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信得过。”曲文没把钟魁的身份说出,因为到现在他连钟魁的真实身份都不清楚,不过这也是他的优点之一,有些事情再好奇,不该知道或者别人不愿说的,坚决不会多嘴去问。
“信得过就行,说说吧,你手上的拿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夏均亮把目光转向曲文手上拿着的盒子,一直紧紧的抱在怀中肯定是件好东西。
“嘻嘻,这回要先让二师兄你猜猜。”曲文跟夏均亮打起了迷题。“唐代去过北非的旅行家里谁?”
这个问题别人或许答不上,对夏均亮来说就像是三岁小孩子学的知识,怒瞪着曲文:“找揍是不,唐代旅行家没有几个,有玄奘法师、鉴真大师、义净法师、茶圣陆羽、杜镶、杜环还有王玄策,其中去过北非的只有杜环一人。怎么……你找到他的东西了?”
提到杜环自然就会想起《经行记》,历史上称《经行记》已经失传,如此被曲文看重,难不成真的是?
夏均亮定定的望着曲文,摆出一副你再敢跟我玩花样,我就敢马上掐死你的样子。
“呵呵,是找到了一样,你自己看看。”曲文赶紧把木盒递给夏均亮。
接过木盒,夏均亮立即把茶几上的东西全推到一边,然后才小心翼翼的把盒子打开,从里边拿了副包着严严实实的卷轴出来,卷头豁然是《经行记》三字楷书。
唐朝百姓常用的字体有两种,一是楷书,二是行书,在rì常生活中使用行书的人比较多,但到了正式场合就非用楷书不可。由此也可以了解,如果是唐代古董落款用的是行书,那绝对不会是官窑的东西。
“真是《经行记》!”夏均亮的声音有些颤抖,整个亚非国家上千年有多少历史学家都在找这本书,想借此填补自己国家历史上的空白或不足,可都没有找到,现在倒好竟然鬼使神差的落到了自己师弟曲文的手上,去趟非洲都能掏出件华夏的宝贝来。“《经行记》怎么会在埃及的法老墓里?”
夏均亮百思得不其解,如果说曲文挖到的是法老卡莫斯的墓,可卡莫斯和杜环相差了上千年,在时间轴上完全对不上。
“二师兄你想错了。我确实是找到了卡莫斯的宝藏,可那个墓不是他本人的。而是另外一个人的,到现在我们还没完全弄清楚墓主是谁,最大的可能就是阿拉伯国家倭马亚王朝后人阿卜杜勒?拉提纳的墓。不过我们没在里边找到他的棺椁,倒是找到了杜环的尸身。”
“杜环的尸身!”夏均亮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太够用,法老卡莫斯的宝藏不在自己的墓穴里,而墓穴的主人也不在自己的墓里,反而发现杜环的尸体,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当然夏均亮能想到的仅限于此。如果他知道杜环是道家中人,更是道教救苦天尊的门人,不知道会做何想法。
曲文耸了耸肩:“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你想知道真相,我想只有杜环活过来才能解答。”
历史就是这样,因为充满了迷才让人格外的好奇,曲文只是个收藏爱好者。一个商人,不是考古学家,他只要知道了解手中古玩的真假,了解它们的背景,至于历史真想还没有那么多时间和jīng力去挖掘。
“算了,历史上的迷太多也不少这一件。倒是你这次去埃及,晶莹家出了些事,还非常的不妙。”
名义上苏雅馨才是自己的未婚妻,可陶晶莹同样是自己的女人,她家里有事自然要关心下。
“晶莹家出了什么事?”曲文问道:
“最早是陶氏集团发生了次违约事件。然后股票跟着大幅下跌,当股票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有人跳出来大量吸筹。一下就占有了陶氏集团百分之三十二的股份,将近持平陶远明持有的百分之三十六,成为第二大股东,现在这个神秘基金还在不断的吸收陶氏的股票,看样子是想要吞并陶氏。”夏均亮把陶氏集团的事说出,让曲文大吃一惊。
违约事件,股票下跌,低价收筹……
几件事情连在一块,怎么看都像是早有预谋似的。
“陶氏查出是谁在追击自己了没有?”曲文问道。
“暂时还没有,对方的动作太快,想必陶氏现在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夏均亮说道。
陶晶莹的关系和自己非同寻常,如果是小事情知道就算了,发生这么大的事一定要帮忙才行,说不定能因此加深陶远明对自己的好感。
打定主意,曲文站了起来:“不行,我还是去一趟晶莹家好。”
曲文说完把《经行记》留在夏均亮家,跟保罗急勿勿的赶往陶晶莹家。
到陶晶莹家的路程不是很远,中途先打了个电话给陶晶莹,才得知她正巧刚刚回到香港,所以等曲文到她家的时候,人就在大院门边等着。
“老公!”陶晶莹完全不避讳的扑到曲文身上,小别胜新婚,一个多月没见特别的想念。双手紧紧挽住曲文的脖子,送上一个热吻。等吻过之后才注意到后边站着的保罗。“他是?”
“二夫人你好,我叫保罗,是主人老大最忠实的仆人。”不用曲文介绍,保罗自己说道同时向陶晶莹行了个礼。
“主人老大?二夫人?”陶晶莹先愣了下然后开心笑起,很明显主人老大是说曲文,如果苏雅馨是大夫人,自己岂不就是二夫人。转头望着曲文:“他是你新收的佣人?”
