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理解,二柱还是忠实地执行了俞国振的命令,那人被解开放下,呲牙咧嘴地活动了一番胳膊,然后翻脸看着俞国振:“小子,休想从我嘴中掏出一个字!”
    俞国振微微笑了起来:“从你嘴中,我知道的已经足够多了。”
    那人愕然。
    “并非只有开口说话才会泄露机密。”俞国振低声缓语:“你不开口,那就证明一件事情,你身份见不得光,绝非官府中人。”
    “若你是厂卫中人,在抓你之初就喝骂出来,搬出身份充大装爷了,但你一声不吭,而且一露出马脚便全力逃窜,这说明你非匪即贼。”
    “但一般的贼匪,没有你这般硬气,受了二柱的手段却一个字都不说,至少也要破口大骂。因此,我又推断出,你不是普通贼匪,就是如今祸乱中原的高闯手下,也没有几个你这样的人物。”
    俞国振说几句便停一下,注意观察那探子的反应,探子这个时候脸色已经没有开始那么镇定了。
    俞国振见此,很满意地笑了:“象你这样的人物,却被派来充当探子,这倒让我有了些好奇……这么一想,你的身份几乎呼之欲出。”
    那个探子冷笑起来:“我倒不相信,你这小子能猜得出我的身份!”
    “你应该知道,我自山东招来了一些逃脱兵灾的难民,因此对他们的乡音极熟,你的声音里,便也带着山东音啊。”俞国振慢慢地道:“想来……原籍是山东吧?”
    探子的脸色顿时变了:“这不可能!”
    “你自以为乡音已改,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多大变化,呵呵……”
    “绝不可能,我在扬州住了十年……”
    探子说到这,话音嘎然而止,怒视着俞国振,俞国振微微笑了起来,这探子就算是经过专门的训练,却还是被他套出了重要情报!
    “你说的不错,你口音中确实已经没有乡音了,我方才只是讹你。”
    “你!”
    “你自以为嘴硬高明,其实在我眼中,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俞国振伸出一根手指:“现在是崇祯五年,你十年前到的扬州,让我想想,十年前山东发生了什么大事……”
    当他说到这的时候,那探子脸色已经大变,露出惊怖之色!
    他并未小看俞国振,因此来窥探得很隐秘,就连二柱在镇子里布下的眼线,都没有发觉他的窥探,若不是半路上被俞国振看出破绽来,他此行就能圆满!
    可现在俞国振不仅看出了破绽,甚至还打破了他的掩饰,将他隐藏得最深的秘密也翻了出来!
    若只是他一个,并无太大关碍,可此事背后却牵涉到成百上千人甚至更多,若是连他们背后的人物也扯出来,那可就是大祸事!
    “十年前是天启二年,山东……闻香教举事。”俞国振看着对方脸上的恐惧,淡淡的略带嘲讽的笑意浮上了他的脸:“徐鸿儒死,而王好贤逃到扬州。”
    这个时候,那探子已经一个字也不肯说,只是死死咬着牙,屏住了呼吸,似乎是怕俞国振从他的出气中再得到更多的消息。
    “虽然后来王好贤被捕杀,但也有传言,死的只是一个替身。”俞国振又慢慢道:“我倒是比较相信那传言,王森、王好贤父子一般,虽然志大才疏,只能糊弄一些乡野中的愚夫愚妇,可他们至少有一个长处,就是足够怕死,也足够会逃命。”
    王森便是闻香教的创始人,俞国振自方以智那儿听到了不少有关此人的传闻,他曾经在万历二十三年被捕,但竟然还给他从大狱中脱身,一直逍遥到万历四十二年被一个弟子出卖再度入狱,五年之后才死于狱中!王好贤是王森之子,原本躲在滦州,徐鸿儒举事之后他竟然从滦州逃到了扬州!
    “住口!”那探子听他口中侮辱王森、王好贤父子,再也按捺不住,厉声喝斥起来。
    “我难道说错了?王好贤倒是聪明,在扬州放出一个替身,然后自己仍然隐身扬州,这样谁都不会想到,已经死在扬州的他,仍然活在扬州。”
    说到这里,俞国振的脑子里却在疾转,他与闻香教没有任何纠葛,王好贤派人来窥探他是为了什么?
    那个探子愣愣地看着俞国振,象是看鬼魅一般,好半晌之后,他终于开口道:“你……你如此足智多谋,当然看得出,这朱家皇帝的江山,如今是坐不稳了!”
    俞国振愣了一下,笑了起来:“那又如何?”
    “我家教主身负天命,乃是弥勒转世,当执掌天下,之所以时运不济,只不过是因为辅佐他老人家的文曲、武曲二星尚未降生。你如此年幼,便有如此之智,必然是文曲降生,只要你辅佐我家教主,荣华富贵,触手可及!”
    这探子果然是闻香教的死忠,明明落入了俞国振手中,却开口劝说起俞国振来。俞国振双眉一聚:“哈,我就算是文曲又有什么用,没有武曲,还是不成啊。”
    探子大喜,只道自己的劝说让俞国振有些动心,此时世人愚昧之辈,往往迷信,那探子自己就是狂信徒,因此又开口道:“你只管放心,武曲也已经降世,而且手绾兵权。只要你愿意辅佐教主,便能与他相见,到那时,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浑沌之天!”
    “哈!”
    俞国振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对联倒是有气魄,可是闻香教的作为,却不是那么有气魄!
    无论闻香教,还是它的本宗白莲教,俞国振都没有什么好感。他问出了自己想问的消息,虽然王好贤与那个什么武曲星身在何处如今又是什么身份尚未得知,但俞国振明白,那消息是不可能从这探子口中得到的。
    “将这厮再绑起来。”他向二柱道:“明日送到县城去……闻香教的妖孽,这可是大功一件,我们襄安巡检司少不得有赏赐下来!”
