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好,我这就修书……只是活动打点需要银子,这我可没有!”
“大约多少?”
“偏僻之地县令,有个一两千两足矣。”
“我让人做事,一向从宽,我给你三千两银子。”俞国振道:“事成之后,你推周宜兴的事情,我可以秘密赞助三万两。若是需要更多,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到时还得答应我一些条件了。”
张溥毫不犹豫地点头,三万两虽然仍有不足,但他深信,到时只要再许与重利,俞国振肯定会出更多的钱。
想到这,他又有些担忧:“济民。那个田常,你真将他扔海里了?”
“现在还没有,他要去会安见识一下。”俞国振淡淡一笑:“谁都知道,我们钦‘州可是蛮荒之地,总有瘴疬,所以得个急病什么的总是难免,他的仆从也纷纷感染时疫。只有两三个回去哭诉。”
此语说出,张溥觉得身上有些发冷。
俞国振甚至不需要特意地安排,田常他们可不会顾及什么个人卫生问题。到了会安之后,安排人引他们去沼泽河沟转转,然后被蚊子叮个几回。再喝点生水什么的,虐疾来了隔离,死得差不多了再用点金鸡纳霜,一切自然而然,全无下手的痕迹。
张溥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他犹豫了一下,就象没有向俞国振示警田国亲已经看中了俞国振的财产一样,他也不准备为田常求情。
外戚、阉宦和清流,虽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依附于朝廷这棵大树上吸血的寄生虫。可彼此间还是有竞争的。张溥为了挺起周延儒,必然会向田国亲求助,甚至还得打点内廷的曹化淳等,但只为了一个已经惹怒过俞国振的田常而开口,张溥还没有无私到这种境界。
他现在想的。是如何修复一些与俞国振的关系。
沉吟了一会儿,他道:“济民欲修大典之事,似乎还有不妥。盛世修典,乃是朝廷大事,济民如此做,未免有逾越之讥。”
俞国振笑道:“此事我只管出钱。别的事情一概不问,暂时由盗泉子主持,癸泉子、宋先生、万先生等诸位夫子相助。癸泉子道长建议,我们所修为《三皇宝典》,共分《神农典》、《伏羲典》、《黄帝典》三大部,我听得觉得有些道理,但此事我是外行,还得多征询众人意见。天如兄知道此事就成了,自然,若有不得志的饱学鸿儒,天如兄也可向我推荐。”
张溥笑着应下,却看了万时华一眼。若是真再向俞国振推荐饱学鸿儒,在新襄呆久了,几顿红烧肉一吃下来,只怕也和万时华一般成为俞国振的死忠吧。相当初,自己委托万时华来觑视俞国振在新襄虚实时,还自以为得计,布局宏扩所谋深远,却不想是平白为俞国振送来一个人才!
协议既成,这一顿饭便宾主尽欢。新襄的餐饮发展得也很迅速,为了让虎卫所吃的罐头食品能够兼顾营养与口味,也为了满足俞国振口腹之欲,来到新襄的各流派厨子们聚在一起专研,象是味精之类的,俞国振早就弄出来了,每趟从青岛口回来的船上都装着大量干海带,便是味精的原料。至于胡椒、辣椒、花椒等调味料,在新襄也是绝对不缺的。俞国振宴客,厨师们当然要拿出全部的本领来,吃得张溥赞不绝口,只恨肚皮不够广阔。
他吃完之后,万时华引他回住处,两人行在大街上,张溥脸上的笑意就淡了。
“茂生兄,你当真要跟着济民走下去?”到了小区入口处,张溥问道。
“天如,《礼记》你比我熟,你说,是大明别的地方还是新襄更接近于《礼记》中所载的大同?”万时华转过脸看着张溥。
“此为俞济民蛊惑人心之地,他自然……”
“我不想听你在背后诋诟南海伯。”万时华打断了他,辩论他不会是张溥的对手,因此自顾自说下去:“我们都是读圣贤书的,圣贤说要大同,我们便都赞成要大同,但天下如何才能大同?《礼记》里未曾说过,圣人说克己复礼是为仁也,也只是仁而不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如此好,可就是圣人都说不清如何能至大同!”
“直到来了新襄,我才知道,原来大同真有可能。大同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南海伯常讲,不要只听一个人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做什么,阉党、外戚、清流,皆是如此……天如,请吧。”
说到这里,万时华觉得没有必要再与张溥说下去了。
或许明天,张溥就会主动要求搬出他家吧。
四三一、塞外飞传虏寇关(一)
感谢孤雁死的慷慨打赏,继续向大伙拜求看出的月票!大战在即,月票助威!
“看来还需要大量人手,先得将码头建好来,咱们争取在明年五月之前便能通过轨道运送铁矿石。”
俞国振说话的地方正是石碌,他最初的想法,是直接用船来运送铁矿石,但到了这里多方了解之后,才发觉此地降水虽是充沛,却是集中在雨季,而到了枯水季,当地黎人甚至饮水都困难,有“一人饮水三人担”的感叹。当初苏轼被谪贬于此,他便在文中记载:“昌邑之东北,近黎岐,高燥,民以刀耕火种为业。西南浮沙荡溢,垦之为田,必积牛之力,蹂践既久,令其坚实,方可注水于农事。踏风车取水灌田,或一辍工则无成……”
故此,直接从石碌取矿船运,是不现实的事实,必须先通过轨车,将矿石运至叉河,然后再在叉河装运船,到昌化江入海口北的海尾老市,于此换装海船,再转运新襄。这也就意味着,至少要建两个码头,一个是在叉河与昌化江交会处,建一个供河船载货用的小码头,另一个则在海尾老市,建一座大型的海港。
好在现在新襄的基础建设兵团数量已经空前膨胀,那些初来新襄的劳力,别的技能还未学会,到基建工地挖路铺石之类的总是可以的,因此俞国振可以抽得出足够的人手。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卫生防疫工作,只要卫生防疫工作跟得。劳力的意外死亡率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就不必担心他们会出现太大的情绪波动。
如今天下乱象已生,一个能吃饱饭拿足钱,还可以让家人过体面生活的活计可不好找,越是经过离散的百姓,就越珍惜这一点。
“是。”
“铁轨倒先不急,先将矿区通往叉河码头的石路铺出来。与当地黎人要处置好,咱们不缺钱,休要为了节约几文钱弄得当地黎人闹事。”
“南海伯只管放心。我必做成此事!”
