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你来就是为了张惟贤谋逆案,朕想来想去还是由你来做这个主审官比较合适。”

“可微臣一直分管工部,对于刑名还有郑大人……”

我打断他道:“你想抗旨不遵?”

“臣不敢!”贺逢圣顿时不敢再辩。

“朕先前不是让你去看看大明律法嘛!朕观满朝中唯有你最合适。郑三俊跟张惟贤可有旧怨,首辅之争让内阁大臣都存了芥蒂。邢部尚书张至发更不用说,非其所能为。朕已经下旨将一干人等拘回,你只要会同三司把案情审明就可以了。这几年你行事端正,可以避免外官猜疑。朕可不想有人利用此事弄出什么党争来!”

“皇上,成大人资深持重,比微臣更加合适,皇上何不……”

我呵呵一笑,一字一顿道:“朕选你而不选他,那是因为他是……下一任首辅!”

啊,贺逢圣见皇上将如此机密的事情都预先跟他说,哪还敢推辞,慌忙跪下道:

“微臣明白,微臣一定尽心竭力办好差事!”

“唔,除了这个,你还要记得一点。”

“恭请皇上圣训!”

“你是审此案的主官,动作一定要快,要有自己的主见!朕不想惹出太多事情来,你将案情审清后,便马上结案,如何处置人犯就有朕来裁断吧!”

“臣遵旨!”

贺逢圣很快将我的旨意执行下去,英国公府的一干人等都没有走脱,所有家眷全部擒拿在案,连同远在外地任职的张家族人全部下旨押解进京。因为有了曹化醇的自供书,薛国观、郑其心、李觉斯、吴玉、陆澄源还有李逢申跟丁进和都交待了结党的罪行。但始终不承认有谋逆,对于张惟贤的刺杀计划他们都一概不知。事已至此,张家人倒干净利落,世子张亮很快签字画押,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卷宗递上来后我想了许久,张惟贤已死自然无法再判,但他的家人还得处置。最后权衡再三我还是不能留下他们性命,将再押所有主从犯人等划了红圈判了斩立决,张家被株直系上下三族,其余人等流放六百里。直系中只有张国纪被削爵处理逃得性命,毕竟他是懿安皇后的父亲又无心朝政,我也不想株连太多无辜。张郑两家削去公侯爵位,没收府邸。

我在朝堂上公布判决后,大臣们都噤若寒蝉。谋逆不比一般案件,一旦说错话那就是授人把柄,说不定以后还会将自己牵连进去,所以大臣们都没有发话。

“张至发,你是邢部尚书,你以为朕的判决如何?”

张至发慌忙向前踏出一步道:“臣以为圣裁极为妥当,极为妥当!”

说了等于没说!

大理寺卿曹于汴出列道:“皇上,老臣以为张惟贤谋逆案,皇上判决过轻。按我大明律例,谋逆当凌迟处死,株其九族。为警后世之人,臣以为不可轻纵。”

我叹了一口气道:“杀人非祥,这是朕登基以来第二次大开杀戒。朕自思未曾亏待于朝臣,不想还出了这样的事情。张家乃功勋之后藏有丹书铁卷,又是先皇兄后家于朕登基立有大功,朕方法外开恩。”

曹于汴还欲再说,温体仁抢先一步出列道:

“臣以为,此逆案乃张家一人所为,余者皆被其胁从,又或蒙骗而结党。皇上判处斩立决已足以告诫后人。张家乃皇亲贵戚,若株连九族,岂非牵连至先帝。皇上仁心,恩自上出。张家世有功勋,株其三族乃为特例,而非寻常判决,何不能警示后人。臣以为皇上所判极为妥当,应公告于明刊,彰显我皇仁德。”

众大臣顿时明白过来,如果张惟贤谋逆案株连九族的话,可就不当是连着天启皇帝了,就连当今圣上不也牵连在内嘛!想明白这一节,所有大臣都不敢再出言反对。

“既然如此,那就按温爱卿的说法去做吧。根据薛国观他们供认,还有两人跟他们有些瓜葛,不知大家以为如何处置?”