    高二柱听到他这话,微微愣了一下,小官人可是从来都不将官府的赏赐放在眼中的。他们这个巡检司的身份,是在擒杀太湖水贼之后为了避免有心人而打起的保护伞,小官人突然提起此事,必有深意。
    然后他就会意,点了点头:“官人说得不错,教匪可比湖匪值钱!”

四六、鳖宝种珠
    “该死的小贼!”
    探子蜷缩在柴棚之中,心里暗自冷笑。
    他以为他的打算自己不知道么?只不过这次自己要让他失望了!
    夜已经深沉,探子悄然起身,绑着他的绳索,已经被他磨断了。他活动了一下四肢,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向周围看了一圈。
    暗中,定然有人监视,想要顺着自己这根藤,摸到教主那只瓜!
    探子再次冷冷一笑,这回定要教那厮吃个憋!
    在探子悄然无声离开之后,远处伏在地上的一道身影爬了起来,快步来到院门外,敲了敲门,低声说了句什么,门便打开了。
    火把被点燃起来,高二柱的脸在跳跃的火把光芒下显得阴晴不定。他走进门,与守着门的父亲高不胖点了点头,然后快步向着俞国振的房间奔去。
    “已经走了?”见他进来,正在烛火下用小毫写字的俞国振问道。
    “是,走了。”
    “想来这厮会担心我们跟着他找到王好贤……哈哈,他一定会疑神疑鬼,一路上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我们的人跟上了。”
    俞国振轻声笑了起来,他其实是个贪玩的人,对于有趣的事情,一向是不吝啬笑容的。
    “小官人,若是要追,现在还追得上。”跟过来的高不胖低声道:“小人在塞上追踪马贼的本领,还没有丢掉。”
    “不必了,我本来就是有意放他走。”俞国振摇了摇头:“追上也没有什么用处,我若是他,必然去金陵,在若大的城市之中,你那套追踪技能未必有用。闻香教是个大烦恼,能够不惹就不惹,但若是他们真想来寻我们的晦气,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俞国振确实没有准备与闻香教直接对上,虽然经过十余年的镇压,闻香教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关键是它如百足之虫,总是死而不僵。目前阶段,俞国振还不准备惹上这样的一个大麻烦。
    十八天之后,确认自己果然没有被追踪的探子终于赶回了扬州。
    此时扬州城,也是大明帝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门、平山堂一带,人烟稠密往来如织。在扬州城中,隐藏一两百个人物都是轻而易举,更何况是一个王好贤。
    不过在扬州城,他的名字不是王好贤,而是宋保义,明面上是隆盛大染坊的东家,暗地里又是盐枭的代理人,但无论是哪个身份,都不会让人想起曾经掀起风云的邪教教主。
    他如今已经有五十余岁,因为保养得好,却还和四十许人一般,背着手穿过街巷时,两旁的伙计摊贩纷纷向他行礼问好,他也笑吟吟的一一应答,偶尔遇着几个老熟人,还停下来与他们拉几句家常。
    这些人当中,既有他派出的暗哨,也有对他身份毫无所知的街坊邻居,当他一摇三晃地进了自己的宅院之后,他脸上的笑意仍然没有褪去,但目光却已经变得阴鸷冰冷。
    “方三儿回来了?”
    来到内院密室,他冷声喝问,声音中带着一股威严。
    “回教主,方三就在外头。”
    “让他进来见我,我令他小心探察襄安俞家之事,他究竟是怎么做的!”
    探子方三儿快步进了密室,立刻拜倒在地,神情极为虔诚,仿佛拜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天上的神佛。
    “三儿,你怎么失踪了这些天?”王好贤与他说话时脸上带了一丝和蔼:“莫非出了什么事?”
    “启禀教主,弟子失手,被那个俞国振发现了身份。”方三儿脸色极为难看,从怀中拿出一张纸:“他还将这东西放在弟子身上……”
    方三儿是在离开襄安的两天之后才发现那张纸的,那其实是一封简短的信,既无开头,也无落款,内容也很简单,俞国振只想护卫乡梓,对缉拿邪教并无兴趣,因此双方互不往来,整个无为县,都禁止闻香教之人进入,若再有闻香教探子入内,那么擒一个杀一个。
    一边看着信,王好贤一边听方三儿将失手经过源源本本说了一遍,在听完之后,他放下那张信纸,沉吟了好一会儿。
    “三儿,你是我的左膀右臂,在教中诸众中,你是眼光最好的,向来打探消息的重任,我也都交与你。”王好贤道:“你觉得……这个俞国振其人如何?”
    “此人虽然年幼,却心细如发,而且深谋远虑,正是文曲降世,若教主能得他辅佐,大业必然可成!”
    王好贤愣了一下,哑然失笑:“没有想到三儿对那小子评价如此之高,据我所知,他才十六岁……你以为他是甘罗还是孔融?”
    “教主,弟子以为,拿甘罗、孔融比他,都太小瞧了他。”方三儿略一犹豫,还是将自己所想的说了出来:“弟子另有一比,他便是教主的子牙尚父、卧龙先生!”
    此时《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都已经风行于世,评书话本里没有少宣扬姜尚与孔明,扬州又是文化重镇,因此王好贤与方三儿都对这两个人物极熟悉。听到方三竟然以姜子牙与诸葛亮比俞国振,王好贤觉得未免有些过了。
    “真有这般厉害?”
    “弟子自诩小心,可直到现在,弟子还不知道是哪儿被他看出了破绽。弟子闭口不语,原本以为可以保守机密,可他竟然能由此就猜出弟子身份,弟子逃走时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