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宋-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素娥惊讶地望着李成,虽然不解,还是点头道:“官人若是觉得不妥,那妾身就把他们送到农庄上去吧。”

李成点了点头,转身返回内院。这时,天色已经黑了,李全正带着人在各处院子里点灯,点点灯火缀在黑暗的院子里,虽然并没有起到后世电灯那样的照明效果,却让古典的庭院更添几分浪漫的感觉。

由于家里只有李成和素娥两位主人,吃饭就显得简单了许多。只是在两人居住的上房的西屋摆下饭桌,由于已经是冬天,新鲜蔬菜基本绝迹,菜式也简单,只是秋天贮存的土豆南瓜之类。另外就是一些味道虽然不错,但是吃多了却没什么胃口的干菜。

李成总觉得那对母女的出现有些突兀,却说不清楚这种感觉的源头,心情也就有些沉重。随便吃了一碗饭,就放下碗筷,坐在书桌前皱眉沉思起来。

看到李成心情不好,素娥小心地倒了一杯热茶递给李成,这才不安地道:“若是官人不想留下那对母女,不妨给她几个钱打发了也就是了。”

第六章 疑窦丛生

李成思忖片刻,摇头道:“你把他们带进来,我仔细问问,对了,家里有旧衣服的话,先她们换上。”

素娥点了点头,忙吩咐守在外间的改名叫做秀娘的鸢儿去把那母女叫进屋里问话。

李成看着小心翼翼跪在地上的那少妇,这时已经换了一身青色半旧的粗布棉衣棉裙,苍白的脸上也恢复了一丝血色。这时李成才算看清楚她的样子,她皮肤有些泛黄,显然是营养不良导致的,只是皮肤却异常细腻。清秀的双眉下,一双杏眼虽然黯然无光,却还是可以让人想到它往日的神采,小巧的鼻子下面,没有血色的双唇,显得尖细下颌,更使她看起来格外的憔悴。单薄的怀中还是紧紧地抱着那七八岁的小女孩,沉默地低垂着头。

素娥不安地看着跪在地上的母女,回到李成身边坐下。李成这才淡淡地皱眉道:“你叫什么名字?我看你气质不凡,似乎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你有什么遭遇不妨直说,我不希望因为收留两个来历不明的人,而卷入到官场是非中去。”

那少妇抬眼看着李成夫妻两人,眼中闪过一丝悲愤,缓缓点头道:“奴家叫做贞娘,夫君原是步军都虞候,因得罪了太师蔡京的侄子,被那奸贼以妄言上司之名乱棍打死,家里的房子田产也被他们串通管家抢占了去,如今已经划入太师府的后花园,奴家侥幸带着女儿逃的性命,去开封府鸣冤却被一顿乱棍赶了出来,只好沿街乞讨,旧时的熟人虽然可怜我们,却不敢出手相助。”

说到这里,她紧紧地搂着怀中的女儿,低低地抽泣道:“先前在院中,说的那番话绝非有意期满,实在是无奈之举。”

旁边的素娥早已听得满眼含泪,回头望着李成,动情地道:“夫君,留下她们可好?当日素娥若非遇到夫君恐怕连贞娘都不如……”

李成拍了拍素娥的玉手,点头道:“若她们真是寻常乞丐,收留下来便没有任何问题。如今却牵涉到蔡京。如今蔡京官拜太师,加封鲁王,亲朋故旧遍及天下,我不过只是仰仗康王罢了。康王虽然是皇子,可是势力却绝难和蔡京相比。”

听他这样说,素娥玉容大变,她可没有想到这里面的内容竟然如此复杂,想要开口,却不知道怎么劝说李成留下这母女。不觉呆呆地看着跪在地上少妇,左右为难。

贞娘倒是十分平静,这时闻言只是下意识地揽着怀里的女孩,点头道:“今日能得大人就回性命已经十分感激了,蔡京权势滔天,绝非一般人可以拌倒,官人大恩,恐怕只能来时再报了。”

