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是明白他的想法,电话里面,那个碍着他的面子所以在鲁院探讨班名单上做了手脚的人,就清了清嗓子,在电话里面意有所指地笑道:“其实那个小孩子也不值得你一直去盯,不就是写了两本在国外走红的小说么?这有什么,你就先等他跳,跳到一定高度了,再来针对他的办法就比较多了。比如说完全可以等他……”
……
杨一自然是不知道,为了一个他本人其实毫不在意的鲁院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名额,有些人就能在背后上上下下地折腾。他现在的注意力,也都被花旗国那边的舆论争执,给吸引了过去——能够在花旗国那边,不仅仅只是文学界,而且还包括了普通读者阶层里面,用一部作品引发了近乎全民性质的争议,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但也的确相当少见。因而男生就算并不在意普利策奖会不会放下身段改变传统,可就算是在一旁看看热闹,那也是非常不错的。
而就在他也开始了关注的不久之后,哥伦比亚大学那边,终于也给出了最终的声明:“在经过了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以及基金管理机构的充分讨论和慎密思考以后,兹代表普利策奖评选和颁发机构,做出以下决定——《岛国的崩塌》无愧于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在具备了发人深省的艺术内涵之外,它还具备了很多文学作品所没有的阅读吸引力,就像那些畅销的书籍一样,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作者本身的写作功力和文学素养,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然而普利策奖是为了鼓励花旗国作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算作是以本国作家利益为先的一个奖项,好的文学作品虽然是没有国界的,乃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作者却是有国界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普利策先生才会在设立这个奖项之处,做出了那些看上去非常严苛甚至不近人情的规定……”
看到这里,杨一也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了,不过要是来窥探男生此时此刻的内心,那么就能看到,他的确没有因为普利策奖评审机构的这个最终决定,而觉得有丝毫遗憾或者是不满。
的确,对方在拒绝提名《帝国的崩塌》的理由中,所说的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没有国界,然而作家有国界”,也是深得男生的心思,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身体中流淌着的华夏炎黄血脉,他又何必要苦苦坚持自己的理想,非要去实现什么“文化输出”的目标。
而且普利策奖即便是不同意《帝国的崩塌》参加本年度的评选,但如果从客观上来看,他所“拷贝”出来的这部作品,也跟获奖没有什么两样了。甚至可以说没有获准通过这种情况更好,因为这种情况更能引发争议,引发那些《帝国的崩塌》的忠实读者们的同情和不忿,进而让这部作品的关注度,就这么一直持续下去。否则一旦作品获准了参评,但万一无法得到最终奖项,那么很多人尤其是现在持反对意见的那些人,就会回头过来嗤笑了,而不是现在这种近乎于无冕之王的评价。
杨一是从后世里面重生回来的,见惯了各种不惜使用“自残”手法来炒作的手段,所以自然清楚获得参评资格与否的优缺点,在听闻哥伦比亚大学的公告之后,反倒是高兴起来,他现在并不太在乎一个奖项,而是更加在乎对海外读者的影响力。
哥伦比亚大学的做法,无疑让他有了更大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因为多数人对于弱者、或者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总会带有某种同情和支持的倾向,所以只要不影响他的战略布局,那么无论获奖与否,他当然就懒得太在乎了。
不过杨一能够保持好心态,从看似比较差一点的结果中得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但罗戈就没有这种良好心态以及冷静目光了,两个人是在罗戈家里小聚的时候,从中央台跟踪报道里面得知这个消息的,而在听闻杨一作品最终还是没有获得通过以后,罗胖第一时间就骂了出口:“曰他先人板板,晓不得怎么评价一本书好坏唆?妈个把子大家都说好的东西,龟儿子滴就是不得通过……”
“罗哥,淡定点。”看到胖子在恼火之下,又是一连串的方言窜了出来,杨一心中好笑之余,也不禁摆手制止对方:“没什么的,你不觉得我没能获得入围资格,要比获得入围资格更好?”
“个苕货,老子看这个什么哥伦比亚大学……啊,更好?怎么更好?”被杨一打断的时候,胖总第一时间还没能反应过来,好一会儿后才满脸不明所以地瞪大眼睛反问:“没有获得入围资格更好?这是个什么道理?”
“不管获得资格还是没有获得,现在我这本书的关注热度,现在是不是已经非常高了?”
