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怨天尤人的大智慧者,没有发现身边还有那么一伙人,埋头做着智者学说中空想的事情,相比就会看到在他们身上,有着崇尚自然、崇尚美好、崇尚正义的人道,遵循万物变化的玄机的智慧,拥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胆魄和能力,还因为他们始终坚守者凡人的朴实善良,做着他们认为最真、善、美的事情。
十七
他们冒着蒙蒙细雨,骑马绕行在不见人烟的山脊上,俯瞰脚下,水雾缭绕。专成扯开大嗓门,喊了一声:“有我在此!”,顿时水雾翻滚,山谷震荡。
移光与西施并辔而行,移光突发感想,“姐,这里的风光比你的自然王国如何?”
西施望着远方,深情地说:“往事如这风、这烟,悄然过去,就毫无踪迹了。自然虽美,更要学会生活。”
移光感慨地说:“是啊,多少事留在心中,刻骨铭心,好似有许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做完,新的事情又来到面前,总比着你的月宫家园差得很远。”
“现实与想象有时是一回事,有时又离的太遥远,有的可以留在身边,有的只能留在心里,更多的只有留给未来。”
“是,留在身边的不一定是什么珍奇宝贝,最值得留下的往往是最生活化的记忆,上面往往写满了一生中最真实的感受。”
“妹子看来留下了什么宝贝物件啦。”西施逗移光。
“我有什么好留的,只是有的人呀,带走了鹿坟上的梅花树,让人忘不了那一段记忆,保留着一段伤感。”移光说完瞥了西施一眼,嗤嗤一笑。
“是啊,梅花年年开,模样依旧,香味依旧,却不是同一朵,然而却是同根,牵着花瓣,驾着花香就能回到从前。怎么能比得上妹子笛子上刻得字,永远不变。”
“笛子?”移光从背后抽出计然的骨笛,就在马背上吹了起来,表情如此的安然、甜美、欢快……
第二十二章
一
十几日后,范蠡率领众人来到陶邑。
陶地处于多个诸侯国交界处,北面是卫和齐,东面有鲁、曹,南面和西面有宋和郑等国,此地水、陆交通发达,济水经过陶地形成陶河,水域宽阔,水流平缓,无明显的枯水季节,陶河向北形成大野泽,顺流而下可达北方各国南靠濉水,顺流而上可达渭水,经过晋,进入秦。沿水而下经过邗沟至浙江经吴越到楚国。
范蠡看天象,测风水,在陶城南三里外的陶山下安顿下来。平地兀起的陶山,郁郁葱葱,山上有清泉流下。范蠡改名“朱公”拜会了陶邑令,施以重币,将陶山及周围归到了自己名下,范蠡按照自己的设想,率领大家开垦这块处女地。
半年多,这块几百亩的土地上建起了一排排房舍,一条条沟渠,建起来饲料、喂养、繁殖、酿造、皮毛加工,纺织印染的多个作坊。范蠡还特意修建了一个宽大的广场,建起了餐饮和客栈,这里日后竟然成了周边最大的仓储货运周转中心,成为各商队商船的必经之地。
看到已具雏形的庄园,范蠡开始迈出他的第二步:进入陶城,把自己的庄园经济融入城里的经营活动。这天他与要义一起进了城,围着城转了一周,最后来到最繁华的陶河河畔,这里是富家巨贾的集聚地,是大宗生意洽谈和交易的地方。
两人饶有兴致,边游览边记录各个商号。走过拥挤的街衢,转个弯,街头深处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府院,院墙高大,青砖碧瓦,厚重的朱砂大门,碗大的门钉闪着金辉。范蠡心头禁不住一动,向前走去。到了大门前驻足仰望,惊得范蠡“啊”了一声,心怦怦跳起来,他看到大门匾额上写着三个大字“端木府”,多么熟悉的字迹,多么熟悉的姓氏,“难道真的是子贡兄在此吗?”范蠡自问。
大门开启,出来一位儒雅的长者,拾级而下,来到范蠡面前,拱手说:“客人可是陶朱公?”
