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架飞机前脚刚走,又一架侦察机出现在战场上空。这一次,侦察机没有去盘旋观察。而是向北面又飞行了大约10海里后,作了个大半径的稳定转向。这样,整个战场上所有的300多艘水面舰艇全部被飞行员收进眼底。而机舱内还有专门的识别人员,拿着英德两军的舰型图谱数着数,从而知道双方究竟在惨烈的大战中损失了多少主力战舰。这些数字很快就会落李仲华将军的耳朵。为帝国海军全面出击的时机把握提供参考。
海面上,一发14英寸地炮弹击中了德国战列舰“巴登亲王号”的舰桥,13。8英寸的指挥塔装甲无法抵抗穿甲弹,剧烈的爆炸把这艘战舰震得明显顿了一下,包括舰长冯·斯特贝洛海军少将在内的11名司令塔人员变成了蒸汽和肉泥。
随即,更多的炮弹落到这艘失去有效指挥的战舰上。不过,德国海军的优良素质让他忠实坚强的官兵们仍然按照命令炮击普利茅斯号。十五分钟后,两艘战舰都开始徐徐下沉。
英国大舰队为了轰沉这艘挡路地战舰,也付出了相当大地代价。他们在看到空中的飞机后,增强了向南突击甩开德国舰队的愿望。因此。舰队中后段的三艘战列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其中包括旗舰“勇士”号。
在惨烈撕杀着的战场南边偏西60海里的地方,李仲华中将悠闲地喝了一口清香的碧螺春。侦察机飞行员们在没有任何的威胁下仔细地观察了战场,把最翔实、精确地消息发回了炎黄号。
“命令,全舰队左舵11,减速25。飞行联队,准备出击。”
中将调整了舰队的航向,主要是为舰载机提供迎风起飞的条件,其次嘛。中将不想让德国人看到飞机究竟来自哪里。庞大的航空母舰在海面上太显眼,还是远远地躲在德国人的视野以外慢慢折磨他们保险一些。
舰队在转向,接着有两艘驱逐舰以35节左右的高速离开了编队,向西北偏北地方向驶去。几分钟后,在火箭炮发射深水炸弹地短促闪光后,海面上漂浮起了一大片地油污。又有一条德国潜艇遭遇厄运口
“报告!参谋长。最新战报。英国大舰队目前尚能作战的战舰为14艘。德国公海舰队为13艘。英国海军部和大舰队旗舰地电报表明,贝蒂海军上将在不久前受伤。指挥权已经转移到了托马斯海军上将手里。”任伯毅少将拿着一沓电报纸报告着。作为舰长和炎黄编队的司令官,在海军参谋长上舰以后就自动地担负起副手的使命。
“联系英国海军部,我要正式接受指挥权。命令托马斯,继续缠住德国舰队。旧分钟后,支援到达!命令,舰载机,出击!”
早已经在飞行甲板上待命的四个鱼雷攻击机大队立即相继启动引擎,以两架斜角编队的波次各自带着两条全尺寸航空鱼雷(一条外挂机腹,一条在鱼雷舱)顺序起飞。
五分钟后,第一波次两个大队97架“死神”鱼雷攻击机在海军航空兵第二联队司令官冯德忠上校的带领下。直扑60海里外的海战战场。上校是全海军航空兵甚至空军部队里最有名的领航专家,第一波次的攻击由他带队自然是万无一失了。至于猎隼战斗机,则完全用不上了。在鱼雷机两个波次出击后,上场的是俯冲轰炸机四个大队的两个波次的攻击。
甲板上的人们在看到第一波飞机消失在海天之间后再次忙碌起来,再有半小时,第二波要放飞,接着。是第三波的俯冲轰炸机。然后,就要准备回收第一波的飞机回舰。再放出第四波。战役命令是总共有两大批次八个波次400架次的放飞、回收任务要在天黑前完成。到了明天清晨,就用弹射器放飞“掠夺者”了。
60海里的距离,“死神”只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赶到,忙碌的官兵们期待着岛塔左边那几个大喇叭会在其后报道出最新的战况。
李仲华的脸上平静如水。他看着航空军官在绘制第一波的航线,代表第一波的一架飞机模型每5分钟就会朝着预定目标接近一些。他闭上了眼睛默默地想着,这样使他的部下看不出他内心的激动。等待,总是让人这样。激动、兴奋、,惶恐、担心。什么样的情绪几乎都会在这个时候喷涌出来。
40分钟的时间里,中将接到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代理司令官的电报,正式接手了整个海战的指挥权。而就在这段时间里,英国最新型的战列舰决心号被击沉。这艘战列舰1916年12月才完全建成服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无情地击沉在英吉利海峡的北面海底。
舍尔海军上将皱着眉头看着南边的海面,英国大舰队还在赶在己方先头舰的前面。拦截的计划失败了。不过获得的战绩勉强可以把这种战术失败解释为战斗胜利。
“全舰队向英国海岸靠近!”
