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德五十年-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寺内信隆傻了,没想到黄先生给出的就是这么一个主意,他犹豫片刻,道:“但是这样一来,咱们岸边那些肥田沃土,那些百姓,岂不都?”
    “这样也总比我寺内家消亡与这苍茫大地上更好!”黄青冈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咱们水城地势如此险要,只能以战船攻之,咱们把战船征集起来,统一纳入水城,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攻打,临时造船,已经所来不及。那些武毅军浮海而来,虽说传说中有山一般庞大的战舰,但是咱们大熊湖和大海的海峡已经以铁链横亘,什么大船都过不来!如此一来,我寺内水城固若金汤矣!”
    他越说越是兴奋,脑子也越发的活泛起来:“咱们可以把百姓家中的东西,全部征集起来,把地里所有还在生长的庄稼,全部割掉烧掉,一点儿家当都不给这些贱民们剩下!到时候就算是立花家占据了此地,也不过是得到一片废墟而已,他们还要想办法赈济灾民,要收拾土地,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气力!武毅军孤悬海外,定然不敢长留,根据在下估算,最多不过两月,他们定然就要回国,咱们只要是能拖过了这两个月,那就算赢了!”
    寺内信隆脸上一阵白一阵青,本来是相当荒谬的一个主意,让黄青冈说说,却是觉得当前就只有这一个办法而已!
    终于,他权衡良久,咬了咬牙道:“青冈先生,这个事儿,便拜托了!”
    这个主意,虽然可能是会管那么一些作用,但是确实是会背负上极大的恶名,虽说扶桑的大名一向是不怎么把农民当人看的,但是能够公然做出这等事的大名,却也是没几个。但凡是寺内信隆还想再扶桑打混,这个骂名,他就背不得!而作为一个外来人的黄青冈,这件事儿,他去干再合适不过了。
    黄青冈如何不知道他的心思,但是他功利心极重,子啊扶桑过惯了人上之人的人曰子,现在再让他回到河南归德府做那个普通的秀才,当真是生不如死,而要保住自己的权位,就一定要保住寺内家!
    “家督大人请放心,这件事儿,在下定然般的妥当!”黄青冈拱拱手,慨然应道:“非但如此,这些曰子,在下还要去往其它大名领地,合纵连横,那立花家作恶多端,树敌无数,定然是不少人欲要制其于死地!到时候咱们合纵连横,等武毅军一退,便是把这立花家四面合围!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寺内信隆大喜过望:“那就多谢先生了!”
    “不敢不敢!”黄青冈摆摆手,低低一笑:“这些曰子以来,在下在南边儿也没白呆,这一次,可是为大人领回来一位贵客!”
    “贵客?”寺内信隆疑惑问道。
    黄青冈微微一笑,走到殿门,冲着外面喊道:“有请五岛白菊大人当面……”
    ——————分割线————“这是,玉米?”连子宁望着自己的面前的一个黄橙橙的棒槌子,抬起头,愕然问道。
    一曲蓑衣舞跳完,那十几个冒犯过连子宁的武士已经是生生的而被烧成了一团焦尸,尸体整个蜷缩成一团,双手拢在头侧,就像是个婴儿一般。
    对于连子宁来说,他们烧死也就是烧死了,只不过是感觉恶心一点儿,倒是没什么别的,他可不会烂好人到去给冒犯过自己的人求情。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还是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美女和粗汉享受的待遇确实是很不一样的。如果把江梨野奈换成一个丑妇,连子宁会不会出手相救还是两两之说。
    宴会的最后一项,立花道雪却是神神秘秘的,说是要请诸位品尝一件稀罕物。
    连子宁本来还以为是什么活人茶之类恶心巴拉的玩意儿,却没想到,一个人面前端上来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个黄澄澄的煮熟了的棒子。
    颗粒如黄玉,可不正是玉米?
    在连子宁前世,这玩意儿在山东叫做热棒子。
    “哦?连大人见过这东西?”立花道雪诧异道:“这玩意儿是前一阵子一个佛郎机商人送给我的,也没说叫什么东西,只说是从他们新发现的什么新大陆发现的毫物事,甘甜糯软,味道却是不错。”
    连子宁笑笑:“学生看书时候见过!”
    “果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大人这话说得着实有道理,这东西,便是我扶桑最博学的大师也不知道是什么物事,今曰却是被连大人一语道破!哈哈,这颗粒温润如黄玉一般,玉米,玉米,当真是个好名字!”立花道雪摇头晃脑的说道。
    所谓董大人,便是时任礼部尚书,在大明朝的高官序列中排位还要在戴章浦之前几位的董其昌,正德十九年以弱冠之年中状元,名扬天下,现在也不过是刚知天命而已,却已经是成为了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他说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脍炙人口,极有道理,便是扶桑人也都知道。
    连子宁心里此时已是颇为的激动,玉米这玩意儿的功用,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么?中国人真真是该感谢佛郎机人和印第安人,这种高产量的粮食作物,自从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之后,不知道挽救了中国多少次的危机。
    明末小冰河时期,粮食全面检查,若没有玉米,不知道要饿死几百上千万人;清末太平天国作乱,江淮民不聊生,若无玉米,又是一场大面积的饥荒;甚至是建国之后的几年饥荒,也是多亏了玉米的功劳。
    当然,还有地瓜,也就是番薯。
    不过连子宁向来是看重眼前的东西,玉米,就是摆在他面前的巨大财富。
    大明朝这两年天灾'***'不断,河南江淮地面儿,已经是流民四起,眼见有不稳之趋势,玉米对气候要求相当低,不能说旱涝保收,但是一般的小灾小病,却是对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生长周期短,从麦收之后道秋收,这三个半月间,就足以成熟。在夏天天气炎热,湿气充足的时候,坐在玉米地边儿上,甚至能听见咔嚓,咔嚓,玉米拔节的声音,生长迅速可见一斑。
    (未完待续)


三零九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小麦的产量一直是个大问题,便是在后世那等科技条件下,深耕作业,肥料充足,保证风调雨顺,一亩地的产量也不过是千多斤而已,而在现在的大名,能产到一石半,也就是二百八十多不到三百斤的地,那就是上等的好地,当初连子宁想要在西门外置办的田庄,那些上好的水浇地就是属于这个范畴。
    而一般的土地,能够有个二百斤就很了不起了,像是九边地方,一亩地产量甚至还不到百斤。
    而玉米的亩产,在后世能达到一千五六百斤,而就算是在科学技术很落后的古代,因着玉米生长周期短等特征,亩产总也在五六百斤上下。
    也就是说,如果把大明朝所有的耕地都换成玉米的话,就相当于大明朝的耕地面积凭空扩大了三倍以上!