范蠡诧异,应:“在下正是。”
“我家主人恭候已久,请陶朱公入府相见。”老者说完侧身恭让。
范蠡、要义跟在老者身后,进了大门,走过宽敞的广场,来到二门,二门匾额上写着“陶朱府”。进了二门,是一片苍松翠柏,水碧花红,左右两座拱形门,门楣上分别写着“专宅”、“要宅”。范蠡什么都明白了,心情亢奋,步履加快,进入了正堂,脚步刚落稳,只听到幔帐后面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随即幔帐卷起,一个人型由脚开始,慢慢显露出来,黑色的软皮靴,灰色的丝质深衣,白色的黑口大袖上衣,袖口饰以连矩纹,黑色的玉钩绅带,一张祥和而智慧的脸,挂满了真切的笑容,三绺长须垂胸前,花白束发披身后。范蠡疾步上前。两对殷切的目光交会在一起,四只热情的手臂抱在了一起。
“少伯贤弟,愚兄早就知道你会来到的,老管家每天都在迎候啊。”端木赐清一下鼻腔,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知范蠡者,子贡贤兄啊。”范蠡无限感慨。
两个大智慧的高人,十多年的分别,需要相互倾诉的东西太多。岁月的磨砺,人生的感悟,生活的变迁,等等的很多的东西,他们不愿再说了,也无需再说了,他们都有自己牢固的人生哲学、处世哲学,拥有非凡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因而两人相聚的气氛中只有浓重的亲情,甚至带有浓厚的世俗气息,就像在异乡偶遇的两个庶民,坐下来抵足相问对方的经历,倾听着对方的倾诉,一个人讲的绘声绘色,一个人听得聚精会神。范蠡的眼睛随着端木赐说话的手势晃动,端木赐的面部表情,随着范蠡的嘴巴开合而张弛……
要义悄悄退了出来,回到庄园,将这意外的惊喜告诉了西施。
二
在范蠡与端木赐的交谈中得知,当年端木赐成功劝阻夫差伐越后,赶赴晋国,拜见晋定公,说明夫差北进,打败齐国,必然兵进中原,争霸诸侯。晋国听从端木赐的建议,陈兵于边境,对抗吴兵。
端木赐离开晋国去了齐国,私会相国陈恒,陈恒待以上宾,言听计从。端木赐离开齐国,赶回鲁国。此时夫差已经在艾陵与齐国的大军开战。到此,端木赐齐、吴、越、晋、鲁一行,当初的目的,虽然只是为了挽救鲁国的兵危,却为地域的格局,埋下了巨变的种子,无形中促成了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的历史格局。
端木赐回到鲁国不久,他的老师孔仲尼去世。众弟子守孝三年后纷纷离去,各奔东西,端木赐在老师坟边又坚守了三年,此间,逄同来拜会,端木赐会意,许多重要事务都委托逄同办理,逄同得到结识陈恒的机会,以后经常来往于齐鲁之间,为日后实施范蠡的计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端木赐守孝后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出任相国,在卫国不久,厌倦了官宦生活,弃官从商,利用自己与各诸侯国国君的良好人缘,做起了大宗的商贸,因而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发达起来,成为商贾巨子。
多年前,端木赐来到了陶邑,他用商人特有的嗅觉,嗅到了陶地的巨大商业利益气息,就在此地建立了自己的商贸基地和府宅,房舍、客栈有一百多个。端木赐的财富超过了当地的任何大家,却为人低调,从不张扬,深居简出,当地人并不知道他来自何方,到底是何人。