舍尔有办法让英国人掉转头来。离开相对狭窄的海峡与自己的舰队继续决战。很简单,只用德国战舰向英国海岸金斯岛到泰晤士河口运动,英国人就不得不回头迎战。这就是进攻者掌握主动的好处。
“上将,那是什么?”,
在一名上校参谋的提醒下,舍尔举起了望远镜向南边的天空看去。
一排密密麻麻的黑点在天空中出现,就好象是从云层中突然钻出来的一样。黑点在快速地放大,突然。这群黑点三三两两地散了开来,同时,上将看清楚也醒悟过来。这是飞机!一种莫名的恐惧迅速地搜紧了上将的心脏。
战场上突然出现了这些搞不清楚的、动向不明的飞机,这是任何一个最高级的指挥人员不得不去担心的事件。可是,舍尔只能从在英国的间谍发回的报告中得知一个坏消息,是中国人的亲王驾驶新式飞机击落了红男爵。这个消息联系起眼前的情形,不难得出一个说不明白道不清楚的“危险降临”的结论。
“转舵,放弃作战计划!撤退!”舍尔在瞬间看清楚飞机肚子下挂载的东西了,那不是鱼雷是什么?中国飞机在1906年就用鱼雷击沉过日本战舰的说法看来是真实的情报了!
晚了,对德国公海舰队140多艘大小战舰来说,一切反应都晚了。
九十七架“死神”鱼雷攻击机毫无顾忌地分散开来,按照预先分派给各中队、小队的目标,各自为战,肆意攻击,他们的敌人没有装备任何的高射武器!
不对称的战斗。不,屠杀,开始了……
第七章 为祖国而战 第31节 空中绞杀
北海海面上,无论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都呆住了。
他们看见成群的飞机厉啸着飞来飞去、令人眼花缭乱。他们无法从飞机上下翻飞、忽聚忽散的机动中看出,其实中国的海军航空兵鱼雷攻击机群只采用了两种攻击方式了!
