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浚一怔,不解道;“子温,这又是为何呢?我军现在士气旺盛,正好一鼓作力攻下雎州,收复东京,为何要暂缓进玖雎州呢?”
韩彦直道:“现在邵宏渊还在方城,李显忠的侧翼空虚。如果冒然进攻睢州恐怕被金军偷袭侧翼,而且在进攻雎州之前,应先攻下归德,和魏胜部取得联系才好。”
张浚听了,又仔细看了看地图道:“邵宏渊还在南阳按兵不动确实是误事,不过都督府再向邵宏渊大令,谅他也不会再讳令了,魏胜现在以经到了兖州,先取归德府到是很应该,不过我看可以令李显忠分兵同时攻打归德和睢州,两不耽误。”
韩彦直一皱眉,道:“现在李显忠已是孤军深入,还让他分兵去攻打归德和睢州,恐怕不太妥当。而且我看金军败退得似乎太快了一些,恐怕是金人刮诱敌深入之计吧!我看我们还是稳妥一些才好,何况我们现在收复的土地以有不少了,是不是先该把这些地方稳定下来才是。”
张浚摇了摇头道:“子温,你也太过小心了,现在只是因为邵宏渊没有跟上去才显得李显忠孤军深入,一但李显忠攻下归德,邵宏渊攻进许州不就没事了吗。如果金军是要诱我深入,那么就不会在徐州和我们决战了。”
王炎道:“枢密,在下也觉得韩大人之言有理,小心一些总是没有错的。”
张浚看了看王炎,道:“老夫也知道你们说得没有错,不过有时太过小心也会贻误战机啊!依我看来现在我军连连取胜大约是因为金人没有料到纥石列志宁会在徐州败得那么惨,因此后面的州城才准备不足。金军想要再橥结人马来抵抗也需要时间,我不过是想乘金军集结下一批军队抵抗我军之前多收复一些地方,最好是能收复东京。别看我军现在攻了这么多的州城,但如果不取东京,这些地方都无险可守。”
韩彦直和王炎互相看了一眼,其实张浚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不收复汴梁,那么淮河以北,汴梁以南的大片土地确实都无险可守。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进军朱仙镇时也收复了大量土地。但因为没有收复汴梁,岳飞被召回之后这些土地又都被金军重新夺回了。但两人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对,但俱体是什么不对两人也说不上来。
正在几人议沦不决的时候,岳霖又从外面进来,拿着一纸公文对张浚道:“枢密大人,临安来诏,皇上要来宿州都战。”
这一下在场的几个人都惊呆了,也顾不得再议论该不该进军了,而是在消化这惊人的消息:皇上这可是要御驾亲征了。
过了好一会儿,韩彦直也反应过来,忙道:“商卿,此言当真吗?”
岳霖将手中的文书递给张浚道:“请枢密过目。”
弦浚接过公文打开观看,其他的人终于回来神来,看来皇帝这是真的要御驾亲征了。这时张浚己看完诏书,一拍书案道:“占部立刻给邵宏渊下令,告诉他皇上要到宿州督战,三日之内若再不出兵,以军法从事。再向李显忠下令,立即分兵两路,攻取归德和雎州,不得有误。”
第二卷 北伐 四 御驾亲征 下
“停。”
随着杨炎一声令下,宋军纷纷勒住旋风般狂奔的战马,停了下来,行动十分整齐。只有一黑一白两只飞鹰犹灰空中上下飞舞盘旋,一刻也停不住,还不时发出尖锐的鹰啼。
曹勋催马来到杨炎身边,道:“大哥,怎么停下来了,不追金兵了。”
杨炎道:“穷寇莫追,我军以经获胜,何况以经占领了兖州,算了吧,收兵。”
高震道:“听说皇上以经到了宿州督战,我们现在攻下了兖州,也算是头功吧!”
