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3-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啦,我不多说了,你继续忙活吧。现在都过了酉时,多铎也快回来了。”

我正要转身出去,他就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颇有倦意地说道:“你正好闲着,就来帮忙吧。我腰酸背痛的,先歇会儿。”

“嗯。”我来到他旁边,看了看剩下的几本奏折,全部都是刑部送来的。摊开的那本很长,我一看抬头就知道,这是请他勾决死犯的折子和名单。

我协助多尔衮处理政务也有多年了,所以对他的很多习惯都非常清楚。面对这份名单,我根本不用请示,就用朱砂笔一个个勾了下去。

清朝承袭明制,死刑犯地处决,不是一件小事,地方就可以做主的。无论该人在哪里犯罪,京城省城、县城乃至边远山区,无论该人是平头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只要他犯了死罪,除特殊情况外,都得层层报批,由县报省,由省报刑部,刑部报皇帝,也只有皇帝亲自批准了,才能处决掉犯人。|。。部的官员,会把判刑定罪地人写成名单,让皇帝去勾,勾一个杀一个。

不过,其中也有个微妙之处,明朝的皇帝们在勾人的时候,并不是全勾,每张纸上只勾一部分,经常会留几个。慈悲为怀,皇帝是真龙转世,犯不着跟平头百姓计较,少杀几个没关系。然而到了崇祯时期,他为人严苛,向来都是全部勾掉,不放过任何一个死犯。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负责给皇帝整理书案的秉笔太监们就又多了一条生财之路——趁着这个机会将名单地位置调换。反正皇帝只管打勾,名字太多,又记不住,他们就索性就把下面名单挪到上面去,让没出钱的先死。等过段时间,看着出了钱的那张名单又上来了,就再往下放,周而复始,皇帝不批,就不能杀,就在牢里住着,这样也就可以保命了。所以,明朝有二十多年的死犯还活得活蹦乱跳地,也是不足为奇的。

多尔衮这人精明得很,别看他日理万机,可是任何对皇帝来说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休想在他面前糊弄过去。他早年就经常研究明朝政治,对于那一套欺上瞒下地陋习嗤之以鼻,明朝地这些弊病之处,他早已摸得清清楚楚,哪怕区区小吏地舞弊伎俩也瞒不过他的眼睛,地方官员那些巧立名目地生财之道他更可以一眼识破,更遑论哪个胆敢在他眼皮子底下搞鬼生财了。所以,他的书案每天都由我来整理,从不假手于人,在政事方面,他对于我的信任还是不言而喻的了。

不过,这勾决犯人看似简单,其实在每份名单上交之前,都会一个案子一个奏折,将该人的罪状和审案过程结果之类的详细罗列叙述一番。每天光审阅这类刑部送来的折子,就要花费掉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也难怪他每天都忙碌到入夜,也没有什么闲暇呢。

我正在这里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勾着,多尔衮在旁边展开另外一本奏折看着,忽然自言自语道:“怪了,这人不是半年前已经招认杀人了吗?怎么现在又翻供了?这案子还真是蹊跷。”说着,另外取了支笔。蘸了朱砂在折子的空白处写道:“此案翻覆未明,甚是蹊跷,尔等需细心审案,不可误了好人性命。”

“你不是说你要歇歇吗,怎么话音刚落就又忙活上了,我看你还真是一刻也闲不住,闲了就难受。”我没好气地说道。

他自嘲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就是一天生地劳碌命,活到老忙到老。算是改不了啦。”

“照你这么个说法,倒好像越忙越舒坦一样,真是怪了。”我又忍不住唠叨他了,“我说呀。你也不是二十多岁的时候了,精力充足得用也用不完。现在呢,你得省着点用,多将养将养身体。少劳心

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你还是不要每每亲躬为好。”

他显得有些无奈,“不这样。我还是放心不下,最怕那些臣子们见我懈怠,就趁机钻空子。营私舞弊。明朝后来纲纪败坏。还不就是皇帝懒惰的结果?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我就越发不能马虎。越发要时刻监督着他们给国家实心办事。不但这样,我还叫他们互相检举揭发,奖功惩过,不给那些污垢以半点藏身之地,不这样,政治如何清明?”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话题一转,问道:“对了,你说说,将来咱们的两个儿子,谁能像我这样勤于政务,一点也不敢懈怠呢?”

我倒是没有多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还用问呀,三岁看到老,我看东青将来肯定和你一样,既勤快又细心。至于东海嘛,小聪明虽然不少,可狡猾偷懒之处更多,性子像十五叔,我看他肯定不喜欢整日坐在这里枯燥地批折子的。更别提天不亮就上朝,他最喜欢赖床,教导他的谙达们都说他每天上学时迟到正常,准点反而稀奇了。”

多尔衮一言不发地听着,倒也瞧不出他有什么神色来。等我说完,他沉吟了片刻,然后评论道:“这俩小子的性子,你看得倒也准确。只不过呢,东海的玩心虽然重了些,可学什么东西都很快,又明白事理,处事圆滑,人缘好得很,长大了究竟会成什么样子,现在也说不准。”

我见他又是明着抬东海,暗着贬东青,就不悦了,“东海虽然讨人喜欢,将来必是个懂得为人处世地聪明人,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才能,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皇帝只能一个人当,若光凭着八面玲珑就能当皇帝,那么休说皇位能不能挤下这么多人,就连皇宫估计也得给踏平了。小聪明嘛,最容易耽误大事,赵括马禝的例子,你可是知道的。要办大事地人,还是要大智慧的。”

他笑了,“他俩都是从你肚子里爬出来的,怎么你一心护着东青,就是不待见东海呢?你别忘了,东海可是一落地就吃着你的奶地,按理说你应该更亲近他才对。”

我反问道:“你还好意思说我,那你呢?你又何尝不是偏心眼,处处替东海说项?他一个牙还没长齐的小孩子,除了有点小聪明,嘴巴挺甜之外,我愣是没瞧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你要宠他就尽管宠,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你怎么好意思拿他和东青比较?”