“是啊。”
“而且这种关注度,不出意外,就肯定会持续到今年普利策奖最终公布获奖名单的时候,你觉得呢?”杨一笑着,这些东西对于见惯了后世炒作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随便就能看明白的事情,但对于现在这个华夏经济刚刚开始进入快车道,炒作这个概念都还没有兴起的时候,想要一眼看清楚就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了,还需要他抽丝剥茧一样细细分析一遍,才能让其他人理解。(未完待续。。)
957。没有获奖才更好
“这个,你说是就应该是吧?”罗戈有些不确定地点点头,但看到杨一笑着点了点旁边书架上一本书的扉页上面,兰登书屋那四个字以后,他也就明白过来——就算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花旗国兰登书屋那边,也会不予余力地帮助杨一去摇旗呐喊,大洋彼岸的读者们会不会忘记杨一和他的《帝国的崩塌》,得先问他们同不同意。
“所以这不就行了么,而且不说兰登书屋了,其实哥伦比亚大学在站出来回应了读者们的要求以后,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就已经是我们的盟友了,他们和本年度的普利策奖被提及一次,我和《帝国的崩塌》也就会被同时想到,怎么都不赔的买卖,所以我为什么要着急……”
……
而事实的情况,也和杨一所预计的一模一样,或者说和男生前世里面看到的那些情况一模一样,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面,单单是因为哥伦比亚大学所做出的这个决定,根据兰登书屋通过某些渠道获取到的消息,前者就收到了不下一千多封读者来信,几乎都是抗议他们将《帝国的崩塌》摒弃在本届普利策奖评选范围之外。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大规模的读者抗议,那就不是兰登书屋聘请的托儿了,而是的的确确为杨一和他的作品鸣不平的真正读者——《帝国的崩塌》在前世里面,就是以无可争议的票数获得了两年后的普利策奖,文中无论是故事主线,还是里面的人物形象。又或者无数充斥于书中每个角落里面的花旗国式的生活细节,都让相当一部分读者们觉得通过阅读这本小说。而再度感受到了那些自己记忆中的点点滴滴,而因为这些触动。所以他们无比坚定地认为《帝国的崩塌》一书,就是配得上普利策奖的好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大规模的抗议呼声,也就不奇怪了。
而除了这些只能够过抗议信函表示自己对杨一和《帝国的崩塌》的支持,对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不满的普通人,在庞大的读者基数里面,也出现了一些身份比较特殊的人,比如说《芝加哥邮报》的特邀专栏作者,普埃尔。拉法。这个在花旗国文学界甚至是整个欧美文学圈子里面,都有着自己名气的文学评论人,于哥伦比亚大学发出最终公告后的第二天,就在《芝加哥邮报》上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欧美人,尤其是具备自身独特文化的花旗国人,对于自身意见的表达,总是相对更加直接一点,而普埃尔。拉法,更是每每以犀利近乎于刻薄的点评。而闻名文学圈子甚至是普通民众阶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学这种事务,从来都是相对比较曲高和寡的,或许喜爱阅读的人们有很多。但关注文学评论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解剖的人,就很少了。不要过普埃尔。拉法的专栏是一个例外,因为这位评论人无论是纯文学作品还是通俗性质的畅销书。都是非常关注的,在关注之后。多半还要附加一篇犀利的点评,读者们不一定能耐着性子读完一本纯文学性质的书籍比如惠特曼的诗篇。但却一定对普尔爱的评论有兴趣。
在曾经高票当选为《芝加哥邮报》最受欢迎专栏作家的时候,他获奖的原因,就被一个参加现场活动的观众,给一语道明:“或许我永远也无法对艾米丽。狄金森的作品感兴趣,但只要看了拉法的专栏,那么就和读过作者原本作品是差不多的了,并且后者的点评,更有利于我们去挑选阅读对象。”
有了这种评价和名望,所以普埃尔。拉法一旦发表了对当下某部作品的意见,那么最起码,也代表这部作品会稍微增加一些销量——这种情况一半出现在被此人毒舌对待的作品身上,大家都想去看看,能被普埃尔如此讥讽的东西,到底烂成了什么样子。而一旦是被他称赞过的书籍,那么销量增加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而他对《帝国的崩塌》的评价,正好就是后者,充满了正面的称许:“哥伦比亚大学的最终决定,会成为普利策文学类别奖项设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失策,和永远的懊悔——好吧,其实我是想说他们的这个决定,会成为普利策奖的污点。天知道,或许是在花旗国最好的人文高等教育位置上待了太久,这里(哥伦比亚)的教授们,已经忘记了该如何去界定一部作品优秀与否……”
因为这种多方面的抗议和造势,所以在哥伦比亚大学宣布了他们的决定以后,《帝国的崩塌》一书在花旗国的圣诞档书市上面,居然创造出了半个月总销量八十七万册,总码洋一千七百多万美元的记录——文学类书籍的圣诞档期销售记录。这个数据,距离花旗国的畅销书之王,詹姆斯。帕特森的两个礼拜十四天九十二万册销售纪律,也不太遥远。
最关键的是,后者的作品可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性质畅销书,而《帝国的崩塌》则是瞄准了普利策奖的文学性小说。
“一个外国人攻占了我们的圣诞图书市场?不可思议对吗?如果有这种想法,那么建议您还是去首先读一遍这部小说吧,《帝国的崩塌》,是本年度绝对不能错过的作品。而为什么一个来自华夏的作者,能够写出那些土生土长的花旗国作家都无法描述的东西?缅因州诺克斯河边的小镇,曾经那些依稀可辨的伐木场,手工业小作坊,纺织工厂,这些事务中的每一样,单独拿出来都能挑起缅因州人民的久远回忆,而当作者把如此众多的因素全部揉杂在了一块儿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并非什么大杂烩,而是一副熟悉无比的黄昏风情,单单就这一点来说,那位年轻的‘’先生,就绝对有资格去角逐本年度的普利策奖……”——这依旧是《钮约时报》周日文艺板块的社论。
“好吧,既然普利策奖要坚持自己的传统,那么或许我们也无话可说,但迈尔斯先生,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把文学类别历史作品的那种宽松条件,也扩大到整个文学类别里面?只要是描写花旗国面貌生活的诗歌,小说……都能够获得参加评比的资格?”——在确定哥伦比亚大学方面,以及普利策奖基金管理机构打定主意以后,和钮约远在这片大陆对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