说毕,就要起身离开。李成这才叹了一口气,点头道:“你先留在我家的田庄里干些杂活,那里离汴梁还算远些,只要你小心一些不要被人发现,就不会有事。”

看着面露惊喜的贞娘,李成叹了一口气,点头道:“难听的话我先说在前面,若是你的行迹被蔡京那边发现,我只能尽力保住你的孩子。”

李成说完这话,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侩子手,残忍地看着生命崽子手中毁灭。可是让他很意外的是,贞娘不但没有哀求和痛骂自己,却放下心事一般地连连叩头道:“只要老爷能留下珠儿,我就是死一千次也值了!老爷的大恩贞娘来生做牛做马结草衔环!”

她这样连连地叩头,又把珠儿从怀里拉出来,硬按在地上,给李成叩头,那叫做珠儿的小女孩懂事地跪地上一遍叩头一边哀求道:“大人,请您救救娘亲,求求您了!求求您了!”

看着眼前两母女的,李成无奈地上前把她们两人同时从地上拉起来,点头道:“你们先去庄子上呆着,我会叫管事的照顾你们,你们也要小心一些。如今蔡府眼线众多,我只能尽力。”

这时,素娥在旁边忍不住点头道:“珠儿你放心的吧,只要小心些不会有事的。命人你们就前往田庄,早些离开京师。”

贞娘闻言,千恩万谢地带着珠儿离开。李成这才长吁了一口气,苦笑着像素娥望去。素娥却忧心忡忡地摇头道:“救她们恐怕要得罪蔡府,不救,看着珠儿,又不忍……夫君,素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李成想到朝廷之中何止一个蔡京?想起那天高衙内的嚣张跋扈,便可见这些奸臣当政之下,黎民百姓何等的水深火热了!比起后世,这时代的草民百姓,恐怕更微贱的如尘土一般。也难免会有方腊、宋江的揭竿而起了。可惜,即便镇压了人民的反抗,昏庸无能的北宋还是无法挽回灭亡的结果。

看到李成,皱眉沉思,心情沉重,素娥也就不敢再纠缠,两人早早休息,一夜无语。

这天早上起身,天气阴沉沉的,看样子将有大雪。李成去中书省签了花押,这才听说蔡京抱恙在家,众官员早已纷纷前去看望,偌大的舍人院,除了主书主事等人外,已经没有什么人影了。

便回到家里,这才命孙园去把上次余下的皮蛋都拿出来。换了公服,准备前往蔡府拜会蔡京。经过这段时间官僚上层和贵族圈子里的传播,皮蛋的名气渐渐响亮起来。李成也已经开始在汴梁的繁华地方寻找合适的店铺准备卖下来开店。

这时,孙园小心地端着食盒进来,躬身道:“官人,皮蛋只余下五粒,大娘子说,原是准备晚上给官人下酒的。”

李成毫不在意地点头道:“五粒,不多不少,正好!”说毕,吩咐孙园备好车马,便准备动身前往蔡府。

正说着,素娥小心地端着一杯热茶进来,看到李成,担心地道:“夫君这是要去哪里?难道不是前往中书省当差?”

李成拿着看似珍贵,却极为便宜的皮蛋,又准备了上次童贯送给自己的几幅字画,点头道:“今日我先不去中书省了,听说蔡京这几天身体不适在家修养,我去探望一下。”

素娥吃惊地望着李成,紧张扑到他身前,拦住去路,不安地道:“官人的意思,难道是……”

李成无奈地笑道:“我不是你想的那样,放心。我只是去见蔡京,毕竟他现在执掌中书省。如今抱恙,我于情于理都该去看望。”

听他这样说,素娥这才放下了心,点头道:“夫君尽管前去,家里的事情,素娥会处置的。”

说毕,看着李成上了马车,出了大门,这才带着锦娘返回内院。

来到蔡府门前,递了名帖,,等了没多久,便看到一名小厮飞跑着迎出来,笑道:“李大人我家老爷正在书房等您,请随小的前去书房。”

说不,带着李成想书房走去。李成上次来过,这次便熟悉了一些,便径直来到了蔡府西南角的书房。

甫入院中,就看到蔡京穿着半旧的酱紫色锦袍,披着一件狐皮大氅,正刚走出屋门,站在台阶上。

李成见状,忙上前扶着才进走下台阶,这才笑道:“大人身体果然健朗,只是外面风大,若是受风恐怕还要伤及身体。”

蔡京微微一笑,转身在院子里的一只藤椅上坐下,这才叹气道:“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可是总不愿闷在屋里,总想出来透透气,晒晒太阳!人老了,舍不得这把老骨头!”

