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向阳道:“林哥,在我心里,也一直都是把你当成自己的哥哥的。我们同学三人,现在马杰和小芳都已经成了你的左膀右臂,不但为汉华做了大量的贡献,也为国家做了大量的贡献。唯有我,一点事情都没有替林哥做过。林哥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你要帮我,可是我自己……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祖国是一个人最后的庇护所。”
“知道这点就行了。”林振华不想继续刺激杜向阳,他说道,“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向阳,我在美国呆不了几天,在此,我就把你托付给西赛先生了。如果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你可以请西赛先生帮你联系汉华在美国的办事处,他们会尽全力帮助你的。”
“我明白了。”杜向阳点头应道。
杜向阳的案子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有结果的,林振华自然不可能在美国一直等着,毕竟国内还有一大摊子事要他去处理。他向西赛支付了一笔律师费,让西赛全权代理杜向阳的辩护,随后又给霍恩比、贝琳达等人分别通了个电话,拜托他们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他能够做的事情,也就是这些了,至于杜向阳最终会收到什么样的判决,这已经超出了林振华的知识范围,他只能是拭目以待。
在离开美国之前,林振华又去看望了杜向阳一次。在交谈的时候,林振华委婉地问起来,如果这一次的官司结束了,杜向阳能够免于牢狱之灾的话,是否有意回国去工作。杜向阳只是笑了笑,给了一个不置可否的回答。
林振华的这一趟美国之行,除了杜向阳这件事还悬而未决之外,可以算是大有所获。通用公司在经过方案的比较之后,正式通知汉华赢得了四条冲压生产线的生产合同,合同总金额达到了3。5亿美元。
今天的汉华,几亿美元的大合同也签过不少了,尤其是化工设备那边的订单,动辄就是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但拿下这四条生产线,对于汉华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此前汉华拿到的订单,主要来自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一回,却是承接了发达国家知名企业的订单,这其中的象征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林振华是一个擅长于借势的人,对于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他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早在离开美国之前,他就吩咐汉华的驻美国办事处开始炒作此事,花了一笔不小的公关费用,让几家大新闻集团拿出黄金版面和黄金时段,宣传中国企业拿下通用公司订单的事情。
新闻学上有一句话,说的是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放到汉华这件事情上,也是适用的,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提供生产线,那的确不算新闻,但如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始为发达国家企业提供生产线,这可就是天大的新闻了。
中国汉华为美国通用提供生产线,这件事情自然也触动了那些“中国威胁论”者的敏感神经,有政策砖家以及什么学者之类的,开始撰文,大谈这一事件如何反映出中国实力的上升,如何会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等等。更有人翻出当年日本收购美国帝国大厦的事例,来证明这种潜在的竞争者是如何可怕。
在林振华的暗示下,以西赛为代表的另一派势力也活跃起来,在各种场合反驳中国威胁论者的论调,讽刺他们是杞人忧天,指责他们的言论主要是为了哗众取宠,以便捞取选票。
有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美国公众也就陷入了糊涂之中,他们无法判断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只能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在一旁看热闹。结果,什么中国威胁之类的观念没有传播开来,中国汉华的形象倒是在美国人心里逐渐高大起来了。
借着这样的舆论东风,负责海外销售的褚红阳、舒曼、左治义雄等人开始发起了一场新的推销攻势,以通用公司为案例,向全球的汽车企业推销汉华重工设计的冲压生产线。不得不说,通用公司的示范效应是非常大的,那些巴西、印度、南非的汽车厂商,本来就对发达国家的生产线那高昂的价格腹诽颇多,如今看到汉华提供的物美价廉的生产线,如何能够不心动。
西乎公司早在丢掉通用的订单之时,就意识到了这不仅仅一个订单的问题,而是有可能带来全球市场的洗牌。田中永嗣一行回到日本之后,立即敦促公司抓紧巩固传统客户,避免被汉华撬了墙角。为了与汉华的产品相抗衡,良濑昭二苦干了几个月,拿出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案。松下永三和其他的销售人员就拿着这份方案以及足以令西乎公司赔得吐血的低价,飞往全球各地,阻击汉华的进攻。
两家企业这种挥泪大甩卖一般的竞争,得益者自然是全球的汽车厂商,而其中又尤其以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上的厂商为主。在松下永三等人的努力下,西乎公司争取到了一些汽车厂商的订单,但每拿到一份订单,松下永三的心就抽搐一下,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订单对于公司来说,完全就是鸡肋,工作量不小,利润却微乎其微。
汉华拥有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销售时不但能够压低生产线本身的价格,还能够承诺提供丰富的售后服务。西乎公司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跟进,给予客户以同样的承诺。松下永三暗中捏着一把汗,他根本就不知道公司能不能支撑得起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负担。
除了冲压生产线这样的成套设备之外,在单件的机床产品方面,西乎公司也被中国企业带进了泥潭。大量廉价的中国机床充斥着市场,拉低了整个市场对于机床价格的心理预期。诚然,多数中国机床的性能和质量与西乎公司提供的机床根本无法相比,但你架不住人家的价格低得惊人。客户直接拿着中国人的报价单找西乎公司的人侃价:中国人一台机床是3万美元,你们一台是30万,这样的价格合理吗?你敢说你的报价里面没有暴利?