杨炎笑道:“什么头功,听说李招抚以经攻下了归德和雎州,老虞和老毕他们都以经到了杞县了。”
高震惊叫道:“杞县到东京只有七十多里地了,看来离收复东京也不远了,完了完了,头功都叫老虞他们抢去了。”
魏昌道:“不过我听说现在邵都统攻打许州,在襄城屡攻不下,李招抚现在可是孤军深入啊,东京未必那么好攻下来。”
杨炎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这些都不是我们该操心的的事,回兖州吧。”
杨炎却不知道,这时邵宏渊正在帐中生气。
本来他的任务是进取宛洛,目标是洛阳。谁知现在变成了配合李显忠的中路军进攻汴梁,令邵宏渊十分不快:“让我去给李显忠打掩护,让他去收攻取东京之攻,真是岂有此理。”因此邵宏渊才按兵不动,希望宿州都督府改变命令。
但四月二十七日,他接到宿州督都府的下令。知道皇上将到宿州督战,令书中的措词十分严厉,己有如有讳令,必以军法处置的句子。邵宏渊更知道这次是不能再抗令了,只好免强率军进攻许州。谁知再襄城就遇到了麻烦,一连十余日竟攻不下一个小小的襄城,反而损兵四五千人。而这时李显忠攻下了归德和雎州,李宝和魏胜攻下了兖州,消息传来更令邵宏渊不快了。偏偏这个时候,李显忠给他下书,靖他转攻临颖,掩护自己的侧翼一同进攻汴梁,更是令邵宏渊大怒。
不过当着李显忠的下书人,邵宏渊也不好发作,只好敷衍道:“李招抚之言我己尽知,现在我军在襄城与金军对持,激战十余日,兵力彼倦不说,一但撤军还恐怕金军掩杀我军后路。请你去转告李招抚,待我攻下襄城,立刻出众进取临颖。”
下书人道:“李招抚现下以兵进杞县,即刻就要出兵进取东京,这是关乎北伐成败的大社。还请邵都统早日出兵,协助我军。”
一听李显忠要进取东京,邵宏渊心里便不舒服,悻悻道:“当此盛夏之时,手摇羽扇于清凉犹为不堪,何况是在烈日中被甲苦战乎?士卒彼惫,我也无奈,你去转告李招抚,我一定尽快出兵也就是了。”
下书人无奈,只得告辞回雎州。
下书人刚出大帐,邵宏渊更压不往怒火,一抬手“哗啦”一声,将桌子推倒,大声道:“李显忠算什么东西,才打了几个胜仗,得了几座州城,就敢来对我指手划脚的,要是被他取了东京,那他还不是要飞上天去了。”
邵世雍也道:“爹,他这分明就是居功自傲,不把您放在眼里啊!”
李石也道:“都统大人,依我看来,是皇上到了宿州,他是想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表现。”
邵宏渊“哼”了一声道:“我偏不出兵,看他李显忠有什么本事去取东京,到时候取不下东京拿什么在皇上面前表现。”
下书人回到睢州的时候,李显忠正在临时的帅府大摆酒宴和众将畅饮。
知道皇帝到宿州督战,也接到了督都府的军令,李显忠立即分兵两路,分别于四月三十日,五月二日顺利的攻下了归德和雎州,现在前锋已进驻了杞县。成为继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进军朱仙镇之后,宋军打到离东京汴梁最近的地方。连日以来,李显忠都在帅府大摆酒宴,庆贺攻取归德和睢州之功。
一但取下了东京,自己将为大宋立下不世的战功,成就恐怕还要在当年的岳飞之上。从自己绍兴九年(1139年)归宋以来,一直就梦想这一天。“那时,我李显忠的名字将位列在岳、韩、张、刘、吴之上,名垂青史。”
听了下书人的回报,李显忠根本不以为然,“邵宏渊那厮不知好歹,本帅好心好意请他来一齐共取东京,不想这份大功他却不要,让于本帅独享。就看本帅收复东京之后在去问邵宏渊,看他有何面目来回答本帅。”说着举起酒碗道:“来,干了这一碗。”
