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人为地给孩子的成长制造障碍。这就是我目前十分关注家校合作问题的原因。
  书包 网 qi70。com 想看书来霸气书库
一、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1)
“爸爸妈妈和老师,我知道你们的所谓合作是什么。这种合作几乎从我上小学就开始了。就是你们的合作,使我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周末和闲暇时间。你们一直就合作得很紧密,特别是爸爸,不但天天守着我学习,还没事就往老师那里跑,数落我的种种不是,你们还要怎样更紧密地合作呢?如果家校合作仅仅是学校在家里的无限延长的话,我现在就声明‘我反对这样的合作’。”
  好一个叛逆的孩子!我也声明:我支持这位同学的想法。
  这是《今日父母》杂志曾经作过的一个专题:关于家校合作。他们先期作了一些采访,上述“叛逆言论”就是他们的采访对象——江西省某校高一学生赵××的心声与宣言。该杂志在2002年第12期以《从父子对垒看教育的水火之争》为主题,报道了15岁高中生赵××与其父亲在家校合作问题上的不同看法。详细内容我在这里不用描述了,单看看编辑们所配的两个标题就足以了解这父子俩之间的矛盾与各自的心态了:一篇是《为了儿子我还能做些什么》,副标题——一位父亲的痛苦独白;另一篇是《我反对这样的合作》,副标题——一位苦恼孩子眼中的家长与学校。一位在“痛苦”,一位在“苦恼”,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家长与学校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怎样合作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围绕这一系列问题,《今日父母》杂志又举办了有记者、学生、家长、老师参加的一系列座谈,大家很认真地坐下来探讨关于家校合作的意义、方法、效果及成败等问题。我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看法,回来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许多想法表达得不够透彻,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必须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
    误区一:家校合作目标不明确或不一致
  “哪个当爹妈的不盼着自己的孩子好啊!”这是家长们常说的一句话;“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出色呀!”这也是老师们的心里所想。这样看起来好像目标绝对一致,相互配合应该不成问题。可实际情况却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家长和老师之间互相埋怨、指责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我知道一个学习非常不错的小男孩,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思。由于他在学习方面比较省心,班主任老师更关注他在“做人”方面的一些不足,提醒他不要老迟到,要为集体做事,要学会关心他人等等,甚至有一次我在楼道里发生了眩晕,他回过头来问候了我一句:“关老师您没事吧?”我就给他写了一封感谢信,表扬他学会关心人了,鼓励他做得更好。可是他的家长对这一切都不以为然,眼睛只盯着成绩,挑剔年轻老师的教学,埋怨学校不安排校车接送学生,甚至把家里的闹钟拨慢15分钟,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而迟到。像这位家长的种种做法,能说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一致吗?
  聚焦于学生分数的家校合作,成功概率很低,是现今教育体制下的一种无奈。即使一段时间家长、学校抓得很紧,配合得不错,成绩一度上升,但往往很难保持,因为“治标不治本”,只能给家长和老师一瞬间的欣喜。江西那位赵××同学满腹牢骚:“语文老师没完没了地让我们分段写中心思想,我不明白,一篇好好的《荷塘月色》何以能读得如此支离破碎?这些东西实在用处不大,学也白学,还容易把人的正常逻辑搞乱。”就这种心态,老师和家长逼着他把《荷塘月色》背得滚瓜烂熟,就能提高语文成绩吗?这种“短期行为”,“现实主义”家校合作正在被家长和老师们实施着;数学老师让家长在孩子不及格的卷子上签字;化学老师让家长督促孩子默写化学方程式;语文老师让家长看着孩子背《出师表》……每一科老师的目标都很明确——家长要监督孩子提高我这一科的学习成绩。
  有些家长真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配合”老师,可惜能力有限,再说孩子未必听你的,跟孩子打着闹着“狠抓”了五科,可能也就一科成绩有点起色。于是这科老师高兴:“你看家长抓了和不抓就是不一样。”其他几科老师就会埋怨:“这家长不负责任,我也没办法。”我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总会发出“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老师敬业情”的感叹。其实老师和家长很多时间是在做无用功,在一厢情愿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鞠躬尽瘁”,而孩子们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听一听这近乎冷酷的回答:“这段时间网上开始谈论‘家校合作’,近来爸爸也总说这件事,还说要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好好沟通沟通,研究一个使我‘浪子回头’的方案。我觉得好笑,我本人既然提不起兴趣,你们还合作什么啊?也不问问我究竟是怎么想的,似乎完全与我无关。你们这样不把我们的感受当一回事,就不怕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吗?”——这是孩子的真实心声,而且很有代表性,不过是绝大多数孩子“不敢”坦露的心声罢了。
  
一、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2)
  误区二:“家长陪读”就是合作
  今天的家长真不容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打拼之余,有相当多的人,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在孩子的学习上,花钱择校,请家教等不说,就是“陪读”——检查作业,亲自辅导,给孩子报听写,额外加作业,甚至就坐在孩子旁边监督学习的,也绝不在少数。以我刚刚送走的一个初中毕业班为例:全班49人,家庭环境相对宽松,不直接过问和干涉孩子学习的也只有四五个家庭,一一列举,值得思考:
  孙逊,女,爸爸为留日博士,孩子随父母在日本生活学习了4年,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品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只把握大方向,教育方式民主化,孩子有很大的自主权,业余时间参加校田径队,爱读书,喜绘画,练书法,兴趣广泛。学生会竞选落榜,她感到不公平,想去找校长理论,妈妈表态:你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我就支持你。最后中考报志愿,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中考成绩482分,班级第四名。
  王晓妍,女,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游历过许多国家,兴趣广泛,业余时间骑马、打篮球、用电脑绘画等。平时学习很轻松,除英语成绩优异外,其他各科中等水平,家长实行宽松管理,给孩子最大的自主权。只是在初三下半学期家长对成绩不满意,才过问和监督了一下,中考475分,在班里排第八名。高于平时成绩,轻轻松松考上理想高中。
  曹索米,男,爸爸是中央电视台《魅力12》节目主编。妈妈是海淀区某高中代课英语教师。家长全部精力都在自己的事业上,完全无暇顾及孩子,连吃饭都经常是各自在饭馆解决,更不用说直接关心孩子的学习了,一切自主,一切自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玩游戏或聊天,看起来似乎“不务正业”,但实际上该干什么心里比谁都明白。中考490分,班级排名第二,还称没考好。
  郝志旭,男,与上面三位同学不同。他的父母不太为他学习操心的原因是这孩子省心。他智力平平,反应不算快,数理化相对费点劲,但凭借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语文、外语有明显优势。从不用父母看着、逼着学习的郝志旭,凭借自己的实力,中考472分,班级第十三名,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令许多所谓聪明的同学羡慕。
  刘梦,女,这是一个争强好胜,成绩一贯优秀的女孩子,“不用扬鞭自奋蹄”,基本不需要家长督促,学习自觉性较强,行为习惯良好,中考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
  我掰着手指头数,据我掌握的情况,也就是这几位同学家长完全不“陪读”,可是成绩却相对理想。除此以外,我这个班还有44名同学的家长,或多或少地在充当家庭教师、家庭陪练、家庭督导的角色。而且真有一部分家长不遗余力地按照老师的布置和要求在“帮助”孩子学习:除去每天例行的检查,听写,签字以外,懂外语的家长辅导外语,学化学的家长讲化学,数学遇到难题家长帮着解答,居然还有家长是“全活儿”,什么都拿得起来,实在没这方面能力的家长或请家教,或买一堆课外习题逼着孩子多练。但中考结束后,我很不情愿地看到,这些在学习上花了家长大量心血和精力的孩子们,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我这个班反映出的现象有没有代表性还不得而知。我将继续关注和探讨这个问题。
  出现“陪读”误区的原因我想大概有三个:第一,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家庭来说成功或失败就是100%。家长想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留遗憾。第二,在今天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中考、高考确确实实维系着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前途与命运,家长和老师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三,老师们在教育观念上有偏颇之处,对家长期望值过高,把学校教与学的矛盾转嫁给了家长,不尽合理。第三点我是最不愿意写的,惟恐引起同行们的不满,而且坦白地说我本人也是认识超前,行为滞后。作为班主任(我不是主科老师)我也在违心地给家长们增加压力。但是我不想回避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搞教育的,应该要求自己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进步。
  在《今日父母》杂志组织的座谈会上,有一位家长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开家长会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报一下,仅仅通报情况的意义究竟有多大?老师在上课现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家长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家长在家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又能有什么办法?”这番话虽然不能说完全对,但也很直白地表达了人们对这种家校合作的不满意和不接受。据一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讲,在英国的学校,老师是不允许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认为那是表示对学校、对老师的不信任。虽然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别国的理念,但是我实在不能赞同每一位主科老师都给家长布置任务的做法。虽然老师们的理由很充足,既要提高成绩,但学生又不自觉,家长管一个孩子而我要管四十多个孩子……也真可谓用心良苦。可是教学毕竟是我们的责任,没有理由让家长分担过多,另外实践证明效果也并不好。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共9年时间,一直拿家长当“拐棍”,离开“陪读”就不学习的孩子,都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3)
  误区三:老师与家长联系=告状
  我敢说,100%的学生最烦老师找家长告状。我是老师,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站在学生一边。也许有人马上会提出质疑:难道你能做到不给学生告状吗?不能,确实不能。如果一定用“告状”这个词的话,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告出水平,告出效果,不做无用功”。不妨举一例说明:这是《今日父母》杂志采访我以后作的一篇专题报道,题目是《合作方法最重要》。引言部分是这样写的:一项成功的家校合作,挽回了叛逆孩子张小雨——小雨的班主任如是说。这位班主任就是我,我采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