李成看他虽然满头白发,可是精神矍铄,完全不象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更无论这时代的人往往看上去会更老一些。

第七章 老奸巨猾

看到蔡京心情不错,李成点头道:“难得太师心境平和,李成孑然一身远自西域而回,身上也没有什么贵重珍惜的宝物,只是从西域带回一种腌制鸭蛋的方法。回来后事情繁忙,加上此物制作烦琐,只是制出三十余枚。”

听他提到皮蛋,蔡京终于也惊讶地点头道:“你说的,就是皇上亲自派人赐下来的那盘黑色的怪蛋?宫里的张公公似乎说是叫做皮蛋,我这人老了,记不大清楚了!”

旁边的一名皂衣小厮上前小心地道:“老爷,皇上赏下来的那东西的确是叫皮蛋,只是不知是不是李大人口中所说的东西。”

李成这才转身从孙园手中接过食盒,放在藤椅旁边的石桌上,轻轻打开,口中笑道:“这次家里一共腌制了三十余枚,二十枚送给了康王,王爷拿了十枚送进了宫里,下官家里也只余下这五枚,原本是想留给皇上随时索要的,昨日听说太师身体抱恙,所以特地将唯一的这五枚皮蛋拿来,请大人尝尝新鲜。”

蔡京前一天,就听说康王送进宫里一种特制的鸭蛋,皇上曾经大为赞赏,而且数量稀少,宫里很多人也只是听说没有见过。而康王的生母韦婕妤将康王进献给她的两枚皮蛋献给了皇后,得到了宋徽宗很少有的赞许。宫里的人已经托出消息打探皮蛋的事情,官员之间也开始流传有关宋徽宗和这件事情的传言。

虽然传言不可信,但是蔡京的确很好奇这种样子古怪味道特殊的鸭蛋,究竟是怎么弄出来的。只是宫里只赏下一小碟,也就仅仅一枚而已。这时听到宫里也不过只有十枚,便让蔡京很是感慨,便知皇上这样重视他这个老臣,也算是难得君臣之情了。

看到蔡京神色复杂,李成知道是被皮蛋感动所致,心中虽然很有恶搞的快感,还是勉强忍着笑,神色肃然地点头道:“这五枚皮蛋算是李成的一点心意,毕竟下官身无长物,只此一点雕虫小技。只希望太师早点康复,皇上和百官也就放心了。”

看着眼前满头白发,气质儒雅的蔡京,李成真的很难把这老人和历史上那个背负骂名的权奸联系在一起。

蔡京让小厮把皮蛋端下去,这才叹了一口气,颤巍巍地起身向屋内走去。李成急忙赶上一步,搀着他回到书房内。

在书房的软榻上坐下,蔡京望着李成,点头笑道:“李大人远自西域而回,不知可曾听过老夫的大名?”

李成不知道蔡京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思忖一下,小心地道:“这……太师乃是当朝元老,自然是国家重臣。”这番没营养的话,说得虽然没什么意思,李成还是得违心地说着。

蔡京却忽然笑道:“不知道李大人对当年熙宁变法有何看法?”

李成知道他是说当初王安石变法这件事,后世对于王安石的评价还事很高的。只是,这时还是比较敏感的话题。蔡京当时是变法的主力干将,变法失败后,却依然能保全自己,不能说不厉害了。

这时闻言,虽然不知道蔡京的意图,却还是勉强道:“变法乃是为国家图强,目的都是令人赞叹的。至于其他,李成不大了解,也不能说的太多。”

蔡京闻言,看着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