此时大家都已经明白皇上处理此案的态度,便纷纷出言道:“臣以为张凤翼与左良玉二人虽有攀附张惟贤的嫌疑,但并未参与其中图谋。臣以为施以小惩便可!”

户部左侍郎候洵道:“启奏皇上,此二人到任以来恪尽职守,左良玉能征善战,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微臣以为可将其二人降职留用。”

“罢了,张凤翼调为保定巡抚接管京畿南面卫所,北面卫所由……”我想了想脑海中可用的人选道:“就由练国事担任蓟州巡抚。至于左良玉降职为参将留用在神行营,所遗空缺由刘之伦补上。”

“臣等遵旨!”

泼天大案就此止住,众大臣心情异常复杂。以往若是有逆案,朝中大臣至少会被推倒一片。现在谋逆之势直指皇上,皇上却亲自弹压。当今天子与大明以往几位先帝比起来,英明勿需多言。但登基以来,将以往的祖宗家法也改变了极多,这种变化让习惯大明祖制的官员心中不适应,甚至是排斥。但他们不可否认一点的是,皇上确实让大明的局势在好转。面对皇上的做法,朝臣们仿佛喝了五味汤,不知是喜还是忧。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下任首辅

对于大臣们怎么想,我现在自然略知一二,但这些意识形态类的东西不是说变就变的。如果我以上位者的权势强压在他们头上,自然经过混乱的短期后可以取得很大的效果。但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只要我不在了,保守思想便会立刻反扑。中国历来改革都是如此,改革之人也往往被这来势凶猛的反扑所吞没。张惟贤的谋逆案给我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掉了,虽然是法外开恩,但至少也有一百几十个人要人头落地。相对而言,波及到官场的动静小了很多。在我的严旨下,没有人用这件事来攻击官员,甚至案犯被处决后没有人再提起。

不过我还有一个人要面对,而且是彼此都很难面对。这日我回到坤宁宫,看见懿安皇后红着眼睛在跟婉琴说话。我原打算到秀儿那躲一下的,结果给守门的太监一声吆喝,避无可避,只好硬着头皮进去。自己处死了她娘家上百人口,而她对自己又极有恩德,心中倒很是过意不去。

“臣妾叩见皇上。”婉琴看到我,急着走过来道:“皇上你可来了,好好劝一下皇嫂!”

我拱手施了一礼道:“见过皇嫂

懿安皇后起身福了福:“皇上不必多礼。”

我回头向婉琴问道:“皇后方才在说什么?”

“皇上,皇嫂要出家,臣妾怎么劝都没用!”婉琴一脸的焦急。

我诧异道:“皇嫂,这是为何?”

懿安皇后平静的说道:“本宫娘家犯有不赦之罪,承蒙皇上开恩,但本宫实在无颜住在皇宫,所以本宫想进入佛门,吃斋念佛,佑我大明。”

“此事朕已经查明,张惟贤谋逆跟皇嫂无关,皇嫂深名大义天下皆知,皇嫂不必如此自责!”

婉琴也在旁边帮着劝道:“皇嫂,大家一起多好,你又喜欢炜儿锋儿几个孩子,大家热热闹闹的。吃斋念佛在皇宫也可以,不用去寺庙。”

“本宫始终是出自张家,又是未亡之人,本宫父亲未被罪及已是皇上开恩。本宫愿长伴青灯古佛,赎去张家的重孽。”说到这,懿安皇后眼圈一红流下泪来

“朕不许!”我提高了声音道。

“你不仅张家人,更是我大明的懿安皇后。你入寺庙出家,外边朝臣如何来看待朕!难道朕连先皇兄的正宫皇后都容不下嘛!为了大明皇家的体面,皇嫂不得出家。朕乃当今天子,令出随行,此事不得再提起。”

旁边的婉琴跟懿安皇后都愣住了,皇上在宫内向来都和颜悦色,怎么突然变得霸气十足!不过,他是皇上,惟我独尊方显天子气势,皇帝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嘛!懿安皇后想起自己丈夫天启皇帝,心中不由微微一叹。

“好了,朕今夜宿在秀儿那,婉琴就多陪皇嫂聊聊。”

趁着她们一愣的功夫,我没有给懿安皇后再辩的机会,转身便出了坤宁宫。秀儿没有想到我今天会来景仁宫,问起缘由,我只好将坤宁宫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皇上,皇嫂真可怜!”