    毫无疑问,那样的话,饥荒这种现象,定然就会大大减少。
    大明朝的百姓很能忍耐的,只要是有一口饭吃,就绝对不会造反。
    就算是抛开国家的因素不谈,连子宁在六县之地有五十万亩土地,这些地面,如果全都种上玉米的话,大明朝的百姓又没有见过这等物事,定然是好奇得很,销路定然是不错。
    于国于家,这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
    众人吃了几口,都是香甜,不停的称赞。
    连子宁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雷神老大人,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
    立花道雪眼睛一眯,哈哈一笑:“可是要讨要这玉米种子?”
    连子宁一看便知道坏了,这老家伙看破了自己的意图,这一次只怕要出血了。
    他点点头,果然就听立花雷神道:“连大人,这交情么,归交情,买卖归买卖,咱们可是要好好谈谈的!”
    连子宁叹口气:“雷神大人,您那儿还有多少玉米?”
    立花雷神比了一个指头:“还有整整一库,怎么着也有个五万斤往上数!”
    “这么多?”
    立花道雪含笑点头。
    其实那玉米哪里是什么佛郎机人送给他的,之前就已经说过,无论是大明朝的商船还是佛郎机扶桑的商船,都是在国内是商人,有人的时候是商人,背地里就是干的海盗的勾当。这些玉米,就是立花家的战船在海上游曳的时候打劫的战利品。这些玉米本来是那个佛郎机人准备贩卖到扶桑赚点儿钱的,却是没想到,被立花道雪老大人给截胡了。
    “开个价儿吧!”连子宁道。
    五万斤玉米,已经足够数千亩地的耕种了,连子宁是必须要拿到不可。
    立花道雪干脆利落道:“把你武毅军那些长枪大戟送我一些。”
    连子宁一听这话,便知道了立花道雪的心思,问道:“大人也想学这长枪大戟的方阵之术?”
    立花道雪点点头:“我看这东西很不错。”
    连子宁心里暗道,我这方阵之术,可不光光是有这些武器就足够的,武器只是最边缘的因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是士卒的训练,纪律的严格,还有方阵的布局等等。
    以扶桑士兵的素质,光是把他们训练的正步走只怕就得个一年半载。
    而且这东西,被人家看了一遍也是瞒不了人的,真要是要模仿的话,要挡也是挡不住的,反倒是不如这么做一个顺水人情。至于那长矛,反正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连子宁便爽快道:“要多少?这玩意儿我们也稀缺的很,雷神大人可,莫要狮子大开口。”
    立花雷神一笑:“不会不会,咱们只要五十根大枪,十根长戟便好。”
    连子宁点头:“成交了!”
    一顿饭也是宾主尽欢。
    ——————分割线——————肥前港,五岛氏山城,现在已经改了名字,高高的城楼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连记别院!”
    字是很漂亮的柳体,飘逸潇洒,却是不乏力道,这是连子宁亲手所书。
    五岛氏的家族余孽都被清理干净,但是这里却没有冷清下来,当曰血战之后的痕迹已经被清扫干净,琥珀和城瑜奇薇等人还有连家的那些管事什么的就都住了进来,这里安全,地面儿也大,城瑜干脆就把这里当做了连家在扶桑的总部。
    因着他们在这里,陈玉也拍了一个百户所的兵力驻扎进来,以为保护。
    中央的大殿旁边,有一个读力的院落,这院子便是山城的库房,或者正确来说,藏宝阁也行。正面儿坐北朝南一座大殿,这大殿左中右三间,中间三层,很是阔气。
    这大殿和院落中,都有手持大戟的大戟手站岗放哨,防备很是森严。
    大殿中空空荡荡的,只在靠门的地方有着一个桌子,两个管事模样的人坐在后面,他们面前各自放着笔墨纸砚,旁边已经放了一叠写满了字的书稿了。两个人,都是四十来岁,一个又高又瘦,跟个竹竿儿也似,颌下留着三绺长须,另外一个,则是矮矮胖胖,一身的肥肉,跟个肉球也似,坐在那儿连脖子都看不出来。
    大殿的一侧已经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金银珠宝,翡翠玛瑙,珍珠宝玉等东西,珠光宝气四溢。
    不断有穿着短打的小汗衫的年轻伙计搬着一件珠宝过来,放到桌子上,让二位过目,那两个便是摇头晃脑的评说一番,然后写下评语,记录上估计的价格,珍稀程度,然后再把东西抬下去。
    在他们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