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文由“霸气网*土猫”整理收集:。。cc
★更多全集书籍请访问:http://。。cc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作者:月梢
人物表
更新时间2012…2…7 0:31:56 字数:253
※武德7年※
——*——*——*——*——*——*——*——
【上官家】
上官嵘——亳州知府任上去世。
+老夫人韩氏=上官鸿
上官鸿——字奉直。梧州同知,升任庆阳知州。
+冯氏(玉容,在任9年)=长子上官熙(14岁)+长女上官青蔷(12岁)
+王氏(婉娘,在任2年)=三女上官青黛(5岁)
+小冯氏(叶容,在任近4年)=四女上官青薇(3岁)+三子上官煦(肚子里待出生)
+柳姨娘(含烟)=二女上官青莲(10岁)+二子上官杰(8岁,目前就是个打酱油的人名)
+碧桃(通房)
——*——*——*——*——*——*——*——
【王家】
王崇举(青黛外公。吏部侍郎卸任)
+老夫人缪氏=王赣+王彰+王宛娘
王赣——江宁知府,上官青黛舅父。武德十三年,礼部右侍郎
+宣氏=长子王阳(16岁)+四子王陶(10岁)
+刘姨娘(已故)=王阡(14岁,双胞胎哥哥)+王陌(14岁,双胞胎弟弟)
王阳(字纪行,庶吉士)
+曾氏(王阳嫡妻,永安伯嫡次女)
高氏(王家三老太爷的儿媳妇)
=金枝+玉叶
——*——*——*——*——*——*——*——
【忠毅侯华家】
华楠(忠毅侯,其在族中兄弟间行五,父在族中行二)
+李端阳(皇帝小姑姑,端阳公主)
=华韶彦(14岁,忠毅侯三子,族中行9)
华韶康(族中行7,父现任族长,三老太爷一脉)
华韶昱(族中行11,五老太爷一脉)
华鸢(12岁,华韶昱妹妹,12姑娘)
——*——*——*——*——*——*——*——
※武德10年※
——*——*——*——*——*——*——*——
【成国公郁家】
郁皇后
郁子都(15岁,成国公嫡孙)
郁子期(13岁,成国公庶孙)
——*——*——*——*——*——*——*——
【祁家】
祁珍(13岁,户部侍郎祁大人的六姑娘,唯一嫡女)
祁欢(15岁,户部侍郎祁大人的五少爷,最小的嫡子)
——*——*——*——*——*——*——*——
【武平侯王家】
王老夫人(上官老夫人韩氏手帕交)
孙女:王亭嘉(14岁,王家十姑娘)+王亭兰(7岁,王家十一姑娘,属龙,二月二,与青薇同年)
——*——*——*——*——*——*——*——
【周家】
周康(翰林院学士)
周丹娘(2姑娘,14岁)
——*——*——*——*——*——*——*——
【赵家】
赵玉华(礼部侍郎嫡女1姑娘,15岁)
赵玉质(礼部侍郎庶女2姑娘,13岁)
——*——*——*——*——*——*——*——
【皇室】
李昭(先帝二子李环之子,比皇帝小一辈,封号:和王)
李玦(先帝弟弟齐王之子,封号:齐王世子)
李玠(字诚宣,先帝九子,封号:宁王)
李瑜(先帝十子,当年皇帝的胞弟,封号:忠王)——包子妹打赏的“小太监”
李乾(王皇后所出皇长子,与李昭同辈)——与包子妹同庚
——*——*——*——*——*——*——*——
【季家】