三机鱼雷攻击机编队对采取机动规避动作的水面舰艇的攻击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三机梯次并列舷侧攻击,即根据敌舰的运动方向,由处于舰尾的飞机首先投掷鱼雷,接着舯部,最后是舰艏,这样三机投掷的鱼雷几乎可以同时到达目标舷侧,让加速逃避的战舰无法躲避鱼雷的攻击。二是采用双机左右舷对飞攻击,单机从舰艏方向迎面攻击的办法,这种方式是对付较小较灵活的水面舰艇时采用,可以确保敌舰在实施转舵机动的时候仍然有很高的命中率。
这两种编队攻击方式都用上了,因为德国公海舰队接到了舍尔上将“全速返航”的命令,显得不成队列而乱糟糟地在慌忙转舵、加速,这样一来,德国舰队的阵列完全散乱了,大型战舰和中小型战舰混在了一起。当然,德国舰队并没有躲避鱼雷攻击机的概念和有效的手段,至少在攻击刚刚发动时没有。
冯德忠上校的战机是总领队长机,他盘旋在800米空中观察着部下的攻击行动。鱼雷一条条地被投放下去,在水面溅起一阵浪花后消失了,随后几秒种,又出现在投掷方向的前面,喷吐着白色的泡沫划开水面以45节的高速冲向敌舰。
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全尺寸航空鱼雷没有采用降落伞减速投掷的方式,而是用空动稳定翼和深度自调节水平翼来保证鱼雷在入水的惯性消失后,按照预先设定对敌主力舰0。7四米的定深,在蒸汽瓦斯发动机地推动下,攻击敌舰薄弱地水下装甲部位。
战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速度带来地声波扰动让战机发出地声音在德国人心里变成了死神的催命咒。9艘战列舰是首先打击的目标。其中旗舰“腓特烈大帝”更是成为重点的攻击目标。三个小队9架飞机紧紧地盯住了这艘28000吨的战舰。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这艘德国公海舰队的旗舰。以德国皇室的伟大老祖宗腓特烈命名的战舰就中了四条鱼雷。单条400公斤的TNT在水下0。7米爆炸开来。制造地强大冲击波被不可压缩而密度大(相对淡水)的海水如实地传递出去,瞬间就击破了,焕寸厚的水线下装甲带,在舰体水下部分制造出大窟窿,并把庞大的战舰震得不住地颤抖。
400公斤TNT,用在炮弹里不会对战舰造成致命的伤害(当然是指不命中弹药舱这种要害的情况下)。可是在水中爆炸,400公斤TNT的能量相当于空气中爆炸时地4。3倍(空气和海水的密度不一样)!换算下来,携带400公斤TNT地全尺寸鱼雷的攻击威力等于接近两吨的TNT的炮弹的威力。实际上,对于28000吨的战舰。一条鱼雷在准确击中后已经注定了战舰的命运。
四条鱼雷先后命中“腓特烈大帝”号,马上造成了这艘战舰快速地向右侧倾,包括海军上将莱因哈特·舍尔在内的1134名官兵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勇气即使地跳进1月的海水中。没有一条救生艇可以成功地在战舰倾覆前放下来,最后,被英国快速驱逐舰打捞上来的幸存者只有253名,舍尔恰好在这中间。
接下来遭殃的是“符腾堡”号战列舰。这艘巴伐利亚级战舰的命运比旗舰好不了半分。也是四条鱼雷命中。其中两条命中在舰尾左侧。良好的损控措施无法抗拒如此剧烈的攻击。随着舰尾弹药库的爆炸,这条战舰在三分钟内就带着1027名官兵消失在北海海面,留给人们最后的印象是在舰舶旗杆上呼救的一名水兵。
两条战列舰瞬间的覆灭让德国海军官兵们看到了无奈的结局,他们没有一点有效的手段来阻止毁灭的发生。只能看着,看着主力战舰的覆灭,看着他们的司令旗舰沉没。不过。悍勇与忠诚是这个时候德国海军的优良品质。很快反应过来的驱逐舰等稍微快速、小型的军舰没有任何人的命令就转舵冲进了大型战舰群中。用快速的优势和自身的被鱼雷命中来为主力战舰争取脱离战场的时间。
冯德忠上校在半空中看到了这一切。尽管自己部队的攻击效率因为德国海军的勇敢而大大降低了,但是他不觉得恼怒,而是生出了对德国海军的敬意,这样的海军因为技术和观念的落后,因为存在的国家的错误政策而落得这样的下场。实在是悲剧。而军人们表现出的献身精神则让每一个军人肃然起敬。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军人的精神是没有国界乏分的。上校对着高频短波电台说了句:“德国军人,值得尊敬。”然后,他在800米的空中向海面上的德国舰队致礼。当他的手从飞行帽边放下的时候。新的命令从他嘴里迸了出来:“改成双机编队,600码近距离投掷!”
电台里立即依次响起了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们呼唤僚机和部属的声音。
海面上最大时速为35节左右的德国快速驱逐舰(同时期最快的驱逐舰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