没办法,那就只好跟着降价吧。30万一台的设备卖不动了,就降到25万,20万。回收研发成本之类的事情已经不敢想了,西乎公司的高层只能盯着眼前的毛利,同时暗暗地计算着,中国厂商到底还能支撑多久。
他们哪里知道,中国厂商的潜力还没有全部展现出来呢。
558 机床展会
558机床展会
古都金陵,建康家电卖场总店。
店前的广场上,高高地飘扬着几十个巨大的气球,气球下面悬挂着长长的条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第一届金陵国际机床装备博览会胜利召开”之类的祝贺词句。从店前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无不啧啧连声,议论是谁有这样大的面子,居然能够借到建康家电总店这样的地点来举办一次展会,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
在此之前,建康家电总店只承办过一次非家电领域的展会,那是在7年前,这里举办了中非经济贸易合作论坛,并吸引了总设计师到会祝贺。那一次的展会推动了中国商品向非洲国家的出口,在特殊时期里打破了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直到今天,中央许多部委的官员们谈起那次展会,还唏嘘不已,称其为神来之笔。
在那之后,也曾有过不少单位盯上了这块福地,希望借这里的场地来举办自己单位的展会,但所有这些要求,都被总裁安雁一口回绝了。建康家电财大气粗,根本就不在乎那些展会的租金。而越是如此,人们就越觉得这个场地意义非凡,一个展会能够在这里举办,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新闻点。
一楼和二楼的展厅全部分配给了中国内地的机床厂商,外国参展商被安排在三楼和四楼的场地。原本那些外国厂商是不屑于参加这一次展会的,但当他们听说前来参观订货的有来自于全球近百个国家的客商时,也就顾不得再装什么矜持,纷纷跑到展会的主办方这里来登记要求参展了。对于把他们安排在三楼和四楼这一点,他们都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人家主办方说了,这本来只是为中国厂商举办的展会,能够让外国厂商参加,已经是很大的面子了。
在三楼西侧的一个展台前,田中永嗣和松下永三两个人阴沉着脸,站在那里观看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心里五味杂陈。
和其他的国外厂商一样,西乎公司最开始并没有把这一次展会放在心上。国际上知名的大型机床展会有三四个,不太知名的展会更是不计其数。中国这是第一次举办这种国际性的机床展会,在西乎公司的眼里,这就是一次不入流的展会,估计最终就是中国的机床生产商和机床客户自娱自乐而已,所谓国际二字,充其量也就是找几个第三世界的穷兄弟来凑凑数而已。
谁知,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西乎公司的预期。先是美国通用公司声明将派出一个正式的代表团去参观,并且暗示将在这次展会上采购一批金额可观的装备。接着,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也发话,说会关注这次展会上展出的产品。再接下来,一家又一家西方大型企业陆续表态,声称对中国机床装备“有兴趣”。至于亚非拉那些发展中国家,更是早早地就在国内发布了消息,要组织企业前往中国去进行设备采购。
通用、福特等公司如此捧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抛开中国机床物美价廉这个因素,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它们都在寻求进入中国市场,都希望能够通过采购中国机床这样一种善意的表示,来获得中国政府的好感。要知道,在展会主办方发出的邀请函上,可是冠有十几家中国部委的名头的,哪一家部委对于那些打算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西乎公司就无法再保持淡定了。这么多重要的客户都去了,自己如果不能在展会上露一个小脸,别人恐怕就要怀疑自己是否还存在了。展会这种场合,比的就是一个存在感。你参加展会了,别人可能注意不到你。但如果你不参加展会,媒体第二天就要长篇累牍地质疑,轻辄怀疑你是否财务上遭遇了困难,重辄可能直接断言你这家企业来日无多了。
赶在参展商报名截止之前,西乎公司登记上了自己的名字。组委会似乎并没有歧视西乎公司,给它安排了一个相对还算不错的展位。不过,在拿到参展证之后,西乎公司就面临着一件头疼的事情,那就是参展的产品如何定价。
在此前,西乎公司与中国同行之间的价格战,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了。中国厂商接连发起了三轮价格攻势,把每款产品的价格平均降低了15%。中国产品的价格本来就低,经过三轮降价之后,更是低得让人咂舌,西乎公司如果不跟着降价,那就根本没有竞争的机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西乎公司只好挥泪大甩卖,把价格也跟着降低了15%,勉强算是稳住了阵脚。现在要参加这样一个机床展会,在展会上中国厂商会不会掀起新的一轮降价呢?
“我们必须做好中国厂商进一步降价的准备。”在离开日本之前,松下永三这样对董事长大泽彦说道,“董事长,请给我一个授权,允许我在展会上把平均价格再降低5%。”
“松下君,我们现在的价格,就已经使公司面临严重亏损了。如果把产品价格再降低5%,我很难想象公司是否还能够支撑得起来。”大泽彦回答道。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