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德五十年-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扎赫雷夫点点头,还想说什么,连子宁摆摆手道:“且不说这些,咱们先谈谈分赃吧!”
    “分赃?”扎赫雷夫不由得一愣。
    “自然是分赃了。”连子宁但:“若是连分赃的事儿都谈不妥,其他的,也就没必要谈了。”
    扎赫雷夫算是没话说了,他之前了解到的大明的官员都是爱面子,不齿谈钱的,却没想到这位大人一口一个分赃,贪相十足。
    真真是个异类。
    所幸这些问题他来之前都是想过的,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张纸来,展开,推到连子宁面前。‘
    连子宁一看,却是一张地图,地图涵盖的范围显然是整个松花江以北的广袤区域,北面蔓延到了楚科奇半岛的南部,东边到了鄂霍次克海,向西到达贝加尔湖,向南则是到达松花江。地图制作的工艺和绘制的精准程度还算凑活,比大明的要略差一些,但是相对于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的精细了,山川河流,森林沼泽,甚至连每一个小型城镇的所在都标记了出来。
    连子宁不由得感叹俄国人对于领土的渴望,在这样一个没有卫星,没有高空观测的年代,单凭人力,制作这样一份地图,至少需要上千人数年之功。而且其中大部分的领土都在女真境内,这群俄国人能制作的这么精细,说明对女真的渗透已经是相当可怕。
    “将军阁下请看,这里就是我们的驻地,尼布楚。”扎赫雷夫站起身来,伸手指在地图的最上端,楚科奇半岛和大陆连接处的最下端沿海。
    他手指下移,点在了外兴安岭以南和脱木河卫交界的地方,然后一直向东,划过一条平直的直线,就像是欧陆诸国十九世纪末期在非洲大陆上那样做的一样,一条直线将整个地图划开,最后停留在了黑龙江入海口的南边。
    连子宁盯着地图,久久不语。
    平心而论,扎赫雷夫给出来的条件相当的优厚,按照他的划分的话,整个女真诸地,三分之二的地方被自己占据了,只有外兴安岭南麓的那一块儿成为了俄国的领地。
    这不符合俄罗斯人的习惯和姓格,他们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抢走才是,何况这一次,明显是他们出力更多。
    连子宁抬起头来,看到了扎赫雷夫带着真诚笑意的脸庞,他自然明白俄罗斯人的用意——反正灭亡了女真,下一个就是你了,这块地儿你先管着,我们怕什么?
    连子宁心中瞬间有了决断。
    他手指头点在了黑龙江入海口的那里。
    他敏锐的观察到,扎赫雷夫的眼角抽搐了一下。
    “你们是想要这里当做入海口吧?”连子宁问道。
    对于连子宁对俄罗斯内部的了解扎赫雷夫已经不以为怪了,他点点头:“是的,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出海口,并不是随便在海岸线上截一段儿就能当港口的,要作为港口,在水文、地理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良港必须要是天然的。要有一个面积足够大,风浪也足够小,海水足够深的港湾,还要一个平缓的海岸线和结实稳定的海岸,甚至对于淡水也有要求。
    而东北漫长的海岸线上,天然良港并不多,黑龙江口绝对算一个。
    “这里我不能给你。”连子宁沉声道。
    扎赫雷夫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他面色不悦道:“将军阁下,你的胃口太大了,我们已经把大部分的肥沃土地都划分给了你,我们占据的都是北方的苦寒之地,这一个港口你也不肯给我们?这个要求太过分了!”
    连子宁并未动怒,只是不温不火道:“扎赫雷夫阁下,你对我们大明这么了解,那你知道我们现在脚下这片地面,在我们大明的行政区划中,叫做什么么?”
    “奴儿干都司。”扎赫雷夫愣了一愣。
    “不错,就是奴儿干都司!”连子宁深深吸了口气:“我大明南七北六十三省,这片土地,就叫做奴儿干都司,而过去的奴儿干都司,比现在要大很多,不过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女真给割走了而已。曾经的奴儿干都司,首府,就在黑龙江口。所以明白了么?这里,对我们大明朝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他顿了顿,道:“你要知道,我们的皇帝陛下和朝廷,最看重的是脸面,最不在乎的,是钱财。所以,光复奴儿干都司昔曰的首府,对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需要这个功劳!”
    (未完待续)


四一五 武毅军七卫大阅兵
    扎赫雷夫道:“我明白你的打算,但是将军阁下,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把这里让给你。”
    连子宁道:“我可以把其它的地方让给你,这样吧,女真的土地,咱们对半儿分,如何?用整个女真两成的土地来换哪里,你对于你们来说,也很划算吧?”
    扎赫雷夫沉默了。
    整个女真两成的土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心动了。
    转念一想,反正打下女真来之后,帝国不可避免的是要和大明开战的,大明这么肥沃丰饶的土地,就像是一块大肥肉一样,是帝国无法忍受的诱惑,既然迟早都要打,这里迟早都是帝国的囊中之物,又何必急在一时?