万时华几乎是拍着胸脯立军令状,俞国振笑道:“虽然明面是张天如在为你请托,实际我只是借他个名头。如果我料不差,崇祯十二年二月,你便可以任,那在那之前将土路弄出来,我让新襄为你准备铁轨,待你任之后,便可推动轨道辅设。”
“二十里路,而且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人手又充足,我能做到!”
俞国振略有些唠叨的吩咐没有让万时华心生不快。相反,他感到自己身重大的责任。除去会安总督胡静水、羿城总督将岸和新杭总督张正,他是第四位得到独当一面机会的新襄体系下的人物!
而且,俞国振反复强调过钢铁对于新襄的意义,特别是看到蒸汽机等需要大量消耗钢铁的玩意之后。万时华明白,这里便是新襄的未来骨架之所在。俞国振将这里交给他,并不是因为新襄无人,只是因为他在观念转变过来之后所作所为都入了俞国振眼罢了。
两人又讨论了一些未来对待黎人的问题,昌化县靠海,汉人早就在此生活。黎人也有不少,双方有些矛盾,不过大体还算和睦。处置好与他们的关系,万时华早就对俞国振的政策心领神会,那便是安抚老一代,归化新一代,同化下一代。
“我料想,两到三年之内,可用于交通的蒸汽机便能拿出来,到那时,运输问题也就方便……”
正说话间,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紧接着,一骑虎卫顺着道路跑了过来。
“公子,有紧急军报!”那虎卫到了俞国振身前,将手中的一封折好的密信交了出来。
俞国振微皱了一下眉头,打开后看了看,顿时神情肃整起来。
万时华知道自己不属于军队系统,不该去打听发生了什么,但从俞国振神情来看,似乎是有大事发生了。
“建虏又南下了。”俞国振收住密信,见万时华一脸好奇,便开口解说道。
他心中有些懊恼,密信乃是从辽东直接传来,高二柱如今人在朝鲜,便是打探辽东的消息。原本虎卫的情报网只是集中在南直隶和湖广一带,京畿附近只有一些据点,崇祯十年初时捕获了尚可喜,高二柱从他口中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再与朝鲜那边传来的消息相应证,于是让秦盛亲选拔倭国人,伪作与建虏通商,从而建立起了在辽东的情报系统。只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展开,所得到的消息尚迟。
就在俞国振南下不久,倭国人探听到建虏准备出征的消息,只不过最初时所有的消息都说是要再征察哈尔土蛮,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分兵两路攻伐大明。
在得到确切消息,已经是九月一rì,建虏右翼军扬武大将军多罗贝勒岳托部早已出发数rì,而密探迟迟传不出消息,到九月四rì,奉命大将军睿亲王多尔衮率的左翼军亦出发,消息才传入朝鲜,然后再从鲜国北传到南。高二柱得到消息,立刻遣三艘快船南下,借着北风,仅用四天便到了海,然后又用了二十六天传到新襄。
也就是说,俞国振现在接到的消息,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建虏只怕已经纵横于京畿了。
“该死……经过崇祯九年的京畿之战和崇祯十年的皮岛之战,还以为建虏会稍稍休整,却不曾想他们一缓过气就来攻打大明啊。”俞国振叹了口气:“不过也是必然,强盗饿了,自然就要掳掠。”
“朝廷里外,尽是酒囊饭袋,主公当真要为朝廷效死力?”万时华听得俞国振说起军务,心中一激荡,有些忍不住,慨然道:“臣下以为万万不可!”
他激动中,对俞国振的称呼改成了“主公”,而自称也变成了“臣下”。话说完之后,两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却又都觉得很自然。
在他们周围,不是虎卫就是测量员,都是自己人,也没有什么隐瞒的。俞国振笑了一下:“茂生先生何出此言?”
“非我一人有此疑问,如今新襄有调研员四十七名,与臣下一般愿意为主公效死力者,已有其一半。但臣下等尚有一虑,主公若只yù为大明一忠臣,rì后少不得鸟尽弓藏那一rì,主公心血,毁于一旦,臣下等就不必多此一举。”
“我看起来……象是大明的忠臣么?”
“比任何人都象。”万时华曾经郁郁不得志,当初的那愤怒中年的脾气,这一年来改了许多,可终究还是保留了些,话说到这,他也顾不得别的,言辞激切起来:“这些年来,大明哪里有了什么灾难,哪一次不是主公身先士卒挺身而出?主公消耗无数鲜血财力,于南直隶、湖广破流寇,于北直隶、皮岛败建虏,名王单于,死在虎卫手中者不知凡几,便是高迎祥、扬古利这样的巨酋,亦是主公临阵所获!朝廷中jiān邪当道,不知重用主公,以军国大事相托,只是弄了个有名无实的伯爵之位,主公就是想为大明百姓做点实事,却还要担心有人进谗言,不得不借张天如之手。”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