你更喜欢哪个?
    唐刀、汉剑,喜刀,唐之传承;喜剑,汉之传承。
    这是深入灵魂的传承,是不以语言变更而变化的。
    这影响之大,是后人无法估量的,也是胡人愿意称汉姓的原因。不管你承不承认,与胡人眼中,汉是强于唐的。
    说的再难听点儿,就是人是贱的,只有杀怕了、杀改了,才会为人所记住。
    在杀戮上,唐是不敌汉的。这是国策的不同,唐以万国来朝以为盛事,汉以复仇为主。
    万国来朝,几句好话罢了,不会死人,可复仇是会死人的。
    更可怕的是汉朝不仅有汉武帝这类复仇的屠夫,就是将灭亡了,也有公孙赞、曹艹对草原的杀戮。
    而唐,除了鼎盛时,也就是胡人自己杀自己罢了,这是胡歼的功劳,与唐人何甘?自然是不怕的。而到了唐末,更是原形毕露,哪个都打不过。完全没有了,汉国的大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气势。真真是没有大国风范。
    我们是胡人,什么文化,什么礼仪,这绝对是汉人文人的想当然。我们只信奉一个,谁的刀更利,便听谁的,便是大国强国。所以我们信刘,是一点儿心理压力也没有,哪怕我们看不起汉人。
    不对,是我们才是真正的汉人。
    宁采臣哪儿知道这耶律帝心中还有这样的想法,他只是觉得太奇芭了。自己种族不认,非要认个死去的人为祖先。
    不过吗……我竟然一点儿都不生气,还有点儿高兴。“我是下凡体验人间疾苦而来。”
    不知为什么,宁采臣的语气无形中亲近了不少。这大概便是民族大融合吧!宁采臣心想。
    当然了,亲近归亲近,穿越者的真话是不会说的。好在华夏是有神仙下凡的传统,他也不怕耶律帝会看破。
    耶律帝:“那上仙,还要回到天上的?”
    这个问题,宁采臣不好回答。因为天上不一定回,魔界吗,倒有了个位子。
    耶律帝见宁采臣不出声,自动帮宁采臣脑补了解释。“是啊!这神仙下凡体验生活,是要到宋境去。他们那儿才是天堂。”这与文化没有任何关系,非要说有,那也是奇技银巧,物质上的。
    这才是世界的真实。
    一个国家给另一个国家的印象,绝对是物质上的,不然中国也不会叫China了,还应是叫“儒”了。
    无论文人们再怎么向自己脸上贴金,说是自己的文化思想吸引了人家,但是真正吸引人家的绝对是物质。
    别说是古代了,就是现代,文化入侵都是极难。如果说看一下《生化危机》,看一下美国大片,便是文化了,美国也会鄙视你。
    与外国人来说,亚里士多德、圣经,这才是他们的文化。而这样的文化,现代华夏又有多少人继承了?
    现代都办不到的事,古代就更不行了。只听说西方人继承了中国的四大发明,谁听说过西方人继承了中国文化了。不过是笔杆子的意银。
    越是了解,宁采臣越是知道浩然正气的本质。功德啊!今后恐怕是越来越少吧!毕竟宋以后,华夏便在倒退了,再没有奇技银巧,推动人族的辉煌,更多的却是故纸堆里的寻章摘句,自欺欺人,这样又怎么会有功德,又怎么会有浩然正气。
    宁采臣的心情是不好的。任谁得知,自己得到功德的渠道要消失了,其心情都不会好。
    宁采臣心情不好,耶律帝却是极好。神仙啊!下凡的神仙。神仙意味着什么……“上仙,不知你可否传我长生之术。”
    呃…酒是喝不下去了,果然是都想长生。让一丫皇帝长生,这是多大的因果?根本没有修道者敢背。
    宁采臣?
    凭什么?这丫一国龙气都用上,都不一定能让他长生。吃力不讨好,就凭你是契丹皇帝?那不是傻吗?
    宁采臣:“你觉得我会长生之术?”
    这个问题还算是问题。“上仙于天上而来,自然法力通玄,千年不朽!”
    皇帝也是人,也会指马屁。只是一般没有人值得他们拍马屁罢了,但是长生不老,这绝对值得拍马屁。
    宁采臣:“你拍马屁也没用……”
    耶律帝看向耶律敏儿,耶律敏儿带着严重的不屑说道:“说吧!这次你想要什么?”
    耶律帝恍然大悟,心说:还是敏儿聪明,一下子就看出他是要赏赐了。赏赐怕什么,朕是皇帝,什么没有。“上仙需要什么,就是要朕的皇位,朕,朕愿与仙人共天下,一字并肩王!”
    看耶律帝咬牙切齿的样子。得,他还是不舍得。
    宁采臣施礼说:“陛下,一字并肩王什么的,就免了……”
    “那仙人想要什么?”耶律帝急急问。
    这还不让人说话了。
    宁采臣立即说:“陛下,长生不老,我是真的无能为力!”