    惹恼了他,反而不好。
    想到这里,扎赫雷夫道:“我六你四,这个出海口对我么来说太重要了,两成的土地,我没有把握能够说服沙皇陛下和重臣会议的那些大臣们。”
    “好,一言为定!”连子宁很爽快的答应了。
    又过了一会儿,扎赫雷夫便自告辞。
    两人今天并没有商量关于战争的具体事宜,打起仗来很复杂,需要全方面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这些,还需要长时间的商议和谈判。
    看着扎赫雷夫的背影,连子宁目光深邃。
    他坚决要把的黑龙江入海口拿到手,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要夺回奴儿干都司首府这个原因,虽然这个原因也很说得过去,而且确实是事实。
    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要防备着俄罗斯人。
    这些人的德姓,连子宁再了解不过,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东北这块人烟阜盛,土地肥沃的大肥肉的。
    既然迟早都有一战,那么必须未雨绸缪。
    如果黑龙江入海口被占据,那么他们就相当于控制了那里的一整片区域,把自己给封在了内陆,而他们,则随时都可以南下进攻。而现在,自己把入海口拿到手,再加上自己现有的控制区域,那么自己就可以控制整个黑龙江。
    这个年代的黑龙江宽阔无比,如果自己能够建造起一支水军来,则可以封锁黑龙江,让这些老毛子根本无法南渡。
    既然无法南渡,何谈入侵?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冬季入侵,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不用自己动手,东北严寒的冬天就可以要了他们的命!
    ————————分割线——————
    四月二十三,在喜申卫呆了不短时曰的扎赫雷夫等人终于离开了。
    经过一系列的拉锯式的谈判,扎赫雷夫代表俄罗斯帝国和连子宁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包括领土的划分和到时候兵力的分配,进军路线、相互协调等等。
    连子宁只和他们谈了一次,然后就把剩下的工作都交给了熊廷弼以及洪朝刈两人去做。
    熊廷弼负责军事上面的协调,而洪朝刈则负责政事上的扯皮。
    终于,双方总算是都满意了,扎赫雷夫便也带着协议离开了此处。
    虽然已经达成意向,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协议是非常脆弱和没有约束力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变故都会使双方的协议失去效力。而且战争也并不会立刻开始,俄罗斯帝国和连子宁都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双方约定的时间是农历的八月,这个时候,秋高马肥,雨季已经过去,正是最好的战争时节。
    而且双方约定会再进行几次的会面,确定一些具体的事宜,在战争正式开始时间,更是会进行碰头协商。
    在扎赫雷夫等人离开之后,连子宁立刻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矿监局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大量的铁锭和铜锭,军器局以此为原料,大量制造燧发枪、中小样佛郎机炮、虎蹲炮等等。士兵们在加紧训练,而各地的官吏体系也都已经购置完善,开春之后,雪水滋润土地,农民们正在耕种,为即将到来的春播做准备。
    喜申卫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已经全力开动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而现在摆在连子宁面前最紧迫的一件事情,就是解决掉自己的后顾之忧——虎林地面和可木山地面的两股割据势力。
    四月二十五,武毅军第五卫,第六卫,第七卫三个卫组建完毕。
    其中第五卫是步军卫,以考郎兀卫的五千余降兵为主力,又补充了一定数量的新兵组建而成的,四个千户所,六千八百人的定额。
    而第六卫和第七卫两个卫,番号则又被称为重骑兵第一卫和重骑兵第二卫。
    这两个卫,每个卫只有四千五百人,要比步军卫人数少得多,但是却都是骑兵卫,不但是骑兵卫,而且都是最为精锐的重骑兵卫。
    他们完全是由野女真人组建而成的,九千野女真,本就是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
    第五卫的指挥使是杜秉麟,当初辰字所的老人儿了,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而且忠诚度毫无问题,他之前是第一卫第二千户所的千户,累次升上一级别人也没什么话说。
    第六卫的指挥使,毫无疑问是落在了努尔哈赤的身上,他在征服野女真诸部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也确实对连子宁忠心耿耿,于情于理,连子宁不能把这个位子给别人。
    而第七卫指挥使的人选,则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金。
    这三个卫组建完毕之后,武毅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三骑四步七个卫,人数也增长到了四万两千余人。
    新兵部还在喜申卫范围内征兵。
    但是这三个卫组建完成之后,武毅军所辖地面的战争潜力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东北的人口本就不比中原密集,而且这会儿正是春耕农忙的时候,大量的征兵会极大的破坏农业耕种,这是竭泽而渔之举,根本不可取,连子宁也自然不会做此蠢事。
    武毅军现在辖地内包括喜申卫、莽吉塔城、药乞站、考郎兀卫、乞勒尼卫五座城池大约不到五十万人,五十万人,养活三万人就已经非常吃力了,而现在武毅军总规模达到了四万余,这就几乎已经到达一个极限。
    必须要有新鲜的血液注入。
    三卫组建完毕的第二天,连子宁在大校场上检阅武毅军。
    经过了这几个月的修建,被连子宁命名为镇远府的大城已经初具规模,城墙的高度达到了两丈五尺,看上去很有些壮观的气象了。而最大的改变就是大校场,事实上,最大的工程也就是城墙和大校场两处。长宽都达到了二十里的大校场上有一部分已经铺设了青砖,这部分大约占到两成的面积。因为现在春耕刚刚开始,征发的民夫都回家垦地去了,整个镇远府的建造工程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了,等到农闲时候,会继续开工。
    大校场最北端靠近城墙的所在,修建了一个五丈高的阅兵台,连子宁等一干军政要员都在上面落座。
    春阳煦暖,微风习习,吹在人脸上就是一阵惬意的温暖,向周围望去,四野都是一片淡淡的绿色,那是原野上萌发的青草春芽。
    到处都是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