这下他被我堵得没有言语了,神色也渐渐凝重起来,陷入了沉思之中。许久,方才点了点头,“你说得确实有理,我也是这样想的,东海毕竟还小,不能和他哥哥比较,还要看他长大之后究竟如何,才能决定,这也是我迟迟没有确立储君地缘故。这治国,的确是件又辛苦又紧张的活计,说句朝乾夕惕,也毫不为过。这个储君万一选错了,将来误国,让我在地底下如何面对祖宗?以前只有东青一个儿子地时候没有挑选地余地,也只好认了;现在有了东海,要我不踌躇,也是难地。”

我沉默了。封建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政权的兴亡往往是由皇帝地好坏而决定的。皇帝英明伟大,国家就兴盛;皇帝昏庸无能,国家就衰败。这就有点像赌博,全凭运气。封建统治最大的弊端,正是如此。

“呵,要消除这个担忧,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哦?难道有什么好法子?”他很感兴趣。

我笑道:“虽然是个好法子,可是你绝对办不到——自古以来没有不灭的国,没有不亡的朝,还不是因为帝王们‘家天下’的统治?国家大权都被皇帝一人抓在手里,碰上好皇帝就好,碰上坏皇帝就完了,没有哪个朝代能一直都是好皇帝的,所以也就没有不亡的了。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没有皇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改成轮流坐,每人都是由百姓选出,也由百姓决定他的去留。每人执政都设立期限,譬如三年五年,到期了就要换人,口碑好政绩好的可以连任,不好的就立马下台。并且设立专门的衙门,在该人执政期间对其加以监督,如果其倒行逆施,就可以由众人研究表态之后进行罢免……这样一来,就没有哪个敢玩忽职守,懈怠朝政了。政清人和之后,也就国家昌盛了。”

果不其然,我讲到一半的时候他就变了脸色,讲完之后,他的表情只能用目瞪口呆来形容了。民主共和制度,是几百年之后才有的,对于他这个古人来说,未免太另类太后现代,实在难以接受,根本就是想也无法想到的,这就是夏虫不足语冰的道理。

“这,这实在太怪异了,你是怎么想到的?”多尔衮好一阵才反应过来,口齿居然也不伶俐了,可见他的惊异程度,“你说的这种轮换制我明白,当年太祖皇帝为了考验各个贝勒的施政能力,所以让四大贝勒轮流坐衙门值月,以比较孰优孰劣……可这也是在我们皇族中的人轮流,怎么照你的说法,竟然可以让平民百姓来选择执政者?那么执政者不会也可以从平民百姓中选择而出吧?这样一来,不就成你先前说的,人人都能当皇帝,这天下不就乱套了?”

“我刚才说的不过是个大概罢了,要是具体实施的话,必然要复杂得多,还要尽量做到完善,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至少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行。至于你怕天下乱套,就是多虑了,反正执政的并非终身,有能力的上,表现不好的就下。国家给这个执政者的待遇和他可以享受的东西远比皇帝差,还要时刻受到衙门监督,要杀个人就必须经过司法衙门的审查批准,不能像现在这样草菅人命……你说说,要是这样,还会有几个愿意流血牺牲,出生入死地争夺这个位置呢?”

多尔衮这回无语了。相信他也明白,皇位之所以诱人,无非就是当了皇帝之后就可以享受至高荣耀,生杀予夺大权集于一手。这种坐拥江山美人,一高兴就让谁飞黄腾达鸡犬升天,看谁不顺眼就拉出去砍头的滋味,实在是人生的至大乐趣。一旦没有了这种诱惑,皇位还有多大的价值?

第九卷 净土千秋掩风流 第四十三节 铁打的江山

想了一阵,终于摇了摇头,笑起来,“你说的这个道不过确实天马行空了些,就像纸上谈兵一样,真正实施起来,肯定会有很多弊端出来的,甚至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还有,譬如历朝历代固有的官员贪污受贿,你怎么解决?就是靠监察院这样的衙门来监督?万一连这个衙门的官员也跟着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呢?每年都杀贪官,可是每年都会有新的贪官冒出来,明朝太祖对贪官严酷到剥皮灭族,可明末还不是贪污成风?这个问题,我看是没有任何有效手段来解决,来遏制的。”

“其实要想彻底解决官员贪污受贿,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个办法,却能改善很多。”

多尔衮因为很清楚明末腐朽时的各种弊病和根源,所以对这个问题极其关注,也是极其警惕的。为了这个,他不但令官员们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揭发,奖功惩过,还设立了官员的考核制度,每年都要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和过失。要想升官的人,除了战功之外,就必须靠这种考核,通过了才可以晋级。由于这两项制度很有实效,加上贪官被他处决,抄家的不少,所以现在国家的吏治还是颇为清明的。然而,出于居安思危和长远着想,他还是希望能够有更有效的办法来保持政治清明。眼下见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他当然很感兴趣,“哦,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点子,就说说看吧。”

“说来说去,还是这个科举制度的问题。这个制度不能说不好,它让很多贫困学子都有了进阶的道路,不像唐宋之前,只有官僚士族子弟才能当官。不过,它的弊病也很大。很多由举人进士而当官的人,起初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