半年前,听说有人占据了陶山,在山下修建庄园,煞是吃惊。端木赐早就看出了陶山下是一块非常吉祥的福地,沂山龙脉,尾起大海,绵延内地抬头,陶山就是龙头前的一颗龙珠,不是大富大贵大智慧的人,䞍受不起这样的福地,就连他端木赐几经掂量,最终还是放弃了这块宝地。于是他改装悄悄来到范蠡的庄园外探看,在客栈里他们突然看到了专成,心里豁然,急忙回府,只因过于激动,回来的路上,竟然从车上跌落,摔折了臂膊。他一面安心静养,一面不断地探听范蠡的动静,当得知庄园里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自种、自耕、自养、自织、自造的产业链,还在筹建仓储集散商运基地,舟楫车马一应俱全,他明白了范蠡扎根陶地的决心。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范蠡登门的那一天,就是自己离开的日子。
他打内心里希望范蠡早日登门,早一天与范蠡见面,两人不是商场上的对手,他们是仕途上的朋友,人生中的知己。他对管家描述了范蠡的相貌,留意过往行人。有令人将府内所有的房舍粉饰一新,分别改建了八处宅院,供范蠡整个大家族居住。
三
两人相见,自有说不完的说,当夜范蠡没有回去,二人抵足而眠。第二天,二人绕府院转了一周,回到正室,继续着两人间的话题,端木赐依然是那样健谈,轻轻鼻孔说到了先师,说到一件奇事,老师专心修《春秋》一书,一天端木赐在院中闲坐,无意中抬头,看到门外闪过一道银白的影子,急忙追出去,不见了踪影,回屋请教老师,老师说:“赐啊,麒麟也,天叫汝代之。”说完话,老师放下笔,《春秋》一书就此休笔结束。弟子们知道了此事,彼此称《春秋》为《麟经》。范蠡则惊喜的找到了西施梦中的“麒麟童子”。
当范蠡遗憾而又恼怒地说起庸民时,端木赐叹口气,“此人真的走上了邪路哇!有点才能的人走邪了,危害更大。想当年愚兄在府上,谈到齐国大夫黎弥,只是因看到庸民的长相与他无二的缘故,年岁相当,我断定就是黎弥的私子。”
“庸民脱变令人痛心,也是我疏于教诲。”范蠡说。
端木赐摇摇头,摆摆手,“人生唯有利与色最令人难以自恃。庸民自以为功成名就了,色令智昏。人啊,非己莫求,强求就会不择手段,背离道义,违反法度,最终将自取其辱。”端木赐轻轻鼻孔,接着说:“记得我曾问先师:‘富而不骄,贫而不谄,若何?’先师说:‘可矣,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贤弟先师之语谁能做得到呢?”
范蠡点头称是。
“贤弟千万不可大意了,庸民不会善罢甘休的。”
话题自然说到了西施,端木赐说:“想当初闻听西施姑娘沉湖而亡,我只觉得好笑,怎么会呢。”说着哈哈一笑,“除非你少伯贤弟无情的放弃了她,这又怎么可能呢!”说完两人都笑了。wωw奇Qìsuu書còm网
“嫂夫人亡故多年,兄长为何没续弦?”
“我已子孙满堂,又忙于商务,何必再添人情琐事。”端木赐这样说,掩盖了内心的隐秘。当年相会夫差,偶遇西施,他就心中怦然,从此后在他的眼中,天之下再无美女。也正是这一次的巧遇,让他下决心,给范蠡指出了他理解中的人生之路。
第二十二章(续)
四
端木赐邀请范蠡全家族来府上相聚,于是专成、要义、范续、西施、移光、旋波,一起来到的端木府,端木赐更是亲自到二门迎接,对专成、要义一一施礼,见到西施更是施以大礼,西施回以大礼,端木赐忙说:“羞煞老夫,论说虽为弟媳,可贵为侯爵,我等皆不如啊。”
端木赐打破规矩,宴席上大家团坐在一起,奇怪的是,只有全府上下端木赐一人相陪。几樽酒下肚,专成忍不住问原因。
端木赐神秘的一笑,对管家说:“请小姐来。”
不一会,一位身材绰约,面容清秀的女子,在侍女的陪同下进门来,那举止,那眼神,一看就是大家闺秀,来到跟前屈身施礼,轻启红唇,呖呖莺声,“父亲,唤孩儿来何事?”
“忠儿起来,为父为你引见贵客。可记得为父给你说过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