“嗯!”我想想也是,年纪轻轻就守寡,没有自己的孩子。碍于这个时代的风俗礼教,我也不能帮她张罗着再嫁。以后还有几十年时间都这样孤寂的活着,想想也是让人觉得愁云惨淡。

“前些天,臣妾带着烁儿去看皇祖母她们,她们看到皇儿不知多高兴。还好皇上没有答应皇嫂出家,不然日子更是难过了。臣妾是女人,体会得到皇嫂的苦处。”

“要不是朕,还真难打消她的想法。婉琴怎么劝都没用!”

“懿安皇后觉得自己有愧于心才如此,不然谁想出家!还是皇上的办法管用,为了皇上的‘颜面’,皇嫂肯定不会出家了!”秀儿说到后边笑意盎然。

我的几个后妃中,还是秀儿最了解我的心思。我故意板着脸道:“难道朕有说错嘛!”

秀儿笑道:“皇上才不理会那些世俗的观念,皇上是为了皇嫂好才是真!”

“你又知道?!”

“皇上若真的在意那么多,就不会打破那么多祖制,也不会让臣妾来打理皇宫事务。前几朝哪有皇后妃子管理的,都是总管太监们去操这个心。”

我笑道:“怎么不乐意了?那好啊,看来朕应该遵照祖制多选些妃子进来跟你们争宠!”

“皇上~”

“好了,不说了,你去弄几个拿手的好菜,朕要小酌一番!”

“臣妾这就去!”秀儿知道皇上有了什么想法才会这样‘庆祝’,便乐滋滋的去了。

当张惟贤被除去后,现存的内阁跟六部自然要进行增补。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情。到了早朝,我便跟大臣们商议。当然说是商议,实际上就是按照我的想法去办为了后续的改革,我必须有个稳定的内阁跟六部大臣。

“各位爱卿,自去年末来各部大臣多有空缺,为稳定朝政,朕想着提拔贤能补上。”

温体仁跨一步出列道:“皇上所言极是。臣以为此番选拔不应再重蹈覆辙,让奸人鱼目混珠。所选大臣应由皇上好好甄别才是。”

温体仁说完,众大臣对他都怒目相向,温体仁却毫不在乎走回朝列。对于这些小动作,我也就当作没有看见。

“好了,朕一切心中有数!各位大臣这几年究竟如何,朕比任何人都清楚。朕之用人向来不拘一格,惟才是举。今日有许多事情要商议,廷臣推举就免了,朕先将朕的意思说下,各位爱卿有不同的意见再摊开来讲。”

我说完后见没有人出来反对,便接着道:

“首辅空缺,朕原想着韩鑛复任,但近来韩卿家多有病症,朕便想着让他休息一阵,首辅由成基命接任,仍旧负责吏部事。孙承宗爱卿业已康复,回内阁处理朝政。”

“擢礼部尚书李标,工部尚书曹珖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礼部尚书一职由温体仁升任;左侍郎由刘宗周改任;工部尚书由原户部尚书程国祥接任;所缺的吏部右侍郎由姜宏图补任。工部左侍郎则由姜曰广选任。”

“原先朕病之时,大臣所定的失职罪,明显有张惟贤一党诬陷。钱士升之罪免去,官复原职。”

我一口气说完,最后道:“各位爱卿以为朕的任命如何?”

下边的臣子自然小声议论开了,从他们的反应来看也没有什么,毕竟这里边的人他们都大多认可。成基命任首辅原先就有呼声,李标跟曹珖的资历足,名声也好,办事稳妥,入内阁是在情理之中。当然任命中也有个别。

督察院右都御史倪元璐出列道:“臣以为温体仁任礼部尚书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