    “是这样。”耶律帝有些失望。
    耶律敏儿看自己皇帝哥哥这么容易便信了,不由急了:“姓宁的,你不要假里假气的。从一开始到现在,你哪次不是让咱们着急上火,你才好狮子大开口。本郡主代皇帝哥哥应了,这一次还就任你大开口了。”
    是这样吗?耶律帝看向宁采臣。
    宁采臣是阴暗不定,他觉得他很冤,不就是信奉等价交换吗?怎么就成了狮子大开口了?是,这价码是高了点,但谁让咱是垄断。这垄断的生意利润高,难道不应该?咱又不是人道爱心人氏。
    就是人道爱心好了,也是对咱自己的妈,对咱自己的亲人。和你们?够得上吗?
    宁采臣说:“陛下,不是在下狮子大开口,实在是在下神职所限,管死不管生。如果想早点儿死,可以找在下。”
    可以这样说话吗?早死?所有人都傻眼了,他们又不是傻子,哪个会想早点儿死。
    (未完待续)


第533章、同苦难同乐
    上一章,耶律帝应说:我大辽太祖……不好改,在这通知一下,抱歉!——
    早死?谁他妈的想早死。想早死,谁还找神仙,直接抹脖子不更快吗?
    当然,这样的疑问,是没有人敢问的。怎么说面前的都是神仙。“那个,仙人,您是不是说错了?”
    对,一定是这样,是仙人说错话了。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才靠谱。比起早死什么的,说错更有说服力,也更加为他们所愿意相信。
    “说错?”宁采臣认真想了想(这家伙越来越会演戏了),说,“不,没有说错。我是说真的,莫忘了我的神职,我乃是死亡之神,自然是管死不管生。”
    什么解释,都没有神职重要。南斗掌生,北斗掌死,这已经是深入人心。
    这一下,他们信了,是不得不信,却也是失望不已。
    “真的?你不是为了赏赐,才故意这么说的?”只有耶律敏儿仍然是不信的。她不得不怀疑,实在是宁采臣给她的初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当然,南斗掌生,北斗主死。这天上神职,各司其职,自然是没有虚假。”宁采臣严肃认真说。
    这一下,是真的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明明遇到了神仙,却无法长生,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耶律帝,他们心中剩下的只有悲哀了。
    与此同时,同样在悲哀的还有钱塘李公甫他们。
    占领杭州,方猎的力量发展壮大,“众殆百万”。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浙北有苏州石生和湖州陆行儿,浙东有剡县裘曰新,浙南有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浙西有婺州东阳霍成富,兰溪灵山朱言、吴邦。这时在浙西的方腊部将郑魔王、洪载和响应部队已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在杭州作出了分兵“尽下东南郡县”的决策,派方七佛率领六万人马进攻秀州(今嘉兴),以图北上,攻取金陵,实现“画江而守”的计划。
    方腊自己却没有离开杭州,而是调兵直奔钱塘县而去。
    “这反贼不去攻打大城,为何独来我钱塘?”最怕的当然是本地县令,但是再怕,他也想知道个为什么?
    其实不只是他,就是方腊自己人也想知道个为什么。“圣主,这钱塘如此重要?还需圣主亲自前往。”
    开口询问的是方腊本家方肥,占领杭州后,他已经让封为宰相,这话也正当他问。
    方腊一抚须,不无得意道:“我去钱塘,非为钱塘,实为一人。”
    “何人需圣主亲往?”众人问道。
    方腊:“其是何人,我也不知。”
    这是什么答案?众人面面相觑。
    方腊继续说:“大家伙应知道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
    立即有聪明人问道:“圣主是说钱塘有姜子牙?”
    方腊笑而不答。不过他是知道,他为的才不是什么姜子牙,而是一纸榜单。
    姜子牙悬挂榜单,而得天下,我也可以。
    大军出发,眼看便进了钱塘地界。“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县令急得团团转。
    李公甫他们躬着身子,头垂得很低,不仅一句话不敢说,更是怕县令看到自己。
    杨知县:“你们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李公甫众人低头,不敢抬:“是。”
    “是什么?”杨知县一喜,希望他们想出个办法来,不由探了探身子。
    不想众人却说:“是没有办法。”
    “气死我了!”杨知县面色铁青,“都是一群废物!”
    众差人又应:“是。”
    杨知县:“是什么?”
    众差人:“是废物。”
    杨知县怒极:“都是一群只会说是的废物。”
    众差人又应:“是。”
    杨知县:疑?好熟,怎么说着这么顺口?“下去,下去,都下去。”
    众差人应是而下。
    这时,杨知县那三姨太却说:“老爷,怎么办?你可不能降了啊!”
    杨知县:“吾读圣贤书,岂能降那无君无父之辈……”好一番慷慨陈词。
    三姨太在稳住他,却又去了另一个地方。
    这是个酒家,却也是个接头点。
    出现在这的三姨太是一丁点儿官家娘子样儿都没有,而是一个普通妇人。只听她问道:“不是说大军一到,便让他投诚吗?为什么又改了?”
    她对面是个卖酒的老人,老胳膊老腿,似乎随时入了土,只有目中闪过的精光,说明他的不凡。“这方腊狼子野心,自从得了势,越来越不听我们招呼了。我们想让他直攻汴京,他却非要下南方!”
    “那怎么办?”三姨太这些人是知道的,老主子是一门心思赶赵家人下台,却没有想到这扶持的人竟然不听令了。
    老者说:“哼!咱们布局这么些年,为的是老主子的公道。既然他不听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