保罗把曲文当成老师或主人,曲文则把他当成朋友,只是保罗执意要这么叫,说得多了便懒得再纠正。
“他是我的好兄弟。”
“那他……”陶晶莹不明白为什么朋友之间要叫曲文做主人老大。
“一言难尽,还是说说你家里的事吧,怎么会闹得这么大?”曲文转换了个话题,越是大公司越少会发生违约事件,而且陶氏集团实力很强,不可能一下就被对方给打到毫无还手之力的地步。
提到家里的事情,陶晶莹的心情跟着变差:“我也不是太清楚,好像是被人在股市恶意追击,具体的你要问我父亲才行。”
走进大厅,陶远明正在和两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谈话,每人的脸神都异常的凝重,就连有人进来都不知道。
“爸,阿文来了。”陶晶莹走到旁边说了句。
陶远明三人这才转过头来同时望着曲文。
“你来了。”陶远明的语气依旧冷淡,但他问了一句,礼节上算是接受曲文。
另外俩人看着曲文的眼神就复杂得多,香港富豪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陶晶莹的事在整个圈子传得人人皆知。虽说圈子中绝大多数男人都有小三和小四,有些女人也养有小白脸,可是反过来自愿去给别人当小三的事情还没有过。
“陶叔你的事我听说了,不知道有什么地方能帮得上忙吗?”曲文不喜欢转弯抹角,坐下来直接问道。
“帮忙。”陶渊明的口气顿时变得缓和了些,他知道曲文的能力,绝对要比许多香港的富二代要强,甚至比许多富一代也不差,光是一家曲翰院就够很多人打拼一辈子。“暂时还不需要,如果有需要我会和你说的。”
自己的女儿已经被曲文这个大灰狼给吃掉,当父亲的一点好处也没捞到怎么行,就算再爱陶晶莹,心里也不是滋味,因为这件事本来就很不甘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第374章 早有预谋
语气不是很好,但大家都听得出陶远明的心意,最少他肯说话,否则就不是语气的问题。
“那好吧陶叔,有什么事你可以随时开口。”曲文说道。
陶晶莹很少管公司的事情,总以为陶远明什么事情都能解决,难得曲文来香港,挽着他的手就往楼上走。
曲文俩人刚走,大厅中的其中一人就说道:“老陶你怎么不说,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资金,否则怎么会在二级市场受别人的气。”
股市中的一级市场是指股票的初级市场,也就是发行市场,往往能拥有一级市场股票的人都是股票发行人。而二级市场是指大众所了解的流通市场。很多有预谋的人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对某支股票进行吸筹、潜伏,待时机成熟便公开抢购,对某支股票或公司进行追击,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更或是利用这种方法吞并收购公司。
“我知道,可是……”
陶远明轻轻一叹,曲文跟陶晶莹的事已闹得圈中人人皆知,虽说在香港很多富人都有小三或小四,有也女富婆包养小白脸,但自愿给别人当小三的,自己女儿还是第一个。
“可是什么,非洲那边的工程款不可能马上回笼,眼下还有一大笔违约金要赔,银行又不肯借钱,股票被人追击,你说说是脸面重要还是大家多年的心血重要。”
陶氏集团先是违约,然后股票被人追击,银行和很多同行都不愿在这个时候借钱。很明显是有人在故意针对。其目的很可能是想将陶氏至于死地。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当陶氏大难临头的时候,看到很多所谓好友的真实嘴脸,一个个像躲着瘟神似的躲着陶远明,反而是甚少有来往的伊家突然拿出五亿支援陶氏。虽说五亿仍是杯水车薪,可这五亿让陶远明明白关键时刻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而伊家肯帮自己多半是因为曲文的关系。
“是啊老陶我们没时间犹豫了,下周开市前如果我们再筹集不到钱,很可能公司就要拱手让人了。”另外一人说道,神情心急如焚。
顿时陶远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自己的两个好友说的没错。跟曲文开口的话损失的只是自己的面子,可是在这个时候还不肯放下面子,失去的将是自己一生的心血。
“你们让我再考虑考虑,天奇集团的兰总说这两天会给我答复,如果他肯帮我们,资金问题就能够解决。”
就在两天前陶远明找到了天奇集团的董事长兰渝民,没想到兰渝民这么好说话,答应会考虑借二十个亿给自己。如果有二十个亿那么很可能在二级市场将对手打败,就算不能击败对手,也能暂时缓解下公司的危机。
“但愿吧。”俩人对此不报太大的希望。如果两天之后兰渝民说无法把钱借出,陶氏将面临更大的危机。那时可能连求人借钱的机会都没有。
曲文跟陶晶莹走到楼上。暗中将灵觉放大到最大限度,在墓穴中受的伤还没完全好完,休息了两天只恢复到百分之七十的程度,但这样已经足够听到整幢别墅内每个人的话。
听陶远明三人聊着,曲文忍不住暗暗大惊,陶氏危机比他想像中的还要厉害。香港股市每周只开五天,正巧今天是星期五,所以给了陶氏两天的缓解时间,可是过两天之后,在下周开市之前,陶氏还凑不到足够的钱,很可能要把公司拱手让人。
问题是要多大的资金才能帮得上陶氏。
曲文自己现在能随意调动的钱连一个亿都不到,买下法老卡莫斯的宝藏之后,曲翰院也调不出太多的钱。
“看来这事还是再找陶叔好好谈谈。”曲文知道陶远明不肯直接开口,是因为放不下面子,可这个时候自己不主动站出来帮他,那还算是人吗。
没有跟陶晶莹说,陪她在楼上聊了会,还一块出去看了场电影,才独自去到了伊天行家。
同样是香港的富豪,他应该对这件事有所了解。
伊天行家已然和曲文自己家没什么区别,伊天行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