季悟——左佥都御史嫡长子,(武德十二年,17岁)
季春——左佥都御史嫡女五姑娘,虚9岁,与青黛同年
季悔——左佥都御史庶子三少爷,虚9岁
——*——*——
(持续更新中。。。。。。)
第一卷 挥挥小手送亲人
第一章 过招,甩包袱
更新时间2012…1…18 9:09:07 字数:3081
淡淡的白烟一丝一缕地透过青瓷刻花草纹香炉顶的孔洞袅袅而出,气息清劲却不失细腻圆润,只是细品之下会发现尾调略带辛辣,给人凛冽之感。
上等白檀香,气质高华,乃是佛家上品香供。
只是她素来不喜,这气味虽然清雅却透着无限疏离,一如佛龛里供着的菩萨,淡漠清冷,永远一副冷眼看尘世的模样。冯叶容不禁想起小时候寄住在庵里的日子,娘日日焚香祷告,除了冷眼嘲讽,什么都没换回来,到最后还赔上一条命,从那时起她再不信什么菩萨,只信自己。
冯叶容敛了心神,偷眼瞄了瞄上首捻动佛珠的老夫人,暗忖,再过不久就能摆脱眼前这尊大佛了,眼下可千万别再出什么岔子。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小腹,幸好早有防备,没让姓柳的贱人抓住了把柄。
静默了一刻,老夫人忽然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睁开半闭的双目,目光掠过冯叶容,浑浊的眼底似乎划过一道精芒,嘴上却轻叹道:“不管是对哥儿、姐儿,你小心应付是没错,却不该一味宠纵。你是读过书的,也该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有些事做过了反倒会让人误会。”
这话说得可是别有深意。做人家后妈的,善待夫君前妻留下的孩子,人道你是贤良淑德;但一味娇惯,任其施为,不加管束,人家会说你是心思深沉,为自己的孩子铺路。
嫁入上官家近四载,冯叶容如今膝下只有一女,但谁保证她以后不会有儿子呢?何况现在……
冯叶容抬起头,面露惶恐之色,开口道:“母亲教训的是。确是媳妇的错。媳妇进门后这是头次搬家,还是去庆阳那么老远的地方,光顾着筹算上路的事宜,疏忽了几个孩子,实在该罚。”
“算了,事都已经出了,好在没闹出什么大乱子来。”
老夫人这一说,冯叶容顿时松了口气,却听老夫人又继续问道:“听说这几日你免了柳氏和几个孩子的请安,可是身子不适?寻大夫看了吗?”
冯叶容暗惊,“谢母亲关心,儿媳无事。只是刚过完年老爷的调令就来了,赶着要启程,一大堆子事情要忙,所以免了他们早起请安。”
“没事就好。这当口你要是病了,没人张罗搬家事小,耽误老爷上任可就不妥了。”老夫人点点头,又道,“头前我曾给老爷提过,要将黛姐儿养在我身边,老爷说孩子小,怕我劳累没应承。我原想着过两年再说,结果赶上老爷升迁,我这身子暂时没法起行,就想着把黛姐儿留下。本打算等老爷这两日交接完衙门里的事,再跟你们提提黛姐儿的事,不想今儿就出了事,瞧黛姐儿那样就算能下地,起码还得将养四五个月。你们启程在即,一路颠簸,我怕孩子受不住,这次去庆阳,黛姐儿就别跟着了,留在我身边。”
冯叶容暗喜,面上却不敢表露,为难道:“您老身子骨自去年入冬就不爽利,庆阳地处北地天气冷,大夫说不适宜您养身子,这才定了暂时留在南边。媳妇不能在您老跟前尽孝,怎好在将黛姐儿留下让您操劳?”