“干。”众将一举碗,大笑着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时俊大笑道:“这都是招抚大人指挥有方。我看收复东京指日可望了。”
刘源也笑通:“现在金兵都叫招抚大人吓破了胆,看来金人也要给招抚大人送个绰号叫‘李爷爷’了。”
李显忠也大笑道:“我有何德能,也敢和宗忠简、岳武穆相比。”
虞公亮却皱了皱眉头,想不到李显忠竟有些骄纵之意了,而在场众将竟也都一味奉承,没有人劝上一句。他欲出言提酲,却又有些犹豫。他自知自己身份特殊,因此时时自省,唯恐自己无意之间留露出地位高人一等的样子来。
这时一个士兵进来报道:“禀报招抚大人,杞县来报,有金军调动的迹像,大约有万人。”
李显忠哈哈大笑道:“不过区区万人而己,有何惧哉。”
虞公亮实在忍不往,起身道:“招抚大人,我军尚末收复东京,可万万不能轻敌呀。”
李显忠知里有些不快,但虞公亮可不是一般人,本身的职务虽然不高,但却是虞允文的儿子,又是准驸马,对他李显忠也不好申斥,只好道:“虞统制,你也太多心了,纥石列志宁十万大军尚且被我军杀得大败,何次是这区区万人。”
虞公亮凛然道:“招抚大人古语道:骄兵必败。何况金军现在元气未伤,国力无损,怎可如此大意。”
李显忠摆摆手道:“也罢,也罢,待明日本帅亲自出兵,去战金兵。今日正是欢宴之时,不谈军务,来来,今天咱们先喝个痛快。”
这时又有一个士兵跑进帅府:“禀报招抚大人,宿州都督府来书,皇上要到我军大营督战,亲眼看着我军收复东京。”
“什么,皇上到了李招抚的大营督战?”杨炎一听魏胜说完立刻站起身来,“这可太危险了。”
魏胜台起手,示意让杨炎坐下。其实不仅是杨炎,在场诸将听了这个消息无不吃椋。皇帝居然不在宿州侍着,偏要到李显忠的大营督战,李显忠的大营可是北伐的最前线,可不比在宿州那么安全。简直可以说是危险无比。
魏胜又道:“现在西路的邵都统在襄城屡攻不下。一时无力支援李招抚。因此我和李制置商议决定暂缓进攻泰安,先按兵不动,随肘准备支援李招抚,各位可以回去通告各营准备。”
杨炎回营,把这消息告诉了曹勋和高震,这两个家伙也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高震道:“我的娘啊,皇上要亲自到前线来呀,会不会也到我们这边来看看。”
曹勋一脸沉思状:“这到是很有可能的。”
杨炎和高震一怔,两人看着曹勋道:“为什么?”
曹勋嘻嘻一笑道:“我听说这回永安公主和永宁公主也跟皇上一起来了,皇帝怎么也会到我们这里来看看的。”
说着三人都大笑起来。不同的是杨炎是苦笑,而曹勋和高震两人却是捧腹大笑。
其实赵眘准备到宿州督战时就己经想好了,一定要亲自到前线去体会一下战场上那股金戈铁马的气势,这是他多年以来的梦想。早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采石大战的时候,还是太子的赵眘就曾欲向皇帝赵构请令,到前线督战。后来听了老师史浩的议建,改为了“儿臣当为陛下前部”。从那时起,赵眘就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亲自指挥宋军收复东京,攻克中都。金帝白衣自缚出降,跪伏在自己的马前不敢仰视自己。
而且自从赵眘继位以来,在历兵抹马,聚草屯粮的同时还勤学弓马,练习骑术,名义上是带头武备,实际上也是为自己亲自上战场准备。
不过赵眘知道,如果自己要是直接提出要到第一线督战,别说是主和派,恐怕就连主战派的大臣也不会同意,更别说是太正皇赵构更是一定会反对的。宋朝不比汉唐,大臣反驳皇帝的意见是家常便饭。许多事情没有中书省同意,皇帝也决定不了。因此赵眘耍了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