老夫人并未对冯叶容的“关心”表示出异常欣慰,只是淡淡地看了她一眼,“你无须自责,这事原就是我定的。熙哥儿、杰哥儿都大了,庆阳虽远,但出过十来位翰林,人才济济,老爷在任上更好请先生。莲姐儿那边自有柳氏看顾不必你多操心。蔷姐儿、黛姐儿不是你肚子里养出来的,名义上却都是你的闺女。你跟蔷姐儿因着玉容,关系自是更近一些。这几年,她也跟惯了你。过去庆阳那边杂七杂八的事不会少,你自个身边还有薇姐儿要养,再加上蔷姐儿,就别再为黛姐儿费神了。”
“这……”冯叶容不敢抗拒婆母,又不好正面反驳,犹豫道,“您当初是怕老爷无人照料,不让媳妇和柳姨娘留下。要不,媳妇还是……”
“定了的事就不必来回折腾了。”老夫人摆摆手,“人老了念旧,比起那庆阳人生地不熟,没个说话的人,梧州离本家近,妯娌姊妹都在左右,方便走动。再说了,荣禧堂丫鬟婆子一大把,又有朱嬷嬷在,还怕养不了个孩子。你还是操心搬家的事吧,老爷那里我自会去说。”
老夫人的话带着不容质疑的味道,冯叶容乐得甩了个包袱,不再多言,便顺着老夫人的话头应下了,“那黛姐儿以后就劳烦母亲了。”
“嗯,明儿我让人接黛姐儿过来。你手里杂事多,不必在我这里伺候了,下去吧。”
“是,儿媳告退。”
冯叶容离开荣禧堂回了集雅居。
挑了帘子进门,赖嬷嬷赶忙迎上来,扶着冯叶容坐下,“夫人,如何?老夫人怎么说?”
“教训了两句,最后说要把黛姐儿留在身边养。”冯叶容放低了声音,“刚刚在荣禧堂害得我虚惊一场,生怕老夫人知道了,开口要我留在梧州。”
赖嬷嬷面色一松,“今儿这事只怕是岚月轩那位下的套儿,趁着要去庆阳,集雅居的人刚好换一换。”
冯叶容点头赞同,“嗯!这院子里的人是该整整了。上晌多亏你拉住莲姐儿,不然我这胎怕是保不住了……”
赖嬷嬷笑着说:“那是夫人您吉人天相。这行程定在三月,刚好过了三个月,胎也坐稳了。路上小心些,定能顺顺利利到庆阳,给老爷添个哥儿。”
蹙着的眉头微微展开,冯叶容低头看着自己的小腹,唇角含笑道:“黛姐儿和蔷姐儿怎么样了?”
“三姑娘醒了一会儿,人懵懵懂懂的,进了小半碗粥又睡了。大姑娘一回屋就在房里砸东西,众人劝了一阵,才消停下来。”
“西院那帮小蹄子没个顶用的,让银红去那边看着,今晚别再出什么岔子了。明儿老夫人派人来,赶紧送过去。”冯叶容想了想,站起身,“走,去看看蔷姐儿。”
“夫人,您这是……?”赖嬷嬷不解,论理应该先去看看病着的三姑娘,怎么还想着去看闯了祸的大姑娘。
冯叶容眼尾一挑,微微笑了笑,“小孩子在老夫人那里受了委屈,我这做母亲的总要开解开解。”
赖嬷嬷会意,打发了银红去三姑娘房里,自己陪着冯叶容往东进走去。
那厢,丫鬟银红得了赖嬷嬷的吩咐,径直穿过角门往集雅居西进去了。
暮光流彩,倾泻在那覆雪的青瓦上,熠熠之色如琉璃烁金,让这清冷冬日添了几许温暖的色调。
银红踏进院子,抬眼一瞧,一时有些怔然。
辉泽下,浓密的睫毛泛着淡淡的金色,弯月阴翳下深如墨夜的双眸失了焦距,空洞中透着淡淡的迷惘,一抹萧索的笑意危悬于唇角。在她转头发现有人在院中的一瞬间,那笑容忽地失了踪迹。
银红眨了眨眼睛,对面那张柔弱的小脸透着病态的青白,紧咬着唇瓣显得有些紧张,两只小手抓着蓝布棉门帘,望着自己不知该进还是该退。
三姑娘还是原来那个懵懂柔弱的小孩子,好像没什么变化?刚刚定是因为阳光明晃晃的,刺得自己花眼了。银红轻轻甩了甩头,随即四下望了望,脸色一沉,三两步走到屋门前,抱起站在门口的小人掀开帘子进了屋,“姑娘怎么穿这么少站在门口,仔细再受了风。”
一进屋,银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